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历史小说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二百三十九章 曹操:天下英雄唯术与操
“子廉?”

当看清面前来人,曹操犹不敢置信,随即惨笑作长笑,眼角犹盈泪痕。

“想我昨夜美人在怀,宛城在握,笙歌夜宴,酒醉方眠。

哪想得今朝晨光未升,月华天宝,已是血染衣甲,子侄皆丧,诸将离乱。

只恨那奸妇作局,我一时鬼迷心窍,致而今东奔西遁,丧家之难,生死危如累卵,性命难得苟全,唯身侧二三子,追随至今,仓皇无地。

今得遇子廉,乃天幸也!”

曹操拍了拍他的肩膀,紧握曹洪之手,不忍分舍。

“洪无能,让主公受苦”

未等曹洪说完,只听远处一声“曹贼休走”,乍响耳畔,正是此前分出来追击曹贼的数十骑。

曹操悚然而惊,但他很快反应过来,自己为什么要怕?

今时不同往日,此刻有子廉在侧,他麾下约莫千人兵马相护,我还用怕你们区区几十人?

追了本相一路,攻守易形了!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都没等曹操反应,曹洪嘴里说了一半的话顿时改口,朝着那些追来的张军朗声大喝!

“曹贼在此!

他是曹贼!

曹贼跑不了了!

曹贼已为我所擒,诸公可为我见证。”

曹操:“???”

“子廉,何故变心?”

怎会如此?

这不可能!

终究是连曹洪都要背弃我了吗?

曹操难以置信!

另一边追来的张绣军见此,哪还生疑?

没见那个被他们追了一路的曹贼,已经被人抓在手里死死不放,再无逃脱可能了吗?

见此大功告成,他们满脸带笑,迎上来就要和这位擒获了曹贼的小将分一杯羹。

毕竟这曹贼可是他们一路驱赶到此地的,若没他们在后相追,你能擒捉曹贼立此大功吗?

然而也就在他们越走越近,几乎就要以自己张绣亲卫骑军的身份开口,跟这员运气好的小将讲一番道理之时。

忽得隐隐好像感到有哪里不对?

这员小将怎地如此面生,好像未曾在军中见过?

怪了,如果不在自家军中,那这又是哪里来的小将?

不好!

“遭了,曹贼狡诈,今中曹贼之计矣!

速撤,将此间情报,回禀张将军。”

但哪还来的及?

时局危难之间,遂听曹洪一声令下,他亲率埋伏好的千余人,围杀张绣亲兵马队二十三人,尽灭敌军,使敌全军覆没,救回曹操。

当此间最后一个张绣军被长刀斩下首级,人头滚落,他犹自死死盯着曹洪,死不瞑目。

畜生啊!

率一千人打我们二十三人,你还要穿上我军衣甲,虚言哄骗我们进入包围圈,最后埋伏我们???

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张将军,非我等无谋,实在是曹贼狡诈,这种率一千人来骗、来偷袭我们二十三人的惊世计谋,根本防不胜防,谁能想的到啊。

另一边,见曹洪率众围杀了这些追兵,曹操情知虚惊一场,缓过神色,正以异样的目光打量曹洪。

患难见才情,板荡识谋主,未曾想子廉竟还有此等惊世智慧?

然而他转念一想这家伙刚才都干了什么!

一千多人用计谋坑杀了敌军二十三人?

曹操:“.”

此等计谋只能说这很曹洪了。

“局势危难,洪不得以行此计,以免这些贼兵走脱,走漏了消息,引得张绣大军来此。

使主公受惊,洪罪该万死。”

“英雄所见略同,操也是这样想的,当此之时,正需谨慎。

子廉与我心意相通,方才受惊,不过演之以诈贼兵耳,何来受惊?

今幸得你救我于危难,我又岂会怪罪于你。”

曹洪:“???”

“主公演技入木三分,洪竟未看出丝毫破绽,得主公此谋算计,这些贼兵,也算死得其所。”

曹洪言罢,随即发问:

“今张贼环伺,四处都是撒出来搜寻主公的张绣军,恐难出逃,今当若何?”

“确实,目下我军离散,而张贼势大,恶来、妙才、公达皆与我走失,生死未知.”

曹操正分析着,忽然抬眸诧异的看向曹洪,对啊!

当下都这个局面了,大家都被张绣军追杀,各个都历经血战,生死未卜的。

你曹洪凭什么能光明正大,集结军队,甚至麾下千人部众,秩序井然,近乎完好无损一般?

霎时间曹操的目光就落在曹洪那身张绣军衣甲上,联想到方才曹洪极为熟练的将自己擒获,以及那身“曹贼休走!”

曹操眼神一亮!

果然,听闻曹洪讲述自身如何打入张绣军内部的经历后,曹操看曹洪的眼神都变了。

难他天!

正常情况下,想要混入敌军绝地易事,但现在张绣军跟曹军从城里打到城外,四处散成小队,追索寻找自己,又是夜色之中,根本难以辨认。

心中计较已定,方才被埋伏身死的二十三人,即刻被脱下了衣甲,曹操甚至贴心的命人将曹军衣甲给他们换上,斩下首级,佯作战功。

反正他们也不是真要找张绣领功,但万一碰见盘问的,还能拿出这些“曹军首级”,以证清白。

死不瞑目的张绣军:【这是人啊?】

于是乎,在四散寻找抓捕曹贼的队伍之中,竟多出了这样一名短髯者,其高举【张】字大旗,高呼“曹贼休走”极为积极。

他们这支部队,沿途碰见张绣军人数众多,就秋毫无犯,碰见数十上百人,即刻高呼“曹贼休走”,予以重拳出击。

上千人打数十上百人,还连蒙带骗带偷袭的,又有曹操统兵,曹洪为将,上当受骗者往往无一活口,即刻被当成曹贼斩杀。

事后再极为熟练的给他们换上曹军衣甲,取其首级,以作京观,用以震慑曹贼!

由是,每逢有人起疑盘问,他们当即指着那座“曹贼”首级所垒的小京观,彰耀功绩,斥之曰:

“我杀的曹贼比你见过的还多!

我为张将军立过功,我为张将军流过血,现在你居然怀疑我是曹贼?

欺天啊!”

盘问者当即被问的哑口无言,毕竟这么能杀曹贼的,怎么可能会是曹贼?

而见他们杀曹贼厉害,便有更多人来为他们通传消息,或是与曹贼交战,请求支援,或是曹贼逃窜,请求围堵的。

曹操见之大喜,继续打着杀曹贼的名义,趁机收拢流散的曹军,整合军力。

未几,当夏侯渊被张先军前赴后继杀败,仅已身免逃出宛城,不想迎面撞见一支得了消息,在此围堵的张绣军。

当听得那一声“曹贼休走!”

夏侯渊以为死期至矣,正要拼死一战,不想却见那敌军为首之人,笑吟吟看他,谓之曰:

“吾于此侯汝多时,汝这曹贼,今入我瓮中矣。”

夏侯渊:“???”

面前这一口一个曹贼的,不是自家走丢的主公吗?

主公身侧那挥舞大刀,要杀曹贼的,不是曹洪吗?

夏侯渊感觉隐隐好像有哪里不太对,似乎要长脑子了?

于是擒杀曹贼大队,又添一员大将!

不想众人没走出多远,还准备再干下一票呢,便听暗林灌木丛中,传来一声幽幽冷笑。

“汝等是张将军麾下哪支部队,我怎未曾见过?”

话音落下,便见来者只有一人,身着张绣军衣甲缓步自暗林走出。

众将悚然皆惊!

曹洪当即将他们汇合了夏侯渊,从他口中得来消息,从而发现的最好用之身份大声报上。

“家祖张公讳先也!

吾乃张先将军义玄孙,家祖乃张绣将军之亲侄也!

汝这曹贼,竟敢假扮我军,颠倒黑白,污蔑你家张爷爷?”

话语间自证身份,占据了大义,曹洪便要上前杀人灭口,不想却为曹操所拦。

曹操虽惊不慌,仔细打量来人,忽而笑了。

“公达何相戏也?”

来人仰起脸,抬了抬头盔,不是先前逃跑中失散的荀攸,又是何人?

荀攸也笑了。

“攸本自藏匿不显,忽而听闻张绣军中多了一支部队,追拿曹贼极为积极,甚至还以曹贼首级立京观,私下已猜到是主公。

毕竟真正的张绣军,无需如此自证身份,多此一举,特来相会。”

他说着,脸色陡然凝重,语气急迫。

“主公,凡有诸事,过犹不及,所谓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正是此理。

攸能猜到,只等贾文和听到消息,必然也能察觉。

今主公之动静已然颇大,此地绝不可再留,当速走矣。”

“可是典将军他们”

没等曹洪异议,曹操已抬手阻拦,“公达言之有理,今事急矣,不可因小失大,当速走矣!”

众将幽幽一叹,悉听奉命。

曹操此时残兵已聚集至三千众,悉着张军甲胄,继续高呼着:“曹贼休走!”急急往北而行。

行之不远,却见迎面一支两万大军,拦在前路。

众人无不绝望,只道原来张绣主力竟在这里等着他们自投罗网?

所幸大军之中很快立起一面大纛,上书一个【文】字。

原来张绣趁夜奇袭,以曹军为主,未惊动文聘兵马。

然文聘见城中乱相,不明真相之下,也不敢疏忽大意,只急急整合自家兵马出城避祸,沿途虽有折损,但大抵得以保全。

此刻见有张绣军小股兵马追来,即刻便打出旗号,提上大刀,要引兵来战。

曹操见之大喜,急呼:“文将军切莫动手,乃操耳!”

文聘哪里想到,这个打着张字大旗,身着张绣衣甲,高呼:【曹贼休走】之人,居然是曹操?

愣了片刻,皱眉斥之。

“汝这短髯小贼,安敢诈我?

孟德兄乃长髯之人,我岂不识?”

“文将军,真是操啊!

你再细看看。”

曹操说着,又上前一些,摘下头盔,举火把照面,文聘乃识。

二人之间,有先前于庐江同讨袁术之情,加上此番哄文聘回洛阳,曹操本有将他收入麾下之意,是故一路上也多加笼络恩赏,刻意结交。

文聘则念及自家主公刘表,乃是被送去洛阳问罪,今后天子面前还要多仰仗曹操,也和他相谈甚欢。

因此二人此前相处不错,颇有英雄相惜之感,此刻患难再相逢,自是各自唏嘘,互道短长,合兵往洛阳去了。

朝阳初升,曹操最后回望一眼宛城,面上似悲似喜,痛心疾首。

来时意气风发,振长策而御宇内,亲身履危,倾国祚以覆淮南。

天下自北往南,司州、兖州、徐州、豫州、荆州,尽五州之甲士,难灭黄天。

大汉左丞相曹操,徐州牧吕布、豫州牧刘备、荆州牧刘表,合四路诸侯,齐天下之心,未能克复寿春。

反而打他曹操全军覆没,刘表遣送洛阳!

念及失陷宛城之中的典韦、曹昂、曹安民,曹操慨然而悲。

未曾想竟连张绣、邹氏、贾诩都是袁术埋下的暗子,细细想来,昨夜这局专门针对他的杀局,哪里是匆匆布下?

分明是从当初贾诩送书信开始,就是在故意诱我假道南阳,一点点博取信任,只为昨夜,一朝事发。

这般布局之深远,润物于无形,使他仰首而望,终不见天。

唯见那道周身云雾缭绕看不真切,只如阴霾般遮蔽大汉一十三州,操弄众生如偶绳,几欲凌驾炎汉之上的身影。

曹操咬牙含恨,陡然间仰天长笑。

“祸乱九州,以奠帝基。

挟持天命,以就霸业。

使天下英雄,舍术与操,谁与!”

如月之落,曹操走了,离开了南阳这片伤心地。

如日之升,袁术来了!

实则大军齐备,袁术早就能抵达南阳,所以久不至,便是在等张绣动手。

与曹操心目中那个布局深远,早就要收张绣为义子,故意借假道南阳算计他的假想敌不同。

袁术仅仅是让张绣试探了一次人心而已,而在试探出结果之前,张绣的立场,实则居于摇摆不定之间。

所以他在事发之前,还不能来。

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如果袁术来的早了,迫于他十万大军压境的压力,还没看清曹操真面目的张绣,未必不会在贾诩的劝说下,同曹操联兵抗袁。

但也不能来晚了,否则贾某人大概率会跑。

因而早就在守着听消息的袁术,惊闻宛城之变,即刻率军如闪电般到来,将宛城围得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