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历史小说 > 穿越朱由检,请大明赴死 > 第134章 世间事,最怕不过认真二字
——臣,卢象升,正欲请答此问!

卢象升话音刚落,朱由检便轻轻一拍御案,说道:

“好!答吧,让朕看看你的才具如何”

卢象升深吸一口气。

将初见天颜的激动,君前奏对的敬畏,还有窥探君心的后怕,尽数压抑下去。

入京一路来的所思所想,与为官五年所见所闻,此刻尽皆浮上脑海。

“陛下,大明如今弊端丛生,或曰吏治,或曰财税,或曰边事,或曰民生,千头万绪,盘根错节。”

“臣不敢妄言天下,请先陈臣治临清仓、治大名府二事。”

“如此以小见大,则此问自明。”

朱由检扬了扬眉,身子略微坐直了些。

他身处九重深宫,最缺的便是一线的情报,最想听的,便是这些来自地方的实操经验。

对于他来说,从来不缺手段、方法,最缺的始终只有信息、真实的信息而已!

卢象升的声音沉稳而清晰,在大殿中缓缓回荡。

“臣接手临清仓时,其按例岁征山东、河南本色米麦十万余石,以备荒年。”

“每石粮食,派银八钱,佥派地方大户籴买上纳。”

“然地方官府,多以灾荒为由,推托征收;民间大户,亦畏避买运,百般推诿。”

“自万历四十二年至天启二年,九年之间,竟拖欠达四十四万石,占了岁额的一半有余。”

说到这里,他苦笑一声。

“臣到任之后又能如何呢?九年之累,甚于重峦,也只能先清旧账,再图新事。”

“是故臣先将历年交付籴买却未见粮的三十五万两白银先行追还,以作国用。”

“而后才专门督促天启二年往后的本色征收。”

“其中清查贪腐,追比银两等事,说来虽难,却也只需认真去做,便总有成效。”

卢象升说到这里,话锋一转,声调略高。

“然则,这难道是臣做了何等了不得的事吗?”

“国朝规制如此,法度俱在,臣所作所为,其实不过是恪尽职守,重拾旧规罢了!”

“可为何,仅仅做此循吏旧事,考评便能称上上呢?”

朱由检沉默不语。

时代不同,其情况也不同。

在后世的地方政府中,KPI考核追逐的是“增量”,是创新,是发展。

可对于如今的大明而言,别说谈增量,就算是谈存量也是艰难无比。

仅仅是恢复存量,将国家机器的状态恢复到明初的水平,甚至只是恢复到张居正改革时的状态,便足以让这个王朝苟延残喘,度过小冰河期的前期灾荒了。

只是……

谁又能想到,命运给这个末世王朝开出的剧本,是连开十八把灾厄呢。

老天爷!狗庄啊!

卢象升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臣今年三月转升大名府知府,到任之后,方知大名府与临清仓并无二致。”

“税赋常年亏欠,百姓流离失所,而定额的税赋又被层层摊派到余下的民户身上,如此循环往复,民不聊生。”

“臣从清理冤狱入手,积攒威望,又稍清投献、追缴亏欠,亲督耕作,这才让地方稍稍恢复了些元气。”

“若非陛下相召入京,臣今年的考评,恐怕又是一个上上。”

他抬起头,诚恳地看着御座上的年轻天子,眼中满是真实的困惑。

“臣虽二十登科,然馆选不中,京官不选,只能外放地方,自问并非才智卓绝之辈。”

“这五年所行所事,到头来,不过认真做事而已。”

“可国事为何到了如今,竟只需认真二字,便能称上上?陛下,这难道是对的吗?”

朱由检凝视着阶下的卢象升,从他的眼眸中,他看到了真诚的发问,看到了一个实干家最朴素的迷茫。

他摇了摇头,轻声叹息,却并不说话,只是示意卢象升继续。

卢象升略微平复了一下情绪,这才接着说道。

“臣外放四年,历仕地方,若要回答陛下‘大明之弊’一问,臣所思所想,只能是这‘认真’二字。”

“地方也好,粮仓也罢,常年拖欠,拖着拖着,便等来了朝廷的蠲免和改折。”

“只是如此往复,谁又会再去较真呢?”

“在地方上,宽免钱粮便能得一个爱民的好官声,又能与地方士绅诗酒唱和,何乐而不为?”

“又何必非要去强作恶人,得罪乡里官宦?到时候一纸奏疏入京,前程折损又是何必呢?”

“只需日常收收常例,等到考选之时,使人往京中送些节礼,打点一番,岂不比在任上认真做事,胜过百倍?”

他说到这里,沉默了片刻,终究还是没能忍住,双目微微泛红,声音也带上了一丝哽咽。

“臣……臣本次奉诏入京,过临清之时,曾私底下寻相熟驿卒相问……”

“离任不过半年而已,如今的临清仓……几乎又故态萌发了!”

“臣夙兴夜寐,披肝沥胆,四年心血……到头来,却终究也不过是浮光一现而已!”

他说完,似乎也察觉到自己的失态,连忙拱手告罪:“陛下见谅,臣失态了。”

言罢,便抬起袖子,匆匆擦拭了一下眼角。

朱由检怅然不语,一段记忆不经意附上脑海。

“凭什么这个项目以后就归属他们BG?”

“架构调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

“调研,立项,研发推进,市场商业化,哪个不是我一个人带队做出来的?他们做了什么?当初甚至连数据都不愿意给一份!现在鸡开始下蛋了,一句轻飘飘的架构调整就交代了吗!”

“你和我吼有什么用!我说话算话吗?我又算个屁?!你不服气你下次大例会的时候吼去啊!”

……

他摇了摇头,一时有些啼笑皆非。

那已经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啊。

不对……那其实是三百多年后的事情了。

年轻人,终究是年轻人啊。

遇到挫折、总是会有些怀疑和沮丧。

然而他们看不到,时间终究会奖励那些真正努力的人的。

朱由检将浮起的记忆按下,这才开口问道。

“那么,卢卿以为,当用何法,解此难题?”

卢象升猛然抬头,目光灼灼,仿佛有火焰在燃烧!

“臣以为,当再起考成!”

他语气急促,这话似乎已在他心头憋了许久,一经释放,便如火山迸发,再也无法收拾。

“臣过承天门,其上经世公文榜诚好,确开官场之新风,但臣窃以为……其任务副榜更好!”

“将各项任务罗列,约定所成何事,所限何期,所赏几何。再以事前公文呈报备案,事后成果依文追查!”

“如此,则必能者上,庸者下,勤者得奖,怠者受罚!”

他上前一步,声音愈发激昂。

“臣治临清,却困于各府县不可并治!”

“臣治大名,却困于府中各州、各县不可并治!”

“若能行此良法,诸事并举,官风齐整,又何愁无人做事,无事可做?”

“不求人人都能考评上上,只求人人皆有中上之姿,则天下又何至于此!”

“此即……循名责实,信赏必罚!”

话音落下,他呼吸急促,那本就白皙的脸上,因激动而泛起一片潮红。

大殿之中,一片寂静。

片刻之后,朱由检微微一笑。

他转头看向一旁侍立的高时明,笑问道:“高伴伴,朕月初之时,让你与吏部拟定那套任务管理,红绿赏罚之事,如今与杨卿磨合得如何了?”

高时明躬身微笑,答道:“回陛下的话,奴婢与杨部堂已经商议妥当,以本月为磨合期,只做评判,暂不公布。如今各项事宜,已渐渐理顺了。”

“若陛下欲行此法,以目前吏部及司礼监的人手,对京官范围做红绿考成,随时可以启动。但如果要扩展到整个天下,恐怕人手和规程还不足够。”

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磨合,不着急。人手……马上就有了。”

说罢,他转过头,饶有兴致地看着一脸惊愕的卢象升,笑道:

“卢卿,莫急。此事朕在登基第六日时便吩咐下去了,诸多事宜到如今已筹备近月了。”

“等你赴任马草一事,恐怕就要先被朕这新法考上一考了。”

卢象升尴尬无比,脸上似乎更烫了。

他只能深深一揖,尴尬地说道:“臣……臣何惧被考!只是……只是陛下深谋远虑,行事周详,臣方才一番言论,实在是班门弄斧了。”

——咦,我怎么好像说过一次这个话了?

朱由检笑道:“你还年轻,只要能秉持‘认真’二字,日后必不可限量。一时失察,算不得什么。”

历史上留名的人物,果然都有其过人之处。

“认真”二字,说来平平无奇。

可这是二十七岁的卢象升啊。

等他到了三十七岁,四十七岁、五十七岁呢?

一个认真了一辈子的卢象升,又会到达什么样的高度?

真是让人期待啊!

至于他现下表现出来的略微稚嫩、天真、急躁等问题,其实反而只是白璧微瑕了。

朱由检满足地舒了口气,对他见到的第二张SSR卡,表示非常满意。

他略微伸了个懒腰。

暖阁外,他临时加开的那一场针对九边勇士的考校,算算时间,应该也快结束了。

他对此可是颇为期待,曹变蛟、孔有德这些人等,究竟能答出个什么花样来。

要知道,他的问题,可是将他们架在火盆上猛烤的。

思虑到此,他便打算结束这场召对,于是习惯性地开口问道:

“我没有问题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