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停顿一下,决定稍微点破一些:“地产有周期,有涨就有跌。
现在价格高,不代表永远高。
做这种大型项目,必须考虑最坏的情况。”
张建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话说到了他的痛处。
集团内部也对目前地产过热表示担忧,但像陈秉文说得这么直接的,还是第一个。
“第三步,弥补开发经验短板,借力打力。
地产开发,尤其是大型新市镇,华润的经验可能不如一些本地老牌英资或华资房企。
是否可以考虑引入有实力、有经验的合作伙伴?
例如,与会德丰这样在港府工务局有良好记录和关系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华润控股,他们出技术和管理团队,快速补齐短板。
同时,立刻与港府工务局洽谈,争取将规划中的市政工程以总承包形式签下来,据说港府对这类项目承诺有15%的利润保证,这既能保证收益,又能锻炼队伍。”
“第四,加快销售回款,形成资金闭环。
示范区的住宅,无论是居屋还是小型商品房,一旦条件具备,立刻启动预售。
用市民的预付款来支撑后续开发,减轻自有资金压力。”
陈秉文一口气说完,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观察着众人的反应。
会议室里安静了片刻,随后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陈秉文提出的四点建议,特别是“借力打力”和“加快回款”,说到了不少人的心坎里。
华润确实缺乏大型地产开发的经验,与有经验的本地企业合作,同时利用港府工程锻炼队伍,是个非常务实的选择。
张建华看向几位副手,交换了眼神,然后转向陈秉文,郑重道:“陈生,你的策略,我觉得非常切合我们现在的实际困难。
不过,我还有个问题想请教。”
“张总请讲。”
“你刚才提到,要尽快启动,甚至要抢时间。
除了资金和经验的考虑,是不是还有别的担忧?”
说完,张建华目光直视陈秉文,想从陈秉文的表情中找到答案。
陈秉文不露声色的在心里暗赞了一声。
能当上华润的总经理,张建华果然不简单。
他略一沉吟,决定把话再点透一层。
陈秉文压低了点声音,让在座的人都不得不集中精神听,“我确实有些担忧。
这个担忧,不在于华润的实力,而在于.时机和态势。”
他环视一圈,缓缓说道:“港府批出这么大面积的土地,是希望看到新市镇尽快成型,解决市民的居住问题。
如果开发方显得力不从心,进度严重滞后,为了整体规划不被无限期拖延,港府会采取什么措施?
是引入更有执行力的合作方,还是会有其他考虑?”
陈秉文话说得委婉,但意思很明白。
华润再不行动,地可能就不是你华润一家说了算了,港府随时可能插手。
这比直接点明某个商业对手更具威慑力,也更符合华润作为中资企业的敏感身份。
张建华的脸色更加凝重。
显然,陈秉文点出了他最大的担忧之一。
不过,既然说开了,陈秉文也没准备停下来,而是继续加码,“现在全港的华资、英资,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点。
新市镇开发,特别是这种规模的项目,是未来十年的重要战场。
华润慢一步,其他有实力的财团就会抢先一步,占据有利位置。
到时候,不仅天水围本身可能横生枝节,华润在整个港岛地产界的声誉和话语权也会受到影响。”
说完,他坐回座位,不再多言。
该点的都已经点了,再说就过犹不及了。
剩下的,需要华润内部自己去消化、去决策。
会议室里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张建华眉头微蹙,显然在快速权衡。
终于,他抬起头,环视一圈在座的华润管理层,然后看向陈秉文,眼神里多了几分决断:“陈生,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尤其是关于港府态度和时间窗口的判断。
我们不能再等了。”
他对其中一个副总说道:“老王,散会后立刻组织一个专项小组,就按照陈生刚才提的思路,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一周内拿出一个详细的、可执行的天水围推进方案给我!”
“是,张总!”那位王姓副总立刻应下。
张建华又看向陈秉文,诚恳的感谢道:“陈生,感谢你的真知灼见。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携手,把天水围这个项目做好,做成标杆。”
“一定。”
陈秉文知道,初步的目标已经达到。
华润这架庞大的机器,终于要被推动着向着他希望的方向加速运转了。
而一旦天水围这个“超级工程”全速启动,作为重要股东之一的长实,必然要被卷入其中,消耗大量的资金、人脉和管理精力。
会议结束后,张建华再次与陈秉文用力握手,亲自送他离开。
“陈生,今天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张建华握着陈秉文的手,用力晃了晃,“以后还要多向你请教。”
“张总言重了,互相学习。”陈秉文谦逊地回应。
李国伟陪着陈秉文下楼。
走到一楼大厅,李国伟看看左右无人,压低声音对陈秉文说:“陈生,张总这次是下决心了。
不瞒你说,集团内部对天水围项目分歧很大,反对声音不少,主要是担心投资回报周期太长,风险不可控。
你今天的分析,特别是从战略高度和政治影响角度的阐述,正好给了张总最有力的支持。”
陈秉文点点头,他猜也是这种情况。
李国伟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陈生,还有个事不知道方不方便问?”
“李经理请讲。”
“你刚才提到,担心其他有实力的财团会抢先一步.不知道你心里有没有具体指哪一家?”
李国伟问得比较含蓄。
陈秉文心里明镜似的,李国伟这是在探他的底,想知道他是否针对特定的竞争对手,比如.长江实业。
他笑了笑,回答得滴水不漏:“李经理,港岛就这么大,有实力吃下这种大项目的,无非就是那几家英资洋行和本地华资巨头。
具体是哪一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华润要抢在他们形成共识、采取行动之前,先把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只要华润动作够快,姿态够坚决,别人想插手也得掂量掂量。”
李国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明白了。谢谢陈生指点。”
送走陈秉文后,李国伟立刻返回会议室。
张建华还在那里,没有离开。
“人送走了?”张建华问。
“送走了。张总,陈秉文这个人,确实不简单,看问题很透。”
李国伟感慨道。
张建华“嗯”了一声,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他刚才最后那几句话,点醒了我。
我们不能只埋头解决内部问题,还要抬头看路,注意外面的风向。
国伟,你立刻去办两件事。”
“张总您吩咐。”
“第一,动用一切关系,摸清楚港府工务局和规划署对天水围项目进度的最新态度,特别是有没有其他地产商在私下接触港府,表达对项目的‘兴趣’。”
“第二,重点留意长江实业李家成的动向。
我听说他最近和汇丰的沈弼走得很近,似乎在谋划什么大动作。
看看他和天水围项目有没有潜在关联。”
张建华的直觉告诉他,陈秉文暗示的“有实力的财团”,很可能指向最近风头正劲、且与汇丰关系密切的李家成。
“明白!我马上去办!”李国伟神色一凛,立刻答应道。
周一,早晨八点刚过,陈秉文就到了伟业大厦顶楼的办公室。
他坐在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着几份报表,但心思却没完全在上面。
他在等两个电话。
一个是花旗银行李德的确认电话,关乎那至关重要的六亿港币弹药是否能够到位。
另一个,则是开盘后青州英坭的股价走势,这将直接决定他下一步的战术选择。
桌上的电话率先响了起来。
是内线。
“陈生,花旗银行李德总裁的电话,一线。”秘书阿丽的声音传来。
“接进来。”陈秉文拿起听筒。
“陈生,早上好!”李德的声音听起来精神饱满,“华尔街的交易团队共六人,已于昨晚全部抵达港岛,入住文华东方酒店。
负责人是约翰·克里斯坦森,在摩根士丹利有十五年大宗交易经验,绝对可靠。”
“谢谢,李德总裁。”陈秉文笑着感谢道。
“更重要的,”李德继续说道,“您质押专利授权协议获得的2亿港币贷款,已全额划入您在花旗开设的指定保证金账户。
根据协议,三倍杠杆额度已同步生效。
也就是说,您现在拥有6亿港币的购买力,随时可以调用。”
陈秉文心中一定,最关键的一环落实了。
这笔钱来得正是时候。
“交易团队今天就会开始工作吗?”他问道。
“是的,克里斯坦森先生九点会准时到中环的花旗交易室报到。
他将在那里等待您的指令。”
李德回答道。
“请他九点钟打我这个电话。”陈秉文说完,顿了顿,补充道,“李德总裁,这次多谢了。”
“陈生客气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预祝您马到成功。”李德笑着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陈秉文按下内部通话键:“方总监,来一下。”
很快,方文山敲门进来。
“陈生。”
“花旗的钱和人都到位了,六亿额度。”
陈秉文言简意赅的说明了一下情况。
方文山听了顿时眼睛一亮:“太好了!时机刚好。”
陈秉文走到墙边的大幅白板前,拿起笔,在上面画了两个大大的圆圈。
一个标注“青州英坭”,一个标注“和记黄埔”。
他在“青州英坭”的圈里写下“25.01%”,在“和记黄埔”的圈里写下“2.7%”。
“李家成想拖,用时间换空间,等搞定和黄再来收拾青州英坭的局。”
陈秉文用笔点着白板,“我们不能让他这么舒服。”
他转向方文山:“之前我们资金不足,收购青州英坭的行动多少有些保守。
现在资金充足,策略要调整。”
“陈生,你的意思是?”
方文山若有所思的问道。
“明修栈道,要修得烽火连天。
暗度陈仓,要度得无声无息。”
陈秉文目光锐利,“拿出4亿额度,交给花旗的团队和我们投资部的人配合,全力猛攻青州英坭。
在二级市场有多少买多少,不必过分计较一两毛钱的价差,要打出气势,把股价快速推高,制造恐慌性抢筹的迹象。”
方文山迅速心算了一下:“4亿港币加上我们自有资金,按现在青州英坭的市价,足以再收购15%到20%的股份。
加上我们原有的25%,持股比例将超过40%,如果那样的话,很有可能拿到青州英坭的控股权,这将极大威胁长江实业的控股地位!”
“对。”陈秉文点头,“就是要逼李家成。
让他把更多的资金和注意力消耗在青州英坭的防守上。
他要么跟注,付出更高成本保住控股权;
要么退缩,眼睁睁看着我们成为第一大股东。
无论哪种选择,都会打乱他的节奏,消耗他的现金。”
“那和黄这边?”方文山看向另一个圈。
“另外2亿额度,继续秘密收购和黄。”
陈秉文强调道,“这部分更关键,交给花旗的克里斯坦森团队独立操作,要求是绝对的隐蔽。
价格可以稍微放宽,但绝不能引起任何市场警觉。
我要在李家成和汇丰谈妥之前,吃到尽可能多的筹码。”
“明白!”方文山感到一阵兴奋,“我立刻去安排。我会把你的指令清晰传达下去。”
“去吧。动作要快。”陈秉文叮嘱道。
九点整,花旗的约翰·克里斯坦森准时来电。
陈秉文用英语与他详细沟通了战略重点和风险控制原则,随后方文山与克里斯坦森及其团队进行了详细的技术对接。
九点三十分,港股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