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都市小说 > 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 第70章 了不得了!了不得了!
一个个名字签在了拟定好的成果归属划分协议上。

王贵元是行政主任,他代表江州大学理学部,还给协议盖上了理学部的公章。

朱炳坤代表应用电磁学实验室,其他参与人还包括薛坤、方慧敏以及陈帅。

最后是张明浩,他对于成果分配比例也很满意。

所有人都照顾到了,包括实验室方面,学校方面,也包括参与实验的个人。

在王贵元、朱炳坤看来,协议的签订是有价值的。

若是以后再有类似的情况,就可以拿协议做样板材,去处理研究生、博士生跟着实验室项目完成的专利成果问题。

在协议签订好以后,实验室里也有人在谈论着。

“张明浩研究出一种可能会让锡烯稳定生长的技术,会创造出一种规模性制造多层锡烯薄层堆叠的新材料。”

“就是实验室研究测定的那种?”

“也许是,也许不是。锡烯的稳定生长,感觉不太可能吧。”

“这种材料只能实验室制作,大规模制造的距离太远了。”

多数人也只是当个话题说一下。

他们和陈帅、朱炳坤的感觉类似,都觉得‘稳定生长’、‘规模性制造’,和‘锡烯’根本没有联系。

锡烯,顶替石墨烯的未来材料。

国际物理学界连‘单原子锡烯薄膜’材料都没制造出来,稳定制造‘多层堆叠的锡烯薄膜’材料,听起来比制造‘单原子锡烯薄膜’的难度还要高。

石墨烯在‘大规模制造技术’上卡了二十年了!

锡烯的难度只会更高!

张明浩签好协议以后,就回了工作间,廖书言、陈兰君等人也好奇的问了几句。

他解释道,“技术应该不一样吧?”

“肯定是单原子锡烯薄膜更难制造,最大的技术阻碍是衬底,记得邓凯说的吗?”

“碲化铋不一定是最适合的衬衣,甚至说一定不是最适合的,想用碲化铋制造单原子锡烯薄膜只能靠运气。”

“不能制造单层锡烯薄膜,并不表示不能制造多层堆叠的薄膜,按照我的研究,可以试一下。”

廖书言、许超听罢对视一眼,明显是不太相信。

陈兰君则是凑过来,一把把张明浩的胳膊抱在怀里,施展起了黏黏大法,她抬起头坚定道,“张明浩,我相信你!”

“没问题的,你的研究一定可以的!”

“谢谢。”

张明浩赶紧拽走胳膊,翻了个白眼问道,“有什么事,直接说。”

陈兰君不在意的一笑,指着自己的电脑道,“过来帮我看看,你觉得我这个分析怎么样?”

她简单讲了一下,“我是想靠数据工作写篇论文。”

“我做的是衬底上定向通道宽度的数值变动的分析。”

“前几天的实验,检测的数值变动和我的分析……”

张明浩想了想,给了建议,“如果只是国内普通的期刊,这个内容应该是够了。”

“但最好还是加一些创新点,比如说分配上的计算,可以加一些数学内容……”

“这个位置列数值,附个图形,去做统计上……”

“还有这里……”

陈兰君听着赶紧记下来,一时间都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

廖书言坐在位置上,对着空白的文档抓着头皮,他扫了一眼旁边许超的电脑,发现对方和自己处在同一阶段,顿时有了些许安慰。

他抬头看了下对面的男女,也想开口问一下张明浩,又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刚才还不相信对方说的研究,现在就过去问问题?

许超也扭头看过来,随后拽了拽他的衣袖,小声说道,“你也过去,学陈兰君那样搂着他胳膊,撒撒娇?”

“然后,再问一下怎么写,回头我模仿你的就行了。”

“——滚!”

……

第二天上午,张明浩拿出了一套完整的实验方案。

他把方案交给了薛坤。

薛坤拿到方案以后,和张明浩、朱炳坤以及方慧敏一起讨论。

三人都觉得方案很有意思。

张明浩设计的方案和原来的实验差异非常大,因为设计目标倾向于让‘锡烯薄层稳定生长’。

其中包含两点,一个是形成锡烯薄层,利用磁场以及衬底的作用,使得锡原子堆叠时处在同一平面。

第二就是稳定生长。

锡原子堆叠时,不会扰乱其他层的原子,并会在衬底表层尽量实现平均分布。

这就像是一大堆同样形状的磁铁,在特殊磁场的作用下,会自动排列成某种图形。

原来的实验方案则不同,是倾向于制造单原子层锡烯薄膜,就会出现有的位置堆叠一大堆的锡,有的位置形成平滑的锡烯薄膜。

两种方案的实验目标不一样,设计上的差异非常大。

朱炳坤、薛坤以及方慧敏都看不懂。

虽然他们不懂方案设计的原理,但对实验却更加的了解。

张明浩的方案设计上有很多,在实验中实现不了,简单来说就是太理想化了。

一些操作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他们一起对于实验方案进行了修正,把一些‘理想化的地方’用其他方式去实现。

别人一起讨论了很久,才终于敲定了实验方案。

方案敲定就开始实验了。

第一部分还是要薛坤去制造新的衬底。

他也不太相信实验真能制造出稳定生长的多层锡烯薄膜,但出于对张明浩的信任,心里还是带上一点希望的。

万一呢?

如果能制造出的多层锡烯薄膜堆叠的材料,就获得了一种大规模制造新材料的技术。

那是能直接转为应用的材料技术成果。

按照方案设计,衬底的构造上比原来的实验简单一些,有好多通路结构上并不复杂。

设计变得简单,衬底的制造也就简单了。

薛坤花了六个小时左右,完成了衬底的制造,就把剩余的工作交给朱炳坤。

朱炳坤的心态和薛坤不同,他根本不相信真能制造出‘多层锡烯薄膜材料’。

他参与实验就是出于对张明浩的支持。

张明浩是个博士生,但他在研究中的贡献是最大的,个人非常有能力,只是出于支持也要表达出态度。

朱炳坤希望张明浩博士毕业以后,能留在应用电磁学实验室,当然要支持他的个人研究。

同样的事情,换做其他博士生,他根本就不理会。

朱炳坤的工作是进行实验,在实验器皿中加入特殊的活性剂以及单质锡材料,然后持续十几个小时监测锡层的生长。

这个工作相对轻松,十几分钟看一下就好了,出现异常就按照方案计划的去操作。

唯一就是非常耗时。

但是朱炳坤不在乎,他‘找理由’熬个夜,就把写成果报告的事情交给了陈帅。

实验室有重大成果,当然要写成果报告。

这项工作本来是他的,但因为的要配合张明浩的实验,就只能让陈帅来写了。

今天参与实验,熬上一个晚上的夜,明天也可以偷懒。

不写报告就是舒心!

当朱炳坤悠闲的盯着实验,其他人忙着写报告、写论文的时候,张明浩成了实验室里唯一的闲人。

他出门锻炼了。

自从身体评估属性上涨到70点后,他一直忙于实验室的研究,一直没怎么进行锻炼。

身体,还是要保持住的。

不过锻炼身体方面并不是那么紧迫了。

在完成能力升级以后,他发现后续还能继续升级,但需求却增大了很多。

系统的升级需求页面显示为——

【思维,95;身体,80;学术名望,10000点;财富,一亿。】

之前的升级过程中,身体评估数值是最后一个达成的。

现在身体评估数值,忽然变成最容易达到的一个,而思维、学术名望以及财富,看起来都有些遥不可及,尤其是财富……

一个小目标?

“大概是系统认为,天才科学家很容易赚到钱?”

“还有,思维达到 95,智商会达到什么程度?应该不比国际上那些数学天才差吧?”

“学术名望,一万点……”

张明浩都不知该怎么评价了。

锻炼后,早睡早起。

第二天清晨,他去了应用电磁学实验室,刚到一楼大厅就碰到办公室门口的朱炳坤。

朱炳坤揉着眼睛,见到张明浩招呼一声,随后道,“我可是熬了夜了。”

“据我观察,器皿里的锡生长的非常稳定,我刚才拿到了检测室,你想知道结果就去看看吧。”

他说着长长的打了个哈欠,“我去二楼补觉了。”

“辛苦了,朱老师。”

张明浩客气的说了一声,就要去后排实验间。

这时,就见何辉快步从后面走过来,朝两人招呼式的摆了下手,还继续向外走。

朱炳坤顿时喊了声,“小何,你急急忙忙的去干什么?”

“去光所。”

“啊?”

何辉一拍脑袋,停下来道,“对了,我们刚才对那份材料做了检测,很厉害啊!”

他满脸惊讶道,“我们简单测定了好几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存在单原子锡烯薄膜堆叠信号。”

“也就是说,都可能是多层锡烯薄膜!”

“方教授让我提前去光所说一下,要借助他们的精密设备对材料进行更进一步的测定。”

何辉说完就走了。

朱炳坤原地愣了半天,嘴里不断念叨着,“几个位置都是多层锡烯薄膜?”

“换句话说,整体就是多层锡烯薄膜组成的材料?”

“啪!”

他一拍脑袋反应过来,立刻大步朝着后面走去,“了不得了!”

“一起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