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历史小说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230章 春日社祭
姜维当然是有理由怀疑邓艾的。

毕竟对方是一个投降过来不到半年的魏国吏员。

本身也不是什么有名的乡士、贵胄。

降了也就降了,反了也就反了。

不足为道。

更别说对方还是他的手下败将。

若非麋威格外重视对方,姜维甚至都不打算以表字称呼对方。

寇封此时闻得此言,轻轻跺脚道:

“我亦有此疑虑!来时还跟他争吵了许久。”

“依二位之见,是否要将此事禀告麋使君?”

相比起做事风风火火的二将,马忠沉稳得多,问道:

“邓士载是否有解释为何追求速成甬道?可是麋使君另有安排?”

“这个必然没有!”寇封摇头。

“若是麋使君的安排,哪怕只有一句口令,我也会照办,何必与他多费口舌?”

“就是他自作主张!”

“说什么麋使君的军令是拒魏兵,修甬道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又说夏侯霸已成骄兵,还背负父仇,必不肯轻易撤走。”

“不走则有危,有危则曹洪必返身来救,故修甬道宜急不宜慢……总之这邓士载看似振振有词,其实全凭臆想!”

寇封越说越气愤。

但姜维与马忠听到最后,非但没有附和。

反而双双露出惊异的目光。

姜维沉吟了好片刻,才神色复杂感叹道:

“我现在知道为什么麋使君要重用他了。”

马忠深以为然:

“其人远镇后方,却能凭借斥候所探,隔空推断出敌军意图,恍如亲眼所见……如此本领,在魏国居然只是个看守稻田的小吏?”

“得亏伯约俘虏了他,而麋使君慧眼识英雄!否则此人一旦在曹魏得用,岂非我汉室大敌?”

旁边寇封已经彻底听傻了:

“且慢!莫非二位竟也认可邓士载的说法?”

姜维并未解释,而是直接扭头对马忠道:

“我部都是骑兵,可以掠阵,不足以围城。”

马忠立即反应道:

“我来围城!”

“善!”

姜维面色一振,转头拉着寇封往马厩走去,俨然要出营作战。

后者力气不如他大,被迫跟着,嚷嚷道:

“姜伯约!你给我说清楚,要围哪座城?”

姜维:“当然是昆阳城!”

寇封傻眼:“这城不是还在我军手中?夏侯霸才是围城之人吧!”

姜维一把翻身上马,扬鞭指着辕门外:

“那我等就去围了夏侯霸!”

……

两日后,邓艾率领大批郡县辅兵来到昆阳城外的汉军大寨,见到了马忠。

然后便看到了此时昆阳城城外,恍若套筒一般的层层营垒。

最中心一层,是王平所据守的昆阳城。

城外,抛开昆阳背靠的滍水一面不算。

剩下三面,有两面是打着“夏侯”旗帜的魏军营寨。

一面是姜维部所立足的高坡。

而在这三面之外,则是马忠所部的军营。

军营两侧还有鹿角甬道往外延伸,将魏军连带昆阳城整体包了起来。

而那些鹿角,显然是他早前嘱托寇封紧急运来的那一批。

很显然,他的构想得到了马忠等人的全力支持,并立即执行。

否则以寇封先前的态度,肯定不会这么老实听话。

邓艾暗松半口气,入营去见马忠。

两人互相交换了一些军情,邓艾忽道:

“艾,艾入营后,未见骑,骑士。不,不知寇、姜二、二将,何在?”

马忠笑道:

“那二人前日便分头去了滍水上下游烧毁浮桥,抢占容易渡河的洲滩了。”

“如今估计忙着在在洲滩上布置拒马,以迟滞敌骑渡河。”

邓艾闻得此言,终于彻底放松下来。

同时心中暗道,那寇封只是个呈勇的斗将,不足为道。

但姜维、马忠颇知兵机,更有魄力。

若麋威麾下都是这种才俊,上下用命,来日功业必定能比肩关羽,成为汉室栋梁。

特别是那个姜维,年纪轻轻便智勇兼备。

假以时日,前途不可限量。

只能说后生可畏了。

自己若想求个水涨船高,此时绝不能懈怠。

便暗暗提气,对马忠道:

“修造之事,艾来负责。”

“德信宜速去定陵。勿使敌骑自下游绕行来救!”

马忠抚掌道:

“我正有此意!”

……

古人敬畏天地,所以祭祀天地。

祭祀者,祈求风调雨顺,祈求土地丰收。

而作为大地神格化的具象,“社神”自先秦时便是古人四时郊祭的主要对象之一。

这当中,又以春天的社祭最为隆重,简称“春社”。

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汉代,除了民间普遍有“春社”的习俗外,更有官方层面的祭祀。

比如去年秋冬之时,刘备让司空麋竺在成都郊外营建祭坛,便是为了四时郊祭所用。

而眼下南阳这里,虽没有大规模营建夯土祭坛。

但作为荆州大牧,关羽自然不会轻视这种传统。

早就让长史杨仪到淯水边上搭建临时祭坛,以备本年的春社。

这日,关羽亲自到场主祭,以麋威为副祭。

荆州各郡的长吏,乡贤、士族头面人物,悉数到场。

不过,就在繁琐的仪式结束,开始饮宴之际。

麋威却忽然引着一个面相清隽的中年儒士来到场中,亲自奉酒敬拜,颇见礼重。

场间士人,沔南的大多不认识此人,只是暗自观望。

倒是沔北特别是宛城一带的,纷纷惊呼“杨府君”的名号。

可眼下南阳太守分明是副军将军寇封。

何来什么“杨府君”?

四下一打听方知,这位竟是早前曹丕任命的南阳太守,杨俊杨季才。

全场顿时炸开了锅。

因为大部分人虽未曾与杨俊谋面。

却对这位大儒边让的弟子有所闻名。

实际上,杨俊早在曹操时期便已经出任过南阳太守一职。

后来被魏讽之乱牵连,才贬迁到别处。

一直到曹丕称帝,才官复原职。

如此人物,居然也降了关羽麋威。

一想到春社前隐隐透露的风声,那些有心闹事的荆州士族们,不由心中惴惴。

但处于风暴中心的麋威却恍若未觉。

反而主动跟众人介绍起杨俊,并说关羽已经征辟对方为荆州从事祭酒,掌管诸学官,今后负责州学郡学的一应事宜。

考虑到季汉新的用士制度下,州郡学的长吏具备了部分曹魏中正官的评议职能。

这位新上任的杨祭酒,显然拿捏住了荆州士人们今后“进步”的通路。

于是不管认识不认识,众荆州士纷纷上前敬酒,以混个脸熟。

待酒过三巡,气氛熟络之后,麋威忽然对杨俊道:

“杨公曾仕于曹魏。”

“不知我朝用士与曹魏用士,哪家更公允,哪家更得士心啊?”

此言一出,包括杨俊在内,众皆哑然失声。

倒是主位上的关羽捋髯品酒,写意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