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历史小说 > 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 > 第172章 从服兵役到工人就业培训
“这军服和军鞋怎么样?”

“有没有偷工减料?”

李崇文向面前穿着M1951军服和M1952式作战靴(热带改进版)的士兵问道。

“报告总统,衣服和鞋子都很好。”

“比起以前在国军时穿的衣服好太多了。”

“就是鞋子有些重,不如以前的草鞋和布鞋穿的舒服。”

“跑的也不比以前快了。”

士兵觉得在野外拉练穿着军队发的军鞋不如以前穿草鞋或者布鞋跑得快,要不是军队强制所有人都要穿军鞋,他还真不想穿。

李崇文哭笑不得的说道:“习惯就好了。”

“这鞋可比草鞋和布鞋加在一起都贵。”

“这些军鞋不像布鞋容易磨破或散草鞋那样容易散架,这点想必大家深有体会!”

想想以前桂系军队的军服和军鞋。

士兵的军服不但材质简陋(多为土布和自织布)、满是补丁、样式混乱,还缺乏统一制式。

甚至桂系军官的军服因物资短缺的原因,那不知道穿了多少年的呢子军服,也有不少补丁,有的还用旧军毯改成军服的情况。

军鞋是以布鞋和草鞋为主,胶鞋这样的奢侈品桂系的中层军官都不一定有。

国防军也是在朝鲜战争结束后,才让士兵穿上崭新的军服和军鞋,以前国防军穿的都是鹰酱战后物资中的军服和军鞋。

朝鲜战争结束,南国的产能才开始把原本供应给鹰酱的军服、军鞋等物资,供应给国防军。

而不用像桂系桂系那样,连穿的布鞋和草鞋都要由农村妇女手工制作。

李崇文来到对方的衣柜面前,看着里面的明显已经穿了很长时间的军服,问道。

“军队给你发了多少件军服和军鞋?”

士兵连忙把衣柜里面的衣服拿出来,一一说道:“总统阁下,这些都是军队发放的军服。”

李崇文检查了一下,质量还不错,常服包括上衣1件、裤子1条、外套1件、衬衫2件、内衣3套、作战服1套。

还有,带伪装网的M1头盔1顶,用于作战或训练。装具1套,包括腰带、肩带、胸袋、腰袋,用于携带弹药、水壶等。还有作战靴两双。

“在军中待了几年了?”

士兵大声回答道:“已经两年三个月了。”

李崇文说道:“已经满两年了!”

“能够留在军队继续发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士兵回答道:“连长说我的枪法很准,是成为狙击手的好苗子,准备让我留下来。”

李崇文鼓励道:“好好努力!”

“争取早日当上士官。”

南国的兵役制度是以义务兵役制为核心的现代军事动员体系,旨在应对中南半岛的安全形势,维持庞大的常备军规模。

在南国服兵役是全国健康男性公民的法定责任,法律规定年满18岁就要接受兵役体检,经身体检查无不适宜参军条件者,需要服役。

南国政府会对体检合格的男性公民进行分级,体检结果会被分为现役兵、公益勤务兵、免役三类。

现役兵是身心健康者,需服满法律规定期限的现役士兵。

公益勤务兵是身心虽然健康但是因特殊情况,比如因家庭生计依赖而无法服现役者,需从事公共事务,医疗、教育支援等来替代兵役。

免役则是患有严重疾病或者精神障碍患者,这些人则无需服役。

义务兵的军事服役是有期限的,陆军是21个月, 海军是23个月, 空军是24个月。

这一期限设计兼顾了兵员更新与技术骨干保留的需求,陆军服役期限较短,可快速补充年轻兵员。海空军因技术复杂,服役期限较长,以培养熟练的技术士兵。

不过,南国兵役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在服役期满后,士兵不是退役,而是有两个去向。

一个是留在军队,在军队继续深造发展。

另一个是前往军队的职业培训学校,并需要在培训学校学习一年半,退役士兵需要学习学校安排所有的内容。

学校教授的内容通常是根据南国当前工业情况而设置的课程,让士兵退役后有谋生的手段,能够为南华的建设添砖加瓦。

文化课程更是占到教学内容的四分之一,不管是不是华人,退役士兵都需要学习南国的普通话(明清时期的西南官话)、汉字(南华的简体字)、汉族历史(强制汉化)、民族融合政策等内容。

随后,李崇文一行人观看新兵的训练。

南华现役士兵的训练不仅强调科学,要求还非常严格,对士兵的身体素质与军事技能非常重视。

新兵需完成负重60斤穿越3公里,全副武装连续行军30公里等魔鬼训练,提升耐力与体力。

新兵还需掌握武器使用(步枪、机枪)、战术协同(班组进攻)、空地协同(和坦克飞机的配合)等技能,确保能打仗、打胜仗。

李崇文看着训练场向赵志远问道:“听说,新一批留任的士官和军官名额已经确定了。”

“职业军人的人数有没有变化?”

赵志远想了想后,回答道:“总统,目前国防军的50万人中,职业军人(军官与士官)已经确定的有10万人,其他士兵都是义务兵。”

“职业军人的人数未来也会保持在10万人左右,总统不用担心军费的问题。”

李崇文说道:“那就好!”

“不能让国防军成为南华经济发展的阻碍。”

李崇文为了保持国防军的实力,还要让这50万不影响南国经济和工业的发展。便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便开始了另类的裁军。

南华政府便将重心放在军队的核心士官们和军官团身上。只要能够保证这10万士官和军官的战斗素质,即使新兵的数量激增,士官和军官的专业能力仍能确保部队打得赢。

南国陆军中的士官均为长期服役的职业军人,服役期通常为6年以上,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专业技能。

他们的核心任务是训练新兵,一名经验丰富的军士可同时训练10-20名新兵,确保新兵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包括如武器使用、战术协同等。

李崇文还对国防军的军官们进行精英化培养,确保他们的战争指挥水平。

想要成为国防军的军官需经过严格的考核,包括书面考试、指挥官助理等课程,最后李崇文亲自把关,优先录取那些有军事天赋、身体素质好的青年。

军官在进入军事学院后,还要接受2-3年的系统训练,包括战术、军事史、外语、后勤等。

军官团的精英化确保了指挥层的质量,即使在扩军后,部队的战术执行能力仍未下降。

对那些服役期限结束并已经学习一年半的士兵,则会转入预备役。

对于这些退役士兵,国防部会对他们进行定期复训,每两年有1个月的军训,保持军事技能。

对于在40-45岁的男性,则不需要再进行训练,但需登记在册,方便在战时快速动员。

预备役人员便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预备力量,动员时只需发放武器、集结编队,即可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崇文发现国防军中留任的士官和军官开始向德国的容克贵族转变,而他本人和他的家族已经是容克贵族的一员。

南华共和国的容克贵族(桂系)虽然不掌握土地,但是他们的家人已经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重工业)、军工企业站稳脚跟,桂系已经和南华共和国高度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