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唐协律郎 > 0453 老物恋权,摒绝少壮
“燕公曾与你论过此事?之前倒是未曾听他言及诸事,看来得暇时也要再登门拜访请教一番。”

高力士听完这一番话,顿时便又流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过了一会儿之后才又徐徐说道:“燕公旧年在位时,内外诸事变迁皆由其筹划主持,如今后来执政者,实在少了前人的胆魄格局!”

讲到这里的时候,他又有些失望的说道:“若北门诸将也不足代之,难道还要由得此獠继续猖獗于时?如今其子因犯东宫事而将处极刑,使其威望、宠眷俱损,若不能趁势追击,实在浪费了这大好时机啊!”

他们这些内官和王毛仲等北门将领都是圣人的心腹爪牙,或因为彼此身份、职权有所区别,平日里难免会有摩擦,而圣人也在刻意的放纵这种摩擦对抗。

到如今,在高力士等大太监们心里,除掉王毛仲这个北门奴官们的首领已经成了一种执念,任何机会都不想错过。

张岱心里当然也希望能够王毛仲能够尽快失势,否则自己上班都上的提心吊胆。不过王毛仲绝对是一条大鱼,如果不能做出一个妥善的分食方案便急于将其张网捕杀,实在是太过暴殄天物了。

唐玄宗一朝,无谓天下大势如何变迁,起码在宫廷内部这一亩三分地里,一直都是稳得很。

一些容易出幺蛾子的人事元素全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也使得玄宗一直稳稳当当到了安史乱军攻破潼关后着急忙慌的往外跑,这才在途中发生了马嵬坡兵变。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北门禁军一直牢牢控制在玄宗手中,他自己凭此上位,所以对此也是重视无比。而最后的兵变,也在于禁军的失控。

王毛仲是开元前期北门禁军的绝对核心人物,他是玄宗一朝最得信任、权柄最高、影响力也最大的禁军将领。

同时他的倒台必然也会给禁军体系带来极大的冲击,只不过由于北门系统的封闭性,使得后续一系列的动荡与调整完全被掩盖下来。

随着王毛仲的倒台,北门禁军在玄宗一朝的存在感便骤减。他们再一次登上历史舞台,便是羽林飞骑、彍骑跟随高仙芝一起东出平叛而后大败亏输,又在潼关跟随哥舒翰战没颇多,以及玄宗仓皇出逃时龙武军发动马嵬坡兵变。

整个开元中后期以及天宝年间,为数不多可查便只有由宦官监押的内射生军的组建等寥寥数事。而洛阳、潼关等几场平叛战斗的表现,也表明了在这一段相当漫长的沉默期里,北衙禁军并不是在憋大招,而是一直在摆烂。

这也说明,玄宗皇帝在搞掉了王毛仲之后,针对北门禁军并没有采取相对积极的做法加以调整改进,而是为了稳定而多有压制,抱残守缺。

这固然抵消了一部分干掉王毛仲等人所造成的动荡与影响,但也直接造成了北衙禁军在之后岁月里的持续堕落。

张岱倒不见得有多希望大唐禁军永远保持强大,但王毛仲的倒台却是难得的能够插手进去、争取一些人事资源和渠道的机会。

正如他对高力士所说的,北衙禁军随着编制扩大,增补缺员就成了一个难题。

而在历史上解决这一问题有两个途径,第一就是逐渐的将彍骑吞没到北衙编制序列当中,第二就是招募大量的市井无赖。

这两个方法固然保持了北衙禁军的规模,但也让他们在之后被安史乱军屎都给打出来,马嵬坡兵变里搞死杨贵妃和杨国忠等人,也成了他们存在的唯一价值和意义。

北衙整体上烂还是不烂,张岱不是很在意,甚至在他看来还是烂一点好。但是他却想在搞掉王毛仲的时候,顺势在后续北衙体系当中获得一个番号序列,搞一个北门独立团,想想就带劲!

当然,凭他一个朝士想要获得这样的资格无异于痴人说梦,可是如果挂靠在宦官势力下呢?搞个内射生独立大队?

无论是对杨思勖、还是高力士,张岱一直都在强调搞不掉王毛仲,就是因为其人的作用无可取代。

杨思勖这里尝试引进边士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姜行威等边士入朝,终究不能获得皇帝的完全信任从而成为禁军的核心力量。

高力士却幻想着收买一些禁军中层,就能完成对王毛仲的反杀和取代,思路也实在太浅薄片面。

“古有二桃杀三士之谋,技法虽然简单,但人若入彀、概莫能免。究其根本,无非人不患贫、而患不均!”

张岱先将大概的思路跟高力士稍作讲述,接着便又开始讲述具体的方法:“霍耿二公,积怨颇久,如今霍公失意,耿公必喜。渤海公无需延揽更多助力,只消近日频与耿公相见、言谈俱欢,霍公必疑,因疑生恨,则必有斗!”

他不清楚高力士是用了什么样的伎俩将王毛仲的仇恨往自己和裴光庭身上引,但这一做法显然不够聪明。

自己会是什么感受且不说,裴光庭必然抵触这种强要将其绑上战车的做法,而且最关键的是,他帮助高力士去和王毛仲斗,根本就没有什么利益可图,并且还会给自己留下一个附从内官的恶名。

真正聪明的做法是要去寻找跟王毛仲在一个生态位的竞争对手,诸如葛福顺之流。

这两人互相了解、又权位仿佛,如果能够将王毛仲取而代之,葛福顺自是乐意至极。而王毛仲也清楚葛福顺对其威胁极大,一旦有了这样的苗头,必然也要拼命打消。

坚硬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高力士对此当然也非常明白,听到张岱这么说,便也连连点头道:“这确是一个妙计,来日我便邀葛某相聚,其若肯来,必也急欲取代毛仲,届时诸事操持起来必会更加顺妥!”

挑拨王毛仲和葛福顺内斗固然是一个好计策,可是张岱跟他们双方都有仇,换谁在位上,如果有机会的话必然也要收拾自己。所以根本的做法并不是鼓动谁去取代谁,而是让他们这一套体系都乱起来。

“北门虽然身系宿卫之重,但其人事却未尽善美。宿卫之职、忠诚为先,是故往往父子相继于事,忠义之家世代传承。然则如今偏多老物在位,此群老或是旧勋显赫、老成持重,然则弓马角力、岂以老物为珍?”

张岱又讲起一个北门存在很久的一个弊病,那就是宿卫将领的老龄化问题。

北门宿卫虽然职责重要,但本身的危险性也并不高。哪怕是政变频频的神龙到先天年间,往往也只是首恶伏诛,其他人只要不是死硬的追随者,通常也不会遭到血腥的清洗。

同时北门宿卫也不同于边军可以通过杀敌拓土立功,他们不搞政变,那就只能凭着年资进阶,如此就造成了一群老家伙占据高位。而又由于北衙进出困难的职业特性,他们的儿孙也很难脱离北衙体系去寻觅其他的机会。

这一系列的原因就造成了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家伙披甲站岗,而那些年富力强的北门二代三代们穷困在家、一味啃老。

高力士听到这话后便忍不住冷笑道:“这些北门奴常以血亲延嗣为荣,殊不知各自家教尚且不如内官!我门下儿孙俱是人中优异,北门群奴谁家能胜?”

他这里只是忿恨于北门那些将领们时常嘲笑他们内官身体残缺、炫耀自家有后,听到北门普遍的啃老现象也只是幸灾乐祸,没有意识到这当中正蕴藏着一个很好的方案。

“老不以筋骨为能,奈何北门老物尽是意欲以人力胜天命者!此群徒恋位不去,不只不能力守宸居无缺,更使儿孙无出头地!是故应当及时思退,引进少壮!朝廷亦可奖励忠门、延恩分荫,老者归家荣养,少壮持殳效劳!”

张岱见高力士还有一些茫然,于是当即便又解释道:“汉时列封宗藩、诸侯做大,七王之乱、危害社稷。其后汉武以推恩令广设诸侯,裂其封土,遂使诸侯恭服、不复桀骜。今北门父子继事,权势延传不异封建,老父不让壮子、则父子失和,长兄不恤幼弟、则兄弟绝义!是故凡得用者,俱忠义勇壮之类!”

高力士听到这里,便也渐渐明白了张岱所要表达的意思。不只要让王毛仲、葛福顺这样的顶级大将因为势位而内斗起来,也要让一干北门将家都因为各自的权位而明争暗斗起来!

“宗之此计当真绝妙、绝妙啊!”

在领会到内中的这一层意图之后,高力士当即便忍不住拍案而起,满脸兴奋的说道:“北门徒贪权恋势,哪怕已经不堪其用仍然拥位不去,若强夺之,则谓寡恩。诸家少徒悻悻失意,以致干游储君……

今不以威令夺之,而以情义夺之,此计大善、大善!诸少徒勇而无谋、轻率莽撞,持殳宿卫则可,操弄权术皆非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