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历史小说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103章 行郡上计
“尚未有定论。”麋威轻笑道。

“不过家翁前度来信,说大王别有差遣,让我交接完邓城防务后,尽快入蜀一趟。”

“此外,我年将二十,也该回家行冠礼了。”

因为麋威戴着头胄,寇封没发现麋威仍是个束发未冠的“童子”。

一时啧啧惊奇:

“难怪先前路经襄樊时,人人都说年未及弱冠而能开疆托土者,前有甘罗,后有麋威,皆才不世出。”

“麋君如此年纪就已拓地百里,后生可畏啊!”

麋威脸皮微微一抽。

最近类似的赞誉,一直没少从南边传来。

他听到耳朵都快要起耳茧了

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零陵太守习珍,也就是习宏他哥,竟也派遣使者北上来贺。

虽然主要还是感谢麋威提携他弟立下大功。

只能说,当初费诗所吹的牛皮,如今从汉沔到湘关,从巴东三峡到洞庭湖畔。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也难怪刘备对自己另有差遣,千里调将

费公误我!

寇封哪知麋威那么多内心戏,慨叹一番,又道:

“麋君从襄樊入蜀,应该是沿汉水上溯,行经三郡入南郑,后转蜀道南下成都,然否?”

“然也。”麋威颔首。

“此外,听闻潘师新近除官为南乡太守,我正好顺道拜会恭贺。”

是的,老登又有新职务了。

他之所以积极地替刘备解决“刘封”这个隐患。

当然不是出于大公无私的精神品质。

而是,他最近以州别驾的身份替刘备关羽接纳梅氏和汉水五县归附,表现出色。

于是就地授为南乡太守,继续招纳沔北士民南下归附。

而他所守的南乡郡(只有南部),就夹在东三郡和襄阳郡之间。

所以解决三郡的隐患,就是清理身侧之患。

只能说老登还是那个老登。

无利不起早。

“原来如此。”寇封了然点头。

忽而抓住麋威的手,低声道:

“小心孟子度!”

……

与寇封完成交接后,麋威立即率部南返襄阳。

如今襄阳城不但是襄阳郡治所在,还是刘属荆州的州治。

关羽亲自坐镇于此城。

南下一路畅行无阻。

来到樊城时,已经移屯此城的荡寇将军关平亲自出城迎接,又护送麋威一行人南渡汉水。

从这里开始,路上行人才渐渐多了起来。

而等入得襄阳城,

但见街道上行人三五成堆。

不但迥异于邓城以北的荒凉景象。

更是与数月前北上之时判若两地。

那麋威作为一名徐州籍士人,见此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难免驻足遐想。

还真不是他胡思乱想。

须知徐州,跟荆州的南阳、襄阳类似,地理上四通八达。

在和平年代,这种地理优势很容易积聚人气,继而成为富饶的州郡。

东海麋氏何以积聚家财,富甲一方?

麋竺个人能力是一方面。

但徐州独特的地理优势,也是重要的客观原因。

可到了动乱时期,好事就成了坏事。

道路通达,郡县富饶,难免招来各方诸侯军阀争夺。

继而成为四战之地,迅速衰败。

正是成也通达,败也通达。

倒是跟东三郡那种那种道路闭塞之地,截然相反。

当然了,正如潘濬所说,如今东三郡已经事实上成了一处“内郡”。

毕竟其西北方看似与关中接壤,实则为横亘千里的秦岭,人迹罕至。

真正与外界联通的还是东西两侧出口。

那么当东西两头都被占领以后,三郡的闭塞就有弊无利了。

此番西行入蜀,定要好好看一看当地人情地理。

无论如何,亲眼看到襄樊得以重聚人气。

过去一年的努力,全都值得了。

……

很快,一行人来到前将军府。

门前迎接的正是杨仪杨威公。

一别数月,此公容光焕发,今非昔比。

麋威当然知道为何。

虽然邓芝并未如他先前鼓吹那样北调守襄阳。

但杨仪总算挣脱了有名无实的江夏郡丞。

因功除官为前将军府长史,行职于襄阳。

与留守江陵的另一个长史张裔正好一北一南,共同辅佐关羽,调度州事。

如此显赫的枢机之职,杨仪岂能不振奋?

杨仪:“麋都尉来得正好,关将军正有要事交代,快随我速速入内拜见,!”

麋威自无不可。

不多时,众人一一拜见关羽。

关羽勉励一番,各有赏赐。

然后只留下麋威与杨仪二人,继续议事。

杨仪先开口:

“过去两载,荆益二州均拓地百里。虽然是喜事,却也因吏治、人事板荡,难以梳理妥当。”

“大王有意恢复州郡上计之旧制,自今冬开始。”

“而除了郡县以外,州部同样要上计。”

闻得此言,已经对汉制有所熟悉的麋威,顿时了然。

所谓“上计”,乃是一项与郡县制伴生的地方考绩制度。

自先秦便存在。

具体来说,每年岁末,地方郡县要向朝廷汇报这一年治下的仓储、垦田、赋税、户口、治安等等情况,统一制作成册,称为“计薄”。

县令县长上计于郡守国相,郡守国相再上计于朝廷,如此层层上报。

此外,州刺史或者说州牧同样需要上计。

但主要针对郡县官员为政得失,做一个年度性的监察报告。

这一套,关羽、杨仪这些来自桓、灵时期的老人早已熟悉。

对于麋威这种生于乱世的年轻一辈,却恍如隔世。

但无论如何,既然刘备锐意承接两汉基业,要治理国家,该有的制度还是要有的。

恰逢眼下南北各方都暂时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

正该抓紧内治,以图将来。

杨仪又道:

“荆益二州州牧之位,均是大王自领。”

“所以州部监察地方之任,历来是各州的纲纪大吏负责。”

“在荆州这边,自然是潘别驾和庞治中。”

“潘别驾在南乡另有差遣,且不论。”

“庞治中月前行郡至襄阳时,意外与失散了十二年的妻女相遇。”

“君侯顾念其一家难得团聚,所以准许庞治中告假休沐,另择上计吏入蜀。”

说到这里,关羽和杨仪双双看向麋威。

而麋威见此情状,哪还不知自己成为了这个光荣的荆州上计吏。

谁让人家庞林老婆孩子热炕头,而自己还是个单身狗呢?

你不加班谁加班?

更别说自己本来就要入蜀。

当然了,也可能正因要入蜀授官,所以才将这个差遣交给自己。

作为授官前的最后一层考校。

别看上计吏只是临时差遣。

实际上因为地理上的分隔,荆州这边监察地方的职权,都是交给州部长吏来负责的。

而眼下,到了年末上计的关头,自然就以上计吏的职权最重。

明年荆州这边,关羽以下,谁能加官进爵,谁被扫地出门。

麋威不说一言而决,但绝对能左右一二。

当即向两人请示注意事项,生怕搞砸了这次差遣。

好在前期工作庞林已经做得七七八八。

麋威只需将剩下的南乡郡和东三郡的监察报告也整理成册,与庞林的一并送往蜀中即可。

这些都是繁琐的庶务,麋威打算回去后再仔细请教杨仪,且不提。

想到今日是入蜀前最后一次面见关羽,便道:

“此番入蜀,外舅可还有言语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