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历史小说 > 猎狮虎,宰狼熊,你说是普通书生? > 第六百四十九章 口诛笔伐之声
“用这种方式来换取我们的和平与安全。”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光明正大地去学习他们那些先进的技术和制度。”

“等到我们把他们的东西全都学到手了。”

“等到我们的实力足以与他们抗衡了。”

“到那个时候,我们再来讨论是谁吃掉谁的问题,不是更好吗?”

俾斯麦的这番话,就像一个魔鬼的低语,充满了致命的诱惑。

在场的这些君主和政客们,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他们立刻就明白了俾斯麦这套“卧薪尝胆”计划的核心。

那就是,打不过你,我就跪下。

但我是假跪,等我偷学了你的武功,我再站起来一拳打死你。

这个想法很阴险,但不得不说也很高明。

比直接头铁冲上去送死,要明智得太多了。

会议室里的气氛开始变得微妙起来,之前那种同仇敌忾的情绪渐渐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夹杂着屈辱不甘,以及一丝丝兴奋的复杂情绪。

或许这位普鲁士人说得对,大丈夫能屈能伸。

一时的低头,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抬起头。

最终,约翰牛国的首相先松了口。

“或许,我们可以先派一个使团过去,试探一下他们的口风。”

他的话就像推倒了一块多米诺骨牌。

其他国家的代表也纷纷表示了赞同。

一场原本是为了“抗晋”而召开的会议。

最终竟然以一种荒诞的方式,变成了“降晋”的预备会议。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刘启,对此还一无所知。

他此刻正在为另一件让他感到头疼的事情而烦恼。

那就是,苏媚和林婉清这两个女人,又又又吵起来了。

紫宸殿里,空气像是凝固了。

苏媚和林婉清,这两个大晋最有权势也最顶尖的女人,正站在刘启的书案两边。

谁也不看谁,但那股子对峙的劲头,几乎要把房梁给顶穿了。

事情的起因其实很简单,就是钱。

林婉清的能源动力研究所,最近又搞出了一个新项目,要建一座全新的高温高压熔炼炉。

按照她的说法,这个炉子要是能建成,大晋的特种钢产量能直接翻三倍。

到时候别说造铁甲舰,就是造铁王八都能当白菜一样量产。

可问题是,这个炉子太烧钱了,光是第一期的预算,就要五百万两龙元。

林婉清拿着项目书直接就来找刘启批钱,结果半道上被苏媚给截胡了。

苏媚的理由也很充分,皇家银行的每一分钱都有用处。

现在国家最大的开销,是那条从京城通往江南的铁路主干线。

那边每天睁开眼就是几十万两的窟窿要填,一刻也断不得。

她已经把能调动的资金全都压上去了,实在是挤不出这五百万两。

两个女人就这么从皇家银行一路吵到了紫宸殿,谁也说服不了谁。

一个代表着最前沿的科技研发,一个代表着最核心的基建命脉。

在她们看来,自己负责的那摊子事,才是大晋的头等大事,是绝对不能耽误的。

“陛下,您得给我评评理。”

林婉清先把话头抢了过来,她性格直,不喜欢绕弯子。

“特种钢的重要性您比谁都清楚,这关系到我们下一代武器和装备的更新换代。”

“现在被卡在产能上,就像是守着金山要饭吃,我看着都着急。”

“只要这五百万两批下来,我保证半年之内,让新式火炮的数量翻一番。”

苏媚听完,只是冷冷地哼了一声。

“林院长,你说的这些我都懂,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你那炉子再重要,能有京楠铁路重要吗?”

“那条铁路是我们打通南北经济大动脉的关键,关系到几千万人的生计。”

“更是我们未来快速调动兵力,稳定全国局势的根本保障。”

“现在工地上几十万工人等着吃饭,无数的材料商等着结款。”

“我要是把这笔钱抽调给你,那边停工一天,造成的损失就不止五百万两。”

“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这话问得就有点诛心了,直接把林婉清给噎得说不出话。

她只是个搞科研的,哪里懂这些国家经济层面的大账。

她只知道,自己的技术要是不能尽快转化成国力,那就是一堆废纸。

“我……我不管,反正我的项目不能停。”

林婉清急得脸都红了。

“没了先进的武器,铁路修得再好,那也是给别人修的。”

“本末倒置,说的就是你这种只看眼前利益的奸商。”

“你说谁是奸商?”

苏媚的眼睛也立了起来,她最恨别人拿她的出身说事。

“林婉清,你别以为自己搞了几个破铁疙瘩就了不起了。”

“要不是我在这边帮你管着钱袋子,你那些研究所早就喝西北风去了。”

“忘恩负义的东西。”

眼看着两个人就要从文斗升级成武斗,刘启终于头疼地揉了揉眉心。

“都给我住口。”

他一开口,两个女人就像被按了暂停键一样,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但还是互相瞪着眼,谁也不服气。

刘启看着她们,心里也是一阵无奈。

他知道,这两个人其实都没有错,她们都是为了这个国家好。

只是站的角度不同,看问题的视野也不同。

林婉清是个纯粹的科学家,在她眼里,技术就是一切。

苏媚是个金融家,在她眼里,资本和流通才是王道。

她们就像是刘启的左膀右臂,缺了任何一个,他这辆战车都玩不转。

可现在,这两个膀子自己先打起来了。

“你们两个,都只顾着各自面前的一点事。”

刘启说话不高不低,语气平稳,却没有商量的余地。

“婉清,你的炉子确实关键,但苏媚讲的也有道理,铁路是大事,一刻也不能耽误。”

“苏媚,铁路的进度不能拖,可婉清手里的那个技术,对咱们今后的路同样影响很大。”

“你们为了这点资金争得这么厉害,其实根本问题并不是出在谁多谁少。”

两个人都沉默下来,显然之前没有想过去追根溯源。

“真正让我们发愁的,不是没钱,而是钱还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