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历史小说 >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 第223章 谋划东北,编成东北先遣队!
六月底的独立支队根据地,山间的风已经褪去了初夏的燥热,多了几分清爽。

陈铭站在窗前,手里捏着一份总部发来的电报。

距离他前往后方学习的日子只剩三天,离开前的各项事宜,必须尽快安排妥当。

独立支队的指挥权交接是首要任务。

早在一个月前,陈铭就和总部沟通过,待他离开后,由支队参谋长王大飞暂代指挥权。

这个提议不仅符合部队“由原职干部暂代指挥”的惯例,也得到了总部的正式批准。

陈铭心里清楚,独立支队是他一手带起来的,部队的作战风格、人员构成、战略规划都有鲜明的“独立支队特色”。

若是空降一名干部来指挥,不仅难以服众,还可能打乱现有的部署,造成指挥混乱。

眼下支队正处于战略布局的关键阶段,稳定永远是第一位的。

他将电报放在桌案上,朝着门外喊道:“大飞,你进来一下。”

很快,身着灰布军装、肩挎武装带的王大飞快步走了进来。

陈铭示意他坐下,散了一支烟给他,开门见山地说:

“大飞,我走之后,支队的指挥权就交给你了。

现在驻蒙军已经成了残废,对咱们构不成太大威胁,你接着执行咱们之前制定的计划,按部就班推进就行。”

王大飞挺直腰板,沉声应道:

“是!请您放心,我一定守好家,绝不辜负您的信任!”

陈铭点点头,手指在地图上的“驻蒙军防区”轻轻划过,详细解释道:

“现在的驻蒙军主力,要么被调去太平洋战场,要么在之前的战斗中被咱们消灭,剩下的都是些老弱残兵。

鬼子没办法,只能给第 26师团补充了一批新兵。

又新增了一个特设师团第 116师团来加强防御,还拉上伪蒙的几个骑兵师凑数。

可你看看这些部队的成色:新兵没经过系统训练,伪蒙骑兵更是乌合之众,兵员素质差得远。

武器装备也稀烂,步枪大多是老旧的‘三八大盖’,重武器更是少得可怜。

鬼子资源短缺的致命弱点,现在算是彻底暴露了。”

他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笃定:

“就靠这些力量,驻蒙军根本没法防御咱们的进攻。

“你看,他们已经被迫放弃了大片地区,把兵力集中在归绥、大同、武城这三座重镇,还有连通三城的平绥铁路沿线,搞所谓的‘机动防御’。

但实际上,三座重镇以外的地区,早就成了咱们的地盘。”

王大飞凑近地图,认真听着,时不时点头。

这些情况他虽然清楚,但经陈铭这么一梳理,思路更清晰了。

“基于这个形势,咱们制定了后续的战略部署已经可以开始了。”

陈铭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动,看向了地图边的绝密战略部署。

内容如下:

骑兵支队调去塞外作战,主要任务是寻找伪蒙骑兵的主力,务必把这股势力彻底消灭。

伪蒙政权是鬼子的‘傀儡’,打掉他们的骑兵,既能削弱鬼子的帮凶,也能震慑其他伪军,为后续在塞外发展扫清障碍。

丁伟的独立第一大队,向武城以东的燕山一线渗透。

燕山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西连晋北,东接华北平原,北通塞外。

一旦丁伟能在山区站稳脚跟,咱们就能直接影响华北和东北的局势,战略意义巨大。

何建新的第一大队,向察哈尔、热河一带压进。

不用急着攻城略地,主要是制造战机,牵制鬼子的兵力。

同时侦查当地的敌情和民情,为后续发展做准备。

孔捷的第二大队不动,继续留在晋北‘守家’。

晋北是独立支队的老根据地,是后方的根基,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粮食、弹药、兵源都从这里来,只要晋北稳定,其他部队就能放心出击。

剩下的三个大队,各自负责现有防区的防御和游击作战,配合主力行动,不能给鬼子任何喘息的机会。

至于特种支队,还在整合训练,各兵种的协同还没磨合好,暂时不安排具体任务。

等陈铭学习回来后再做部署安排。

“你多关注一下他们的训练进度,有问题及时跟我联系。”陈铭开口说道。

“是。”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向兴安岭地区渗透,打一打基础。”

陈铭的表情严肃起来。

“我计划派小股部队进入兴安岭,尝试和当地的抗联建立联系。”

”要是能在山区发展根据地,咱们就能开辟进入东北的路线。”

他深知这件事的难度,解释道:

“伪满地区的老百姓,长期被鬼子和伪满政权控制,信息封锁得严严实实。”

“大多数人连‘八路军’‘共产党’的名字都没听过,抗日力量又薄弱,咱们的根据地发展土壤几乎为零。”

说到这里,陈铭的声音里多了几分感慨:“咱们在晋省能站稳脚跟,靠的就是老百姓的支持。”

“每逢大战,老百姓挑着扁担、推着独轮车给咱们送粮食、运弹药,甚至冒着枪林弹雨救伤员,这才是咱们的根基。”

“没有根基,再强的部队也扛不住风雨。”

“所以,想要谋划东北,必须先开辟革命土壤,让老百姓知道咱们是谁,知道咱们是为他们打仗的。”

而开辟土壤的关键,在陈铭看来,就是消灭兴安岭地区的土匪。

“那些地方的土匪,长期欺压百姓,抢粮食、抓壮丁,老百姓早就恨之入骨了。”

“咱们先把这些土匪打掉,既能为民除害,又能让老百姓亲眼看到咱们的行动。”

“让他们知道,八路军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的,是能给他们做主的军队。”

“这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第一步。”

原先我军初入东北时,没有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

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还能够胜利吗?

这也是我军初入东北后失利的一大原因,缺乏老百姓的支持,缺乏发展的土壤。

后期我军战略部署转向农村,开辟稳固的根据地,获取老百姓们的支持后。

情况才好转过来,等到出东北南下时,已经有百万大军了。

陈铭笑了笑,补充道:

“而且打土匪是咱们独立支队最擅长的业务。”

“不管是主力部队还是地方武装,哪支没跟土匪交过手?”

“用咱们最擅长的事,迈出最关键的一步,再合适不过。”

计划定了,选哪支部队执行却成了难题。

陈铭分析道:“进入兴安岭的部队,一开始没有老百姓支持,肯定处于无后勤状态,规模不能太大,最多一个营。”

“而且这一个营必须是精兵,还得有特殊技能。”

“既要能打仗,又要会侦查、会和老百姓打交道,还得能在恶劣环境下生存。”

陈铭首先排除了三大主力的营。

三大主力的战斗力没问题,打鬼子是一把好手,但术业有专攻。

他们擅长的是正面战场的硬仗,却不一定适应兴安岭的复杂环境,也未必擅长做群众工作。

这个任务,得找一支更灵活、更全能的部队。

经过反复思考,陈铭终于定下了人选:

“就以侦察营的两个连为核心,抽调神枪手大队一个排、特战大队一个小队(36人),再配上通讯、医疗、后勤保障人员,编成一支‘东北先遣队’。”

侦察营是大军的眼睛和耳朵,虽然平时出场率不如神枪手大队、特战大队,但个个都是精兵。

‘精兵出侦察’不是空话,侦察任务高技术、高风险,必须是最顶尖的战士才能胜任,这在古今战例里都验证过。

至于先遣队的队长,陈铭直接点了侦察营营长刘腾杰的名:

“刘腾杰心思细,会变通,还懂民情,让他带队,我放心。”

王大飞听完,忍不住赞叹:“明白,这部署太周密了,方方面面都有考虑。”

“把该想的都想到,才能少出纰漏。”陈铭站起身,拍了拍王大飞的肩膀。

“我走之后,你既要抓作战,也要抓根据地建设,尤其是兵工厂和学校,不能放松。”

“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给总部发电报,总部首长还是很关心我们的。”

“也可以给我发电报,虽然我去学习,但部队的事,我心里一直惦记着。”

“是。”

接下来的两天,陈铭又和王大飞反复核对各项事宜。

从部队的训练计划到根据地的粮食储备,从兵工厂的生产进度到学校的招生情况,事无巨细,一一交代清楚。

直到确认没有任何遗漏,他才放下心来。

“希望明年开春后,能开始向东北压进吧。”

“那么多的好东西,可不能白白便宜了毛子。”

他在心里默默念叨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皮带。

一想到东北那片黑土地下藏着的矿藏、森林里的资源,还有无数等着解放的百姓,陈铭的眼神就亮了几分。

思绪一转,又落到了即将回去的后方。

陈铭的嘴角不自觉地柔和下来。

“数月没见到老师了,虽然一直都保持着通信,信里能说清战事、讲透策略,但见面总比写信更亲切。”

“这次回去,能和老师多学习几个月了,正好把这半年遇到的难题,好好跟老师请教请教。”

等天刚蒙蒙亮,陈铭便回到屋里,换上了一身干净的灰布军装。

领口的纽扣扣得一丝不苟,袖口也仔细熨烫过,没有一丝褶皱。

炊事班的老张早就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皮薄馅大,还冒着白气,香味顺着碗沿飘出来,勾得人食指大动。

“首长,这是俺特意给您包的白菜猪肉馅,您路上吃了暖和!”

老张笑着说道。

陈铭拿起筷子,夹起一个饺子放进嘴里,滚烫的馅料在舌尖散开,鲜美的汤汁瞬间充满口腔,心里也跟着暖烘烘的。

这是根据地自产的白菜,猪肉是上个月打鬼子运输队缴获的,每一口都透着根据地的烟火气。

很快,一碗饺子就见了底。

陈铭放下筷子,擦了擦嘴,朝着门口喊道:

“大彪,东西都带完了吗?”

王大彪立刻从门外走进来,手里还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笑着回答:

“嗯,都带上了!您亲自做的那几罐辣椒酱,用油纸包了三层,放最里面了。”

“咱们根据地自己种出来的小米,装了两大袋,都是今年新收的,颗粒饱满”

“还有您让准备的香烟,整整两条,外加一箱汾酒,是后勤部从缴获的物资里挑出来的好酒。”

“其他的土特产,像晒干的蘑菇、木耳,也都装好了,一样没落下。”

陈铭听着,满意地点了点头。大彪提到的这些东西,虽然普通,却是最能体现情谊的礼品。

尤其是那几罐辣椒酱。

是陈铭前阵子趁着战事不忙,亲手选的红辣椒,切碎了用菜籽油熬制的,里面还加了根据地自产的花椒,香得很。

还有那小米,是战士们和老百姓一起开垦荒地种出来的。

每一粒都浸透着大家的汗水,是根据地自给自足的成果。

这些东西,比起金银珠宝,更能让老师感受到他的心意。

“礼物虽轻,但情谊却很重。”

陈铭心里想着,起身拿起放在桌上的军帽。

“行了,咱们出发吧,别耽误了路程。”

王大彪连忙应了一声,扛起包跟在陈铭身后。

带着几名随行人员和警卫部队,在指挥部门口和王大飞等干部告别。

“放心去吧,我们会看好家的!”

王大飞和其他干部齐声说道,眼神里满是不舍。

陈铭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千言万语,都藏在“放心”两个字里。

他翻身上马,朝着后方的方向望去,晨光正从山巅升起,照亮了根据地的田野和村庄。

他知道,等他学习回来,独立支队一定会更加强大,而东北的山林里,也将燃起新的抗日烽火。

“走!”

陈铭轻喝一声,缰绳一扬,战马嘶鸣着向前奔去。

身后的王大飞等人一直目送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山路尽头后。

才转身返回指挥部,开始执行陈铭留下的部署。

东北先遣队出发,带着武器弹药和少量干粮朝着预定地点前进。

此次的任务,虽然处于完全无后勤的局面,但先遣队的战士们却不担心。

以战养战又不是只有鬼子可以用。

等到了地方,可以消灭土匪,就食于敌。

那么多的土匪消灭后缴获的粮食,除了分给老百姓的外,剩余的肯定够先遣队几百名战士吃的。

几百人的食物问题解决起来还是不难的。

这也是陈铭为什么只派小股部队作为先遣队的原因。

真要把独立支队任意一个主力拉过去,数千上万人的粮食还真难以解决。

他们又不是鬼子和国军,抢老百姓的粮食这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小股部队正好,可以以战养战,站稳脚跟后慢慢发展。

PS:今天的内容比较费脑子,还得担心申鹤,所以只写了这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