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历史小说 > 朕,都是为了大汉! > 第447章 芒砀山之战(一)
芒砀,阔大广袤之意。

芒砀山乃是徐淮之地有且仅有的山岳群,犹如平地起高楼,极为突兀的矗立在了这南北交界之地。

虽其矮小,但当年高祖在此地躲避秦兵追捕,梁孝王刘武在此地修筑地宫陵寝,无不说明其易守难攻的特性。

芒砀山西北面是陡峭的斜坡,不能通人。

在西南面,则是有一个巨大的水泽,名为“砀泽”,传闻“赵人有琴高者,以善鼓琴为康王舍人,行彭涓之术,浮游砀郡间二百余年,后入砀水中取龙子,乘赤鲤出,入坐祠中,砀中有万人观之,留月余,复入水中”。

当年高祖率众藏匿于芒砀山中,也是因为有此水泽,才没有饿死在这山中。

此时周瑜依照芒砀山的山势布置,汉军也大致分为三股。

在芒砀山的北侧、东侧山脚,分别是周瑜、太史慈的本部兵马,共计两万人。

吕蒙、陆议率五千兵马驻扎在彭城与芒砀山之间的萧县,负责拱卫粮道,同时杜绝袁军骑兵有可能从芒砀山东面迂回包围,将周瑜、太史慈部困死在芒砀山的可能。

张辽率领的骑兵也已于数日前在芒砀山南面的相县附近集结到位,凭借着弓骑兵的高机动性,张辽所率领的三千精锐骑兵可以随时抵达战场进行支援。

此时对面的沮授也根据斥候来报,慢慢搜集起汉军的信息,对周瑜的布置有了大概的判断。

“果真是个胆大的主!竟然是将胜负手放在了骑兵身上!”

周瑜的布置在沮授眼中再清晰不过。

既然是依仗着芒砀山排兵布阵,那显然就是要最大程度的抑制袁军骑兵对汉军步兵的杀伤。

但同时这也说明,周瑜没有用重装步卒去给袁军骑兵造成杀伤的概念。而且从之前定陶对峙的情况来看,周瑜、太史慈的营中确实没有太多重装步卒供其驱使。

既然如此,周瑜显然是将应对袁军骑兵的重点放在了汉军骑兵上……

“周瑜怎么就这般自信?以为汉军骑兵就一定能够战胜我军骑兵?”

这才是令沮授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

就算是有重骑兵作为依仗,但只要己方轻骑兵不被对面的步卒给拖住,补给汉军重骑兵冲锋践踏的时机,那凭借汉军的骑兵如何能战胜袁军的骑兵?

“……”

沮授犹豫一番后,选择写信给袁绍。

“请求陛下,分拨骑兵用来增援!”

“敢问督军是要多少?”

“全部!”

沮授的语气中带着决绝。

“刘邈、周瑜,既然知道我军重骑兵不在中原,他们必然会出动全部重骑兵,用来压制我军。”

“若是能够趁此机会将敌军重骑兵乃至骑兵部队全部歼灭于此,那敌军就好像一只拔掉了爪牙的猛虎,虽体型依旧硕大,但却没有真正致命的危险了!”

沮授将自己的判断告知袁绍,而袁绍甚至没有回来信件询问,直接便将袁军的骑兵分拨过来,由沮授统一调配。

“此战,我已经什么都不缺了!”

骑兵数量上的碾压,让沮授对此战充满了信心!

“待时机一到,立即进攻!”

——————

“沮授还挺聪明的!”

刘邈、周瑜、太史慈一同立于山上,观看下方动静。

连续几个晴天后,今天一早,从地底好像钻出来了无数的雾气,配合上方有些灰蒙蒙的天,让今日的能见度低的可怕。

军营之所以要居高临下,就是为了让主帅能够随时观察到战场的动向。

芒砀山之所以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意义也在于此。

但今日的阴天和大雾,显然是极大的削弱了芒砀山拥有的地利。

虽然袁军那边必然也受许多影响,但还是对汉军这边的损益最大。

此刻那朦胧的袁军阵地已经出现鼓声,俨然是要发动进攻的征兆。

刘邈此时一身金银鳞甲,背后裹着件赤红色的大氅,脖颈边围着一条赤狐围巾,其绒毛覆盖住领口,阻隔了寒风的侵袭。

“南人果真还是不适应北方。”

刘邈此时站在高处看的清楚,有不少汉军士卒虽然装备了冬衣,但还是在哆哆嗦嗦的打着摆子。

平日天气晴朗倒还好,如今没了太阳,加之又有寒雾,属实是让大多都来自于南方的汉军士卒开始哆嗦。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周瑜在旁边面色严峻。

“袁绍挑的这个时机很好。再冷一些,他们自己的士卒也会受到影响;再暖一些,我军士卒就不会被严寒困扰……此时作战,正是敌长我短的境地。”

“啧!”

刘邈咂了下舌。

“老而不死是为贼啊!”

随即刘邈又转向周瑜:“将那东西都发了吧!”

周瑜不解:“现在?”

“就现在!”

刘邈舔舔干硬的嘴唇:“这些日子,朕从那些老兵油子身上学到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

“比人活着没钱花更惨的是,人死了钱却没花完!”

刘邈嘿嘿一笑。

“咱们的东西咱们自己不舍得用,难不成要等着对面帮咱们用不成?”

周瑜沉默半晌后,也是立即点头,随即便叫来亲兵前去做出布置。

片刻。

与往常一样来吃饭的士卒忽然猛猛的抽动了一下鼻子!

“乖乖!俺不中嘞!这是啥味道啊?咋嘞这么香嘞?”

很快就有从三吴来的士卒立即做出判断:“是鱼!海鱼!!!”

烹煮食物的大锅中,上下翻动着一块块雪白的鱼肉!

一层厚厚的油花好似海潮一般,不断拍打着锅边,沁上厚厚的油脂,然后被铁锅滚烫的温度刺激,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负责后勤的官吏走上前来。

“这都是从东海捕捞上来的海鱼,然后将其制成鱼冻运过来的!”

自从尖底海船广泛运用之后,海洋捕捞成为了一项规模化的产业,三吴地区百姓的肉食占有量远远甩开其他地区一大截!

甚至有些荆州、蜀地的商人专门就是为了一盘鱼脍,一碗鱼肉来到江东。

这也就不可避免的,让有心之人想要将鱼肉运输到内陆。

但鱼肉极易变质,又因江东气候炎热,根本做不到保存鱼肉。

不过随着冬天的到来,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这些年,无论是中原还是江东,好像都比以往要冷上一些,这便使得鱼肉的保存期出现了延长。

而海鱼天然就有丰富的油脂,可以轻易做成鱼冻。

后方将这些鱼冻运往前线,便使得士卒可以快速摄取足量的油脂!

一些士卒则又很快发现另外的不同!

今天不光是饭有问题!给他们的水同样有问题!

“这是……酒?”

“嗯,今年占城稻收成不错,后方便酿造了些酒出来!”

酒涨力气!肉能御寒!

本来还有些遭受不住天气的汉军士卒将这酒肉给吞下去后,一股股暖流很快就从腹部传递到四肢!

有些人吃的急,甚至还从额头冒出了汗珠!

浓郁的香气很快就飘向漫山遍野,使得刘邈身后的周泰都不自觉抽动了两下鼻子:“陛下这仗,打的够奢侈的!”

“什么奢不奢侈的?那些鱼肉,本就是他们的家眷从海中捕捞的!那些美酒,本就是他们平日耕耘后结出的稻米酿造的!你还有什么舍不得的?”

周泰咽了口口水,也不说话,就是眨巴着那和牛一样大的眼睛盯着刘邈。

“呵!”

刘邈走至山上早已搭好的一处庐蓬下面,拉开一张胡床,就横刀立马的一步跨了上去。

“行了!别瞅朕了!过来陪朕喝酒!”

“来了!来了!”

周泰屁颠屁颠的来到刘邈跟前,很自然的给刘邈倒了一小杯,然后自己就拔了壶塞,仰头就是灌了满满一大口!

“……”

刘邈嫌弃的踢了周泰一脚:“给子烈留点!”

“他不喝!”

“快点!不然朕不准你喝!”

周泰这才骂骂咧咧的重新找了一个小酒杯给陈武倒去了一杯,然后站到远处喝完了才敢跑回刘邈身边。

“呜~~~~~”

一声悠扬苍凉的号角此时也于前方响起。

这号角声仿佛冲破浓雾,让本来混沌一片的大地忽然出现了浊清之分。

远处。

明黄色象征北赵土德的旗帜一簇簇的出现,将整座平原挤的没有了别的颜色,如沙暴一般迅速淹没整个战场。

在其对面,则是汉军如烈焰般的赤旗!

旌旗漫天遍野,让刘邈都有刹那的失神。

“按照阴阳家的学说,火是能够生土的。”

刘邈看着下方远处那泾渭分明的红黄。

“袁绍将北赵定为土德,除了他汝南袁氏出自于妫陈,而妫陈又出于舜帝之外……大概就是想说,他们北赵,是从大汉的尸体上长出来的。”

“不过他估计不知道,朕之所以选用赤旗,倒不是因为还坚持五行之说那套。”

刘邈端起酒杯,温润的酒水从喉咙处一路倾斜到腹部。

随手擦了下流在胡须上的酒液。

“朕之所以选择红色,是因为大汉的过去、现在、将来,都是用汉人的血染成的!”

“而这一次,显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