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历史小说 > 踹掉渣男穿古代,婆家吃糠我吃肉 > 第469章 把握机会
方德海语气有些冷。

“你当考院是什么地方?考卷批阅多级审核,十八名阅卷官分房批阅,岂是那么容易被收买的?也就你说的轻巧!”

林喜凤忙说,“老爷,林四海是我堂弟,我大伯家在镇上做买卖,这些年也攒了些家财,他们向来跟我们二房不对付,只要他们想,收买几个考官想来不是难事。”

好不容易有机会被扶为姨娘,她一定不能浪费这个机会。

方德海听罢,瞥向她。

“倒是没想到,他竟是你大伯家的孩子。”

林喜凤点头。

“没错,他是我大伯家的次子,林知夏是他亲姐姐,她向来狡猾,指不定会通过什么不光彩的手段买通考官替换两人的考卷,还请老爷为我们姐弟做主。”

她说完,朝着方德海磕了个头。

方德海再次往她的方向瞥了眼。

“此事,本员外倒是可以帮你去问问官场中人,至于替换考卷之事是否为真,此事还不能过早下定论。”

林喜凤心里一喜。

“多谢老爷!”

方德海懒懒的嗯了一声,眼底闪过精明。

“原本我想着,你弟弟中了童生,就让子陵将你扶为妾室,在府里当个主子,眼下他虽未上榜,你若帮我办成一件事,本员外同样会叫子陵将你收入院中。”

林喜凤赶忙抓住机会。

“还请老爷示下,喜凤定当尽心办好。”

方德海揪着嘴边的胡须,“本员外一直想要你大伯家的后山,之前出到三百多两的高价他都不愿卖,你可有什么办法?”

他好歹是个员外郎,跟庄户抢山头传出去好说不好听,也会影响自家口碑,最终让自家铺子里的买卖跟着受牵连。

但林喜凤不一样,她是林家大房的亲侄女,现如今还未被儿子正式收入房中,由她出面,这件事就变成了林家的家事。

事后若能成,他自然会遵守承诺让儿子纳了她。

若不能成,将她撇干净就好。

林喜凤不能理解。

“咱们溪口镇附近到处是山,老爷怎的单单看上了我大伯家的那座?”

“本员外找阴阳先生看过,这座山风水极好,若能为我方家所有,将来衍嗣延绵,福泽不断。”方德海看向她,“你大伯家能在短短几年打拼下如此家业,说不定就与这座山有关系。”

林喜凤心底一惊。

她没想到一座山还能有这样的讲究。

方家是大户人家,他们请的阴阳先生,肯定也是能人异士。

仔细想想,大伯家确实是先住进老宅,后买下这座山慢慢发家的。

既如此,她定要为方府将这座山给抢过来,否则依着大房现如今发家的速度,将来迟早要超过他们。

“还请老爷准喜凤回一趟娘家,好让喜凤跟家中长辈商议此事,正好趁着大伯最近不在家,咱们尽快将这件事情落实了。”

方德海笑了起来。

“本员外就喜欢你这样行事利落的姑娘。”他紧接着吩咐方德海,“安排两名丫鬟,再从府里派上一辆马车,送林姑娘回杏花村一趟。”

冯宝山抱拳。

“是。”

林喜凤从地上站起身,神情中难掩喜悦和得意。

她没想到,不过是回一趟娘家,方德海竟会给她这样的体面,她很享受这种被人重视的感觉。

所以,无论如何,大房的后山,她都要拿到手!

……

知夏和四海在县城待了半日,坐船回到溪口镇的时候,已经过了午时。

姐弟两人年纪都不大,精力本就旺盛,尤其四海考上了童生,在没有将消息带回家里之前,那是半点不带累的。

他下了船,一改往日装小大人的模样,撒丫子便往食铺的方向跑。

“娘,我们回来了。”

赵玉珍抬起头,笑望着往自己这边跑来的四海,见他神情中难掩喜悦,心里顿时有了猜测。

“这是上榜了?”

“嗯嗯嗯嗯!”

四海跟个小哑巴似的,抿着上扬的唇角,一个劲点头,脸上的得意劲儿,看的赵玉珍直乐呵。

“可惜你爹最近不在家,他要是知道咱们家考出了个童生,还不知道多高兴呢。”

铺子里的食客听见母子俩的对话,纷纷抱着拳恭喜。

“没想到老板娘不仅买卖做的好,儿子还这么有出息,恭喜恭喜啊。”

“恭喜老板娘。”

“恭喜。”

赵玉珍笑望着铺子里几桌客人。

“多谢诸位!”她从柜子里拿出五壶酒,往五桌食客桌上各放了一壶,“今儿铺子里有喜事,这酒,是我请诸位大哥喝的。”

食客们忙拍马屁。

“老板娘大气。”

“老板娘这样会做人,铺子里生意想不好都难啊。”

“哈哈哈哈……”

一时间,铺子里其乐融融。

知夏进了食铺,感受着铺子里的气氛,就知道老娘肯定已经知道四海上榜的事情了。

她望了眼一边装着深沉,一边享受着大家奉承话的四海,笑着走向赵玉珍。

“娘,你是不知道,往日我让这小子干啥他就干啥,绝不多说半个字,今儿领着他在县城教表兄表嫂做买卖,一刻钟问一次什么时候回家,原本还想多在县城待一阵呢,实在被他闹的烦不胜烦,只能先领着他回来了。”

赵玉珍也笑了。

“他好歹还能耐着性子陪你在县城待上半日,换作是你,早就天下皆知了。”

知夏撇了撇嘴。

“我也没那么夸张好吧?”

赵玉珍笑着摇了摇头,没继续揭她的老底。

“你表兄表嫂那边生意如何了?”

知夏点头,“挺好的,县城那边的人大多比镇上舍得花钱,上午在那边待了会,卖出几十根。”

“到底是县城,肯定比镇上好卖。”赵玉珍说,“要是到了省城,应该能更好。”

“省城是孙家的地盘,我现在是不敢去的。”知夏看向赵玉珍,“这都三月了,爹应该也快回来了吧?”

提到孩子爹,赵玉珍眼底带着担忧。

“他说少则三月,多则半年,眼下还没动静,又没个音信的,我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