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都市小说 > 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 第49章 看不见的球能有什么技术含量!
“隐形装置,我就看不见了?”

“什么逻辑!”

谭延明被王庆新怼的哭笑不得,但绞尽脑汁又想不到词怼回去。

他不甘心,好半天才憋出一句,“你跟孙雯学的吧!”

“谭主任,你理解错了。我不是开玩笑,是真的、是真事!”

王庆新嬉笑着道,“你下去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他说着转身往楼下走。

谭延明带着好奇跟过去,嘴里还小声嘀咕着,“还说是真事?隐形装置就真能看不见?启光都不敢这么说……”

启光是一家研发超材料科技起家的上市公司。

十几年前,启光的创始团队在科技博览会上展示过一款隐形装置,装置外层类似于玻璃材质,有人躲在玻璃后方是看不到的,正对方向看到的是间隔半米外的环境。

有个小孩子站在装置中,他的脖子以下是看不到的。

外面的人看到的是孩子身后大人的腿。

‘启光隐形衣’曾经轰动一时,成为了国际新闻热点,但启光的隐形装置依旧是看得见的,即便忽略装置本身,隐身位置的透光度也并不高,被遮蔽的部分和周边光暗分明。

谭延明带着疑惑,和王庆新一起重新来到孙雯的办公室。

刚进门,就见两个研究员围着桌子,孙雯则是在大声说着,“看看!”

“这是我们用桌布制造的隐形球,怎么样?”

“桌布材料,还可以吧?”

“只要站远一点儿,就完全看不见了……”

谭延明紧走几步,来到近前仔细看了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还真是看不见的隐形装置!”

一个球体,到近前只能看个轮廓,距离稍微远一些,不仔细看根本注意不到。

“这是你们做的?”谭延明确认的问了句,眼睛一眨不眨的继续盯着隐形球。

孙雯得意道,“谭主任,这下看到了吧?我就说做的出来。”

“我们的研究没有问题!看不见的隐形球,怎么样……”

她得意的说个不停。

她们组的研究一直不受支持,学校方面也不给经费,提交科学基金的资助申请也被驳回,所里倒是给了些经费,但也只能支持做一些基础实验。

所里的其他人都不看好项目。

现在造出了真正隐形的球,她根本压不住心头的兴奋和得意。

谭延明仔细看了许久,好奇的问道,“这个隐形球是什么原理?”

其他人也都看过去。

孙雯表情一顿,马上道,“就是视觉观感模型!就是我们的研究……”

“不应该吧?”

王庆新顿时质疑道,“视觉光感模型是光学伪装,这个球一看就是光线穿透,不是一个概念。”

“不相信就算了。”

孙雯抿了抿嘴,把隐形球搬起来放在桌子里面,“行了,都看过了。”

“我收起来了。”

她可不想谈专业性问题。

张明浩的‘隐形球设计’就是在他们组原本的设计上做的修正,说是‘视觉光感模型’研究也没问题。

至于具体原理……

她不知道啊!

孙雯的做法让其他人哭笑不得,他们也只能先离开办公室。

几人刚出门,就见张明浩从外面走进来,他手里拎着个类似的底座。

也是隐形球?

谭延明眼前一亮,立刻叫住张明浩,拉着他去了楼上办公室。

其他人一起跟了过去。

办公室里。

谭延明盯着桌上的隐形球看个不停,随后问起了设计原理问题。

“基础还是孙雯教授的研究。”

张明浩解释道,“孙雯教授团队做了个模糊视觉感知的球型设计方案。”

“我在方案的基础上做了修正,最大化降低反射和散射……”

他解释了下。

王庆新好奇问道,“是针对可见光的设计?红外线有效吗?”

“红外线有效。”

“雷达呢?”

“无效,高频波都是无效的。”

其他人连续追问了几个问题,对隐形球也有了基本的认知。

隐形球,原理是让光线绕过球体,并降低照射光的反射和散射,就能实现可见光、红外线的穿透效果。

针对高频波、短波无效,也不能从内部向外透视,军事用途就大打折扣了。

同时,优点也非常明显。

隐形球是‘真的’隐形,距离近一些还能看见球体的轮廓,距离远一些不仔细注意就看不到了。

另外,隐形球是视觉光感模型的设计,最大化‘隐身’性能,不包含复杂、高成本的‘超材料技术’。

换句话说,制造成本低。

王庆新思索着忽然眼前一亮,开口道,“你们的隐形球,可以拿去参加下个月的全国高校成果展示会!”

“到时候,也为学校争一争荣誉!”

其他人立刻附和道,“真正的隐形,到会上肯定吸引眼球。”

“确实可以!”

“让人见识一下我们江州大学的科研实力……”

……

隐形球的隐身性能,得到了光学研究所上下的一致肯定。

接下来就是成果申报、专利申请。

消息也跟着传了出去。

好多人专门过来看隐形球,有学校领导,也有省科技厅的人。

大部分事务,都由孙雯团队和光学研究所处理。

张明浩也去了几次,都是解释下隐形球的原理。

其他时间还是做自己的事情。

半导体模型项目的进展速度很快,学校内的教授们积极参与,两千多组数据的手动计算部分已经完成。

这也让张明浩忙了起来,他一直待在第二综合楼九层的项目办公地处理相关工作。

手动计算部分完成,下一步就是‘趋近性验证’。

每一组数据的‘趋近性验证’,都需要半个小时左右。

在完成了多组验证后,后面‘有价值’数据组就会变少,工作也就会减少很多。

张明浩连续忙了半个月,完成了近三百个数据组的趋近性验证。

项目到此,也就进行的差不多了。

一千多组数据还没有进行验证,但全都是‘没有价值’的,即便进行了验证也不能修正模型参数。

当然,这是他自己的判断。

这样的判断没办法说服别人,剩余的数据还是交给其他人做一下,一直等到数据组验证的全部完成,就可以提交给新创科研并对项目进行结算了。

在处理了项目工作后,张明浩又去光学研究所找了孙雯。

研究所一楼办公室。

孙雯、王庆新、谭延明都在,另一个是副校长徐培军,他们正说着参加‘全国高校成果展示会’的事务。

张明浩刚进门,就被问及是否去参加成果展示会。

徐培军解释道,“是全国性的成果展示会,每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今年的规模更大,有七十多所高校参加。”

“学校把隐形球成果也报了上去,一般成果跟着人走,你去吗?”

张明浩隐约想起王庆新说过成果展示会的事情。

当时没放在心上。

他犹豫了下,“下个月初?也行吧……”

说着忽然问向孙雯,“孙教授,我们的实验怎么样了?”

“实验?”

孙雯愣了一下,摊开手道,“我是想做,没经费啊!”

张明浩满脸不解,他顿时问向谭延明和徐培军,“谭主任、徐校长,学校不是看到隐形球了吗?”

“隐形球的隐形效果不差吧?”

“那当然行。”

“太行了!”

两人一起肯定的点头。

张明浩继续问道,“这个性能还不能让学校划拨经费支持吗?”

谭延明愣了一下,旋即满脸疑惑的问道,“隐形球,不就是成果吗?你们还要经费做什么?”

“做实验!”

张明浩凝着眉头,非常认真的说道,“隐形球不是成果,就是研究过程中的小发明。”

“我们做隐形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知道研究是有前景的。”

“研究视觉光感模型的最终目标是做隐形衣,是造出穿着就能让人隐身的材料。一个看不见的球,有什么技术含量?”

“我们的研究才刚起步,后续还要进行大量实验!”

谭延明、徐培军,再包括王庆新一起愣了好半天。

隐形球只是小发明?

一个看不见的球,没有技术含量?

研究才刚起步?

他们互相对视一眼,总觉得张明浩是在装B,但是,没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