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历史小说 > 你不能只在吃铁杆庄稼时才爱大清 > 206 宣布破案了~
~

玉泉山在颐和园的西侧。

此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山里的泉水清而碧,澄似玉,故而得此名。历朝历代,玉泉山都是皇家禁地。

上山时,大队人马前呼后拥。

坐在轿子里的蒋青云闭着眼睛想,能住进玉泉山,我这辈子也算是混出名堂了。

晚上,众妻妾哭哭啼啼的从南城赶来了。

人未进门,哭声先至。

惹得蒋青云微微蹙眉,这也太不吉利了吧。

外面传来了娘的声音:

“四周多加布置人手,分批守夜,莫要让人打扰了云儿休养。”

“请老夫人放心。”

这是江北的声音。

……

一群女人的哭声瞬间充满了整个屋子,卧榻之侧全是女人,其中好几个还是陌生脸。

走在最后头的文氏轻轻的关好门,她是知道内情的。

“都别哭了。”

众女立马噤声。

“云儿是受了箭伤,但太医说了好生疗养一两个月可以痊愈的。疗养需要安静,除了江南和绿珠,其他人都去偏房。”

“是。”

众女齐刷刷弯腰行礼:

“夫君安康。”

然后黯然离去,个个都很不舍的样子。

……

“娘,我爹呢?”

“你爹急着去大名府赴任去了,直隶绿营提督,从一品的大员,新鲜热乎着呢。”

听出了娘语气里的幽怨,蒋青云笑了笑,随即自己起身下榻。

“江南,你来给我换纱布。”

“啊,要不,妾去找太医吧。”

“姐姐,夫君没事的。”

“啊??”

绿珠何等精明,进屋一会就猜到了七八分。

文氏点头,轻声道:“云儿有宝甲护体,问题不大。夜已深,你俩留下一人伺候,早些歇息。”

绿珠后退两步,微微弯腰。

“有劳姐姐了。”

待屋内只剩俩人,蒋青云扯掉纱布露出精壮的身子。

“夫人,许久未见,可曾想念?”

“妾每日思念的紧。”

“那你还在等什么?”

“夫君,你那个伤口在哪?我想看看。”

蒋青云指了指。

江南憋笑,云鬓步摇乱抖。

“这几天让你和绿珠侍寝,我的伤情还需掩人耳目。现在,定远大将军有令,步甲江南,立即卸甲。”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次日,上午。

蒋青云躲在屋子里研读兵书。

山下访客如云,人,一概不见。礼物,部分收下。

完全不收是不可能的,除非自己想自绝于官场,其后果可能比擅杀十个贝勒还严重。

继瞎指挥数十万大军转战南方三省之后,他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确实个外行,军事理论接近文盲。

需要恶补。

“我该看哪本书好呢?”

蒋青云自言自语,拿起一本《孙子兵法》,感觉太幼稚了,拿起《武经总要》,内容又太枯燥了。

此时,他深刻的体会到了网文读者的矛盾心境,既想看点硬货,又不想太累。

突然~

院门被叩响。

有人隔着窗子低声道:“大人,周仓回来了。”

“让他进来。”

周仓一进门,蒋青云就闻到了他身上浓重的血腥味和汗臭味。

“大人,最后一个刺客跑出去十几里还是被我们抓住了,人没敢带进京城,我在远郊找了间院子关押。”

“审过了吗?”

“在审,这个人的嘴很硬,我又不敢把人弄死,审起来就比较费劲。”

蒋青云递上自己的茶壶。

“没事,慢慢审,咱们有的是时间和他磨。待会走的时候,你去找吴太医索要一些止血药带回去,审讯或许用得上。坐,喝茶。”

周仓咕嘟咕嘟全部喝完,用袖子抹了抹嘴。

“刺客是军中精锐。”

“哦?”

“刺客用的弓、箭矢、短刀、军靴都是军中之物。”

“一场捅破天的刺杀,伪装却如此的粗糙,不应该啊。”

蒋青云陷入了沉思~

遇刺那一日,俘虏和尸体当天就移交给了刑部。

周仓抓到的这个人肯定是不会再移交了,蒋青云很怀疑刑部、大理寺会不会出于某种顾虑,最终找几个替死鬼出来顶罪。

……

1日后,周仓又回来了。

带回了消息:

刺客吃不消酷刑,供称自己是已故礼亲王满达海的心腹家奴,因为坚信”是自己暗中毒杀了满达海和勒克德浑“,所以,他们决定为主复仇。

无人指使,刺杀纯属个人行为。

蒋青云很是恼火。

满达海和勒克德浑死在同一年,而且俩人都很年轻,结合顺治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矛盾来看,这事就很蹊跷。

突然~

他心中一咯噔,想起了出征之前三公公暗中提醒自己“十三衙门监视了京城所有府邸,包括蒋府”。

“小乞丐~你又是什么成色呢?”

蒋青云自言自语。

他相信三公公的话是真的,但很怀疑他的出发点。

阎王爷曾经说过:千万不能低估每一个靠自己从地狱里爬出来的人。

……

在“养伤”的第5日,蒋青云撰写了一份《关于将松滋经验推广到京师驻防八旗各营的建议》。

洋洋洒洒几千字。

其中最关键的一句是——“推广经验,一来练兵,维持八旗战力不堕。二来整肃,统一京师旗丁思想。三来整编,京畿军制混乱,整编势在必然。”

这三点,大有深意。

几年下来,蒋青云彻底看透了顺治的内心,每一次出招都能精准的踩在小皇帝的心坎上。

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顺便把我想要的东西也一并塞进去。

朝堂高手都是这样,手段润物细无声,看似没有一点自我意志,实际却是很好的隐藏了自己的意志,把自己的意志包装成了皇帝或者百姓的意志。

……

乾清宫。

吴良辅垂手肃立,一声不吭,好似雕塑。

皇上正在伏案阅读蒋青云的奏折,逐字逐句的阅读,反复来回的揣摩。

简在帝心,无过于蒋。

吴良辅暗,日后,关于此人的情报需提前筛选一遍,那些略显跋扈但又算不得十分严重的情报绝对不能递到御前。

否则,皇上训斥了蒋,愤怒的蒋会报复自己的。

“吴良辅。”

“奴才在。”

“拿去,烧掉。”

“主子,奏折存档有规定。”

“朕知道,下不为例。”

“嗻。”

吴良辅捏着轻飘飘的奏折走向角落里的铜熏炉,他很想偷偷的瞧几眼里头写的内容,但他不敢。

揭开镂空穹顶盖,丢进去。

一簇火苗腾起,奏折消失的无影无踪。

……

“皇上,奉旨勘查刺杀案的李大人、索大人、朱大人、张大人在午门外求见,说是有眉目了。”

“见。”

“嗻。”

一刻钟后~

刑部尚书李率泰、顺天府尹索尼、直隶总督张存仁,大理寺卿朱国治、一起走进了乾清宫。

李率泰向前两步,献上一迭卷宗。

“请皇上御览。”

乾清宫很安静,众人只听见顺治翻阅案卷纸张的声音。

过了许久~

顺治扭头:

“吴良辅,十丈之内,不许有人。”

“嗻。”

顺治望着跪在下面的四位重臣,罕见的没有让他们起来,而是让他们继续跪着。

“所以,你们认为,刺蒋纯属刺客个人行为?”

李率泰抬头:“是!”

旁边三人也符合:“我等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