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历史小说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204章 遗计
被贾诩当廷指斥为奸佞,徐庶面不改色上前,揖拜及地,却未开口辩解。

而曹丕见此情状,反而暗自松了一口气。

故作肃容对贾诩道:

“徐元直去年出使有功,太尉不论奖赏,反而横加指斥,总得有个理由吧?”

贾诩冷声反问:

“徐元直出使归来不久,关羽便兵向宛城,可见其人未能实现绥靖于刘备的方略,何功之有?”

曹丕这才转向徐庶:

“卿有何言语?”

徐庶再拜道:

“太尉公言之有理!臣无功而返,虚食王禄,确实为一碌碌小人!”

此言一出,贾诩眼皮蓦地一跳。

而曹丕反而失声大笑,指着朝中几位大将道:

“若单靠卿这三寸之舌就能阻止蜀贼寇掠,那朕还养这群将军干什么?还要什么中军外军,要什么数十万大军?”

又对贾诩道:

“贾公,朕欲善待士人,卿为朕的太尉,群臣表率,莫要替朕借怨于天下人啊!”

贾诩连道不敢。

但目光始终暗暗落在徐庶身上,颇有疑惑。

似乎今日才第一次正眼看待这个颍川籍的闲官。

而徐庶自然注意到对方目光,主动迎上前道:

“庶庸人而已,死不足惜。今日太尉欲借我项上人头来规劝陛下,本无话可说。”

“然则贾公存心虽良,却不该当庭指斥乘舆,折损天子威望!”

“就不能私下表奏吗?”

“哪怕隐诛也成啊!”

贾诩浊黄的双目,蓦地一闪。

未等曹丕发话,贾诩忽然转身道:

“陛下言之有理,是臣年迈昏聩了!”

言罢垂手退下,重新落座,闭目不语。

也不再提及乞老的话题。

曹丕见状,彻底放松下来,立即将话题转到军事上。

朝中谋臣智士,华歆、董昭、刘晔、司马懿、陈群、辛毗等等等等,纷纷建言献策。

一轮讨论下来,大体上有两个共识。

其一是江东孙氏反复无常,虽不至于要灭国,至少要将他驱赶到大江以南,以确保其将来难再袭扰淮上,并借长江水道与荆州互救。

在此基础上,则可以稍作缓和姿态,保留其吴王封号。

二是尽量营救宛城的夏侯尚,避免南阳战局彻底崩盘。

不过在派谁去营救这件事上,却有些分歧。

有人主张让贾逵的豫州军团回师营救。

有人则主张洛阳这边另遣大将发兵。

前者的理由是淮南大局一定,多贾逵一个不多,少贾逵一个不少。

反倒是一旦宛城有失,将来洛阳方向便要直面关羽兵锋,中军不可轻动。

后者虽然不否认淮南的成果,但认为贾逵师老兵疲,来回奔波反而容易被敌军所趁。

倒不如从洛阳这边发兵更有效率和胜算。

双方争执不下,曹丕听得烦躁,目光再次转向贾诩。

然而贾诩的双眼却眯成一线,状若沉睡。

曹丕连喊了好几声,他才有反应。

从袖子取出一份早就写好的奏表,道:

“臣老迈,已经不胜庶务。唯留此计,以助陛下破贼。”

当即便有黄门郎上前将奏表转交曹丕。

曹丕展开细看,脸色再度阴晴起来。

好一会儿,才抬头道:

“贾公……何至于斯?”

贾诩眯目作揖不语。

看上去好像又睡着了。

然而这次曹丕未加催促。

转而对群下道:

“救援宛城,刻不容缓,众卿今日便要议定一个方略!”

然后便转去殿后更衣。

众臣虽然好奇贾诩到底给曹丕写了什么,但都不敢过问,只能继续商议派谁去救援宛城的问题。

唯有贾诩以身体抱恙的缘故,告辞归家。

几位聪明的大臣若有所悟,知道君臣要私下奏对,却都默契不言。

半日后,军略终于定下。

以骠骑将军曹洪为主将,偏将军夏侯霸为副贰,侍中辛毗行军师。

发洛阳中军三万,民夫十万,南下宛城解围。

不过,就在众人稍喘一口气之际。

忽有黄门自殿后而来,传达曹丕的诏令:

“右中郎将徐庶,前有出使蜀地之劳,今有殿前直谏三公之功,才堪为御史。去郎职,除为御史中丞!”

此诏一下,殿中顿时轰然,纷纷向徐庶道喜。

御史中丞虽然官品与徐庶先前的右中郎将相当。

但作为实际上的台官之首,拥有纠弹百官的最高权力。

过去更是与尚书令、司隶校尉并称“三独坐”。

看似平调,实为高升。

然而徐庶闻得此诏,虽然立即露出感激涕零之状。

但藏于袖中的双手反而暗暗攥紧。

御史中丞固然清贵。

但本质上。

不就是个四处得罪人的显眼包吗?

……

黄初四年六月末,曹魏太尉,一代名臣贾诩薨逝。

一时间,天子悲痛,名士哭丧。

朝廷定谥号为肃侯,子嗣或承爵,或有荫。

不过,就在洛阳这位贾公赢得身后哀荣之际,远在淮南的另一位贾公,却有些度日如年。

甚至可以用煎熬来形容。

身为豫州刺史,远途来救扬州。

结果扬州是救下了,自家豫州却突然起火了。

回去救吧,兵多了朱灵不同意。

兵少了又怕白给……

贾逵不禁在想,自己此番付出,到底值不值得?

为什么明明实施了一次出色的突袭战,成功瓦解了孙权的攻势。

明明打了一场成果丰硕的大胜仗。

反而陷入了更难堪的境地?

思来想去,大概是当初让文聘执行南下阻断荆扬的战略时。

事前谁都没想到会被一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麋威所迅速击败。

甚至反过来侵扰豫州。

前前后后,用时不过两月。

那麋威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怪才!

贾逵揉了揉发胀的双额。

从未有一刻如现在这般忧心忡忡。

但远水已经救不了近火。

为今之计,只能寄望自己这些年治理豫州的成果,能转化为地方上抵抗汉军的潜力了。

天子在洛阳,必不容关羽麋威之徒在河南肆虐。

只要抵抗到援军南下,自可化解危机。

至于眼前。

尽管贾逵不愿意承认。

但淮南这场辉煌大胜,因为后院起火,南阳倾危,已经有些黯然失色。

……

七月流火。

马忠奉麋威军令,督两千正卒,五千余义军,足量辅兵、辎重,北上集结于方城塞。

大军路经堵阳城下,魏将夏侯儒顷刻惊走。

竟连军营都顾不上烧掉,白白便宜了汉军。

这让刚刚归汉的义军们振奋不已。

纷纷称颂起“麋昭汉”的威名。

过去他们遭遇魏军都只有逃跑的份。

哪曾想有朝一日,竟倒反天罡?

义军中实力最强的孙狼,甚至托李鸿向麋威请战,攻略周边郡县。

毕竟连上孙狼在堵阳城中的兵马,麋威当下的正卒和义军,已经有一万三千余员。

彻底超过了昆阳魏军的总数。

不过麋威本人还是保持了头脑冷静。

依旧让马忠稳妥北上扎营,然后召集部下,包括新来的参军李鸿,一同商议下一步进军策略。

一上来,麋威开门见山:

“昆阳敌军已经知悉我部在叶县,我料曹魏援军,不管是洛阳方向还是淮南方向,最晚不超过下月便到。”

“在此之前,我军在颍川尚有兵力优势。”

“我欲在曹魏援军到来之前,先攻取滍水以南诸县,为将来抵御大量敌军作好准备。”

“詹君,敌军兵力布置如何,都探查清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