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都市小说 > 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 第710章 铁饭碗不要了?120万平米的航天研发中心!
半个小时的面试结束后,廖士哲对着周俊平满意地点了点头,干脆利落地宣布结果:“你的技术功底很扎实,没问题。

明天会有人联系你安排二面,到时候会和你具体沟通研发方向与薪资待遇;至于终面,会由陈先生亲自面试,期待你的加入!”

他是技术人员,在面试时,懒得整那些弯弯绕绕。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很明显,周俊平的专业能力已经完全得到了他的认可。

“谢谢廖先生,我一定会好好准备!”

周俊平嘴角微扬,脸上扬起一抹笑意。

他看过云鲲航天发动机设计师的岗位待遇:底薪范围在4万到5万之间,算下来年收入起码有100万,比他现在在研究所的收入翻了好几倍。

一想到这里,他心里更是多了几分期待。

他原先也盘算着在第八研究所干一辈子。

毕竟是事业单位,工作稳定、旱涝保收,是旁人眼里的“铁饭碗”。

可现实摆在眼前:沪城的房价就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涨,连外环边上的房子都飙到了三四万一平。

虽说也有一万出头一平的房子,但要么在花桥,要么在滴水湖,离市区隔着十万八千里,每天上下班通勤路上折腾,就能把人累垮。

他自己能吃苦,也愿意为工作讲奉献,可他没法眼睁睁看着老婆孩子跟着自己,一辈子过这种“通勤耗时间、住房没盼头”的苦日子。

没一会儿,周俊平挂断电话,悄悄回到工位,先把手里的活儿忙完,才收拾东西匆匆下班往家赶。

他在公司附近租了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每月房租4500元,之前一直和父母、妻儿挤在一起。

好在上个月,橙子教育在附近开了家托儿所,父母不用再帮着带孩子,负担轻了些,便回了老家。

要是父母还在这儿,一家五口挤在两室一厅里,空间逼仄,日子其实过得挺憋屈的。

另一边。

研究所主任吃过晚饭回到工作区,一眼就瞥见周俊平的工位空着,连他常背的随身背包也没在桌上。

瞬间明白,这小子是提前下班了。

“这才八点就走了?眼里还有没有集体意识,有没有点奉献精神!”

主任的脸色当即沉了下来,站在原地没好气地骂了一句。

与此同时。

周俊平掏出钥匙,拧开了出租屋的房门。

“咦?你今晚这么早就下班了?”妻子一脸疑惑地问道。

航天八院的加班情况很严重,正常是十点半下班,每天最少要加三个小时,而且是无偿。

周末和节日假倒是给加班费,但与付出相比,简直杯水车薪。

“我想辞职了。”周俊平放下背包,换了一双棉拖鞋,然后站在妻子面前,犹豫了两秒,最终坦诚相告。

辞职?

妻子听到这话,微微一愣。

她当然知道研究所的工作不轻松,可终究是个铁饭碗,再干几年,工资未尝不能涨到两万一个月。

况且每个月还有2500元的住房补贴,一年算下来还有一万多的加班费,零零散散加在一起,税前也有二十多万的收入。

“这事你跟爸妈说了吗?”妻子没有第一时间反驳,而是沉下心想了想,轻声提醒道。

她太了解公婆的脾气了,老两口一辈子盼着儿子有出息,如今儿子能进航天研究所,在他们眼里,就像进了“天宫”一样体面。

周俊平要是敢说辞职,公婆说不定得气疯。

“还没呢!我打算先拿到Offer再说,我跟你说。”周俊平摇了摇头,随即走上前坐在妻子身边,语气里带着几分兴奋:“对了,跟你说个事,这次面试我的人,居然是航天一院的廖士哲!就是那个燕京航天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你想去航天一院?”妻子立刻反问道,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只要还在事业单位里,那就没什么大问题。

“不是,我面的是云鲲航天,这个岗位的底薪最低每个月4万,一年20薪。”

周俊平拍了下自己的脑袋,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刚才压根没说清楚。

云鲲航天?

这不是刚刚成立的一家民营公司吗?

“我仔细算过了,除了底薪,每个月还有8000块的住房补贴、500块饭补和200块交通补贴;一年还发4次季度奖金,每次8万到16万不等,要是真能面上这份工作,两年下来,在燕京凑钱买套房子肯定没问题,届时乐乐上学的事,不也跟着解决了嘛!”

周俊平见妻子不说话,于是掰着手指算道。

“可云鲲是民营公司,航天产业又没有政策补贴,保不齐哪天就经营不下去了。

陈延森是有钱,但他总不能一直掏腰包养着一个不赚钱的项目吧?”

妻子压下心里的波动,冷静地分析道。

在普通人眼里,航天事业的战略意义确实大,但要说商业价值,大多觉得不高。

对一家民营航天公司来说,怎么实现盈利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就算眼下工资给得再高,要是只能拿个一年半载,又有什么用呢?

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周俊平早料到妻子会有这样的顾虑,他从背包里掏出手机,点开事先存好的云鲲航天公开资料,递到妻子面前:“你看,云鲲不是单纯的民营公司,有30%的国资持股,背后还有森联资本兜底。”

妻子接过手机,仔细翻看了一遍,但她眼中的担忧并未散去。

“可爸妈那边”妻子话没说完,就被周俊平打断:“爸妈那边我来搞定!等我收到Offer,再跟他们好好说,他们最疼乐乐,只要说能让乐乐在燕京上学,能住上自己的房子,他们肯定能理解。”

他握住妻子的手,缓缓说道:“在研究所里,我再干十年,也未必能摸到自主研发的边,可在云鲲,廖先生说了,二面就会定研发路线,进而参与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工作!”

妻子目光灼灼望着他,防线慢慢松懈,旋即说道:“行,那你就好好准备,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要是后续有什么风险,我们得提前想好退路。”

周俊平猛地点头,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刚想再说点什么,手机突然响了,是云鲲航天HR打来的二面通知,时间定在明天上午十一点。

同一时间,类似的情况在燕京、沪城、长安、川蜀、金陵和江城等地均有发生。

不少原本在科研院所、相关企业任职的技术人员,要么悄悄递交了辞职信,要么专门请假赶往云鲲航天总部,准备参加二面与终面,都想抓住这次跳槽的机会。

得知是云鲲航天在大规模挖人后,各地研究所的主管和主任们纷纷找上各自单位的上级,想动用些“盘外手段”,搅黄云鲲的招人计划。

可他们刚把想法提出来,就被上级劈头盖脸地骂了回去。

直到灰头土脸返回工位,耳边还嗡嗡响着上级怒斥的声音:“你脑子想什么呢?韩先生都亲自打过招呼的事,你让我去给云鲲航天设绊子?你是想给我找麻烦吗?”

……

……

燕京。

陈延森坐在一辆黑色迈巴赫上,朝着市区的方向驶去。

上面一毛钱没出,直接拿走了30%的股权,自然也是要出点力气的。

这不,李青松大手一挥,把永丰产业基地近40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统统免费划到了云鲲航天名下。

另外,还在基地西南角圈出一块足足80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留给云鲲航天作为二期研发中心的建设用地。

两部分加起来,总面积达到了120万平方米。

单是这一项,价值就超过了100亿华元。

此外,韩锦恒还帮陈延森协调好了四大发射中心的空域资源。

虽说使用仍需付费,但也大大降低了云鲲航天初期的试错成本。

陈延森盘算过自建发射中心,可再快的建设速度,也比不上直接用现成的设施高效。

他深知,两条腿走路,才不会摔倒。

只是自建发射中心的选址,目前还没定下来。

他心里的首要目标很明确:一是选在低纬度区域,二是得临近滨海。

选低纬度区域,是因为这里地球自转线速度更大,能减少火箭升空时的燃料消耗,还能提升运载能力,很适合发射大质量航天器。

而选临近滨海的地方,一来火箭残骸能直接落入海洋,避免对陆地人口密集区造成威胁,二来海运便利,超大型的火箭部件能通过港口轻松运抵,不用受限于陆路运输的尺寸限制。

陈延森透过车窗,瞭望远处的航天科研训练中心和燕京飞行控制中心,永丰产业基地紧邻航天城,聚集了大量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集团的下属院所和配套企业。

外加背靠中关村,能轻易吸引来自清华、北航、北理工等顶尖高校的毕业生,以及从体制内研究院所流出的资深工程师。

地理位置好,产业链完整。

这便是与上面合作的好处。

一些原本看似棘手的难题,实际都用不着李青松亲自出面,往往只需他的秘书站出来说两句话,底下的人稍微琢磨琢磨,就能立马领会到大佬的心思,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就在这时,陈延森衣兜里的手机突然响了。

他掏出来一看,来电显示的号码竟来自北美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