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三百零九章 四百载未有济世能臣,廿四朝幸得大汉忠良!
随着王令宣发,汉王命义子张绣领邢道荣、蔡瑁等荆州兵十万,出南阳以攻武关。

命镇北将军夏侯惇领陈到、徐盛、夏侯霸等义子,并太史慈,领汝南之兵三万出颍川。

命乐进、李典、陆逊领梁鲁之兵三万出梁国。

两军汇合,以夏侯惇、陆逊为首,共计六万兵马攻轘辕关。

而汉王自己,更是亲提淮南、江东之师,统纪灵、张勋、共计十五万大军,北上与诸将会师。

其言:武关与轘辕关之中,谁能在自己大军到来之前,率先破关,进取洛阳者,可得泼天大功。

另外又命属国齐王吕布领徐州之兵七万出琅琊攻兖州,以牵制曹军兖州兵马。

倾汉、齐两国之人力物力,共计三十八万大军,号曰:水陆兵马八十三万!

北上而济汉,匡国之志,在此一役!

诏命下达,广布天下,宣天子之衣带诏,诉曹操窃国私用,残害忠良之累累暴行。

汉王遂起八十三万大军,以攻司、兖二州,声言清君除贼,一统寰宇,还天下朗朗乾坤。

消息既出,天下震恐!

凡“八十三”万汉军所到之处,乡县郡吏无不涕泪横流,痛哭曹贼暴行,而感汉王忠义者。

大军兵锋所指,齐呼汉王曰:

【四百载未有济世能臣,廿四朝幸得大汉忠良!】

那能不大汉忠良吗?

这些迎面挡在汉国进军路上的小乡小县之首官,也唯有在心底为远在洛阳的天子与曹相默哀一句,好像他们虽然还活着,但已经是个死人了。

这可是整整“八十三万”大军啊!

我大汉开国四百年,就从未见过这么“忠臣”的臣子。

你看汉王他明明能在淮南当土皇帝作威作福,过上一辈子人上人的生活,眼下却亲身履危,御驾亲征也要北上洛阳,迎救天子。

汉王他实在是太“忠诚”了!

于是汉王仪架所到之处,当地官僚无不颤抖着在路边伏拜叩首,行大礼参拜,山呼曰:

“忠诚!!!”

随着汉王大军北上,徐州吕布闻之,帐内诸臣哗然。

陈珪、陈登父子及其党羽力主从汉而奉诏,北上伐曹,以维系自家属国下邦的地位。

惟陈宫、张辽坚劝吕布,断不能奉诏,倘使助汉王讨灭曹操,尽得司、兖二州,则徐州尽为汉国所包围,远无外交,近无友邻。

一旦汉国来犯,连友军盟友也无,覆灭只在眼前。

此时此刻,唯有拒不奉汉王诏,力挺曹操,两相为盟,才得一线生机。

吕布心虽忧,当听闻水陆两军“八十三”万这个数字时,纵然是当年在虎牢关上,视关外诸侯如同草芥的他,也不由为之心惊。

想当年能凑出这个兵力的,还是十八路诸侯联盟,那可是吓的董太师都火烧洛阳跑路的架势。

然布亦知从袁只得一夕安寝,曹灭则布亡,遂决计联曹抗袁,形成吕、曹联盟。

不过在明面上,他还是怒斥了陈宫、张辽,谓之曰:

“孤为袁氏忠良,与汉王有姻亲之好,岂可背义从贼,倒戈上国?

此事休要再提,即刻整兵七万,北上伐兖,以彰孤向汉之心!”

问听此言,以陈家父子为首的世家众人,皆称吕布为:“贤王!”

那可不,听说执天下世家牛耳的汉王,在淮南整出了什么十大世家制。

他们这些属国世家就在计划着什么时候,也能申请加入,我们齐国可也是汉王治下,你们淮南人,不待有地域歧视的。

毕竟早去早排位,要是去晚了,等汉王治下越来越大,九州世家济济一堂的时候,那竞争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至于陈宫、张辽等人,虽有心再劝,但徐州大军尽操吕布一人之手,他意已决,自也无可转圜。

众皆离去之时,吕布独独留下陈宫,在他惊疑不定的眸光中,吕布摈退左右,告知曰:

“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岂可为人属国下邦,郁郁久居人下?

孤欲假意伐兖,待曹、袁交兵之时,倒戈一击,以成大业,先生可有教我?”

陈宫:“.”

好好好,不愧是你啊,奉先。

得知吕布没有被眼前的安逸冲昏头脑,真要去帮汉王搞什么北伐大业,陈宫心下甚喜。

不过面上,他还是试之曰:

“将军既要助曹,何必奉此王诏?

只需响应曹操为盟,兵出沛国牵制即可,届时即便汉王分兵来攻,我等也足以拒守小沛,以为徐州门户。

如此虽无进取,但守城有余,只等曹操.”

没等他说完,吕布就抢声打断了他。

“那要是曹操败了呢?

正如先生此前所言,一旦曹操事败,汉王尽取司、兖二州,则徐州尽成瓮中之鳖,等死而已。

今袁公路既号:八十三万大军,北上伐曹!

孤思量着,纵使没有号称的八十万之数,至少也有二三十万也是有的。

其必存一战而定天下之意!

孤出兵沛国纵使袁术分兵,也只能拖一时,而不能尽全功。

一旦曹操守不住洛阳门户,兵败而退,则徐州安有存身之机?

甚至若是袁军退而攻徐,岂非引火烧身,徒为曹操做嫁衣裳?

袁公路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曹操、刘备、刘表与孤耳。

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之势不两立,而当今能匡国救汉者,唯在于孤!

此前纳贡称臣,又献粮草二十万石,今更奉诏北上,足以取信于他。

待到此贼与曹操殊死一搏,孤再倒戈一击,直刺心腹!

袁贼若死,汉国即崩,徐州之危,可解。”

陈宫讶然,他怔怔看着眼前吕布,却是没想到平常十分清澈的奉先,在这等先取信于人,再倒戈一击之事上,能有这么敏锐和精准的洞察力。

他亦不由为之颔首,赞曰:

“王上所言甚是,若不想为汉国吞并,眼下确实是徐州,也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了。

王上今可遣腹心之人,暗中联络洛阳,言说我等假意伐兖之事。

实则逢场作戏,待陆逊与夏侯惇两军尽数集结于轘辕关时,我等趁梁鲁空虚,趁势以骑兵袭其后背。

届时与曹军两面夹击,若能尽灭此军,足以断汉王一臂。

然此动作需快,务必赶在汉王主力会师之前,否则一旦其数十万大军齐聚一处,实非人力可违。”

吕布闻言亦觉有理,若是直面汉王主力,即便是他倒戈偷袭,也不敢轻言胜之。

但若只是偷袭夏侯惇、陆逊这些汉国地方军,他吕奉先还是大有可为的。

别的不说,那个什么镇北将军夏侯惇?他能挡孤几戟?

齐王曰:“善。”

见大体方针确立了,陈宫继而言之。

“此计若成,更需加紧徐州防务,以备汉王恼羞成怒,来犯徐州。”

吕布闻言,略一思量,答之。

“魏续乃孤内外之亲,常为腹心。

今可命他与文远领三万步卒,镇守小沛门户。

再有陈珪、陈登父子,配合高顺等将,镇守徐州,足保安定。

孤此次只带一万骑军、三万步卒,号称七万北上。

至琅琊后,留步卒与兖州假意交战,实则骑军奇袭梁鲁,兵指颍川。

若能大破夏侯惇、陆逊诸部,断袁贼一臂,接下来有曹操与我们挥师南下豫州,足以与徐州分而牵制袁贼主力。”

吕布说着,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曹操何以信孤?”

陈宫眸光渐冷,浅浅而笑。

“他不得不信!

袁公路举国之力北上,曹操本就没有再分兵兖州,防守将军的余力。

相比于被汉军破关灭国,打上洛阳,能救他者,唯有将军。

只要将军率骑军倒戈汉军,与汉王结下死仇,那么无论胜败,他不信也信。

只等他抽调兖州之兵,共抗汉军压力,才是我等不费一兵一卒,尽取兖州之时。”

二人说至此处,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个计策好似奇谋弄险,似乎吕布与陈宫都打算为了曹操而殊死一搏,没有给自己留下退路。

实则曹操就是他们的退路!

若是一切顺利,吕布能凭借奇袭倒戈大破夏侯惇等最好,而一旦战事有变,计划失败,曹吕联盟殊死一搏都没打过袁贼。

齐王当取兖州以自用!

反正自己这边奇袭过去的都是骑兵,若一心要跑,汉王那“八十三万”大军里,才多少马匹?这也追不上啊!

反而曹操留在后面跑不掉,全部精力都得被汉军牵制。

到那时假意变真做,回来再攻兖州,跟汉王也可以交代说所谓的倒戈奇袭,只是为了取信曹贼的诈盟之计。

布千里迢迢,疾驰而来,是为了相助汉王,一片忠心啊。

届时,相信自顾不暇的曹丞相,也很乐意相助盟友一把?

是的,若不纳贡称臣,北上伐兖,就不能取信汉王,难免汉王会不选择曹操,反来惦记徐州。

而若不真的亲率骑兵倒戈汉王,就不能取信曹操,让他放心将兖州兵力都撤回去同汉军决战。

因此,唯有既伐兖,也倒戈,才能同时取信两方,既削弱牵制了袁术,又能为自家谋取最大好处。

论阴谋诡计这块,汉王被公认为大汉第一,可说起反复无常来,他吕布称第二,还没人敢当第一!

而一旦兖州、徐州连成一片,他贵为齐王,上可以连袁绍,下可以助曹操,终得战略纵深,来去自如。

到那时,就又可以制霸苍穹了!

这套反复横跳的计划使出来,大抵就上中下三种结果。

最好的,当然是大破夏侯惇等人,均衡曹、袁两方实力,趁其焦灼之时,骑兵扬长而去取了兖州,占兖徐之地,脱出徐州樊笼。

中等的,便是倒戈奇袭夏侯惇失败,让曹操在袁术的兵锋下自求多福,自己跑得快,同样取了兖州,占兖、徐之地。

最差的,便是汉王冲冠一怒打徐州,而徐州又没能守住。

这也没关系,只要取了兖州,损失就转移了,以兖州换徐州,同样逃出了被汉国包围的困兽之境。

而在兖州,就能更好的联接上北方的袁绍,这才是当下真正能在汉国兵锋下,左右逢源的强力盟友。

至于说曹操?

不好意思,布身为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安与冢中枯骨为盟?

按照这个计划,他吕奉先有足足三分之二的概率,能成为执掌两州之地的大诸侯王!

今后群雄逐鹿,都有布一席之地,岂识操这冢中枯骨?

阴暗的烛火中,亦如当年取兖州、夺徐州之时,平日里不怎么听陈宫之言的吕布,每每在这种反复无常的计策上,能与陈宫达成前所未有的默契,发挥远超以往的实力。

他二人如何相视而笑,阴谋秘议,暂不去提,与此同时,洛阳。

洛阳,皇城大殿。

群臣毕至,皇座空悬,独曹操在龙椅之下,摆了张太师椅,目视群臣!

他拿着手中情报,话语森寒入骨。

“公孙瓒称燕王,袁本初称魏王!!!

奸臣贼子,目无王法,这大汉天下,还有人把天子放在眼里吗?

除了我曹孟德,这世上就没有匡汉忠臣,兴汉义士了吗?”

众人皆无言,讷讷俯首,目不斜视,没有人敢看曹操座椅旁边那座空荡荡的龙椅。

免得曹操疑心,他们在讽刺他也没把天子放在眼里。

没办法,此前刘繇传衣带诏之事,不仅把天子坑的被曹操关了禁闭,还把朝中但凡有点骨气的汉臣,都杀了个遍。

眼下就连杨家都已倒向曹操,还能活着站在这里的,不是曹臣,就是敢怒不敢言的。

除了一个人,只见荀彧凛然站在众人之前,目视曹操。

“臣闻曹相言:使天下无有汝,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今曹相仍在,何天下称王者众矣?”

曹操:“.”

还不是袁公路带出来的歪风邪气!

人心不古,道德沦丧,本相又有什么办法?

没等他多言,便见一侍者喘着气,急跑过来,口中急呼。

“完完了。

朝廷完了,大汉完了啊!!!

汉王袁术,发兵八十三万,言其奉天子衣带诏之命,北伐济汉,解救天子!

兵锋所过之处,天下无有不臣者。”

什么!!!

此言一出,满座骇然!

八十三万大军北伐?

闻袁术军势浩渺,上下皆有惧色,众人议论纷纷。

一些原本对曹操暴行,敢怒不敢言之人,居然像是有了靠山,小声耳语嘀咕道。

“看来汉王是大大的忠臣啊,他来拯救天子来了。”

“是啊,是啊,若是曹相出城请罪,还政天子,他是不是能退兵呢?”

“八十三万大军,谁能敌之?

不管汉王退不退兵,也可尝试一二。

大义在前,曹公何惜己身,当效仿晁错,为天子分忧才是。”

然而众人这些胡乱议论声,随着曹操一道冷冽目光扫来,顿时鸦雀无声,再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