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都市小说 > 重生开个网吧,成了IT界公敌? > 第六百六十五章 华盛顿的傲慢
现在欧盟的官员们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

安抚微软?民众和工商业的怒火会燃烧的更旺。

继续逼迫恩泽资本?那等于坐实了欧盟是美国霸权帮凶的指控。

就在他们思考如何处理这件事时,不再仅仅是来自整车制造厂的工人,就连那些依赖汽车产业链生存的中小型零配件公司工人也开始自发的上街。

他们高举的标语牌上,写着【欧洲芯片=欧洲未来】、【打破美国技术枷锁】【支持欧洲技术自主化】等标语。

“我们不能再把心脏交给别人了。”一个戴着安全帽的德国工人在接受寰宇视界街头采访时,激动地对着镜头喊道:“今天他们能断供芯片让生产线停下,明天就能用同样的方法让我们整个行业跪下,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技术,不然我们工作起来都不踏实!”

类似的场景,在德国的斯图加特、沃尔夫斯堡,法国的巴黎、米卢斯,意大利的都灵等地同步上演。

工人们的情绪被充分调动,一种【为欧洲未来而战】的悲壮感弥漫在了游行队伍中。

欧盟的官员们真的是头疼欲裂。

他们太清楚这背后的逻辑了。

如此规模宏大、目标一致、并且能得到媒体精准报道的抗议活动,绝不仅仅是因为工人吃饱了撑的。

尽管他们吃撑了的时候也会举行抗议游行,但这次截然不同。

这么大规模的游行,背后必然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和资金支持,他们怀疑,这背后的推手定然就是那些因芯片危机而利益严重受损的工业巨头。

只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推动这一切的隐形推手,竟然是看似已然屈膝投降的恩泽资本。

在罗斯柴尔德家族英国分部负责人雅各布的城堡里,恩泽资本总裁麦克,正与几位欧洲本土汽车财团以及大型零配件供应商的掌门人把酒言欢。

这些商业巨头们,在经历了被卡脖子的切肤之痛后,终于下定决心,要联手推动变革。

微软和英特尔这次的举动太吓人了。

说涨价就涨价。

以此类推,那他们不是也能拿出对付陌陌集团的手段?

那他们的安全感何在?

机械工业时期,他们还无所谓,可现在越来越多的趋势表明,汽车行业也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他们对芯片的需求速度日益增长。

“先生们。”麦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与他在电视上那副疲惫屈辱的样子判若两人,他端着酒杯,说道:“现在的力度还不够,我们必须得让布鲁塞尔的那帮官僚们明白,欧洲的工业脊梁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

一位来自德国的汽车家族代表点了点头,说道:“麦克先生说得对,这次危机算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推动欧洲技术自主化,这不仅关乎利润,更关乎生存。”

另一位法国零配件巨头补充道:“我们这边已经联合了法国行业协会,他们正在起草一份给欧盟的联合建议书。要求立刻启动欧洲先进芯片制造计划,并在政策和资金上全力扶持欧洲本土半导体公司,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这恐怕不行。”麦克摇头说道:“想要启动欧洲芯片制造计划,没有三五年的抗争是做不到的,而且美国半导体不会给我们这个时间,如果他们在这三五年直接给我们断供了芯片,你们想过后果吗?”

“断供他们肯定没有这个胆子,最多也就是涨价。”这位巨头很笃定的说道:“麦克先生,您有什么办法吗?”

麦克说道:“我觉得我们只解决正常诉求就行了,我们的目的,本来就是让汽车领域不会卡脖子,既然这样,我们不如只争取汽车领域的权益,避开他们最看重的PC领域。”

“麦克先生说的对,我们要是要求欧洲全面放开芯片制造,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又有一个汽车巨头附和道。

麦克说道:“现在汽车领域新兴的技术就是智能中控屏,我们可以将智能中控屏的需求零配件整理出来,递交到欧盟,让他们帮我们与美国相关部门磋商,争取让ARM公司放开对这一领域芯片的制造权。”

“对对对,这肯定没问题,要是连这个他们都不同意,那就别怪我们用别的手段了。”一名汽车巨头沉声说道。

麦克又说道:“还到不了那个地步,不过从去年开始,高通就一直在收购我们欧洲的软件企业,这一点,我们也要防范一些,我觉得汽车行业最大的收割方,应该是高通公司,据我所知,他们前段时间刚刚收购了提供无线内容管理技术的英国ELATA公司。”

“高通?”几个汽车巨头面面相觑。

他们和高通的联系较少,只知道高通是做通讯技术和手机系统芯片的。

麦克没有细说,转移话题说道:“先生们,我们接下来,就要趁热打铁了,争取在7月份彻底敲开汽车芯片自主化之路,等我们聚拢到足够的影响力,我们就开始对欧盟委员会施压。”

“好。”

“没问题。”

在麦克的授意下,几大汽车领域巨头立即加大了投入力度。

他们平时欺负人欺负习惯了,突然被人欺负了一次,还真就有些受不了了。

这种卡脖子的感觉,他们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

另一边,恩泽资本控股的寰宇视界全球频道以及通过资本纽带影响的众多欧洲主流及地方媒体,也开始了一场更为激烈的关于欧洲汽车工业技术主权的密集宣传。

黄金时段的纪录片,回顾了欧洲工业曾经的辉煌,然后瞬间切入此次芯片危机导致的工厂停产画面,配上沉重的画外音:“当生产线因一颗小小的芯片而陷入沉寂,我们是否还能自称工业强国?”

报纸的头版专栏,由特邀专家撰文,详细分析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明确指出过度依赖美国技术的战略风险,并呼吁欧盟效仿某些亚洲国家,举全洲之力打造自主可控的汽车半导体生态。

社交媒体上,大量渲染焦虑和民族情绪的段子、图片和短视频被制作并投放,核心信息只有一个:没有技术自主,欧洲汽车工业就没有未来!

掐脖子这个词,成为了媒体描述欧洲当前处境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而众人描述时,也开始收缩范围,将欧洲半导体行业收缩到了汽车工业自主可控。

在这股由资本推动、由民意承载、由媒体放大的滔天巨浪冲击下,欧盟委员会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看到舆论从全行业转变为汽车行业,欧盟委员会的官员暗松了一口气。

最起码的,汽车工业的自主可控,还是可以去努力争取一下的。

现在的他们,已经意识到安抚微软的成本远高于支持本土技术自主。

最重要的是,他们要是再沉默下去,不仅会失去民心,更会得罪海量的汽车行业巨头。

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总部大楼。

一间充满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会议室内,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玛格丽特率领着一支由贸易官员、技术专家和法律顾问组成的庞大代表团,正通过加密视频线路,与远在华盛顿的美国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以及部分半导体企业协会的代表进行首次正式磋商。

玛格丽特专员一改往日的谨慎,开篇就定下了强硬的基调,直接说道:“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是为了讨论一个关乎欧洲工业核心利益的问题,欧洲汽车产业的技术主权与供应链安全。”

她身后的屏幕上,投射出欧洲各大城市工人游行、工厂停摆的照片,以及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经济数据损失预估。

“近期的事件已经证明,将关乎我们百万就业岗位和核心制造业命运的汽车芯片,完全寄托于不稳定的外部供应链,是极其危险且不可持续的。欧洲需要,也必须有能力,确保其汽车工业在关键零部件上的自主与安全。”

她刻意将范围限定在汽车工业,语气清晰而坚定的说道:“我们并非寻求在PC或消费电子领域挑战现有的全球格局,我们的诉求非常明确且有限,希望美方能够理解并支持欧洲发展车规级芯片,特别是用于汽车中控屏、驾驶系统等汽车电子元件的设计与制造能力上,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

“这既关乎欧洲经济的稳定,也关乎跨大西洋联盟的互信。”

视频那头,美方商务部副部长哈里森的脸上带着一种混合了惊讶的神情。

他没想到欧盟会将问题提升到经济安全和联盟互信的高度。

而在一旁,微软总裁鲍尔默的脸色则是有些难看。

他也没想到,自己这边只是简单的涨了涨芯片的价格,竟然会引发欧洲这么大的反应。

他感觉,这件事背后有人在兴风作浪,否则只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涨价,断然不可能引起这么大的舆论。

这时候,哈里森慢条斯理的开口了,他的语气带着惯有的居高临下,说道:“我们理解欧洲朋友们的担忧,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分工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极高的效率和竞争力,美国企业在这方面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可靠的供应能力。”

“我们认为,强行改变这一格局,人为设置壁垒,不仅不利于全球经济发展,最终也会损害欧洲消费者和制造商的利益。”

他顿了顿,补充道:“所谓的自主,意义何在?如果是为了供应链多元化,我们鼓励欧洲企业更多采购美国芯片,而不是重复建设,浪费宝贵的资源。”

美方阵营中,来自半导体企业协会的代表更是直言不讳的说道:“车规级芯片?那是一个要求苛刻但利润相对有限的细分市场,我们几家主要厂商完全有能力满足全球,包括欧洲的需求。”

“没错,我们怀疑,欧盟此举有借题发挥,意图在更广泛的半导体领域寻求竞争的嫌疑,我们不能接受任何可能破坏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和公平竞争环境的行为。”

“……”

这些半导体企业一开口,双方就在视频里吵吵了起来。

首次磋商就在一种不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消息传回欧洲,舆论再次哗然。

各大媒体用【华盛顿的傲慢】、【美国对欧洲汽车业的蔑视】等标题,报道了美方的傲慢回应。

顿时,工人团体的抗议声势更加浩大了,汽车巨头们私下交流也更加频繁。

接下来的几周,双方代表又进行了多轮密集的视频会议和电话磋商。

谈判桌上,唇枪舌剑,硝烟弥漫。

欧盟代表团有备而来,他们不再空谈战略自主,而是拿出了详实的数据和方案。

“哈里森副部长。”一个欧盟技术专家展示着幻灯片,说道:“这是车规级芯片与消费级芯片在可靠性、使用寿命、工作温度范围等方面的标准对比,您应该可以看到,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产品领域。”

“我们寻求的,只是在 AEC-Q100和 ISO/TS 16949等特定标准框架下,发展符合欧洲汽车工业特殊需求的设计与制造能力,这不会也不可能冲击到贵国企业在消费级CPU、GPU等主流市场的霸主地位。”

又一个欧盟技术专家说道:“而且,欧洲是全球高端汽车制造的核心基地,确保这一供应链的韧性,符合我们欧美双方的共同利益,如果连这样一个合情合理、范围受限的自主化诉求都无法得到满足,我们很难向欧洲的民众和产业界解释,跨大西洋合作伙伴关系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面对有备而来的欧盟技术人员,美方代表的态度终于出现了微妙分化。

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更多的考虑地缘政治和双边关系大局,担心真的把欧盟逼到对立面。

但半导体企业协会的代表们依然强烈反对,他们担心的不是眼前这点车规级芯片市场,而是【口子一开,后患无穷】的示范效应。

“今天你们要求车规级自主,明天就会要求工业级自主,后天就可能觊觎消费级!”一位半导体行业巨头直接就当面拍了桌子,喊道:“这是原则问题,绝对不能开这个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