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都市小说 > 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 第711章 我怀疑是马斯克在恶意挖人!马斯克:到底是谁干的?
“老板,Inmarsat的西蒙佩恩刚刚来电,明确表示愿意加盟云鲲航天。”

森联资本首席人才官熊力,刚收到欧洲办事处传来的招聘反馈,便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汇报给了陈延森。

此前大老板亲自给过一份挖人清单,西蒙佩恩正是清单上前十位的重点候选人。

“辛苦了。”陈延森点点头,随即叮嘱道:“让人事部门盯紧后续流程,尽快帮他在燕京安顿下来,协助他适应国内的工作和生活节奏。”

他并非倾向于启用外籍人才,主要是国内航天研究所的态度让他无奈。

平日里看不出对人才有多重视,可一听说云鲲要挖人,反对的声音立刻就大了起来。

若不是有韩锦恒和李青松在背后撑腰,恐怕云鲲航天成立的当天,就得收到各个相关协会发来的协查通知。

他很清楚这群人的能量有多大,这也是为什么他要等到研发出破晓 A220 EUV光刻机和烛龙 G1051数控机床、证明了自身硬实力后,才找韩锦恒申请航天领域相关牌照的原因。

毕竟,一旦自身价值没达到足够高度,贸然闯入一个利益盘根错节的行业,就算森联资本家底再厚,也得面临重重阻碍。

像廖士哲这样的人才,已经是他目前能挖到的顶尖水平。

再往上接触更高层级的人,谁也说不准会跳出什么人来横加干涉。

实际上,陈延森本就对那些年事已高、看似经验技术丰富的高阶研究员没太多兴趣。

他更想招揽的,是一群敢想敢干、充满冲劲的年轻人。

而西蒙佩恩,则是他着重看中的高管之一。

此人早年是剑桥大学教授,研究领域覆盖材料科学、纳米科技等多个方向。

后来加入Inmarsat航天公司,主要负责民营航天的卫星发射业务,还主导过商业发射市场的拓展,属于既懂技术、懂管理,又精通成本控制和公司运营,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

要知道,在国内想找到这类人可就太难了。

行业里的人才要么只懂技术、不懂管理,要么专精管理、对技术一知半解,真正的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即便有,陈延森也得冒着得罪一大帮学术界大佬的风险。

单从“资深主任工程师及以上级别的研究员,必须严格遵守两年脱密期”这一条规定,就能看出一二来。

如今燕京、沪城、长安、川蜀、金陵、江城等地研究所的负责人,心里都打着同一份算盘:底层研究员你随便挖,反正人多,但核心技术人员绝对不能动。

而能争取到当前的“默许”政策,已是韩锦恒和李青松从中反复斡旋才换来的结果。

“好的老板。”熊力连忙应道。

陈延森嗯了一声,随后挂断了电话。

一旁的宋允澄伸出右手,轻轻握住陈延森的手,将他的手掌拢在自己掌心,反复摩挲着。

最近这几天,陈延森有多忙碌,她全都看在眼里。

每天不是去中枢司开会,商讨合规性、税收减免、人才引进和研发补贴一类的问题,就是往郊区跑,为研发中心选址。

其实上面已经给陈延森提供了好几个备选地点,比如亦庄、沙河、云岗,还有临空经济区等等,但他最终还是选定了永丰产业基地。

宋允澄捏着陈延森的一根拇指,声音软软地说:“师父,你的手指又粗又长,真好看。”

闻言,陈延森眉头微蹙,稍稍一用力,就把手指抽了回来,然后在小橙子的脑门上弹了一下。

“疼!”小橙子捂着脑门,可怜巴巴地看着他。

陈延森笑笑,眼中掠过一抹笑意。

他在燕京还得再待一段时间,得等找到合适的团队负责人,将核心研发团队组建出来,他才能放心离开。

……

……

伦敦,Inmarsat总部大楼。

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能清楚看到窗边位置坐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上身是条纹西装,下身搭配黑色西裤,和不少英国男人一样,他额头有些秃,发量显得格外稀少。

“能和我说说,你为什么要选择离职吗?”

人事部总监杰奎琳往后一靠,好整以暇地看向对面的西蒙。

在她看来,西蒙虽说还不算Inmarsat的核心管理层,却是现任董事长重点培养的后备人才。

照目前的发展势头,说不定再过几年,就能踏入公司董事会。

正因为如此,老板特意给她下了命令,让她务必尽力挽留,哪怕给西蒙再涨20%的年薪也可以。

毕竟,打工人想离职的原因翻来覆去就那么几种:一、钱没到位;二、上级傻叉;三,没发展前景。

“首先我要感谢Inmarsat这些年给予我的机会,让我能在民营航天领域积累不少经验,但我选择离开,并不是因为薪资或者上级的问题,而是找到了一个更能实现理想的平台。”

西蒙耸了耸肩,轻飘飘地说道。

杰奎琳稍作思考,慢条斯理地劝说道:“西蒙,你在Inmarsat已经拥有了别人羡慕的一切:稳定的晋升通道、优厚的薪资福利,还有董事会对你的期待。

我实在想不出,哪家公司能比这里更适合你。”

她刻意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诱惑:“老板说了,只要你愿意留下,不仅年薪上浮20%,明年还能给你争取到亚太区业务的主导权,这可是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要的机会。”

“杰奎琳,你说的我都明白,但我要去的新公司,在民营航天领域更具潜力,我和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沟通过,对方在航天产业的路线规划,要比Inmarsat更激进。”

西蒙的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迭放在膝盖上,认真说道。

激进,意味着更多冒险,也意味着更多全新的尝试。

他今年已经四十五岁,精力和体力都在慢慢走下坡路,可作为一名航天人,没人能抵挡住陈延森描绘的那些构想。

换作其他华人递来橄榄枝,西蒙多半不会放在心上。

可陈延森在欧洲的名气实在太大了!

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就主导研发出了破晓 A220。

欧美不少媒体都在说,华国在EUV光刻机领域早有丰厚的技术积累,陈延森不过是个出色的项目经理,把各方资金整合到一起,搞了一场科研大会战,才最终造出了破晓 A220。

说白了,陈延森只是个擅长运作的商人而已。

但西蒙却不这么认为!

破晓 A220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在森联资本进军芯片制造环节的时候横空出世。

这就说明,陈延森就算不是这项技术突破的灵魂人物,也绝对是核心成员之一。

“能告诉我,是哪家公司吗?”

杰奎琳追问道。

“按规定,你并没有这项权利。”

西蒙果断拒绝道。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事要是泄露出去,自己得面对多大的社会压力。

在外界眼里,他一个英国人,本就该留在欧美这些所谓的主流航天阵营里,而不是放着好路不走,跑去华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这种选择,在很多人看来几乎是不可理喻的。

就像年初加入天工科技存储芯片事业部的丹尼尔·斯金纳,当初被灯塔国的网友骂成了‘叛国贼’、“不可理喻的疯子”。

他可不想重蹈对方的覆辙!

杰奎琳紧盯着西蒙眼中那股不容动摇的坚定,心里暗暗思忖:当一个人连20%的年薪涨幅、还有亚太区业务的主导权都毫不动心时,再想抛出其他物质诱惑,显然已是徒劳之举。

难道是Space X开出了更高的筹码?

“你真的不再考虑一下?未来三年,公司计划投入五十亿欧元用于新一代通信卫星研发,你本可以成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杰奎琳最后一次尝试,当场给西蒙画起了大饼。

西蒙缓缓摇头,起身说道:“感谢你的挽留,杰奎琳!但我已经做好了选择。”

说完,西蒙转身走向办公室门口,步伐沉稳,没有丝毫犹豫。

杰奎琳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无奈地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拨通了董事长的号码。

“老板,西蒙还是铁了心要走。”

杰奎琳压低声音汇报道,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我把升职加薪的条件都跟他说了,可他一点都不为所动,只说新公司更能实现他的理想。”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后传来一阵略显烦躁的声音:“查清楚他要去哪家公司了吗?”

“没有,他不肯透露。”杰奎琳如实回答,又补充道:“不过从他的态度来看,那家公司在航天领域肯定有很宏大的规划,而且创始人八成有足够的实力说服他,我怀疑是Space X的马斯克在恶意挖人。”

“行,我知道了。”

董事长的声音里透着无奈,只简单回应了一句,便没了下文。

另一边,“恶意挖人”的马斯克正眉头紧皱,因为根据人事部刚提交的周报显示,公司研发团队核心工程师的流失率,足足上升了26%。

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

马斯克一边盯着报表上的数字暗自思索,一边忍不住低声骂了一句。

脑海里飞速闪过一个又一个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却始终摸不透头绪。

直到他的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那是《时代周刊》的最新一期,陈延森的上半身形象占据了整个版面,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