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昂纳尔抿了一口白兰地,开始勾勒他心中的场景:“想象一下,1789年初夏,巴士底狱被攻占前夜。
巴黎街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但表面上,生活仍在继续。我们的故事,就从一家普通的咖啡馆开始。
幕布拉开,不是囚车和《马赛曲》,而是咖啡馆最热闹的傍晚时分,坐满了形形色色的顾客。”
“只剩下头衔的小贵族在谈论最近上演的新歌剧;学生在高声议论时事;闲人们则在议论最荒诞不经的谣言……
角落还坐着两个秘密警察,他们穿着便装,低声谈着话,不时环视一下周围的其他人……”
“这家咖啡馆的老板皮埃尔,是个精明的诺曼底人,来巴黎讨生活多年,只想安稳经营他的小店。
他一边摆弄着咖啡杯,一边和熟识的送奶工抱怨面粉又涨价了,抱怨市政卫生糟糕……
当然也抱怨那些在店里高谈阔论,却只点一杯咖啡坐一整天的穷酸文人……”
莱昂纳尔的描述非常简洁,几乎没有多余的描写。
他只是通过老板皮埃尔与送奶工、老主顾之间几句简单的对话,就生动地呈现了旧王朝末期巴黎市民的日常生活。
“然后,常客们陆续登场。一位是没落贵族德·圣西尔子爵,他穿着过时的丝绸外套,举止优雅。
接着进来的是小商人勒费弗尔,他忧心忡忡,和同伴低声讨论着最近的政局动荡会不会影响他的布料生意……”
莫泊桑听着,脸上的亢奋渐渐被震惊所取代。
他原本设想的戏剧性开场,要充满了冲突和矛盾,这样才能吸引观众;
而莱昂纳尔却通过日常对话和人物性格的碰撞,将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感层层迭加。
这种写法无疑更内敛,却也更耐人寻味。
等到莱昂纳尔把几句著名的台词甩出来以后,莫泊桑就更沉默了——
“要抖威风,跟英国佬干去,英国佬厉害!英国佬抢走了加拿大,阁下吃着税金,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咱们法兰西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花不完!”
“子爵,我看哪,法兰西要完!”
“我,我爱法兰西,怕它完了!”
“他说‘法兰西要完’,就是跟罗伯斯庇尔一党!”
“贵族当法奸,罪加一等!锁上他!”
……
莫泊桑怔怔地看着莱昂纳尔,眼神中交织着钦佩、恍然大悟,以及难以掩饰的沮丧。
他原本以为自己搜集了大量史料,构思了极具冲击力的场景,已经触摸到了这部戏的灵魂。
但莱昂纳尔寥寥数语,却以朴素的方式展现了更为宏大的故事格局。
这种透过平凡日常折射历史的方法,让他感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显得那么急躁和肤浅。
莫泊桑的语气有些消沉:“上帝啊,莱昂,你……你总是能看到更深处的东西。
我……我像个捡了漂亮贝壳就沾沾自喜的孩子,却不知道你早已经找到了大宝藏!”
莱昂纳尔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不,居伊,别这么说。你的构思其实很有张力,这非常重要。
我提供的只是一个框架,一个视角。而这出戏的血肉——那些鲜活的细节、符合时代特征的对白、每个人物的命运
——都需要你来用扎实的资料进行填充。你的观察力敏锐,对市井生活又很熟悉,正是这部戏最需要的。”
他拿起莫泊桑那迭写满笔记的稿纸,认真地说:“你搜集的资料非常宝贵,但是还缺乏一些更具体的细节。
比如,大革命前期不同阶层的人具体在关心什么?物价?谣言?政治事件?流行什么话题?用什么口吻说话?
这些细节,正是让这出戏‘活起来’的关键。将我刚才口述的那个场景,变得更加具体,就是你无可替代的价值!”
莫泊桑抬起头,心中的沮丧渐渐被重新点燃的斗志所取代。
他用力点了点头,抓过自己的笔记本和笔:“我明白了,莱昂!是我太心急了,总想着一蹴而就。
你说得对,让它拥有生命,就是我的工作!我这就回去,重新搜集资料,我们一定会把剧本写得扎扎实实!”
他一口饮尽杯中剩余的白兰地,抓起帽子和手杖,匆忙告别后,就像一阵风似的冲出了公寓。
莱昂纳尔看着重新关上的门,轻轻舒了口气,将《咖啡馆》交给莫泊桑去细化,无疑是最佳选择。
他现在必须集中精力应对《雷雨》和法兰西喜剧院的改造工程。
再过两个星期,尼古拉·特斯拉主持安装的灯光系统就可以进行第一次测试了!
——————
就在法兰西喜剧院的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则来自南方的噩耗,震动了整个法国。
1881年3月23日,法国南部尼斯的市立剧院发生火灾,最终导致超过六十人死亡。
火灾原因是由于舞台脚灯使用的煤气发生泄漏,遇到明火后瞬间爆燃,火势迅速蔓延至观众席和舞台。
现场一片混乱,出口堵塞,伤者无数,剧院也几乎化为灰烬。
【尼斯剧院惨剧!煤气灯再成夺命元凶!】
【六十余条生命葬身火海,剧院安全警钟长鸣!】
类似的标题占据了巴黎所有报纸的头版。
公众的愤怒和恐惧被瞬间点燃,剧院安全,尤其是照明系统的安全性,成为了街头巷尾最热门的话题。
在这片舆论的狂潮中,正在进行“电气化”改造的法兰西喜剧院,以及《雷雨》,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费加罗报》率先开始赞美这个工程:
【幸运的是,在我们的城市,正有一场提升剧院安全的革命悄然进行——法兰西喜剧院的‘电气化’改造!
据悉,在作家莱昂纳尔·索雷尔先生的推动下,喜剧院正试图用更加稳定、安全的‘电灯’取代危险的煤气灯。
这不仅是为了其新作《雷雨》的艺术效果,更是对观众生命安全的一份郑重承诺!】
《高卢人报》尽管一贯保守,此次也不得不承认:
【尼斯悲剧警示我们,继续使用煤气灯的代价是生命!
法兰西喜剧院的尝试或许大胆,但其方向值得肯定。
电灯,这种新兴的照明方式,正是未来剧院安全的保障。】
《小巴黎人报》则更加直接地将《雷雨》与安全性联系起来:
【期待《雷雨》!不仅期待索雷尔先生带来的新剧,更期待它在一个更安全的剧院中上演!】
公众的注意力被迅速引导至法兰西喜剧院的改造上。
这也让埃米尔·佩兰院长陷入了某种道德困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