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历史小说 >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 第114章 这33师团,我收定了!
我们总说,战争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可偏偏很多时候,它就是如此。

说这句话的时候,便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此时的莫斯科便是如此,不光是英美两国,就连他们自己王牌特工理查德·佐尔格也送回了德军即将发起进攻的情报。

但是这一切,在克里姆林宫换来的只有一句“荒谬”!

是的,他并不相信这几十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级别、不同渠道的独立消息源。

克里姆林宫的天平倒向了偏执!

他宁可相信在漫长边境上的171个师,500万军队。

那15000辆坦克与8000架飞机才是安全的保障,尽管他们大多都是老旧的型号,甚至很多只是存在于记录本上的一个数字罢了。

谁说,战争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济源。

进攻部队已经抵达位置,第33师团的日寇被包围在王屋山的山脊之下。

这个时候,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突然送来加急信件。

老王将电报交给沈复兴的时候,后者眼神顿时变得复杂起来。

“维安吾弟,见字如面。昔闻吾弟所部在中条山挽狂澜于既倒,试图围歼第33师团不若围三缺一,切勿意气用事。”

沈复兴看着这份有些莫名其妙的电报,竟然内心不自觉地开始急躁起来。

他扭头望向老王:“总攻的时间定在几点,物资与炮火准备怎么样了?”

后者耸了耸肩:“总攻时间定在5月24日凌晨3点,西线5团3营、4营,炮营、穿插连等部已经就位,东线6团1营、2营、3营、炮营与穿插营,也已经进入进攻位置。”

沈复兴起身,走到地图前。

现在日寇几乎被四面包围,除了北面海拔1300米的摩天岭,几乎无路可退。

他双手撑在沙盘边缘,整个人却开始微微颤抖,似乎这次多方协调出兵,就是为了等这一刻。

老王有些不太确定,他似乎看到了沈复兴嘴角浮现起的那抹诡异笑容。

“沈公.”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从这场战役开始,沈公的状态就有些不对劲,这种既亢奋,又担忧的状态,让他很不理解。

难道真像他说的那样,只是为了抗战的人心所向?

这时候,一名不速之客突然来到济源。

门外的警卫纷纷敬礼,动静之大,自然引来了沈复兴的关注。

只是当他转身的时候,差点惊掉下巴:“德公,你.你怎么来了?”

没错,来人正是李宗仁。

在得到沈复兴打算在王屋山围歼日寇的时候,他就有些担心。

税警团有多少家底,他相对比其他人更加清楚。

上次大战,拼死拼活也就带来这么些家底,战斗力是很强,但人数太少了。

如果现在要围歼第33师团而问题恰恰就出在围歼第33师团这个事情上。

不只是徐州战场,在后来的几次大战中他就已经发现。

绝境中的日寇,那是相当可怕的。

抗战数年,有成建制投降的国军,但是从没见过成建制投降的日寇。

就连小队都没有!

死战到底,这是军国主义与法西斯主义对它们的洗脑。

台儿庄战役就是最好的例子,看上去是20万大军围歼2万余日寇。

可这一场他自己口中【不大不小的胜利】,却是用近5万人,换取了日寇1.5万余人的伤亡。

惨烈!

甚至回想起自己统计上来的战报,实在是惨烈至极。

如今,眼前的年轻人打算用2个团的兵力围歼日寇一个师团??

还要面对日寇第21师团的解救,这已经不是一场围歼战,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冒险!

他必须来,必须给这个屡战屡胜的家伙敲响警钟。

光凭一封信,一份电报,骄傲的【民族双壁】是不可能听他的。

而见到沈复兴的第一眼,李宗仁更是坚定了自己的这个想法。

“糊涂!”

这一声糊涂,不知道包含了多少恨铁不成钢与认可。

眼前的男人双眼凹陷,黑眼圈极为严重,但脸上竟然有着一抹病态的自信,脸上的肤色也逐渐变白,这是每日卧于指挥部不见阳光的原因。

李宗仁快步上前,一把抓过沈复兴的手,不由分说,直接将他拽到指挥部外。

警卫还想上去,却被老王伸手阻拦。

“沈复兴,沈维安!”

一声怒喝在沈复兴耳边炸开,屋外的阳光正好,竟然照得他有些睁不开眼睛。

沈复兴上半身后仰,一手遮在眼前,他也有些脾气:“德公,这是为何?”

“为何?让你醒醒!多久没睡了?”李宗仁连夜赶路,急得嘴角都起了燎泡。

“多久?”沈复兴没想过这个问题:“一天?不对!我每天都有休息。”

李宗仁一跺脚,指着小满:“去,给你叔照面镜子来!”

小满一听愣在当场:“镜子.这都是爷们的地儿,哪有镜”

“去第二野战医院,快去!”老王推了小满一把。

沈复兴不明所以:“德公,如今战事紧急,若非武汉那边出事了?还是?”

“都不是,出事的人是你!”

“我?”沈复兴觉得有些好笑,可德公这么远跑来,不会只是跟自己说这些吧?

他看向其他人,指着自己的鼻子:“你们看我,像有事的吗?”

出乎沈复兴意料的,众人皆不言语。

这.

沈复兴蹙眉思索,自己哪里有问题?

他不明白!

不一会儿,小满拿着一面小梳妆镜急匆匆骑马回来。

沈复兴面露尴尬:“德公,不必了吧?”

谁知,李宗仁一把抓过梳妆镜,直直对着沈复兴。

他这才发现,镜子中的自己状态有多糟糕,惨白的脸颊上,一双布满血丝的双眼看起来有些吓人,潦草的头发与德公梳得一丝不苟的大背头有着本质区别。

精神面貌看起来糟糕极了。

沈复兴自嘲一笑:“若只是为这,德公放心,我自是心里有数,我才31岁,撑得住!”

“哼!”李宗仁冷笑:“撑得住?你撑得住,前线的将士们也撑得住?”

他又拽着沈复兴回到指挥部,两人一起来到沙盘边上:“说说,你是怎么计划围歼第33师团的,放心,我受委员长之托前来第十战区,他有些担心你.好大喜功。”

沈复兴摇头苦笑:“不是,到底有什么问题,我到现在还不明白,东线是税警6团,戴安澜亲自指挥7000余人,西线是廖肯,人数少了些,但装备精良,约摸2000余人。”

他接过老王递来的指挥棒,点在王屋山的南侧大片丘陵:“日寇已经断了补给,不过万余人,如何战不得?”

“倍而分之,十则围之,双方兵力相当,外有必救之敌,内有垂死之人,如何战得?”李宗仁针锋相对,丝毫不让:“古人都知道围三缺一,你倒好,自己看看,围得满满当当!”

下一句话,他没说出来,但沈复兴帮他说了出来:“是不是要说狗急了也会跳墙?”

李宗仁冷哼一声:“你知道就好!”

可沈复兴只是摇头:“德公,你与委员长都小看税警总团了,要不要赌一局?”

“你糊涂,我话难道说得不够明白吗?之前在豫北,在舞阳,都是倍于敌,如今日寇一部南下疾行,一部正在猛攻邵源.”

李宗仁的话被打断,沈复兴掏出一支烟递了过去:“德公不必再劝,这仗,非打不可,这33师团我收定了!”

他的语气陡然一变:“就算他妈的天皇来了也留不住,我说的!”

唰——!

火柴燃起的微光点亮了两人的面庞,火焰越烧越旺,沈复兴咬着烟,缓缓凑了上去。

在李宗仁眼中,火焰下的沈复兴有些陌生。

刚才的那股少年气?

不,不是少年气!

沈复兴那布满血丝的眼中,竟然是绝对的自信?

他一时间有些分辨不出,到底是自大,还是对戴安澜与廖肯有信心。

只是不自觉地跟着点了一支烟,李宗仁长长呼出一口烟雾:“既然维安老弟心意已决,我就不劝了,这两日,我便陪你在这,顺便说一句,陈诚会接班卫立煌,他这第一战区司令的位置,你别试着去保。”

“我知道。”

沈复兴点头,这是李宗仁为他好。

要不是委员长知道俩人关系平平,否则卫立煌就不可能回到洛阳。

众人见两人和好如初,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

待众人散去,李宗仁拉着沈复兴出去晒太阳,美其名曰“补充血色”。

两人来到蟒河边上,对着涛涛河水,李宗仁终于忍不住:“为什么非要打这一仗?”

“德公,你说除了你我,还有那个薛伯陵,如今还有几人想着驱逐鞑虏,光复中华?”沈复兴说完心中又忧愁起来,不自觉再次掏出烟来。

这个问题一出,李宗仁脸色就有些变了。

似乎是被戳中了心事。

好半晌,他叹了口气:“约摸.还是有些人的。”

“嗯,有的,刚牺牲的唐军长肯定算一个,虽然这几年中条山军纪废弛,可只要敢为国死,我便当他有这份心气。”沈复兴举了个例子。

李宗仁张了张嘴,顿时感觉有些羞愧。

年初的军事会议上只有“伺机反攻”这个词。

整个会议围绕着国际局势,说着要等待时机.

言下之意,你们自己看着办,能反击最好,不能的话,也没有罪过。

因为没有目标!!

沈复兴虽然因为战事没有参加,却感觉到那就是一场充满腐烂气息的自我安慰。

李宗仁看到了沈复兴眼中的失望,对重庆的失望,对委员长的失望,对各个战区的失望。

不!思!进!取!

烟雾中,他真的以为自己看到了那个孤身北伐的岳飞。

也有些明白,为什么沈复兴非要打这一仗。

辛苦你了

“你相信我们会最终胜利吗?”李宗仁忍不住也点起一支,那种过肺的昏迷感觉,似乎可以让人逃离现实。

“当然!”

沈复兴回答得很干脆,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可李宗仁还是发现了不一样的情况,因为沈复兴用的是当然,而不是一定会。

这里面.区别很大。

“那抗战胜利以后,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世界呢?”

“大概..”沈复兴想起了自己拿吵吵闹闹,极具冲突又平平淡淡的世界,笑了笑:“大概是既让一些人失望,又让一些人希望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