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313章 平定贵州
安位一死,本就摇摇欲坠的安氏家族也彻底崩溃。

安家的部分族人,无奈只能归顺势大的化沙、阿乌密;

而另一部分,则投奔了逃出生天的李阿旺。

李阿旺在水西各地,打出替“安宣慰使”和“王兄弟”报仇的旗号,顺利收编了王阿黑的部众和部分安氏族人。

水西大地,顿时烽烟四起,化沙、阿乌密联军与李阿旺势力杀得难解难分,血流成河。

消息传回贵阳后,邵勇等人听得是目瞪口呆。

他们没想到,区区一个“宣慰使”的头衔,竟让这些土司头人内斗至此,效率比派兵围剿还高!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时机到了!”

邵勇立刻派出信使,以调停为名,严令双方即刻停战。

随后,他又邀请两派的主要头目,前往鸭池河东岸的龙场驿会谈,并声称将由汉军主持公道,商议水西未来归属及诸位头人的安置事宜。

这龙场驿,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驿站,却因为王守仁在此悟道,从而闻名遐迩。

昔日的蛮荒边陲,也因为阳明先生开设书院、讲学化民后,变得文风渐盛,来往商旅络绎不绝。

再加上地处要冲,如今已发展成一个小有规模的驿镇。

对于邵勇发出的邀约,虽然两方人马都心存疑虑,但碍于汉军兵威,同时也盼着能争取到汉军的支持,便都依照约定,带着主要头目和精干护卫,赶往了龙场驿。

邵勇亲自主持谈判,表现得极为耐心公正,仿佛真心想化干戈为玉帛。

他仔细听取双方陈述,还不时提出一些“公允”的建议,让这帮杀红了眼的头人们渐渐放松了警惕。

与此同时,余承业、马科、刘宁、李定国等人,已经兵分两路,悄然离开了贵阳,直扑水西腹地!

一路由余承业和马科率领,向北经金沙,渡过赤水,目标直指李阿旺的大本营古蔺县;

另一路则由李定国和刘宁率领,向南取道织金,奔袭化沙、阿乌密的老巢大方县。

为了保证行军的隐蔽性,大军沿途上遇见的所有行人,无论是商旅、樵夫还是农户,一律暂时扣押,随军行动。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便到了崇祯九年的冬至。

龙场驿内,邵勇大摆筵席,以共度佳节、庆祝和谈为由,将各方头目悉数请来。

数日以来的和睦谈判,已经让这些头人戒心大减。

再加上冬至宴饮是当地重要习俗,所以众人纷纷欣然赴宴。

宴会之上,酒肉丰盛,气氛热烈。

双方头人们推杯换盏,以为大局已定,言谈间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展望未来,期盼着当上新一任的水西宣慰使。

宴至半酣,气氛正浓。

端坐于主位的邵勇冷哼一声,脸上笑容骤然一敛,随即便举起手中的酒碗,猛地砸向了脚底!

啪嚓!

瓷片的碎裂的声音如同一道惊雷,瞬间传遍了整个大厅!

早已埋伏在厅外、廊下的数百名汉军精锐闻声而动,纷纷涌进了席间。

见势不妙,头人们身旁的亲卫还想拔刀反抗,但眨眼间便被剁成了肉泥。

直到此时,化沙、阿乌密、李阿旺等人才如梦初醒,明白中了汉军的奸计!

化沙目眦欲裂,指着上首的邵勇破口大骂道:

“你这卑鄙无耻的小人!”

“言而无信!不得好死!”

而邵勇看也不看他,只是轻轻地摆了摆手:

“推出去,悉数斩首!”

参与此次谈判的双方主要头目,共计二十三人,无一漏网,尽数在龙场驿外被处决。

汉军将他们的首级以石灰腌制,并将其挂在了贵阳城头上,悬首示众。

而就在同一天,两路汉军则对毫无防备的古蔺和大方县,发动了突袭!

城中留守的几个头人还想组织抵抗,但土司兵们早已被突如其来的汉军吓破了胆。

稍作接触后,守城的土司兵便四散溃逃。

战斗仅仅持续了小半天,两座土司统治的核心城池便相继易主。

拿下城池后,汉军诸将毫不停歇,立即分兵数路,对水西境内负隅顽抗的夷人部落、堡寨展开了拉网式清剿。

大军过处,顽抗者格杀勿论,投降者则被集中看管。

短短半个多月时间,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捣毁大小土司城池十五座、各类堡寨八十三座、村落近百个,俘虏夷丁多达三万余人!

传承数百年的水西安氏土司、以及及永宁奢氏土司,就此覆灭。

捷报传回后,邵勇大喜过望,他一边撰写详细战报呈送成都;

而另一边则将此事写成布告,并命人从城头上取下几颗脑袋,一同传示给贵州其他土司部落。

邵勇在布告内下达了最后通牒:

限各地土司头人,必须在崇祯十年二月中旬之前,亲自赶到贵阳表示臣服。

违令者,则视为不尊王化,必发大军剿灭。

布告所至,贵州各地土司无不震动。

传承数百年的水西土司,如同土皇帝一样的人物,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被连根拔起了?

起初,还有人怀疑水西覆灭的消息,但看到那一颗颗被石灰腌制,死不瞑目的首级时,他们又不得不信。

惊惧之下,众人不敢怠慢,纷纷冒着凛冽的寒风,离开温暖的官寨土衙,急匆匆地赶往了贵阳。

当他们抵达贵阳城下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城墙上那一排令人胆寒的首级。

而从水西方向,汉军络绎不绝押来的夷丁,更是让众人心中再无任何侥幸。

雄踞贵州数百年的水西土司,已经彻底沦为了历史。

最后一丝幻想彻底破灭。

各地土司争先恐后地涌入城中,表示愿臣服大汉,绝无二心。

而邵勇也是把丑话说在了前头,他表示,愿降可以,但有几个条件需要遵守。

第一、各部必须交出境内所有土地、山寨、人口图册,今后由成都派遣流官治理;

第二、各头领可保留浮财,但必须解散军队,以后也不准再招募;

第三、以后要推行汉夷混居,除了生番野人之外,其他各部落都要和汉人通婚,各部首领也要嫁娶汉家儿女。

若有违逆,水西便是前车之鉴。

条件很苛刻,但刀架在脖子上,谁又敢说个“不”字?

众头人只得连声应允,并纷纷献上降表以及明廷颁发的土司印信,以示与大明彻底决裂,奉汉王为正朔。

至此,从崇祯九年四月,汉军自成都誓师出征,直到崇祯十年二月于贵阳受降;历时近一年的贵州战事,终于落下了帷幕。

而贵州,也正式纳入了江瀚的版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