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都市小说 > 好莱坞的亿万富豪 > 第五百五十二章 韩氏夫妇的收藏序列
阿尔戈西通往其他楼层的电梯不在一楼店内,而是静静地蛰伏在入口木门对面的一个小小凹间里。如果没有事先做功课,很容易就会错过这扇看起来像是后勤通道的,毫不起眼的金属格栅门。

金属门显出数十年累积的层迭锈迹附着其上的厚重棕铜色,上面布满了由岁月刻下的细密划痕。老者扶住栅栏,稍一用力,伴随着一阵金属摩擦的艰涩“嘎吱”声,门被横向拉开,露出了内部同样充满年代感的轿厢。

轿厢内部是温暖的橡木壁板,打磨得光滑润泽,映照着顶上那盏被笼罩在乳白色玻璃罩里,光线昏黄的灯泡。脚下的地板是暗红色水磨石,边缘处有些许磨损的痕迹。整个空间不大,仅能容纳四五人,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淡淡的机油味和旧木头混合的气息。

“请进,二位。”

韩易与小如并身进入电梯后,老者跟了进去,回身将外侧的金属格栅门和内侧的折迭栅栏门依次小心地拉上。随后,他找到控制电梯的圆形扳手,向右一拉到底,电梯先是轻微一震,随即头顶传来电机启动的嗡鸣与绳索绞动的声响,缓缓开始上升。

古早到如此地步,电梯上升的速度能有多快,可想而知。

这给电梯里的三人,留出了少许闲谈的时间。

“从书店开业的第一天起,这台电梯就一直陪伴着我们。”老者对韩易和徐忆如笑了笑,“它经过了一些翻修,但从未被替换过……顺带介绍一下,我的名字叫阿尔伯特,今天非常高兴认识二位。”

“韩。”韩易握住阿尔伯特伸来的手,“易-韩,和格蕾丝-徐……中国人不冠夫姓。”

听到这句话,小如在旁边偷偷掐了一下他,那份掩藏不住的欢喜悄然爬上了眉梢。

“非常高兴认识你,阿尔伯特。”徐忆如也与阿尔伯特握了握手,礼貌微笑道。

“易、格蕾丝,很高兴能遇到像你们这样一对如此年轻,又如此热爱书籍的夫妇。”阿尔伯特就像是邻居家鳏居的教授老爷爷,笑容里装满了慈祥,眼眸里亦载满了智慧。

“我们也十分高兴能遇见你。”韩易如是回应,“感谢你今天的所有帮助。”

“荣幸。”阿尔伯特欠欠身,此时,六层的景象透过格栅,在他们眼前缓缓出现。当电梯最终停稳,阿尔伯特再次动手,这次是在韩易的帮助下,拉开内侧的栅栏门和外侧的金属门,伴随着又一次的“嘎吱”与“哐当”声,全新的珍奇世界便在眼前豁然展开。

“书店的二层主要是美国各地的语言、艺术、政治、文化和旅行类旧书,三层是全世界各地同类主题的旧书。四到五层主要存放地图、版画和其他艺术品,而你们所看到的六层,则是整间书店的精华所在,阿尔戈西最具价值的藏品,如果不是在布鲁克林的仓库里进行保养维护,那就是在这间屋子里。”

在阿尔伯特的介绍声中,首先映入二人眼帘的,并非想象中的密集书架,而是一个宛如私人俱乐部阅览室般温馨复古的会客厅。

脚下是图案繁复,边缘有些磨损的东方地毯。左侧靠墙摆放着几张深棕色的真皮沙发,皮质柔软,带着经年使用后留下的细碎纹路。沙发旁立着一盏黄铜底座配绉绸灯罩的落地台灯,此刻正散发着暖黄色的光晕。一张厚重的实木书桌随意地放在角落,桌上除了一台老式台灯,还散落着几本翻开的图录、一个放大镜和一支钢笔,仿佛主人刚刚离开片刻。

整个空间的布置,不像是对公众开放的商业区域,倒更像某位学识渊博且品味卓绝的老收藏家,那舒适且私密的养老居所,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经年累月沉淀下的从容与雅致。

然而,这令人放松的会客厅仅仅是一个前奏。目光向右移动,景象便豁然开朗。一排排顶天立地的深色橡木书架,如同沉默而忠诚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开去,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书架间留有宽阔的通道,空气中漂浮着一种更为沉静肃穆的气息。与楼下不同的是,这里的许多书架都带有玻璃柜门,透过晶莹的玻璃,可以窥见内里珍藏的宝物:烫金皮革封面的对开本、色彩依旧鲜艳的古老地图集、装在精美画框里的铜版画……

在书架区域的中央,设有一个服务柜台。柜台也是厚重的实木材质,打磨得光可鉴人。柜台后,正坐着两位戴着洁白棉质手套的工作人员。一位女性年纪较长,头发已然花白,戴着金丝边眼镜,正低着头,手持一把柔软的毛刷,极其小心地清理着一本摊开的大部头书籍扉页上的浮尘,动作轻柔得像是在抚摸婴儿的脸颊。另一位男性则年轻许多,看起来像是实习生的模样,同样戴着眼镜和白手套,他正对照着手中的清单,仔细核查着旁边推车上几卷卷起的地图的状态,神情专注,一丝不苟。

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并未立刻注意到新访客的到来。这份安静与专业,让整个六层空间更像是一个珍本图书馆的修复室,而非一个可以随意交易的卖场。韩易和小如不约而同地放轻了呼吸,生怕惊扰了这片空间的宁静,以及那些在时光中沉睡的文化瑰宝。

“请随意浏览,如果您看到任何感兴趣的东西,或者需要帮助,您可以询问柜台那边的黛博拉和托尼。”而阿尔伯特却没有降低音量,毕竟这一层除了韩易和徐忆如之外,暂时还没有别的顾客。他扬起手臂,跟柜台前两位终于抬起头来的工作人员打了声招呼,“中午好,伙计们。我为你们带来了两位尊贵的客人,请好好照料他们。”

叮嘱完,阿尔伯特便与二人道别,转身回到了电梯里。阿尔戈西书店不存在什么销售提成的说法,阿尔伯特自己也不在乎那些钱。这份工作,只不过是从去年开始退休赋闲在家的他,给自己找的一份打发时间的差事而已。

比起陪着韩易和徐忆如逛藏品,阿尔伯特更想帮他们把没包完的书包完,再继续阅读那本他已经看到一半的《满头鬼魂》。

年轻的夫妇俩喜欢老旧的文物,而年迈的阿尔伯特则喜欢时髦的热门,比如这本保罗-特伦布莱去年才出版的恐怖。

人类就是这样,一生都在追逐远方。不管这远方是在身前,还是身后。

“中午好,二位。”

黛博拉摘下金丝眼镜,从柜台上取了两副白色棉布手套,满面笑容地来到韩易和徐忆如面前。

“在你们开始浏览之前,请戴上手套,因为这里的许多藏品都非常珍贵且脆弱。书籍大多放在左边,地图和其他艺术品则放在右边。如果有任何问题,随时叫我就行。”

“谢谢。”

二人轻声道谢,然后颇有默契地给彼此戴上了手套。

棉料接触到皮肤的那一瞬间,正在逛一间古董书店的庄重感和仪式感,才在韩易心头氤氲升腾起来。

“这才对嘛。”韩易小声嘀咕,“我就说怎么可能随便谁都可以去碰那些古书,遇到一两个不守规矩不讲道理的,那不全完了?”

徐忆如没有回应男友的话,只是冲他甜甜一笑,然后像往常一样捉住他的手,朝柜台之后的那一排排书架走去。

这里展出的书籍、地图、版画和其他艺术品,明显比一楼要少非常多。一个展示柜里,往往只有那么五六件甚至三四件展品。它们被小心翼翼地隔出一定距离,每一件展品的右侧,都有一块金属铭牌,镌刻着一段段冗长而复杂的文字介绍。

阿尔戈西顶层藏品的稀缺指数与珍奇指数,由此可见一斑。

抵近展示区,摆放在头前的第一件宝贝,就让韩易与徐忆如吃了一惊。

这是一件被精心装裱于黑金双色,具有美国早期风格的保护级画框里的藏品。画框的正中心为一幅乔治-华盛顿的雕刻肖像,肖像下面,则是一份大尺寸签名文件,上书“您最恭顺的仆人- G.华盛顿”。签名周围,附有精美的原装植物标本装饰,并以水彩绘制枝蔓与彼此相连。

小如跟她的男友对视了一眼,然后将目光落在了旁边的介绍牌上:“肖像由安东尼-沃特穆勒绘制于1795年的费城。签名源自乔治-华盛顿与友人的信笺,通信时间为1753年。”

“没记错的话,那就是在必需堡战役之前。”韩易回忆了一下,“1753年的华盛顿,还不是大陆军总司令呢。”

“你SAT II的美国历史考了多少分?”小如张了张嘴,有些讶然。

“800啊。”韩易看了女友一眼,“你不也是吗?”

“我忘记你也是了,所以有点惊讶。”小如微微蹙眉,歪着脑袋想了又想——她总记得好像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考了满分的另有其人,或者说至少还有第二个人也是如此。

是谁呢?怎么突然一下记不起来了?

算了,不想了,约会比较重要。

“而且没想到过了那么长时间,你居然还记得。”

“细节肯定都不记得了呀,你现在要是让我去看雅各布-里斯的照片,回答关于十九世纪晚期的工业化问题,那我肯定两眼一抹黑,但记住基本的时间点还是没问题的。别的不知道,但是这点自信我有。”韩易一边回答,一边看了看介绍牌最下方的价格,“这么一份签名,一万七千五百美元……我都不知道应该说值,还是说不值。”

“感觉有点……不太值得。”小如摇摇头,“虽然有开国总统的签名,但就是和朋友的通信,没有什么历史意义。唯一的收藏价值,只在于签名的人是乔治-华盛顿。”

“我也觉得。”

“差不多的价格,感觉旁边这一份,好像更有收藏性一点。”

“约翰-亚当斯。”循着小如手指的方向看去,韩易的视线落在了另一份手写文件上。

同样是黑金双色的画框,画框上半部分同样是一张雕刻肖像,但下半部分的文字内容却有很大不同。那是一份单页对折的文件,纸张已然泛黄,边缘带着些许岁月侵蚀留下的不规则痕迹,但整体保存得异常完好。纸张的质地粗糙而坚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手工造纸。文件上的字迹是用铁胆墨水书写的花体英文,墨色深沉,虽历经两百余年,依旧清晰可辨。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文件右下方,一个苍劲有力的签名——“John Adams”。

“‘这是一份战争时期约翰-亚当斯亲笔签署的文件,也是一份签发于1780年10月24日的本票,收款人是同为爱国者,以及《独立宣言》签署人的托马斯-斯通——一位来自马里兰的美国种植园主’。”韩易轻声念着介绍,“‘此文件签署于亚当斯起草的《马萨诸塞州宪法》通过的前一天,内容涉及以极大折扣购买进口净烟草的相关事宜’。”

“‘本人承诺凭此票支付托马斯-斯通或其指定代表两千磅桶装进口烟草,并按约计息直至付清。本人已从斯通处收到货物……另收到七十三英镑十五先令货币’。”韩易不太看得懂英文花体,但徐忆如阅读起来没什么障碍,她直接读起了原信,“‘立此为证,1780年10月24日’。”

“你觉得约翰-亚当斯当时买这两千磅烟草,是拿来干什么的?”

“应该是直接供应给大陆军做军费的吧,包括那七十三英镑十五先令。”小如推测,“1780年……正好是大陆军最困难的一段时期。跟英国人周旋了好几年,士气低落,公众的支持度也很低,战争经费也基本上没有了。所以,这两千磅烟草,应该是约翰-亚当斯借来去帮军队购买其他物资的。当时大陆军发行的大陆银元基本上算是一文不值,在敌占区虽然能用英镑买到一点东西,但跟印第安人或者法国人贸易,还是要靠烟草这种硬通货。”

“我们刚刚看到的乔治-华盛顿不是有一句名言吗?”

“‘如果你不能送钱,那就送烟草’。”

“你分析得很有道理。”韩易认可地点点头,目光依旧聚焦在这份由约翰-亚当斯签署的本票上面。他仿佛能透过这泛黄的纸页,看到1780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初冬。北美独立战争正酣,大陆军资金匮乏,作为大陆会议重要成员的约翰-亚当斯,亲自签署了这张本票,用以支付军饷或购买物资。这不仅仅是一张债务凭证,更是一个新生国家在襁褓中为生存而挣扎的见证。

上面的每一个数字,每一笔勾勒,都凝聚着那个时代的焦虑、决心与希望。

“你怎么想?”又静静地看了几秒,韩易转头询问徐忆如的意见。

“想买就买吧。”看了一眼介绍牌上18500美元的价格,小如给了韩易一个鼓励的眼神,“你不是本来就有打算要做一个文物基金会,建立自己的收藏序列吗?”

“不是我自己的。”韩易藏在白色棉料手套下面的食指,在二人之间来回摆动了一下,“是我们俩的,韩氏夫妇文物基金会。我负责买,你负责管。”

“我才不要。”小如噘噘嘴,没有把韩易的话当真,又或者说她还没有想好自己是否应该接受这一角色设定。因此,她巧妙转换话题,将这一页轻描淡写地揭了过去,“不过,你喜欢买这种东西的话,我还是蛮支持的……倒不是说我的支持很重要啦,只是我觉得,与其把钱花在别的地方,不如把钱花在这种有收藏价值,也有升值空间的文物上面更有意义。”

“既然老婆都发话了,那我可就大干特干了啊。”

韩易搓搓手,随即转过身去,望向重新恢复工作状态,正在清理书籍的黛博拉。

“嗨,请问一下……如果我们有想要购买的商品,是直接给你报名字就可以吗?”

“是的。”捏着毛刷的黛博拉抬起头来,笑了笑,“你报名字,等会儿我过来帮你们包起来。”

“不需要记下来吗?”

“不需要。”黛博拉用毛刷的柄头点了点自己的脑袋,“别看我这个年纪了,脑子还是好用的很。”

“我对此毫不怀疑。”

韩易与小如对视了一眼,在心里斟酌了一下字句,随后缓声说道:

“但也请恕我直言……如果你能找个笔记本记下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因为接下来,我们从这层楼带走的东西,应该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