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三百三十章 乱军之中,漏洞百出
下邳,高顺府。

书房灯火彻夜不熄,高顺伏在案前,一遍遍批着军务,似也难以心安。

他不时询问左右,问那张辽、魏续可有异动,忧心这两位降袁叛逆,磨刀霍霍在左近,时刻准备杀之祭旗,以备不测。

然而一遍遍传来情报,二人皆毫无异动,似真的相安无事,只为来此和谈。

尽管如此,严谨如高顺,也不敢有丝毫松懈,里三圈外三圈,整整三千兵甲潜藏围困。

已打定了主意,不使张辽这位曾经的同袍至交,眼下的汉王义子能在城中掀起半分风浪。

也就在高顺紧紧盯着张辽、魏续,城中风平浪静之时,忽闻一阵刀兵起,言道四处叛军兴。

只听士卒急报,“将军,不好了。

城中四处火起,不少张辽旧部打着兴汉旗号反叛,与我军忠义之士自相残杀,乱作一团。”

“什么!”

高顺闻之勃然色变,怒视负责监视张辽等人传递消息的将领,责问曰:

“我命汝安排监视,足足三千人团团围困,今张辽何以联络旧部,而不为我所觉?

汝亦通袁而瞒我否?”

这将大惊失色,连连告罪,言说“不敢”。

“将军明鉴,张辽、魏续及他们带来的人手,已被严防死守,绝无越过我等而联络旧部之理。

此必城中另有通袁之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此二人牵制我等注意,实则安蓄叛乱之士。”

高顺亦知眼下不是追究时候,更没时间去追查城中到底是谁在通袁密谋大事。

“此等叛乱之军,既为张辽旧部,必以营救张辽为要。

和谈已是骗局,此子断不可留,汝即刻命三千甲士动手,立毙张辽于府中,杀此二贼祭旗,以正人心。”

“唯。”

见他领命而去,高顺又吩咐道。

“其余人等,随我统帅大军,平定城中叛乱.”

可都没等他将话说完,便又见一士卒匆匆来报。

“报!将军大事不好。

有通袁奸贼,私开城门,西门守将孙煜正率军同袁军血战,欲夺回城门。

战事甚急,袁军源源不断,孙煜急请援军,求将军速速驰援,否则下邳危已。”

先前的城中叛乱,高顺还虽惊不乱,毕竟才一夜之间,能立刻下决定听从张辽反叛的人,不在多数,再者就算将领反了,麾下士卒也不一定就能坚定的跟随。

此刻叛军与各处守军厮杀,尚未分出胜负,只要他亲自领军支援,平叛只在顷刻。

可有人私开城门的消息,才真正令他肝胆俱裂,脸色难看阴沉。

这城外可是足足十几万汉军呢!

一旦城门彻底失守,汉军一拥而入,败亡已是定局。

因此他第一时间就做出决断,下令曰:

“告诉孙煜,要他不顾一切守住城门口,哪怕拿人命顶,也给我顶住。

我即刻就来支援,务必抢回城门!”

说着他又喝令众将曰:

“传令城中各处将领,我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务必自行击溃叛军,赶赴西城门驰援。”

他一边说着,又叫住了方才领命要去袭杀汉王义子的那命将领,谓之曰:

“以三千人杀三百人,我只给你一刻钟的时间。

一刻钟内,你必须带着人马,提着张辽、魏续的人头来西城门见我,以慑汉军人心。”

这将领也知当下局势紧急,丝毫不敢迟疑,忙再拜曰:

“定不负将军之望。”

高顺一句句吩咐下令间,已急步出了高府,一面命众将各去调集余下还能征调的全部兵力,赶赴西门驰援。

一面领着高府周围拱卫的千余兵力,抢先往西城门赶去。

披挂上马间,他又指一亲卒传令曰:

“汝即刻前往陷阵营,通知张诚,让他不必理会城中乱相。

即刻统摄陷阵全营,赶赴西城门与我汇合。”

那小卒领命,立刻便要小跑着离去,不想这时,只见一着陷阵营兵甲的甲士缓步走来,报之曰:

“将军,吾奉李均将军命,前来报信。

陷阵营中出现通袁使者,妄图游说,可李将军之大义,岂是他所能知?

吾等只见那通袁使者已为李将军所杀,死不瞑目。

李将军言,营中通袁使者不止一人,他正集结忠义之士,肃清妖氛,涤荡奸邪。

请高将军往陷阵营,鉴之。”

高顺:“???”

啥玩意,陷阵营也能叛乱?

闻听李均直接斩杀了那通袁使者,以证忠心之时,高顺深感欣慰。

可笑袁贼无知,妄想说我陷阵,简直自寻死路。

见李均正在清剿陷阵营中的奸邪叛乱,高顺也只得传令,命李均处理完陷阵营中的通袁使者,尽快与张诚联手,赶赴西门来援。

“唯。”

这传令小卒领命而去,只可惜对于这条命令,大义如李均,或许有他自己的想法。

暂时来不及顾忌陷阵营那边,只能期望李均、张诚二人,尽快处理了内乱赶来支援。

高顺已披甲上马,率众急往西城门驰援。

远远望见城门口,果然见守将孙煜正带人死死拦在门洞处,拿命筑起一道血肉城门。

而门外是无穷无尽的黑色海洋,玄甲汉军如潮水般,连绵不尽涌来,冲击着这道拦在门洞前最后的礁石。

更有一人金盔金甲,越马阵前,一杆长枪所到,挡者披靡。

只见他一夫当关,往城门处杀来,口中朗声大笑。

“吾家四世三公,袁策袁伯符也,谁敢战我?”

高顺见状忙要调兵去拦,恰在这时只听身后一人急报:

“将军!陷阵急报!”

高顺这会都急死了,连回眸看他一眼的功夫都没有,只大声喝了句:“说!”

“将军!吾乃张诚将军麾下,李均反了!

李均通袁背义,却贼喊捉贼,言说我家将军通袁,简直颠倒黑白!

请您切莫相信此贼言辞,我家将军急请您去主持公道。”

高顺:“.”

这时候我有个屁的功夫去给你们主持公道?

这会他也挺懵的,刚才不还是李均大义凛然,斩杀通袁使者,以证忠心吗?

这会子自家心腹张诚怎么又说李均通袁反叛?

他不用细想都隐隐感觉,自家赤胆忠心的依仗陷阵营,这会怕不是乱成一锅粥了?

他真是又气又急,命之,“汝速速回去告诉张诚!

我现在没工夫管他和李均那点子破事,现授他全权统摄之权,陷阵皆当从命。

告诉李均不要闹事,赶紧配合张诚,率军往西门来援,见面之后,孰忠孰奸,本将自能明辨。”

“唯。”

士卒领命而去,只可惜等他抵达传令之时,见到只是张诚那自刎而死,尚有余温的尸身。

没功夫再多管陷阵之事,高顺简单吩咐了一句,便率军压上城门来援守将孙煜,甚至不惜身先士卒,在众将士的护卫下与孙策鏖战。

“袁策休狂,高顺战你!”

两相短兵相接,于城门血战之时,高顺连斗了孙策十数合,有些力有未逮,暂且抽身而退,于士卒拱卫中稍缓口气。

恰这时又听后方有人呼之曰:

“将军,陷阵急报!”

高顺大喜,“可是张诚来了?速速领军来助!”

却听那人告之曰:

“将军,张诚将军与赵达将军等人通袁兴汉,铁证如山。

李均将军正率众与这些逆贼倾力厮杀血战,一时不能抽身来援,还请将军再坚持一会。”

高顺:“???”

还要坚持?

看着孙策那杆纵横无敌的染血长枪,高顺吐血的心都有了。

张诚,我心腹也,这也能反?

还带着赵达他们那么多人反了?

真见鬼!

偏偏事已至此,他又能怎么办呢?只能一面暗骂张诚有负重望,一面咬牙再迎上拖住孙策。

到后面又听说来人报之,陷阵营最新军情!

“将军,张诚将军其实没反,他是被诬陷的。

李均将军中了袁贼计策,张诚将军以死明志,以证忠心,使袁贼大计功败垂成。

现在勃然大怒的李均将军,正率麾下扫清通袁余孽,想来很快就能赶来相助。

将军,您可一定要坚持住啊!”

这时候,在孙策枪下险死还生,好容易被士卒救下来的高顺,人都麻了。

我好端端一个陷阵营,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只咬牙道了句,“告诉李均,让他快点。”,便无奈继续率军堵门。

此时他心底一面气急陷阵营一片大乱,不能来支援也就算了,又暗恼之前派去剿杀张辽的三千人呢?

一刻钟早过去了,他丫的人呢?

三千人打三百人这么慢的吗?

这时候如果能提着一颗张辽人头过来,定能提振人心士气,何况还有整整三千生力军呢!

可他却哪里知道,此刻被他派去杀张辽、魏续二贼的将领,也已陷入苦战泥潭,根本脱不开身。

张辽、魏续住所。

当三千齐军合围之时,府中的三百汉军也早已枕戈待旦,就等此刻,守着府邸院墙与之展开厮杀。

原本以三千人打三百人,区区一座院墙,纵使汉军精锐,可十倍的兵力差距之下,显然也支撑不了多久。

偏偏汉军之中,有一人,执大刀,手按铁胎弓,朗声而呼:

“长沙黄汉升在此!”

随即大刀横扫之下,恍如“纪灵在世”,几无一合之敌,手中箭似流星,专射指挥将校。

吓得那员被高顺指派来的将领,低头缩脑,根本不敢露头指挥。

这还没完,又听一声“谯县许仲康来也,谁敢与我一决死战?”

于是又一人杀出,裸衣而战,勇猛无敌,杀得众将肝胆俱裂。

原来这三百护卫张辽的汉军,不仅是袁术精挑细选的精锐,更是将黄忠、许褚这两位不怎么抛头露面,就没和高顺这些人照过面的大将混了进来。

此刻一齐发威,竟杀的三千齐军胆寒,攻势为之一滞。

这时又见一人跃马上阵,竟率三百汉军,杀将出来,正张辽张文远!

“汉王义子张文远在此,还不束手就擒?

缴械不杀,投吾麾下,相助汉王,共创大业!!!”

齐军攻势再缓,军心斗志逐渐低迷,那员低头潜藏的齐军将军,见之愈急,偏偏又畏惧黄忠弓矢不敢露头难以提振军心。

所幸到底是十倍的兵力差距,尽管一时气势陷入下风,到底也不是三百人在短时间内就能轻易击溃的,勉强倒也还能维持战局。

可真正令这员齐军将领胆寒的是,明明在下邳城中,明明是齐国的大本营内,他在这里等来的竟然不是己方援军。

“张辽将军,我等来助!”

“许久不见,文远兄,苟富贵,勿相忘!”

“文远,犹记并州生死之交乎?”

只听一声声朗声大笑,一位位被通袁使节说服的通袁贼相继来援,使得原本具有兵力优势的三千齐军,隐隐陷入张辽旧部的包围。

内外夹攻,又有黄忠、许褚、张辽这等大将,覆灭已是必然。

这员领命而来,欲于一刻之中,杀张辽、魏续二贼祭旗,以驰援高顺的将军,至死都想不明白。

这些在城中四处起火的叛军,是怎么能这么快杀败阻拦他们的同袍,相继赶来支援的呢?

按理来说,与李均在陷阵营中一般,有人通袁反叛,就有人忠义除贼,两相内斗之下,确实无法这么快就解决内斗,赶来支援。

但他们其实根本就没解决自己的对手!

只因此时城中四处大战的内斗之中,时常会随机刷新一支高呼着:“陷阵之志,有死无生!”精锐兵团,霎时间冲开战团,将正在除贼的“忠义”齐军裹挟而走。

这些张辽旧部的叛军,本就以驰援张辽,打开城门放汉军入城为要。

骤然发现原本阻截己方的对手,被抢走了,也没心思追击。

反正只要汉王“八十三万”大军入城,管你余孽不余孽的都得被清算,因此就都急急赶来相救汉王义子,刷功绩来了。

而说到那些四处裹挟忠义之士的陷阵营嘛

却说当时李均扫清奸邪,操陷阵于一手,这时高顺派回来的第一位传令兵才姗姗来迟。

得闻将令,要他与张诚汇合,同往西城门驰援,李均深感遗憾的看了眼死不瞑目的张诚,谓众将曰:

“今事急矣,欲助高公,只六百陷阵,恐力有未逮。

当收合城中流散之士,汇集忠义守节之人,秉大义,聚人心,拥万众为一心,救高公于西城。

涤荡满城妖氛,挽狂澜于既倒,就在今夜!”

“愿随李公,有死无生。”

就此李均率一众陷阵,于城中左冲右突,四处救火。

每每见通袁贼与忠义之人交战,便冲开战团。

随即巧舌如簧,以【聚集众人,相助高顺,夺回西门,方为当务之急】的名义,将人裹挟而走。

众齐军惊见陷阵营以他一人为首,岂有不信?

就此雪球越滚越大,声势愈来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