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崇祯一脸难以置信的样子,朱慈烺这才解释道:
“之前之所以只有三千多两,是因为郑芝龙并未真心臣服于朝廷,所以和其他勋贵以及官员一起糊弄朝廷。”
“但自从儿臣娶了小妹之后,郑芝龙才算是彻底归顺了朝廷,因此在税收上面他虽然也不敢再糊弄了。”
“所以这才有了这八十万两的银子,本来其实还可以更多,因为一些之前从福建一带出海的商户们知道福建征税之后,便改从其他港口出海了。”
“他们为了逃避税收,不惜绕远路,选择那些被勋贵和官员控制的港口,因为他们收取的关税只有福建关税的一半。”
“因此儿臣可以保证,如果开放全部港口的话,估摸着每年最少可以收税三百万两以上,再加上其他的税收和海外船只的关税,最少也有个七八百万两。”
“这还只是小头,更重要的是贸易带来的收入,如果官方也参与贸易的话,每年的收入绝对不低于两千万两。”
“毕竟郑芝龙一年所获的利润就有一千多万两,难道咱们大明一年还获利不到两千万两吗?”
“有了这些银子,咱们就可以大力发展水师,水师强大了,就可以更好地保卫国家的海疆,抵御外敌的入侵。”
“就算拿出其中一半的银子用来发展水师,每年仍可以获利一千多万两,这还是儿臣估计的最低数额,实际上只会更多。”
“因此开海一事在儿臣看来,是势在必行的。”
朱慈烺的话如同一股洪流,滔滔不绝,充满了说服力。
而崇祯听了这些话,一时间不由得眼睛发亮,仿佛看到了一个繁荣富强的未来。
因为要是真的每年能获取最少一千多万两银子的话,他也愿意全力支持开海。
毕竟这些银子可以解决朝廷的很多问题,比如军费开支、赈灾救民、兴修水利等。
想到此处,崇祯缓缓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说道:
“若是真如此的话,那么此事朕定然会全力支持,到时候有什么罪名都由朕来担着,你尽管放手去做。”
显然,崇祯还未忘却自己身为“背锅侠”的身份。
朱慈烺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只觉得崇祯真是越来越懂事了。
可突然就在这时,崇祯的脸色瞬间又阴沉下来,语气中满是担忧的说道:
“你要知道,这件事情绝对不是那么轻松就能做到的,朝廷里的文武大臣一定会反对此事,甚至包括南京的那些官员和勋贵们。”
“因为这件事情损害到了他们的利益。”
“若是闹得太利害的话,可能会造成南方动荡,到时候就算是朕也压不住,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崇祯是可以帮朱慈烺抗住文武百官的‘攻击,但接下来该怎么做还是得靠朱慈烺自己!
而且问出这些话的时候,崇祯的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他觉得朱慈烺大概率会和以前一样,直接举起屠刀杀过去。
毕竟之前已经证明了这种方法确实是有效的,只要有人敢反抗,那就直接杀了,杀了这些反抗的人之后,也就没什么人再反抗了。
虽然崇祯自己不敢这么做,毕竟他深知这样做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反抗,但毫无意外,朱慈烺肯定是敢这么做的!
当然,到时候他肯定会打着他这个皇帝的名号。
然而听到这话的时候,朱慈烺却是淡然一笑,那笑容中透着一种自信和从容,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在崇祯颇为不解的眼神中,朱慈烺神色淡然的说道:
“这件事情就不劳父皇操心了,自会有人去处理。”
崇祯听到这话,顿时有些纳闷,眉头皱得更紧了,随后疑惑地问道:
“你说的是谁?”
朱慈烺不紧不慢地说道:
“内阁首辅薛国观,以及户部尚书倪元璐,不出意外的话,其他的几位内阁大臣和各部尚书们也会帮忙解决此事。”
听到这话的时候,崇祯顿时眼睛瞪得大大的,像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满眼都是不可置信。
因为在他看来,主要反对开海的应该就是这些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们。
他们身处高位,掌握着朝廷的诸多权力,也享受着现有的利益格局带来的好处,甚至保不齐他们某些人就是禁海的既得利益者。
可现在朱慈烺却说这些人会帮忙推动开海,这也太离谱了。
不过要是真的能得到这些人的支持,那么开海一事自然是事半功倍。
毕竟内阁和六部尚书加起来虽然只有不到十人,但这十人却是天下文臣的典范,他们的态度和行动对天下文人士子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下一秒,崇祯急忙站起身来,急切地问道:
“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紧接着,朱慈烺也没隐瞒,便将之前薛国观和倪元璐找他的事情大概说了一遍。
等听完这件事情之后,崇祯这才恍然大悟,随后他重新坐下,眼神中流露出赞许的神情看向朱慈烺说道:
“这件事情你做得不错,以此为契机的话,或许真能促成开海一事。”
“不过,如果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中真的有人不愿意支持开海,甚至还要辞官的话,又该怎么处理?”
“你要知道,辞官虽然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在这个时候选择辞官,那就代表他们是坚决反对此事的,如此一来就算是他们辞官了,他们所带来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可怕的。”
“毕竟他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一旦辞官,很可能会煽动一批人反对开海,到时候局面可就难以控制了。”
朱慈烺狡黠一笑,道:
“父皇放心,不会走到这一步的。”
“儿臣对于现在的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还算满意,因此也没有打算换掉他们,之前之所以那么说,也只是为了搪塞薛国观和倪元璐。”
“实际上,他们所有人的把柄儿臣早就派人查探得一清二楚了。”
“毕竟人无完人,特别是身处高位之人,多少总会做点错事,留下些许把柄。”
“但凡他们不同意开海一事,想要辞官,儿臣自然有办法收拾他们。”
这话一出口,崇祯顿时就无语了。
他依稀记得,朱慈烺之前貌似真的用过这招,只是没想到现在居然又用这招!
而且不得不说,这招确实有用!
毕竟这些身居高位之人,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脸面,更别提现在这些人都是一群老头子,更是注重颜面和身后名。
要是在这个时候突然爆出他们的一些丑事,让他们老了老了还名声扫地,那还真的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
但崇祯还是要脸面的,他皱着眉,脸上露出不悦的神情说道:
“这些招数以后还是不要用了,毕竟有些上不了台面,身为帝王,应该以正大光明之手段治理天下,而不是靠这些旁门左道。”
朱慈烺却不这么认为,他直接看向崇祯,目光中透着一种玩味的笑容说道:
“父皇,你以前就是太要脸面了,所以才落了个这样的下场。”
“在儿臣看来,身为帝王,只要能达成目的,本就该不择手段。”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一个没有用过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可他们不照旧成为了后世所有皇帝的典范吗?”
“父皇你倒是清清白白,可最后却差点丢了大明的江山,若不是儿臣及时出手,力挽狂澜,估摸着大明都快亡国了。”
下一秒,崇祯就炸了!
只见他猛地站了起来,脸色瞬间涨得通红,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颤抖着手指向朱慈烺大声吼道:
“咱们这不是在谈论国事吗?要谈就好好谈,你老是提这些干什么?而且这话是你这个当儿子该说的吗?”
一这一刻,崇祯气得脸红脖子粗,仿佛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
与此同时,旁边服侍的太监宫女们吓得纷纷跪倒在那里,一个个瑟瑟发抖,头都不敢抬起来。
他们也真没想到太子爷居然敢这么怼皇帝,这要是放在以前,估计这太子早就被废了,只可惜如今崇祯还真动不了太子爷。
而面对愤怒的崇祯,朱慈烺却是毫不在意,因为他也没有想到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自家这个父皇还这么天真。
在这个复杂的朝堂和动荡的时局中,单纯地要脸面根本无法成就大事。
但此刻朱慈烺也懒得继续说话,只是一味的品茶。
不得不说,这茶水的滋味还真是不错!
过了片刻,崇祯最终还是冷静了下来,随后无奈的叹了口气。
那叹气声中包含了些许复杂的情感,有无奈,有懊悔。
随后他重新坐下,语气很是沮丧的说道:
“罢了罢了,就按你说的做吧,你说得对,朕确实是太要面子了,做什么事情都瞻前顾后,实在是比不上你。”
“总之只要能让大明更加强盛,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朕永远都支持你。”
朱慈烺听到这话,当即站起身来对着崇祯躬身行了一礼。
“谢过父皇。”
随后二人便一同回到了坤宁宫。
坤宁宫内,此刻早已备好了美味佳肴,桌上的各种山珍海味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周皇后抱着小公主在那里等着,小公主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
看到二人前来,周皇后连忙招呼道:
“来来来,快坐、快坐。”
她的声音温柔而亲切,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一顿饭朱慈烺吃得倒是格外香甜,他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和周皇后聊着天,时不时逗弄一下自家这个小妹妹,气氛十分融洽。
但是崇祯却没什么胃口,只吃了半碗饭就说饱了,之后便起身去休息了。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的心情还沉浸在之前和朱慈烺的争论中。
周皇后看到这一幕,一边给朱慈烺夹了些菜,一边疑惑地问道:
“怎么回事?刚才你又对你父皇说什么了?他怎么是这副模样?”
朱慈烺笑了笑说道:
“没事,只是刚才说了一些父皇不爱听的话,父皇有些不高兴罢了。”
周皇后有些生气,但却不是生朱慈烺的气,而是生崇祯的气。
只听他没好气的说道:
“你父王也真是的,都这个时候了还有什么好生气的?”
“不用管他,咱们吃咱们得。”
说着,又给朱慈烺夹了一块肉。
朱慈烺在心中暗自好笑,然后便大快朵颐起来。
吃完这顿饭之后,朱慈烺这才慢悠悠地离开了坤宁宫。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是三天之后。
这一天一大早,京城的城门外晨雾还未完全散去,整个世界仿佛笼罩在一层薄纱之中。
然而突然就在这时,一大支商队缓缓出现在视野中,犹如一条蜿蜒的长龙一般直奔京城而来。
而这支商队,赫然便是郑家从海外运粮回来的商队。
不过说是商队也不准确,因为这支商队中混杂着郑芝龙的海军部队,是一支半军半商的队伍。
走在最前面的,赫然便是郑芝龙的两位兄弟以及水师的部队。
与此同时,天津水师也派了三千兵马前来护送。
一行人就这么朝着京城而来,声势极为浩大,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远远望去颇为震撼。
很快,这支庞大的队伍就引起了京城这边的注意。
守城的将领们站在城楼上,远远地就看到了这支队伍,不过因为有朱慈烺的吩咐,所以他们并没有感到意外。
很快,商队与守城的将领交接完毕之后,商队便直接进入了京城,光明正大地走在了京城的大街上。
此时太阳已经渐渐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大街上,给整个街道增添了一层温暖的色彩。
没过多久,京城里的百姓也被这突然出现的景象吸引住了目光。
没办法,实在是因为这群人太过张扬了。
只见这些人一个个趾高气扬地走在大街上,仿佛是一群凯旋而归的英雄。
他们身后的马车拉着一车车晶莹剔透的大米,而且大米并没有进行遮挡,全部就这么堂而皇之地暴露在众人的视线之中,足足有近千辆马车。
那些大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看得人心里十分踏实!
毕竟民以食为天!
粮食就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