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漱完毕,各自喝了杯牛奶,吃了两块昨天在巴黎贝甜采购的面包。穿戴齐备的二人,互相给对方戴上保暖驱寒的围巾,牵起彼此的手,走进电梯轿厢,开始了他们充满知识气息的纽约一日行。
像昨天一样,韩易与徐忆如没有动车,而是依旧选择步行。他们先是沿第六大道北上,在西58街的Le Cafe咖啡店买了两杯热拿铁,随后继续有说有笑地沿着中央公园一路东行,越过广场饭店、大军团广场、普利策喷泉和苹果的第五大道旗舰店,全程用时十五分钟,抵达了他们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位于东59街119号的阿尔戈西书店。
这家始于1925年,由科恩家族三代人悉心经营的书店,不仅是纽约最古老的独立书店之一,本身也已成为这座大都会光辉历史的一部分。它曾见证罗斯福总统、肯尼迪夫人、迈克尔-杰克逊以及克林顿总统等名流的到访,也出现在《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这样的著名影视作品中。然而,比这些显赫名字更动人的,是它作为一家真正“活着”的复古书店那独树一帜的传奇魅力——店员因热爱而专注,读者因痴迷而流连。
这座六层楼高的书店坐落于曼哈顿中城与上东区的交界处,并另在布鲁克林设有大型仓储空间,珍藏着海量的古籍与绝版珍品。书店专注于美国文献、现代首版书、名人手稿、艺术作品、摄影集以及古地图与版画等寻常书店难得一见的类目。而这些,正是韩易与徐忆如共同的兴趣所在。
“好早之前就想来这边了。”
站在阿尔戈西书店古朴的门脸前,小如仰头看了看这栋外观并不张扬的褐色砖石建筑,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你是真的厉害,小如。”韩易为她推开厚实的木门,门上的黄铜把手闪着温润的光,一股混合着旧纸张、皮革和岁月沉淀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二人说话的声音骤然降低到了只有彼此能够勉强听见的程度,“怎么找到这种地方的?”
直到徐忆如今天提起要到这里来之前,韩易都未曾听说过这间书店。
说实在的,他在美国买书,除了去学校书店买教材之外,基本上都不会在线下消费。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亚马逊直接下单,反正住在洛杉矶,有Amazon Prime的会员,物流速度还算不错,一两天就能拿到购买的图书。只有出门去The Grove玩,在电影院旁边的巴诺书店闲逛的时候,才会极其偶尔地买上一两本。
因此,作为阅读爱好者,韩易对远在东海岸的纽约线下图书市场不甚了解,也算情有可原。
“阿尔戈西很有名呀,很多人到纽约旅游,都会慕名而来。”
小如就不一样了,在购书这一方面,她不仅看重书籍本身的内容,更享受挑选的过程。对于她来说,选到一本好书给自己带来的获得感、满足感与幸福感,不亚于选到一个好伴侣。
因为,跟伴侣一样,书籍也是人类用来检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工具。
所以,不管到哪座城市旅游,徐忆如都会先去了解那里有什么值得她泡上一天的精品书店。
而阿尔戈西,在任何关于纽约书店的排行榜上,皆是名列前茅。
“这里跟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
踮起脚尖,小如拉着韩易的袖子,在他耳边轻声说道。映入二人眼帘的,是从地板直抵天花板的深色木质书架,上面密密麻麻却井然有序地摆满了图书。成千上万的旧书、首版书与绝版书构成了这里的绝对主体,它们安静地伫立着,书脊上的烫金字体在略显幽暗却十分柔和的灯光下,闪耀着象征着人类智慧结晶的光芒。
整个空间仿佛一个被时光遗忘的知识宝库,厚重的地毯吞没了脚步声,只余下令人心安的古旧与闲适。
“有没有什么你特别想找的书?”朝店内又走了几步,韩易继续压低声音,几乎是用气声在跟小如交流。周三正午,店内的客人不多也不少,出人意料的是,大多数竟然都是他们这个岁数,或者略长一些的年轻人。他们徜徉在书海间,每个人都安静地浏览着琳琅满目的藏品,没人咳嗽,更没人说话,整间书店甚至可以用死寂这个词来形容,韩易感觉他甚至能听见自己的呼吸,还有身侧小如的呼吸。
被这样的氛围影响,小如没有出声作答,而是指了指挂在不远处的“限量版俱乐部”的招牌,领着男友朝那个方向走去。
“限量版俱乐部”图书区,在书店服务柜台后面挑高的半层空间里,小如握住扶手,放缓步履,尽量不让自己在虽然有地毯保护,但看起来还是有点陈旧,甚至摇摇欲坠的楼梯上,发出太大的声响。
走近一瞧,大多数限量版图书的封面,都已是破旧不堪。皮质腐烂、开裂、脱落算是常态,有几本书甚至完全看不出本来的样貌,连书脊上的作品名和作者名都被完全磨掉了。
这有可能是年代过于久远而产生的自然老化,也可能是……书店没有妥善去保护它们吧。
指尖掠过古书,小如暗自想道。因为,即使是“限量版俱乐部”的图书,也没有被贴上“仅供展示,请勿触摸”的告示,任何进店的顾客,都可以随意拿起来翻看。
但转念一想,爱书的她也就释怀了。印刷物本身就是供人类捧在手心里阅读的,也许每一次从书架上被摘取,都能为这些图书赋予新的生命和意义。
视线在书架间梭巡,小如很快就被一本蓝色织锦装订,看上去就非常有中国味,也没有太多破损痕迹的图书吸引住了眼球。
她将那本书从架子上取下来,翻到正面的那一刹那,眸子里迸出了无比激动的光彩。
看见女友的异样,韩易也连忙将目光投向那本书。于是,下一秒,他也露出了相同的表情。
因为,他们在封面的左上角,看到了十三个繁体中文。
【论语】
【中国上海】
【商务印书馆署检】
二人对视,同时在对方眼里看到了一模一样的讯号。
买!
“不好意思,打扰一下……”
得到韩易的点头确认之后,小如扶着栏杆,俯下身子,细声呼唤坐在服务台前,正戴着老花镜在电脑系统里录入图书信息的那位白发老者。
“我在,亲爱的。”老者转过头来,绽出一个微笑,音量正常,甚至可以称得上洪亮,“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你?”
原来书店里可以用正常音量说话啊。
“我们想问一下……”小如将音量提高了一点,但还是很小声,“这本书,可供售卖吗?”
“任何摆放在书架上的图书都可以售卖。”老者摘下老花镜,捏在手中,眯起眼睛看了一下徐忆如手里中的《论语》,“啊,非常出色的选择。”
他绕过柜台,小跑两步上了楼梯,似乎一点也不介意打扰到其他的书客。
有他做示范,韩易感觉整个书店的氛围都瞬间松弛了下来,他的耳边也终于响起了其他人的窃窃私语。
“这本书出版于1933年,首次出版地为上海,不仅是限量版,而且限量1500册,相当珍贵。整个纽约,就只有这么一本……你手上这本。”来到二人面前,老者指了指小如手里的书,友善热情地笑道,“你们来自哪里?”
“中国。”小如抢在韩易之前答道。
“那么这本书就是你们的绝配……我并不是在刻板印象。”老者将双手举到胸口,“我这样说只是因为这本书对于来自中华文化的人们来说意义重大,正如我许多来自中国的老顾客告诉我的那样。”
“怎么没有人把它买走呢?”韩易提出疑问。
“因为它的价格稍微有一点点高。”老者做出一个让韩国人破防的手势,“许多人欣赏它的历史价值,但很少有人愿意花450美元来购买它。”
“450美元?”
这么便宜……不是吧?
成为亿万富豪近一年,韩易的脑回路,已经有了与普通人迥异的构造。
“我们要了。”韩易毫不犹豫,“请问您能帮我们先包起来放在柜台吗,我们再逛逛,回来一起买单。”
“当然没问题。”老者微笑颔首,“不过,这本书还有一个光面的木盒,是原厂就随书赠送的……您看。”
韩易与小如顺着老者所指的方向望去,才发现在书柜前面,还摆着一个深棕色的木盒,上方用英文花体字刻着“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的英文译名,下方则是红色印章样式的“论语”二字。
“更棒了。”韩易满意地点点头,如此有仪式感的贮藏方式,让这本限量版《论语》更显珍奇。
“我现在去帮你们包装好……请继续随意探索,因为我向你们保证,作为图书爱好者,你们会看到更多让你们心动的东西。”
“我相信我们会的。”
韩易的期望没有落空,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惊喜一份接着一份。
“Cathay,poems after Li Po?Li Po是谁?”
“我查查看……居然是李白?谁给李白翻译成Li Po的?”
“那这个书名的意思就是……《华夏:李白之后的诗歌》啰?”
“好像是这样的。这书的信息我找到了,我念给你听哈——由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埃兹拉-庞德于1915年翻译完成,《华夏:李白之后的诗歌》包含18首来自中国中世纪的著名古诗,其中大部分来自李白……”
“哎?不是‘李白之后的诗歌’吗?为什么大部分来自李白?”
“谁知道呢……这还不是最稀奇古怪的。你听这句:埃兹拉-庞德不懂中文,但他的翻译,却被公认为是融合了原作韵味和英文风采的杰作。”
“不懂中文,这个……那他是靠什么翻译的?”
“1915年的谷歌翻译吧。”
“有够扯。”
“哦,看到原因了。埃兹拉-庞德是参考了一位东方学学者,叫欧内斯特-费诺罗萨的笔记。相当于是根据他的笔记,重新用英文再润色了一遍。”
“那这样岂不是二次加工了……不过这个好像翻译得真的很不错耶。”
“我看看,哪段?”
“‘孤蓬万里征’,翻译成‘a lone dandelion on a thousand mile journey’,很贴切,意境也很原汁原味的感觉。”
“确实。那咱们拿下?”
“好呀,我看看……天呐,怎么这么贵?两千美元?”
“我看看旁边的介绍啊,‘由弗朗西斯科-克莱蒙特根据诗歌创作七色木版画作为插图,采用日本小川纸手工印刷,限量300册,并附艺术家亲笔签名’……这样看的话,两千美元还好吧,毕竟限量300册而已。”
“可是……”
“没事儿,不贵,我给他拿下去。”
“易易!这边居然有一本1535年的书!”
“关于什么的?”
“看不太懂欸,是意大利文。”
“这个时候就得把手机掏出来打开谷歌翻译了……《道德哲学家的生平,及其精妙箴言录》。据第欧根尼及其他古代作家著述辑录。附插图,并经托斯卡纳语重新修订。出版于威尼斯,作者尼科洛-达里斯托蒂勒,1535年。”
“也就是说,这是一本十六世纪在意大利出版,而且还是跟古希腊哲学有关的书?那这不就是……文艺复兴的一部分吗?”
“买!买买买!”
类似的对话,在小如与韩易之间又重复上演了两三回,一直在服务柜台后面帮他们打包书籍的老者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你们说要买的这些书……现在总售价已经超过一万美元了,你们确定今天就要买这么多吗?”
“确定。”小如看起来有些犹豫,但韩易却坚定地点点头。他搂住女友的肩膀,用只有他们三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出了下半句话,以免被书店里的其他客人听到以为他在装逼,“事实上,我和我的妻子虽然还年轻,但我们正在效仿那些伟大的收藏家夫妇,尝试着开始建立我们自己的收藏序列。”
“明白了。”
举止得体,穿着老钱,谈吐不凡,身边还伴着这样一位迷人的妻子,老者迅速在心里描绘出了一副亚洲财阀下一代继承者的画像。
“如果你们想要寻找的,是我们面前这种可以持续升值的收藏级图书,那么我建议你们可以看看我们六楼的藏品。”
“那里展出的所有印刷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