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宋悍臣 > 第157章 人见人爱小娘娘
任福只是嘴上应和着,其实看透了朱观的小心思。

想让我们哥几个帮你清理淤泥,拿到第一?

然后你在宋状元面前露个大脸?

你小子想都不要想这种美事。

他们一帮禁军帮罪犯干活,传出去平白让人笑话。

不过大宋士卒的地位就够低了,再跟罪犯混在一起。

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不过任福觉得朱观是胆大心细,又有膀子力气,是个当禁军的好苗子。

待到清淤活计干完之后,看看他的意愿吧。

反正大宋军队对于犯人加入进来,完全没有太多的抵触。

除了家里祖上是当兵的,要不然谁愿意来当兵呢?

毕竟在大宋可是流传着好男儿不当兵的谚语的。

就算任福比宋煊在皇宫多站了许多年岗,那见了宋煊这个文官,他也得先行礼。

无论是规矩还是品级,任福都不占据优势。

像狄青这种从底层爬上来的军人,目前在大宋根本就没有什么市场。

甚至是连个先例都没有。

掌握军队的将领,大多都是“将门虎子”。

但真正能担任这个称号的始终是少数人。

幸亏澶渊之盟后,宋朝对外没有爆发出大规模战事。

大宋朝廷也无法检验这批将门虎子的质量,到底如何。

不过打打南方的叛乱,那还是挺轻松的。

“秦通判,如今天气越来越炎热,已经出现了干旱的苗头。”

任福应付完朱观后,再次询问:

“我巡街的时候听到有人说宋状元清淤是在浪费钱,想要收拢这批犯人的心。”

“今年肯定不会出现水淹东京城的戏码的。”

“所以清理沟渠里的淤泥和垃圾,完全是浪费功夫,屁用没有。”

“过段时间,又会被乱扔的居民用垃圾给填满。”

开始了。

秦应心里猛然闪过一个念头。

那便是针对宋煊的执政理念,开始有人唱反调了进行攻击。

秦应不知道是陈氏兄弟,还是同为赤县的知县陈诂。

或者是被针对的樊楼在进行反击。

在他的视角当中,便是这几个怀疑对象。

“这不好吗?”

秦应指了指远处的沟渠:

“这样你们便能一直都在外巡逻,吃吃宋状元送来的饭菜,你们自己还省钱了呢。”

“至于宋状元收拢一批罪犯的心,简直是可笑至极,他们偷鸡摸狗之辈,能为宋状元做什么?”

“攻打皇宫,逼迫大娘娘让位于官家不成?”

任福摆摆手,皇宫内如此多的禁军,怎么可能会让宋状元带着这百十来号的犯人给冲进去。

那可太小瞧他们这帮人了。

更何况真到那份上,只要官家振臂一呼,用得着犯人吗?

他们这群禁军排队都得吃上一口从龙之功。

任福压低声音道:

“秦通判,我不是如此鼠目寸光之人,只是觉得有人在针对宋状元。”

“你不用担心。”

秦应擦了擦脸上的热汗:

“若是用不到才好呢,一旦用到了,那损失就不是宋煊收上来的这点税款能抵消的了。”

“到时候东京城周遭的流民只多不少,去年的大水难道你忘了?”

任福作为禁军,几乎是不参与救灾的善后工作的。

东京城内有四个厢军,再加上许多临街店铺也会如此清理街面,更早的赚钱。

故而禁军几乎没有什么机会来街头参与这些事,顶多回家的时候会不方便。

“去年发大水,今年不一定会发大水啊。”

任福也不希望清理的沟渠能够用上:

“但是转眼之间,攻击宋状元的人便多了起来。”

“此事一旦传到官家耳朵当中,怕是有不良影响。”

“首先传到官家耳朵当中这件事就不成立。”

听着秦应如此肯定的话语,任福出奇的没有进行反驳。

因为他当真是看见过官家给宋煊驾车,还是头一天来视察。

秦应为通判,但是一般也不会去上朝,除非陈尧佐病了,让他顶班才有机会。

“你管他们什么不良影响,都不该是你操心的事。”

秦应瞥了任福一眼:

“你要知道宋状元要比一般人都聪慧,他会想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任都头还是好好的巡逻,不要让其余犯人逃走便是,余下的不用去多想。”

任福叹了口气,他实在是想要与宋煊勾搭上。

不为别的,就是想要在官家面前进步。

多好的机会啊!

这种苦差事变成美差,就是任福发现官家给宋煊驾车开始。

他恨不得到宋煊面前自报家门,成为宋煊的挚友,将来也好拉兄弟一把。

谁愿意在皇宫站岗站一辈子啊,属实是没出息。

被选为官家亲位这种事,他也没机会了,因为年岁大了。

就如同当年他年轻时被真宗皇帝选为亲卫,如今赵祯也是同样要年轻人。

所以狄青、王珪等人才会被纳入进去。

要不然这种好事轮得着黎民百姓出身的人吗?

秦应却是在思考另外一件事,就是宋煊疏通沟渠这件事,朝中的人几乎不会给他使绊子的。

先不说许多官员也饱受洪水的困扰,单就是这件事也用不着朝廷出钱,完全是宋煊自己胆子大弄钱搞得。

就如同朝廷修缮黄河这件事,为什么任由刘从德去胡闹啊?

单是今年才发现那些工程是豆腐渣工程的吗?

那是因为许多人都不想趟浑水。

因为这个活,本就是一件不可能成功的活。

谁沾谁被问责。

所以根本就没有人会给刘从德使绊子。

巴不得这个傻小子主动承担责任呢。

也就是范仲淹这个初到朝廷不懂事之人,才死抓着这个问题不放。

这个工程交给范仲淹去做,他也做不成,反倒会毁了自己的前途。

如此简单的道理,范仲淹就不懂吗?

秦应也不知道范仲淹是怎么想的。

若是此事真的能做成功,吕相爷早就安排自己的亲信去做这件事了。

应天书院的成功,让秦应等人觉得其实范仲淹不适合政坛,而是适合去教书育人。

兴许今后应天书院,怕是也能成功被抬到国子监的地位去。

不单单是任福听到了这个传言,东京城百姓也在传扬各种版本。

反正近日来,这些瓜可是吃的不亦乐乎。

赵祯对于来县衙“上值”还是十分有新鲜感的。

毕竟不少事都经过他过手后,赵祯很喜欢这种抓在手里的感觉。

皇帝不在玉清宫,而是直接去了开封县衙游玩的事,已经报到了刘娥耳边。

林夫人自是一顿说,这是宋煊带坏了官家。

没有按照大娘娘的意思,老老实实求雨,而且还让玉清宫的道人不要求雨。

刘娥当然知道这种求雨的戏码是假的。

可是这就如同让你去找三只腿的金蟾一样的差事。

你去做了就行。

至于什么时候能找到,或者什么时候治你的罪。

还不是上头人一句话的事?

刘娥对于赵祯不去执行自己的安排这件事,是有些恼火的。

难不成他觉得自己的翅膀硬了,去玉清宫就不用听从我的安排了?

林夫人在一旁针对宋煊的煽风点火,并没有引起刘娥的注意。

刘娥更多的注意是放在赵祯身上。

难不成宋煊一个状元郎,还有本事带着皇帝造反不成?

对于宋煊所做的事,刘娥也是有所耳闻的。

林夫人的这点小心思,刘娥如何能没有猜透?

若是被她给轻易哄骗过去,她也不会有本事帮助真宗皇帝处理一些政务了。

只不过都是自己身边听用之人,刘娥不愿意对他们过于苛责。

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都是工具。

他们做的过分了,会被刘娥送到曹利用、王曾面前敲打敲打的。

借刀杀人后在收拢人心,刘娥还是用的极为顺手的。

“罗崇勋,你觉得宋状元可是做错了什么?”

听着皇太后的突然点名,罗崇勋当即拱手道:

“回大娘娘的话,臣不觉得宋状元做错了什么。”

“哦?”

罗崇勋对于宋煊的观感不错。

相比于曹利用被刘娥当刀子用,当众斥骂过罗崇勋,作为曹利用的女婿宋煊倒是没有如此行径。

他不光是面上得到过宋煊的尊重,实际上去宣口谕的时候也得过宋煊给的好处。

对于宦官,宋煊目前的应对法子,是前头有宰相王曾顶着,用不着自己强出头。

“宋状元近日在东京城为百姓做了不少差事,利用犯人去清理沟渠,可是省了许多人力财力,为水淹东京城提前做好了预防准备。”

“是吗?”刘娥装作不知道的样子:

“可是我也未曾接到宋煊他要钱的奏疏啊?”

“好叫大娘娘知晓,宋状元他是收缴往年的欠税,雷厉风行让臣颇为佩服,可惜那樊楼日进斗金,连点税钱都不给,真是挑衅我大宋律法。”

罗崇勋低着头完整的叙述了一下这些事,倒是让林夫人微微侧目。

“好你个死太监!”

“不阴不阳的来拆我的台!”

罗崇勋不用想,就知道林夫人此时在内心咒骂自己呢。

毕竟皇太后身边这么多伺侯的人,生态位可太少了。

谁不想成为皇太后手下的第一心腹呢?

更何况在宫中,明面上大家和和气气,可是一旦没有共同的外敌。

他们保准会内斗起来。

这是无法规避的规则怪谈。

因为樊楼的小事,林夫人与宋煊之间有了利益纠葛,出现矛盾。

但是刘娥身边的其余人,跟宋煊之间可是没有什么利益纠葛啊!

反倒是与林夫人有争夺“生态位”的矛盾。

罗崇勋看似是在为宋煊说话,其实就是为了反驳林夫人方才的话术,来攻击她罢了。

“竟有此事!”

刘娥眉头一挑:

“这樊楼背后之人,胆子还真是大的很,不把我大宋律法放在眼里。”

听到这话,林夫人心头蹦的更快了。

罗崇勋更是连连点头附和:

“是啊,本来就一丁点税钱,樊楼就应该早就交了,而不是非得宋状元上来追究才交。”

“而且宋状元他还不止给了一次机会,臣也不明白樊楼的背景到底有多深厚,为什么就是不交?”

“亏的宋状元脾气好些,没有直接关停樊楼,而是又给了三天的期限。”

刘娥瞥了罗崇勋一眼,她并不觉得罗崇勋与宋煊关系好。

因为从曹利用那里论,他们二人之间就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尽管当年他们同去南京城的时候,曹利用经过宋煊的点拨说了一下真相。

但刘娥并不知道此事。

所以刘娥很容易就分辨出来,罗崇勋说的是真话。

林夫人恨不得把罗崇勋这个死太监的嘴给撕烂喽。

他怎么那么爱嚼舌根子啊?

“嗯。”

刘娥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开口道:

“你去找官家一趟,让他把求雨这件事放在心里。”

“是。”

罗崇勋应了一声,然后立马就去做事了,丝毫不在纠结方才所说的话。

林夫人瞧着死太监远去,也慢慢低下了头。

刘娥站起身来,身边的人给她扇扇子:

“这天越来越热,当真是走两步就出汗。”

“大娘娘说的是。”

林夫人亦步亦趋的跟在一旁。

“宋煊那小子都敢在大殿上把开封府尹陈尧佐气的吐血。”

刘娥瞧着外面的热浪:“你说他会不会关停樊楼啊?”

林夫人一听这话,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她其实根本就不敢赌。

一听大娘娘的提醒,林夫人才回过味来。

宋煊那小子就是个无法无天的主,这种事他真的会干出来的!

林夫人连连点头:“他会的。”

刘娥也就没多说什么了:“乏了,安排沐浴吧。”

“是。”

林夫人安排完之后,趁着这个空档直接找人去告诉自己的夫君,让他快点去处理这件事。

然后林夫人的丈夫火急火燎的前往樊楼,让钱掌柜立即带着钱去开封县衙把钱给交了。

钱掌柜的总算是松了口气,看来林夫人是想通了。

于是他带着人前往开封县衙,说自己是来缴纳税款的。

齐乐成扇着蒲扇,让他们从台阶上下去。

“哎,甭给我塞钱。”

齐乐成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的禁止钱掌柜靠近:

“钱掌柜也是伶俐人,这个时候就不是钱的事了。”

“大官人给你们樊楼体面,结果你们樊楼不接着,现在还想要体面,你樊楼有那个体面吗?”

钱掌柜的是有苦说不出:

“齐爷,行个方便,我樊楼愿意缴纳双倍罚款,还望能够在大官人面前美言几句。”

看门狗齐乐成从开封县衙的小透明,如今摇身一变,地位几乎处于官员之下,吏员之上。

全凭着宋大官人提拔的。

如今县衙内谁不称呼他一声齐爷?

爷目前还是父亲的称呼,祖父叫做大爹爹。

但是爷在官场上也走向了社交称谓,表示对人的尊称,宗泽就被称为宗爷。

齐乐成听着钱掌柜的话,眉头一皱:

“别说这个那个的,没有用,就算是你想要交税。”

“无论是大官人还是户房的人也全都下值了,有什么事明天等大官人上值后再说。”

钱掌柜现在连门都进不去,只能再次叹了口气,先回去交差。

这种情况他早就预料到了。

奈何樊楼的话语权根本就不在自己。

他倒是想要自己掏钱垫上,可是又承受不住林夫人的怒火。

毕竟人家争的不是一点钱,而是一口气。

钱掌柜也不明白她这口气从哪里来的?

就因为以前樊楼不交钱,现在宋煊上任了,要交钱,所以她咽不下这口气?

明明是九牛一毛的蝇头小利,结果搞成这个样子。

在钱掌柜回去之后,林夫人的夫君就瞧着樊楼的生意很不好了。

以前都是高朋满座,如今也就是一层的散桌坐了些人,二三楼的包厢连人都没有。

他的脸当即就落下来了。

这可都是实打实的钱。

再加上店铺外有开封县衙的人站在那里,林坤就算是心里郁闷,可也不敢把这两个人给赶走喽。

反倒还要陪着笑脸,为他们提供饭食,吃饭的空隙,少讲几句。

不要把人都给赶走。

等到钱掌柜回来之后,被林夫人的夫君林坤直接打了一巴掌。

林夫人被刘娥重用后,也学习刘娥,让她夫君改姓林了,儿子也是如此。

“你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要你还有什么用?”

“现在客人这么少,这里可是樊楼!”

林坤眼里满都是怒火。

天下第一,日进斗金的铺子,现在还不如外面的脚店挣钱。

那么多钱都哗哗的流到别家去,他如何能不上火。

钱掌柜目瞪口呆,他着实没想到这件事还能怪在自己的头上。

当时自己是如何通知,如何浪费口舌,不要与宋大官人作对。

可你们偏偏不听。

现在出了事就怪我头上?

不等钱掌柜的反驳,林坤的手就指着他鼻子道:

“你给我滚,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你不配待在樊楼了。”

钱掌柜被这个消息砸的目瞪口呆。

他在樊楼干了这么多年,未曾想竟然会被扫地出门。

衙役蹲在门口瞧着里面的热闹,登时觉得越发有趣起来。

叫你们跟我家大官人作对,如今狗咬狗了吧?

钱掌柜依旧是有些不敢相信:

“此言当真?”

“滚。”

林坤毫不客气的让自己的随从,直接给钱掌柜的扔了出去。

于是坐在地上的钱掌柜,瞧着高阶之上的樊楼,露出一丝苦笑,然后眯了眯眼睛,站起身来就走了。

玉清宫内。

罗崇勋来找赵祯,传达了皇太后的话。

赵祯跟着宋煊厮混,在待人接物上也是长了些本事。

他并没有着急反驳,而是开口道:

“我听人言求雨也是要算吉时的,否则吉时未到,就算是求雨那也是毫无效果,反倒会惹怒上仙。”

如此说辞,罗崇勋其实也相信,理由能过得去就行。

但是他信不信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娘娘她老人家相信才管用了。

“官家所言极对。”

罗崇勋脸上带着笑,又弓着身子:

“可是大娘娘那里不知清楚此事,特差遣臣来提醒官家不要忘了此事。”

“大娘娘所教导的,我岂能忘记?”

罗崇勋相信官家说这话是真心的。

他们从来不会怀疑官家知道自己身世的真相。

所以也并不会往演戏那方面去想。

毕竟这么多年,官家都是对大娘娘的命令坚决服从到底的。

赵祯脸上带着笑意:“大娘娘可是歇息了,若是没有歇息,那我要去大娘娘那里请安。”

“回官家的话,倒是未曾。”

赵祯当即站起身来:“那便走吧。”

罗崇勋连忙在前头引路,要摆开皇帝的仪仗队。

但是被赵祯拒绝了,他不想过于张扬,反正从玉清宫出了门,走那么几步路,就进了皇城。

他就当听宋煊的话,找机会多溜达溜达。

如今动一动出汗排排体内的毒素,赵祯是欣然接受这么一个理念的。

待到赵祯去了宫内,刘太后还没有沐浴完。

赵祯便先去小娘娘那里问好,在他的印象当中,唯有小娘娘是真的疼爱自己。

“小娘娘。”

“呀,是祯儿来了。”

杨太妃连忙拉着赵祯问东问西,询问他是否吃饭之类的。

杨太妃也是个聪慧之人,但是她对权力没什么兴趣。

而且对自己的侄儿安排高位,也是直接拒绝,让侄儿吃个皇粮就成。

杨太妃知道自己的侄儿烂泥扶不上墙,年纪轻轻就是个泼皮无赖。

但是又喜欢喝酒,性子还暴虐,如今把丁谓的豪宅赐给了他去居住。

她十二岁就入了宋真宗的王府。

只要宋真宗给刘娥升位,杨妃也同时升位。

不喜欢掌控权力,又甘心做小,从不忤逆刘娥的意思,所以刘娥才能同她情同姐妹。

刘娥死后想要安排她继续垂帘听政,但是杨太妃只是应允了皇太后的位置。

让人删去了刘娥遗诏里的同议军过事的字样,还政给宋仁宗,当了几年皇太后无疾而终。

刘娥借腹生子后,年龄已大,是杨太妃哺育赵祯长大的。

赵祯也是从心里认同这个养母的。

“小娘娘安心,我最近在玉清宫吃得好,睡的好,又能修身养性,可是好的很。”

听着赵祯的话,杨太妃眼里有些心疼他。

但是如今国家大事全都在皇太后手中,赵祯什么时候能亲政,她心里也没有谱。

于是只能抚摸着他的头道:

“祯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可过于操劳,否则同你父皇一般,长的不算高,将来如何能威严起来?”

“哈哈哈,小娘娘说的在理。”

赵祯又炫耀了一下他最近选的亲卫,可是个个身体不矮,而且有点人样子的模样。

不过比十二哥要少了几分威风。

“十二哥是?”

“宋煊。”

“呀,是宋状元呀。”

杨太妃脸上带着笑:

“我近日来听宫里人说宫外的趣事,可是没少听到宋状元的大名。”

“宋状元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手段,祯儿有如此谋臣,将来必定能够大兴大宋。”

听着杨太妃的话,赵祯是打心眼里高兴。

杨太妃能够在刘娥身边屹立不倒。

除了自身同样美貌,与刘娥是同乡外,更多的是她自己本人情商极高。

无论是给宋真宗,还是给刘娥,亦或者是给赵祯都能提供极高的情绪价值。

以至于人人都喜欢她。

“小娘娘,您也听说了十二哥的事?”

“当然了。”杨太妃眉眼当中都带着笑:

“端午节在金明池的时候,我就瞧见过他,倒是长了一幅好皮囊,若不是被曹侍中给抢走当女婿了,还不知道有多少小娘子喜欢他呢。”

“哈哈哈。”

赵祯忍不住大笑起来,生的儿子多也是有好处的。

曹家七个儿子,在万人之中争抢,直接把宋煊给高抬到曹利用面前了。

赵祯又笑着与杨太妃说着宋煊的趣事。

杨太妃颇为慈祥的望着自己的养子。

她可以确信,赵祯是交到好朋友了。

杨太妃很难想象一个皇帝竟然也会拥有“朋友”这层关系。

先帝的朋友倒是不少,如今也就剩下了张耆一人。

赵祯自幼有人陪读,但是真的没有像说宋煊这么开心有意思。

“听祯儿的话,宋状元倒是个有执政手段之人,初次掌控五十万人口的开封县,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小娘娘说少了,开封县算是不在户籍之人,兴许就超过了七十万呢。”

赵祯也是当了一日开封知县,才发现有许多事要忙,许多都要他自己去亲自安排。

除了一些棘手或者敲登闻鼓的案子要宋煊这个知县出手,大部分案子都会在县丞那里先过一手,然后交给知县审阅。

不是所有案子都需要他来亲力亲为的。

但是赵祯就是要去亲力亲为,站在县衙内听着原被告的诉说。

所以不光是宋煊他掌控近七十万人口,连带着赵祯这个皇帝也在掌握这么多人,来处理各种事情。

赵祯觉得分外充实,初次掌控权力的他,甚至都不想下值。

“宋状元当真是有本事。”杨太妃又夸了一句。

赵祯眉眼也带着笑,他又说了收税以及安排人清理沟渠之事:

“我再也不想睡到半夜被叫醒,然后去大殿当中避水了。”

去年开封大水,把皇宫都给淹了,上哪说理去?

杨太妃也深有感触,确实十分不方便。

“宋状元如此有远见,当真是大宋之福啊。”

赵祯却是摇摇头:

“我在路上听人说并不是如此,如今天气干旱,许多百姓都在传扬今年没有大雨,所以十二哥他做的全都是无用功。”

“就算清理了沟渠,过段时间也会被杂七杂八的脏东西给填满了。”

“他们岂能如此短视?”

杨太妃前些日子还听闻黄河又要泛滥,水淹东京城的谣言呢。

正是范仲淹弹劾刘从德贪污黄河工程款项之事,说的有鼻子有眼,许多百姓都想要逃走。

如今又天气大旱,洪水不会来了,开始责备宋煊清理淤泥浪费钱财了。

当真是没什么脑子。

“是啊。”

赵祯又说了一下当今遇到的困难,光靠着宋煊收上来的税不足以应对洪水来之后的各种情况。

朝廷又要准备好给辽国的岁币,这件事更是马虎不得。

“祯儿可是缺钱了?”

杨太妃连忙表示自己还有体己钱,反正也用不到。

娘家那边的亲戚也都安排了官职,侄儿一家还住在了丁谓的大豪宅当中,用不着她去贴钱。

所以杨太妃愿意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给赵祯用。

“不用不用,小娘娘,我已经想到搞钱的好办法了。”

“什么好办法?”

杨太妃倒是来了兴趣,想要听一听,因为她这钱原本就是打算捐赠出去,建造一个道观的。

相比于刘娥喜欢礼佛,她更喜欢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那便是从那些寺庙和道观收钱。”

“啊?”

杨太妃是知道许多权贵都会出钱兴修各种寺庙道观的,以至于如今香火十分鼎盛。

“祯儿,你如何能向出家人收钱?”

“小娘娘,这有什么不能的!”

赵祯斩钉截铁的道:

“东京城的这些出家人拿着我们供奉给佛祖的钱,去放高利贷,逼死人命,让人家破人亡的事,我也听说过,这符合佛家的慈悲济世的理念吗?”

“他们的度牒都是我大宋颁发的。”

“既然他们想要放高利贷盈利,那就该给朝廷上税。”

杨太妃听着赵祯的解释,确实是这个道理。

不光是寺庙等会放高利贷,稍微有点实力的人家,都会开一个“解库”。

当然大宋律法是不允许官僚做高利贷业务的,可是他们的家人不是官僚,自是能钻这个空子。

特别是官员借贷这件事在宋真宗时期也是必须要杜绝的。

杨太妃是陪在宋真宗身边批阅奏疏,所以对于这件事有印象的。

可政策是政策,现实是现实。

有政策并不能杜绝官员之间的借贷。

因为许多官员家庭并不富裕,许多普通官吏不贪污受贿,根本就无法靠着朝廷俸禄养家糊口。

大宋文官的待遇好是好,可也得等你把品级升上去再说。

更不用说不少读书的学生在没有当官之前,很难有稳定经济来源,为了买书求学赶考,许多人都是靠着借贷来的。

他们当官之后先还这部分贷款,然后后面再借,就更容易了。

不过杨太妃觉得朝廷向这些寺庙道观收税,想必是极为困难的。

她有些担忧的跟赵祯说了这些话,而且她也不相信这个主意是赵祯想出来的。

赵祯以前是个乖孩子,绝对不会如此冒失。

但是宋状元做事就比较激进,他虽然为大宋朝廷着想,可是也会得罪一帮既得利益者。

这群人也会在背地里记恨宋煊的。

杨太妃把自己心中的担忧说了出来,并且让赵祯不要如此操作。

若是要用来接纳灾民,到时候把她攒的钱拿去用。

赵祯更是不能同意。

他想了想这种得罪人的事,确实不能让十二哥出头。

可是又能选择谁呢?

赵祯思考了好一会才开口道:

“小娘娘的提醒,我记在心里了,此事我会找别人来提的。”

杨太妃露出不解之色:“你想找谁?”

“刘从德。”

听着赵祯嘴里吐出的三个字,杨太妃一时间有些恍惚。

这能行吗?

大娘娘那里能同意吗?

刘从德那个小身板子,他能背得动这口大黑锅吗?

赵祯方才灵机一动,立马就想到了他。

刘从德从端午命案私吞金丝楠木,据皇城司暗中调查,都卖到辽国去了。

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就算揭穿了,大娘娘也不会惩罚他。

现在这个案子一直都在拖着,金丝楠木归还还一直都没有归还。

再加上黄河工程之事,他就吐出来了十万贯。

朝廷修黄河,能就花费十万贯吗?

如此种种,许多事都由他来背这个黑锅,当然是绝佳人选。

想必十二哥也会赞同。

赵祯脸上带着笑意。

他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可行性极高,大娘娘那里也会同意的。

因为赵祯觉得自己也会利用人了,更加高兴了,简直是双喜临门。

他早就看刘从德不顺眼了。

甚至赵祯小时候都十分羡慕嫉妒刘从德能够从大娘娘那里,得到更多的关爱!

童年的阴影,一直都遮在了赵祯的头上挥之不去。

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刘从德死后,不让刘从德的小妾继续守活寡。

他曾经失去的“皇后人选”,他一定要亲手夺回来!

赵祯站起身来,满心欢喜:

“小娘娘,想必大娘娘那里也收拾妥当了,我们一同前去如何?”

“可以。”

杨太妃站起身来,她知道赵祯的选择,也愿意帮他一把。

若是大娘娘哪里有不高兴的表现,她也可以帮赵祯给拉回来。

赵祯扶着杨太妃去了刘娥的宫殿。

二姊妹先是说了好一会话。

毕竟刘娥忙于政务,就算是退了朝,也是在处理。

杨太妃对这些不感兴趣,平日里也就是五日来拜会一下,并不来打扰刘娥。

有杨太妃在一旁,刘娥也不好过于敲打赵祯。

赵祯却是在合适的时机,说了一下有关预防洪水的事。

刘娥明明是安排皇帝去求雨,结果皇帝说洪水来袭,这不是公然与自己唱反调吗?

于是她语气有些冷意:“官家怎么会这么想?”

赵祯直接把刘从德给揪出来了:

“好叫大娘娘知晓,是复本哥哥提的建议,因为黄河工程修缮的确实不妥,他认为会发洪水,又与我私下交谈过,提了个建议。”

上次在大殿内,刘从德公然退了十万贯这件事,着实是让刘娥没想到他们老刘家属貔貅的,会主动往外吐钱。

如此行为,算是给刘娥长了脸。

于是刘娥明里不好赏赐他些什么。

就在暗里赏赐了刘从德。

现在听着赵祯如此抬高刘从德,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发生了这些事。

“什么建议?”

不管是真是假,刘娥都打算听一听官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赵祯就说了一下,他建议朝廷拟定要跟放高利贷的寺庙收税,如此来填补亏空。

朝廷就有了更多的钱财去安排灾民,让他们进行灾后重建。

如此混账的主意,在刘娥看来,确实是像刘从德提出来的。

他连出家人的主意都打,亏的他还日常去礼佛。

礼佛就礼出来这么个道理?

“官家怎么想的?”

“大娘娘,我觉得复本哥哥的主意真是好啊。”

“好在哪里?”

赵祯就给刘娥解释了一下,这些放高利贷的寺庙,首先就违反了佛家教义,还逼死了人命。

复本哥哥他经常礼佛,所以是亲眼所见,对此极为愤慨。

但是这种事情又不能杜绝,所以就想着要收税。

要么就降低高利贷的利息,如此才能让更多的人还得起,不至于家破人亡。

刘娥对于家破人亡这个词很敏感,她当时也是处于这种情况,想要去借贷都没得机会。

人家根本就不给你贷款,怕你还不起。

“姐姐,贤侄倒是真的有想法。”

杨太妃在一旁笑嘻嘻的夸奖了一句,她知道夸官家没有用。

“一晃也长这么大,懂得为大娘娘和官家分忧了。”

刘娥拍了拍杨太妃的手,对这两句话倒是十分受用。

当时自己为了敲打刘从德,让他去找宋煊压下那事,不要一直往上暴雷,免得在朝堂上一件接着一件,无法照拂他了。

刘娥后来听说刘从德被宋煊给揍了一顿,都没有发火,反倒是把欠款乖乖的送了过去。

如此识大局的表现,让刘娥对刘从德是满意了一些的。

现在这个小子有了想法,也不主动来找自己商量,就是想要我看看他的本事呗?

“此事贸然实施,风险极大。”

刘娥倒是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开口道:

“还是要有个详细的章程才成。”

杨太妃见刘娥松了口,连忙给赵祯使了个眼色。

赵祯脸上带着笑意,感谢小娘娘送来的助攻。

他极为激动的道:

“大娘娘放心,我必然会找复本哥哥多次商量,争取能够想出一个合适的章程来,然后再把具体的方案,请大娘娘过目。”

刘娥只是轻轻颔首,并没有多说什么。

赵祯却是神色激动。

他这算是第一次“骗人”成功吗?

只要在大娘娘这里过了关,他去找刘从德,让他来主导此事,想来必然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赵祯更是信心满满,到时候让刘从德纳头便拜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