账号:
密码:
29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奸似忠,大伪似真【6000】
看着众人散去,各自集结兵马,李均眸光幽幽,暗自叫住两位最为心腹的十夫长。

“将军?还有吩咐?”

李均颔首,低声谓之曰:

“今夜城中形势,本将已经道明,通袁之士猖狂,你我不得不防。”

二人诧异,“将军的意思是?”

李均抬手指了指门外正准备调集兵马相助的另外两位百夫长,他的至交好友,手足同袍,示意之。

“虽以本将观之,黄龙、黄虎两位将军,并无通袁之嫌。

但通袁之士,最会伪装,常以忠义示人,迷惑人心。

眼下危难之间,任何人都有嫌疑,我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你二人各领麾下精锐,以防备他们麾下有通袁者为名,贴身护卫此二将。

既是以防万一,也是为了保护他们,不被通袁贼所害。

你们去了之后,只告诉他们是我的命令,为了证明自身与麾下的清白,我想两位将军会理解的。

请务必告知他们,均所以做这一切,也是为了陷阵之志,为了今夜除贼大计。

待扫清城中妖氛,明日天光破晨,我当亲自请罪,为两位将军斟酒作陪。”

二人闻言,亦觉有理,遂执礼称是。

见二人领命,李均满意颔首,“汝二人切记,若见我拔剑指天,言语间提及:【尽忠】二字,便是给尔等的暗语。

那即是我察觉事情有变,黄龙、黄虎二人有谋逆通袁之举,汝二人不得迟疑,即刻率麾下杀之,取二人首级,以挽天倾。

陷阵之志,我已托付尔等,忠义之节,待汝二人正名。

勿负我望。”

二人闻之更觉骇然,但念及自家将军与黄龙、黄虎二将,往日私交甚笃。

想来若非发现了确凿证据,事情已无法挽回,断然不会用此暗语,这才稍安下心,答曰:

“谨奉命。”

言罢,二人当即率领麾下,各自围住了正要回自家营中引兵来援的黄龙、黄虎二将,将李均所授机要,为之一一言明。

黄龙、黄虎顿感羞辱,这么多年情意,李均你居然怀疑我们有死无生的陷阵之志?

我二人岂是那贪生怕死的通袁小人?

尽管心中羞愤,但他二人也不得不承认李均此举有理。

当今下邳城中局势波云诡谲,通袁之贼举大计在即,这等情形之下,除了李均这个在大庭广众之下,亲自以通袁使者之血,洗白了身份的【大义】之人外,其余人确实都难免通袁之嫌,不得不防。

因此自觉行得端,坐的正,身正不怕影子斜的龙虎二将合计一番,也便同意了李均安插人手,监督二人的举动。

毕竟不同意的话,不说他二人势单力孤,深陷李均营中已是不得不从。

况且就算麾下兵马在侧,若为此事同李均翻脸,岂非证明自己心虚,坐实了通袁逆贼的身份?

接下来怕不是要被李均拿着大义,当通袁贼打。

要知道陷阵营可是有八个百夫长,只要李均叫来更多的人,那结果便是他俩和张诚这个真通袁贼联起手来,三打五。

打不打得过不说,他俩一身正气,赤胆忠心,又为何要和张诚这个通袁贼沆瀣一气,与李均这些忠正之士同室操戈?

怎么想怎么不对。

是以龙虎二将,不仅并未反抗,反而十分配合的,让李均派来的人将他们团团护住以备不测,从而展示他二人的坦荡无惧,大义凛然。

反正他俩又不做贼心虚,有什么好怕的?

只要今夜证明了自己的忠义,大义如李均又岂会坑害他们,折损抗袁的有生力量,使亲者痛,仇者快?

营中,见一切都如预期所料的发展,李均也是长舒一口气。

旁人暂且不提,眼下至少可以确定,方才共相同盟,与他私交甚笃的这两位百夫长,黄龙、黄虎二人,应该没有被黑衣使者找上。

先前所发生的这一幕,既是试探其心,也是明确立场。

一来,若龙虎二将果真见过类似的黑衣使者,一入此间,惊见一具黑衣使者的尸体,赤裸裸躺在地上。

他们怎不惊骇欲绝,说不定都要暴起发难,又岂会一脸坦然无惧,甘愿受制于自己,只为证明忠义?

二来,他二人既见使者,必知今夜大事在即,举大计只在顷刻之间,这等紧要关头,又岂擅离自家营中,被自己一句邀请,就召集过来舍身赴险?

由此可见龙虎二人,在来之前,显然对今夜大事一无所知,所以才会毫无防备的被自己拿捏住。

否则他二人不肯来,又或者见过类似的黑衣使者,李均可就得换另一种态度来处理他们了。

此时的李均也不知是自己运气好,随即抓取的龙虎二将,刚巧都没被黑衣使者找上。

还是此前黑衣使者给自己说的那番话,其实是哄自己的,实则今夜被找上的通袁之人,根本就没他形容的那么多。

但他唯一能确认的是,从此刻起,他再无回头之路,而八百陷阵,他已占其三。

幽幽烛火中,李均缓步走过地上尚有余温的尸体,冷冷而笑。

“先生,汝言你我之会面,无足轻重,如螳臂当车,蚍蜉撼树,甚至不足以载史册,彰名姓。

可我李均不认。

今夜我还非要试试,虽蝼蚁之身,能否乘大势而起,改天换地,史册昭名。”

他说着,面上笑意更甚。

“汝曾言拉我一把,恩许我入桌共宴?

着实可笑。

我偏要不识好歹,一人飨食,又何需汝等同分?

这兴汉大业,我一人为功,自可亲献汉王,又何需汝等居中?

这可都是先生您,教给我的道理。”

此地早空无一人,除了他脚踏在血泊中溅起的水声,落针可闻。

随着他话音道尽,缓步而出。

外间,整整三百陷阵,整戈就绪。

“张诚通袁,诸君随我剿除叛党,匡正陷阵。”

一声令下,兵锋直指张诚大营,三百陷阵合围而来。

对李均来说,当他引兵而来之时,张诚的结局,已经注定。

张诚若忠心齐国,已经成为真正通袁义士的李均,当为汉王剿除此贼。

哪怕张诚也有向汉之心,今执【陷阵大义】的李均,更要党同伐异。

对李均而言,八百陷阵,今夜只需要一个声音。

接下来不管有没有黑衣使者入过张诚营中,都不重要。

没有的话,他交不出来,暗藏奸细,便是通袁。

有的话,他人赃俱获,坐实通袁!

至于李均先前为了坐实自己【大义】之名,派去将此地情报通知高顺的心腹,早就被叮嘱了要注意安全,隐藏行迹,不求速度,当以自身安全把情报送达为要。

何况李均此时发难,也是特地等到了黑衣使者确认了【时机已至】才动的手。

想必此刻城中通袁义士,当在各处发难,说不定城门都已经打开,高将军正焦头烂额,又哪分得开身,来顾及此地?

正如李均所想的一般,当他率三百陷阵,包围逼问要张诚交出通袁使者,以正忠心之时,张诚根本拿不出来。

大半夜的突然被人打上门来,张诚真是一脸懵啊!

“什么通袁使者?

李均,你发什么疯?”

李均冷笑,“逆贼,还敢狡辩!

那被我斩于剑下的通袁使者,已经被我逼问出来了,他临死前告诉我,有个通袁同党,入了你张诚营中。

怎么,事到临头,铁证如山,你还不敢承认吗?”

张诚:“???”

我他妈的狡辩什么了?

你哪只眼睛看见我狡辩了?

没有就是没有,咋滴,你还要睁着眼睛说瞎话不成?

“李均!你不要激动!

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或许是那袁贼狡诈,故意坑害诬陷于我,也犹未可知?”

这个时候,张诚见李均如此大义凛然的要抓什么通袁贼,就连黄龙、黄虎二将,似也对他的话深信不疑。

他也只当是其间有什么误会,倒也没往歪处想。

没办法,这个时候的李均,浑身上下正气凛然,正的发邪,谁看谁都觉得他是陷阵忠良!

“笑话!

我岂是那等忠奸不明之人?

再没有人比我更懂通袁贼!

张诚汝休要顾左右而言他,巧舌如簧,蛊惑众人。

误会?呵!

你此刻要么将那通袁使者交出来,以证忠心。

要么命手下士卒,尽弃刀兵,容我暂且将你看押,待我等入营搜查。

若果无此人,均亲自向你赔罪。”

“我都说了几遍了,我就没见过什么通袁使者,你让我怎么交?”

张诚真是咬牙切齿,心中恨极了那个临死都要攀咬诬陷自己的通袁使者。

至于说什么放下刀兵,让李均派人检查?

怎么可能!

要是李均一开始就和他私下商量解决,大家其乐融融的,搜查一下通袁使者,也未尝不可。

但眼下李均来势汹汹,眼中杀意凛然,两方仇怨已经结下,他又怎么可能放下武器,自缚手脚,受制于人?

什么没有通袁使者,就亲自赔罪之语,更是听听得了。

届时自己被李均看押,军权尽为其所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要他亲自赔礼,又有何用?

何况眼下若果真是李均故意要害自己,定然早有布置准备,到时候只要抓出来个黑衣人,到底是不是通袁使者,又是不是自己营里找到的,还不是李均一句话的事?

真教是退一步越想越气,让一步受制于人。

这等提议,张诚又岂能接受?

“李均,你莫要欺人太甚!

我说没有就是没有!

你若不留余地,休怪我殊死一搏!”

“好!”

李均闻听此言,怒指张诚,谓众人曰:

“我说什么来着?此通袁贼也!

他必是做贼心虚,所以才不敢让我等搜查。

哪怕殊死相搏,也要保通袁使者。

此等叛逆,罪不容诛!

剿除内贼,就在今日。”

随着张诚与李均这番争论下来,别说李均带来的人了,就连张诚麾下的自己人都不由以怪异的目光打量他,暗忖自家百夫长,不会真通袁了吧?

张诚涨红了脸,怒视麾下众将,“我今夜酒醉,一直酣睡,旁人不知汝等还不知吗?

只有通袁贼,才会想要营中大乱!

只有通袁贼,才会到处指着别人说是通袁贼!

此必李均通袁,故意害我!

杀!”

眼看李均带着人已经杀上来了,张诚喊了句“杀”,也只得带人迎上。

他此刻倒也不是真发现了李均伪装,知道他就是通袁贼。

只是当下之景,退无可退,不把李均打成通袁贼,他自己就要坐实通袁贼了。

李均闻言,朗声嗤笑。

“笑话!

什么时候赤胆忠心,为国除贼的人,反而要被说成通袁贼了?

难道忠义之士,发现有通袁嫌疑之人,还不能指认了不成?

均一片丹心,可昭日月,为国剿除叛逆,非乱营也!

张诚逆贼,颠倒黑白,贼喊捉贼,其心可诛,汝等还不醒悟,更要被其蒙骗到几时?”

“放屁!

到底是谁在颠倒黑白?

李均,你巧舌如簧,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诚说不过你,手底下见真章便是!”

“理屈词穷了吧?

张诚,汝已黔驴技穷,还不束手就擒?”

由于陷阵营总共才八百人,李均这里三百人,张诚这里一百人,因此两方倒是能一边骂战,一边厮杀。

然而张诚人少,眼看已现颓势,所幸在此前李均找上门时,他就情知事情不妙,也忙命人去通知了其他百夫长赶来相救。

恰在此时,只听来人高呼曰:

“张兄莫慌,王乾来也!”

“张兄久侯,王坤来助!”

张诚见之大喜,急呼之。

“李均害我,两位哥哥速救!”

随着两位百夫长加入战场,带生力军来援,张诚原本倾颓的局势,再一次稳住。

李均见状,怒斥之。

“张诚实乃通袁之贼,两位将军要相助叛逆不成?”

闻听此言,乾坤二将神色一滞,攻势稍缓,惊疑不定望向张诚。

张诚大急,“吾乃高将军心腹,奉命统摄陷阵,岂会通袁?

此李均污我,两位哥哥勿疑!”

“贼子!

死到临头,还敢颠倒黑白?”

张诚与李均斗战叫骂间,反而让新来的乾坤二将隐隐明白此间形势缘由,忙为之说和。

“李将军,此间恐有误会,张诚素来忠直,又是高将军心腹,绝非通袁之人。”

“李将军冷静,袁贼狡诈,汝必中其计策也。

目下有我与王乾兄在此见证,可使张兄暂放刀兵,吾等共同派人入营搜查,以证其忠心。”

张诚闻言,情知这是洗清自身嫌疑的大好时机,有乾坤二将在侧见证监督,也就不用担心放下刀兵后,会受制于李均,为其所害了。

忙急呼曰:

“愿从两位哥哥之命,我等可暂歇刀兵。

李将军,勿中袁贼之计,同室操戈,使仇者快!”

众人闻言皆以为有理,却见李均嗤嗤冷笑,目视众人,凛然大义!

“笑话,方才要你交人不交,要搜查不许。

这会你我大战一起,各处乱作一团,只怕那通袁使者,早被你寻机放走,此刻搜查,又哪还找的到人?”

此言一出,纵张诚有诸般理由,一时竟被堵在喉头,百口莫辩。

李均却是得理不饶人,又怒指乾坤二将。

“还有你们!

王乾、王坤!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等这逆贼暗中私放了通袁使者,这才假做大义,来此公正,当我不知?

没有人比我更懂通袁贼,你们这些奸贼,最是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常常假做忠义,愚弄世人。

只可惜这次碰见了我,尔等瞒得了别人,却瞒不过我!”

言罢,李均再振军威,竟直接将一脸茫然的乾坤二将也包围进来一同厮杀。

“高公养某一十二载,匡正除奸,就在今夜!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诸君随我死战,以证陷阵忠魂!”

他近乎是声嘶力竭的呼喊,满面扫奸除恶之英雄本色,众人观之,无不感其忠义,为之心折。

乾坤二将,为之骇然。

“李将军,冷静啊!

误会,其中必有误会。”

“李将军,张诚和王乾有没有通袁我且不知,但我王坤绝对没有通袁!”

张诚/王乾:“.”

然而李均却似根本没有再跟他们多言的意思,只奋命厮杀,恨声呼之。

“逆贼!

安敢背叛高公,我与尔等不死不休!”

“我不是!”/“我没有!”

王乾、王坤一脸被殃及池鱼的无辜之色,甚至不时以狐疑的目光打量张诚。

人李均都这般仗义死节了,很难不怀疑是不是你张诚真的做了什么对不起高顺和陷阵营的事,否则人干嘛如此拼命,要跟你不死不休?

张诚见状都急了,为了保命,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要把李均打成通袁贼,才有生路。

“两位哥哥还看不明白吗?

此必李均通袁,党同伐异耳!

你二人有没有通袁,你二人心里必然清楚。

同样,我有没有通袁,我也清楚!

明明我们心底都清楚自己没有通袁,这李均还非要把我等说成是通袁之贼。

今夜,此地,究竟是谁在通袁,难道还不够清楚明了吗?

今不殊死一搏,必为李均所害!”

乾坤二将闻之恍然,眼下孰忠孰奸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均也没打算放过他俩,忙整兵马联合张诚,同李均死战。

虽是三百对三百,但因张诚部此前就被李均率众重创,且李均义正辞严,一次次说的对方哑口无言。

是以李均麾下之陷阵营,个个大义凛然,都觉得自己是在为了高顺将军匡正除奸,气势如虹!

反观张诚等人,一次又一次说不过李均,莫说麾下众将了,就连王乾、王坤都对张诚是否通袁之事,心存疑窦,又岂有战心?

是以这支秉持着陷阵之志的当世精锐,在他们这边却很难凝聚一心。

眼看节节败退,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恰在这时,又一支百人队赶来,其百夫长姓赵名达。

此人其实才是第一个到的,又或者说他一开始就率麾下百人队,隐于暗中,时刻寻找着机会,静待时机。

没错!

这个赵达,正是魏续倾情推荐,陷阵营中唯二能被收买之人中的另一位。

与李均不同,在他身侧黑衣使者一句“天机已至”后,他便即刻整军出动,准备为了兴汉大业尽一份力。

然而当他率军出来,看着安静无声,静若寒蝉的军营,不由陷入了沉思。

不是,说好的通袁者众矣呢?队友呢?帮一手啊!

不会就我一个吧?

当时隐隐感觉不妙的赵达,哪敢再听使者说的,执行什么陷阵崩溃计划?

深感上当受骗的他,正茫然无措间,远远就听闻有三百陷阵也浩浩荡荡的杀来了。

赵达大喜,正要汇合队友,竟听闻那为首的李均朗声急呼:

“我与通袁逆贼,不共戴天!

诸君听我号令,匡正除贼,当在此时!”

赵达:“.”

不好,冲我来了。

他吓得骇然失色,所幸夜色之中,军营内也有大量遮挡藏身之处,他赶忙率麾下百人,隐于暗中。

就在他汗流浃背之时,所幸发现这李均没找自己,反而冲张诚去了。

赵达:“???”

随后听闻李均与张城之间的骂战,渐渐领会其中因由后,他不由咬牙深恨!

“李均?

不曾想我陷阵之中,竟还有你这等忠义为先,大义凛然之人!”

不只是他,身侧另一位黑衣使者,听说自己的同行被这李均斩了,以证忠义后,更是心有余悸,痛恨之。

“着实可恨!

先生算无遗策,却不想下邳城中,还有忠义如李均者,坏吾等大计!”

至于说李均为什么会找上张诚,二人合计一番,认为大概就是那位使者,被杀之时,犹不忘今夜大计。

临死说出张诚之名,使陷阵内乱,自相残杀,给他们创造机会。

“兴汉之志,有义人如斯,吾等又何惧李均?”

“就是,幸好有那位先生舍生取义,否则我等尽亡李均之手矣。”

二人嘴上如此说着,但看着李均麾下三百气势如虹的陷阵军,倒也不敢出去,直抑其锋。

直到此刻,局势几番变化之后,张诚同乾坤二将,合战李均,虽已显颓势,但犹有战力。

赵达知道,隐忍至此,这决定胜利的天平,就在自己手上。

“张兄勿慌,我来助你!

兴汉大业,就在此刻!”

原本正杀作一团的张诚、李均两方人马,只听战团之外,一声高呼乍响。

人未至,声先到!

只见一员百夫长正是赵达,正领着身侧的黑衣使者一同杀出,率麾下潜藏已久的生力军,赶来相助张诚!

张诚见之,先是一喜。

待看清了赵达身侧那名黑衣使者后,想到此前李均描述,不由大惊失色。

你不要过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