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询的港岛,天气开始变得闷热。
陈秉文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凌佩仪刚送来的四月份销售报告。
报告上的数字很直观。
收购屈臣氏带来的联动效应正在迅速显现。
首先是产能。
接手屈臣氏的汽水厂和蒸馏水厂后,经过简单的生产线改造和人员调整,脉动功能饮料的月产能直接提升了百分之四十。
瓶装糖水的产能也增加了百分之三十。
之前一直紧张的供应链一下子宽松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销售渠道。
屈臣氏那七十二家遍布港九的药妆连锁店和十二家百佳超市门店,成了陈记产品绝佳的展示窗口和零售终端。
仅仅在四月份,脉动在屈臣氏渠道的单月销售额就达到一百八十万港币。
瓶装糖水系列也卖出了九十万港币。
这还只是刚开始铺货的成绩。
陈秉文心里算了一下,仅仅屈臣氏自有门店,一个月就能贡献近三百万的销售额。
这还不包括对传统士多店和超市渠道的带动效应。
因为广告投入和渠道渗透率增加,四月陈记整体营业额比三月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五,首次单月突破两千万港币大关。
他放下报告,心里踏实了不少。
港岛的渠道和产能基本盘得到了稳固,接下来就是在日本和欧美市场,逐步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这时,方文山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
“陈生,获多利那边把筛选出来的壳公司资料送过来了。”
陈秉文接过文件夹,打开查看。
里面是两家上市公司的详细资料。
第一家是“伟华纺织”,一家小型纺织厂,市值约八千万港币。
股权结构简单,主要股东是创始人家族,占有百分之四十五股份,因为主业亏损,家族有意出售套现。
优点是收购难度低,速度快。
缺点是盘子小,资产质量一般,除了一个上市地位,没有太多额外价值。
他翻到第二份资料,目光微微一凝。
第二家赫然是“青州英坭”。
资料显示,这家老牌水泥公司目前市值约一点二亿港币。
主要资产包括位于九龙的水泥厂及红磡鹤园街的大片土地。
目前最大单一股东是长江实业李家成,持股约百分之二十五。
第二大股东是英资凯恩家族,持股约百分之二十。
其余股份较为分散。
陈秉文的视线在“红磡鹤园街地块”上停留了很久。
他清楚那片地的价值。
现在看上去是工业用地,但随着红磡、黄埔一带的发展,未来变更土地性质后,价值会是天文数字。
资料里对这块地的估值还停留在工业用地水平,严重低估。
他心里盘算:如果能拿下青州英泥,光是这块地,未来收益可能十倍于现在的买入价。
这是一个巨大的套利机会。
但问题也摆在那里。
李家成已经抢先一步,买了百分之二十五。
这位未来的超人是出了名的眼光毒辣,他显然也看到了青州英泥的价值。
要从他嘴里抢食,难度极大。
相比之下,伟华纺织就容易得多,几乎没什么竞争,花钱就能搞定。
陈秉文靠在椅背上,静心思考。
选择哪个呢?
选伟华纺织,稳妥,能快速实现上市融资的目标,但收益有限。
选青州英坭,挑战巨大,但一旦成功,回报惊人。
一点二亿的市值,对比红磡那块地的潜在价值,这中间的差价太诱人了。
放弃伟华纺织,只是慢一点上市。
但错过青州英坭,可能就错过了一个资产倍增的绝佳机会。
虽然收购青州英坭风险固然有,但值得一试。
他抬起头,对方文山说道:“联系获多利,就说我们对青州英坭有兴趣。
请他们先以财务顾问的身份,非正式地探一探李家成和凯恩家族的口风。
重点听听他们的要价和条件,注意方式,不要暴露收购方是我们。”
方文山立刻领会了陈秉文的意图。
不直接亮明身份,通过中间人缓冲,为后续接触留有余地。
“明白,陈生。
我马上去办。”
几天后,方文山带回了获多利的反馈。
“陈生,两边都有回应了。
凯恩家族那边,出售意向比较明确。
他们家族重心正在转向欧洲,愿意出售所持的全部百分之二十股份,但开价很高,要三千五百万港币,而且要求现金交易,态度比较强硬。”
陈秉文心里快速计算,这个报价比市价溢了不少,但还在可接受范围内。
“李家成那边呢?”
方文山顿了顿:“长江实业那边的回应很.干脆。
李生的秘书直接回复获多利,说长江实业对青州英坭是长期战略投资,目前没有任何出售股权的计划。
连报价的机会都没给。”
这个结果,在陈秉文的预料之中。
李家成既然重仓入股,绝不会轻易放手。
对方的拒绝如此干脆,反而说明其志在必得,也根本没把其他潜在竞争者放在眼里。
硬抢是不行的,资金压力太大,也容易两败俱伤。
即便成功拿下,成本也将远超预期。
但就这么放弃?
陈秉文沉吟片刻,对方文山说道:“回复获多利,我们可以接受凯恩家族的开价,三千五百万现金,全数吃进他们那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手续请他们尽快办。”
方文山惊讶道:“陈生,这样的话,我们即使拿到凯恩家族的股份,也只有百分之二十,还是第二大股东,撼动不了长江实业的地位。”
“我知道。”陈秉文打断他,“先拿到入场券再说。
有了这百分之二十,我们才算上了牌桌。
至于李家成那边.办法总比困难多。
去办吧。”
“好的,我立刻去安排。”方文山不再多问,转身去执行。
收购凯恩家族股份的消息,在港岛商界小小的圈子里激起了一丝涟漪。
不少人猜测是谁在和李家成抢食。
到了这个时候,陈秉文自然不会刻意隐瞒,也不主动承认。
股份过户手续在获多利的操作下,进展顺利。
资金划转完毕,陈秉文名下的糖心资本正式成为青州英坭持股百分之二十的第二大股东。
这天下午,方文山找到陈秉文汇报道,“陈生,长江实业李先生秘书的电话,说李先生想约你明天下午喝茶。”
来了。
陈秉文嘴角微不可察地翘了一下。
拿到股份,就等于敲了门,主人自然会出来看看是谁。
“回复对方,时间地点由李生定,我一定准时到。”
次日午后,在文华东方酒店的茶座,陈秉文见到了李家成。
此时的李家成正值壮年,戴着标志性的黑框眼镜,气场沉稳,但态度很客气。
“陈生,年轻有为,后生可畏啊。”
李家成笑着寒暄,亲自给陈秉文斟茶。
“李生过奖,你是前辈,我还要多学习。”
陈秉文笑着谦让道。
几句闲谈后,李家成切入正题:“听说陈生最近对青州英坭也产生了兴趣?”
陈秉文知道试探来了,坦然回答:“是,李生。主要是看好红磡那块地未来的发展潜力。
我们陈记业务扩张,也需要稳定的资产配置。
碰巧凯恩家族有意出售,我们就接了盘,算是做个财务投资。”
他刻意淡化争夺控制权的意图,强调是财务投资和自身发展需要。
李家成点点头,似笑非笑道:“青州英坭的水泥业务,还是很稳健的。
红磡那块地,确实位置不错。
不过,变更土地性质,开发地产,周期长,投入大,变数也多。
陈生现在饮料主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精力顾得过来吗?”
李家成这话里有话,既是提醒,也是委婉的劝退。
暗示这不是陈秉文目前该玩的赛道,水很深。
陈秉文喝了口茶,不卑不亢道:“谢谢李生提醒。
主业我们肯定全力以赴。
至于投资,长远来看,优质的地产资产还是值得持有的。
我们也是想跟着李生你这样的前辈学习学习。”
陈秉文自然不会因为李家成几句话就轻易退出。
李家成看了陈秉文几秒,忽然笑道:“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
青州英坭这家公司,股权分散,有个稳定的股东结构对大家都好。
我这边呢,对青州英坭是长期看好,也会继续增持,希望能推动它更好的发展。”
李家成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他不会卖,还会买更多,目标就是控股。
陈秉文如果只是想做个财务投资,欢迎。
如果想争,那就各凭本事。
陈秉文听懂了,他今天来的目的也没准备一次谈妥,而是亮明态度,建立沟通渠道。
“李生的眼光自然独到。
我们作为股东,也乐见公司发展良好。
以后还请李生多多指教。”
一场暗藏机锋的茶叙在看似和谐的气氛中结束。
双方都没有撕破脸,但底牌和态度都已清晰。
回去的车上,陈秉文闭目养神。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强行收购代价太大,他必须想别的办法,才能从李家成手里夺下青州英坭这块美味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