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诗缓慢抬头,和刘启目光交汇,神情里有许多情绪在变化。
那眼神里藏着敬佩,也写着谢意,还带着一点藏也藏不住的喜欢。
她一直很清楚,要不是刘启,她早就是个平庸之人,过着仰人鼻息的小日子,哪还有今天抬头的机会。
是他把她推到众人面前,让她证明自己,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多亏了刘启,她才发现,原来女子也能够有这样闪光的一天。
“臣不需要什么额外的赏赐。”
苏诗语气坚定,说的话干脆有力,没有半点犹豫。
“臣只希望陛下能为天下的女子要个公道。”
“女子想读书、想考试、想做官,只求能和男子一样有个机会。”
她的话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他们没想到这个女人竟然会提出这么一个惊世骇俗的要求。
让女人和男人一样当官,这他妈是要翻天吗?
就连刘启都愣了一下,他也没想到苏诗的野心竟然这么大。
“你可知你这个要求会引起多大的风波?”
刘启看着她饶有兴趣地问。
“我知道。”苏诗的眼神没有丝毫的退缩。
“但我更知道,女子未必就比男人差。”
“我们缺的从来都不是才华,而是一个公平的机会。”
“只要陛下肯给这个机会,我们,就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刘启看着她那张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的俏脸,突然,笑了。
“好,朕,就给你这个机会。”
“朕现在就下旨,成立大晋皇家女子学院。”
“由你担任第一任院长。”
“专门招收天下有才华的女子,教授她们和男人一样的知识。”
“凡是从女子学院毕业并且通过恩科考试的女子,皆可入朝为官。”
这道旨意一出,整个朝堂彻底炸了。
所有人都觉得刘启肯定是疯了。
他们无法想象以后这朝堂上站着一群女人跟他们一起议事的场景。
那画面太美他们不敢看。
然而,刘启根本就不在乎他们的想法。
他要的就是这种颠覆一切重塑一切的感觉。
他要让这个世界按照他的意志来运转。
而苏诗在听到刘启这道旨的瞬间,整个人都呆住了。
她没想到刘启竟然会真的答应她。
而且还给了她一个如此大的惊喜,成立女子学院,让她当院长。
这简直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一股巨大的幸福和激动涌上了她的心头。
她看着龙椅上那个嘴角带着一丝邪魅笑容的男人。
眼眶,不知不觉地湿润了。
她知道从这一刻开始,她的命就是这个男人的了。
哪怕是让她去死,她也心甘情愿。
而就在朝堂之上因刘启这道疯狂旨意而掀起滔天巨浪的时候。
那个刚刚考中状元的寒门学子李斯,也被太监领进了皇宫。
他将在今天接受皇帝的亲自召见。
这是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耀。
李斯的心里也是充满了激动和忐忑。
他不知道那个传说中喜怒无常杀伐果断的摄政王殿下。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其实也还不清楚。
他更想不到,这一次进宫,他的命运会不会因此彻底改变。
跟在太监身后,他一路穿过层层高墙,最后停在了紫宸殿前。
太监让他先等在门外,说是要进去传禀一声。
李斯默默站在殿外,忍不住绕着深吸气,想让自己别紧张。
趁机把衣冠理顺了些,好歹让自己看起来精神点,别出什么丑。
没过多久,太监就出来了,朝他微微一摆手。
“小状元,陛下让你进去啦。”
李斯只觉得心跳得飞快,呼吸都带上了紧张。
他咬咬牙提气往前,踏进了那座说不定会改变他人生的大殿。
空旷的大殿里只有几根巨型盘龙金柱撑着高不见顶的穹顶。
龙椅上坐着个身穿玄色常服的年轻人,看起来年纪甚至比他都小。
但那双眼睛却深不见底,随意一瞥就让李斯感觉浑身上下都被彻底看穿。
这个人想必就是那位权倾朝野杀伐果断的摄政王,刘启。
主考官苏诗就站在一旁,看到李斯进来只是微微点头示意。
大殿两侧更是跪着黑压压一片官员,为首的白胡子老头正是内阁大学士王安。
这群人个个垂头丧气跟斗败的公鸡没两样,大气都不敢喘。
李斯心里猛地一沉,他知道自己是撞上了不得了的大场面。
他不敢多想也不敢多看,赶紧跪下行礼。
“草民李斯,参见摄政王殿下。”
刘启没叫他起身,就这么居高临下地审视着他。
“李斯,你的卷子朕看过了。”
刘启的嗓音很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
“写得确实不错,算学和格物都看得出来你下了真功夫。”
“特别是那篇时政策论,见解独到鞭辟入里,的确是有经世之才。”
李斯心里刚泛起一丝喜悦,以为自己这是要得到褒奖了。
刘启的下一句话,却话锋陡转。
“不过纸上谈兵终究是纸上谈兵。”
“治国可不是写几篇文章,耍耍嘴皮子功夫就能行的。”
“朕把你这个寒门状元捧到这个高度,现在全天下的人可都盯着呢。”
“你要是没点压箱底的真本事,丢的不光是你自己的脸,朕的脸也得被你丢尽。”
这几句话平平淡淡,可其中的分量却重如泰山。
李斯立刻就明白了,这位摄政王殿下哪里是在夸他,分明就是在敲打他。
对方这是在警告他,别以为中个状元就一步登天了,是骡子是马还得拉出来遛遛才算数。
“草民明白,草民定当竭尽所能,绝不辜负殿下厚望。”
李斯连忙表态。
就在这个当口,底下跪着的王安,眼睛里突然闪过一道精光。
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一个把这个寒门状元踩进泥里的绝佳机会。
只要能把刘启亲手扶起来的这个标杆给当众折断,他们这些世家就还有翻盘的希望。
“陛下圣明。”
王安突然开了腔,语气里充满了所谓的“忠恳”。
“李斯虽有才学,但终究年轻,没经历过什么世事。”
“治国安邦是何等大事,确实不能只看一纸空谈就委以重任。”
“老臣觉得,不如就趁着今天这个机会,当着满朝文武的面。”
“再好好考教考教这位新科状元。”
“也好让他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朝堂,什么才是真正的国之大事。”
他这番话听起来大义凛然,好像真是为了国家大计和考验新人。
可这背后的阴险用心,在场的人谁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