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都市小说 > 稀土:大国锁钥 > 第21章 真正的双赢
研发钕铁硼永磁材料的试验,自从在盛凯金属研究所唐新民团队的课题组开展以来,仅用了半年时间,不仅完成了烧结钕铁硼基材的制备,而且先后采用速凝薄片法和气流磨等技术手段,降低了磁体的总稀土含量,从而使成本得以大幅度下降。

此外,唐新民团队采用氧含量控制技术,使磁体获得高矫顽力磁特性成为可能,同时,控氧技术也是工业化批量生产,并使产品获得高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关键因素。

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唐新民团队又开展了百公斤级的烧结钕铁硼放大试验,通过调整工艺条件,已经取得了接近小试的试验结果,可以为工业化生产线的设计提供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

试验取得的每一步进展,都反映在每月一次的书面汇报材料中,石云峰对试验取得成果倍感欣慰。

对稀土永磁材料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和现实用途进行分析后,唐新民建议永辉公司的稀土新材料项目分若干期建设,随着烧结钕铁硼磁体在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和节能家电等低碳经济领域的用途不断扩展,用量不断增长,他建议第一期工程,先建设年产五百吨烧结钕铁硼磁体,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品性能不断提高,市场将会出现多种需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根据不同用途和市场情况,再建设第二第三甚至第四期工程。

石云峰也认为,稀土永磁材料无论制备工艺还是应用领域,都处在不断发展的上升过程中,整个项目分多期工程建设,有利于节省投资,可以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满足市场需要,唐新民的建议科学合理。

石云峰着手准备一期工程建设,联系了几家设计机构,就烧结钕铁硼项目的工程设计进行招标谈判,这天上午十点左右,他刚送走了一家设计院的客人,桌上的电话响起了铃声,便顺手接了起来,没等他说话,对方热情地跟他寒暄,“石总,好久不见,恭喜咱们合作的开发项目取得了可喜进展!”

听声音,石云峰想起对方是盛凯金属研究所的技术科长,“陈科长你好!合作项目取得显著进展,咱们同喜!”

“石总,近几天你不出差吧?要是你方便的话,我跟课题组的唐工想去拜访你。”

石云峰略一迟疑,“拜访我?请问陈科长有什么事吗?我当然很方便,不过还是我去拜访你吧。”

陈科长坚持自己的决定,“只要你有时间,还是我们去拜访你,因为我们有一些事情想跟你商谈。”

既然如此,石云峰就不必客气了,“好吧,我在公司恭候你们来访。”

第二天接近中午时分,陈科长和唐新民到达永辉公司驻地,传达室工作人员带着他们来到总经理办公室门前,陈科长在门上敲了几下,石云峰开门迎接,“欢迎陈科长和唐工!你们辛苦了,快请进。”

石云峰请两位客人坐在茶几正面的沙发上,又给他们沏了茶,然后拉把椅子坐在客人对面,“陈科长,唐工,你们坐了近二十个小时的火车,一定很辛苦,咱们中午吃顿便饭,你们下午休息,晚上跟你们接风,明天谈业务,你们觉得这么安排是否合适?”

陈科长没有表态,唐新民不同意,“我们坐的卧铺,一点也不辛苦。石总,咱们今天下午谈业务,我们打算明天返回去。”

石云峰一贯务实,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交际上,唐新民作为技术专家,也喜欢直来直去,有事谈事,谈完后各忙各的。石云峰就喜欢这种干脆利落的办事方式,按照唐新民的要求,他更改了日程安排,决定当天下午谈业务。

午饭后,陈科长和唐新民在宾馆休息了一个多小时,下午两点,两位客人再次来到石云峰办公室,寒暄几句后,石云峰邀请客人去公司接待室,“那里条件比较好,环境也舒适。”

“石总,我们到你这里是为了谈业务,又不是为了享受,双方一共三个人,在你办公室就很好,干嘛要去接待室呢?”

客人如此随和,石云峰也不想麻烦,他沏了两杯茶,放在两位客人面前的茶几上,自己坐在他们对面,言归正传,终于把憋在他心里的问题说了出来,“陈科长,唐工,你们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到我们这里,不知要谈什么业务?”

陈科长脱口而出,“谈咱们两家单位的合作事宜。”

石云峰不明其意,“咱们两家单位,不是正在合作吗?”

“石总,我们这次要跟你谈的合作,不是现在这个项目。”

石云峰颇感好奇,“陈科长,咱们之间还有其他可以合作的项目吗?”

陈科长实言相告,盛凯金属研究所以前是事业单位,改制后成为科技型企业,现在基本得不到政府拨款,完全依靠横向科研项目和研究所的小规模产品养活自己,在得知永辉公司正在准备实施烧结钕铁硼磁体的工业化生产项目时,所领导听了陈科长的汇报,也许意识到稀土新材料的巨大发展潜力,主管领导指示陈科长,要想办法跟永辉公司实现长期合作,最好参与到生产过程中,目的是让盛凯金属研究所获得一个稳定的经济来源。

“石总,盛凯金属研究所的科研实力加上永辉公司的条件,我认为两个单位可以实现强强联合。”陈科长信誓旦旦地说。

对于陈科长的这个想法,石云峰大感意外,“陈科长,你是说盛凯金属研究所想跟我们在生产项目上进行合作?”

“对,我们盛凯金属研究所想成为稀土新材料项目的股东,哪怕成为小股东也可以。”

“哎哟!”石云峰感到有点为难,“即使你们想对该项目进行投资,问题是我们不缺资金呀!”

“石总,不怕你笑话,我们研究所的资金维持日常运转都捉襟见肘,哪有资金给你们的项目投资呀!”

“那你们怎么能成为我们项目的股东呢?”

“石总,借用唐工的话说,稀土永磁材料技术复杂,产品用途广泛,产品种类繁多,但凡涉足这一行业,要想在业内立于不败之地,离不开科研做后盾,只有不停地探索,接连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新技术,才能满足各领域不断发展的不同需求。”

石云峰点了点头,“陈科长,我同意你的说法,可这也不能成为你们入股永辉公司新项目的理由呀!”

唐新民终于说话了,“石总,请允许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作为一个行业,尤其像稀土永磁材料这种兴起时间不长,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新兴行业,有一个较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在背后做支撑,你们在生产和经营一线的人,说话底气都不一样,我觉得咱们两家联合,可以做到相互成全。”

作为一名技术专家,唐新民说话更直白,石云峰回味一番后,觉得很有道理,但仍然不明白今后的事情跟烧结钕铁硼项目的关系,“通过这次合作,永辉公司跟盛凯金属研究所成了关系单位,今后需要开发新产品或解决什么技术难题,还可以用现在的模式,由永辉公司出资,请唐工的课题组搞研发呀!”

“你说这种方式,属于松散联合,我们的目的,想跟永辉公司结成紧密型合作伙伴,也就是永辉公司需要做哪方面的研发,你们只需提供研发试验所需的物资,不需提供科研经费,唐工他们课题组相当于永辉公司的一个实验室。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盛凯金属研究所成为永辉公司的项目股东。”

陈科长的意思,石云峰听得很清楚,但他毕竟没有思想准备,想了好一阵才若有所思地说:“你这个提议很好,国内外的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或实验室,问题是你们想以这种方式入股永辉公司的新项目,在股权占比上怎么定量呢?”

这个问题不但石云峰没有答案,就连有备而来的陈科长和唐新民,也拿不出可行的解决办法,现实中有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操作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按照陈科长原来的设想,唐新民课题组为永辉公司提供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服务,盛凯金属研究所成为永辉公司新项目的股东,每年从永辉公司取得几十上百万利润分红,这个想法虽好,但股权和分红比例缺乏计算依据,石云峰跟永辉公司的现有股东无法解释。

涉足稀土新材料这一领域,石云峰巴不得背靠一个有实力的研发机构,从目前的情况看,盛凯金属研究所的唐新民课题组,是理想的合作伙伴,为了长远合作,石云峰设想无论有没有研发任务,每年都给对方一笔科研经费,这种模式确实能密切双方合作的关系,但他担心时间一长,对方养成一种惰性,反而对双方的合作关系造成危害。

双方开诚布公,谈了各自的设想与顾虑,本着相互理解的原则,经过协商,最终决定维持现有松散型合作关系不变,因为现在合作开发的钕铁硼烧结磁体,项目由永辉公司提出,永辉公司全额支付了研发经费,盛凯金属研究所不具备成为股东的条件。下一步的研发课题无需永辉公司支付研发经费,取得的研发成果一旦用于建设永辉公司的第二期第三期工程,盛凯金属研究所将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成为项目股东。

这种新型合作方式,一方面无需永辉公司引进高级技术人才,也不用在公司建立自己的科研实验室,另一方面,可以让盛凯金属研究所背靠大企业,使他们取得的科研成果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从跟永辉公司的合作中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反过来促进科研开发不断取得进步。双方在付出最小代价的情况下,却使各自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这才是真正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