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都市小说 > 传说时代 > 第二百零八章 他出名了!
满分作文很难得。在整个高考阅卷流程中,高分作文很多,但满分作文极少,阅卷组对“满分”极为审慎不谈,在快速阅卷的紧张节奏中,能被一致认可满分作文凤毛麟角。

但凡阅卷组有老师打了满分,那一定会整个阅卷组评阅,最后组长综合各方意见,最终给出是否打满分的决定。

所以其实一个省,诞生满分作文也可能就是几篇。

但即便如此,全国省份加起来,满分作文的数量其实也是颇为可观,没有一百,几十篇还是有的。

但是每年见报出现在大众视野的,其实也寥寥无几。

高考分数放榜后,各省教育考试院会整理出满分作文上报。省内主流媒体或教育部门,会在审核后进行筛选——不是每篇都能登报。

宣传强省的资源、教育口的媒体协调能力,乃至作文本身的题材与文风,都左右着一篇作文能否“出圈”。

比如今年那篇轰动全国的《赤兔之死》,靠的是文言文创意与立意,一经登报,引爆全国。

而至于同时被刊出的其他满分作文,多半只能成为“陪跑者”。有的沉默无声,有的则侥幸借风而起,成为“冠军之下”的话题之作。

是以,张晨的文章之所以能够普遍出现在各地报纸的满分作文评选版面之上,除了本身文章确实过硬之外,也占了运气的因素,因为本身被打满分,通过阅卷组集体评审盖章定调就是运气了。

其次,便是省内宣传媒体的影响力,《华西都市报》是国内都市报“明星媒体”,正值纸媒黄金时代,传播力度极大,它的头版报道常被《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报》引用,再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转发,形成全国热度。

在这个没有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年代,被各地晚报转载,就是出圈。

只是这属于高考热搜榜第一第二的位置。

但这两篇,放在一起,媒体又有另一种说法:“两篇满分作文,分别写的是少年理想主义与反讽现实主义的交相辉映。”

这时候什么都要拿来做一番对比,首都语文组专家评论《赤兔之死》:“《赤兔之死》的震撼不在文字,而在思想的冷意。它让诚信的问题落地到了人性层面。”

而川省评卷中心的陈咏梅老师则表示:“《背囊里的空缺》更符合青年的精神气质。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写出这样清澈的信念,比任何批判都更可贵。”

也就是那样,若是空有文言文体裁的作品,无异于给以后的高考作文教育开了一个坏头,那就是只要标新立异,怎么新奇怎么来,或许反倒能脱颖而出。正是为了压制这种苗头,张晨的这篇作文倒是能成为堂堂正正的代表了。

在版面上起到了一个“正奇相交”的作用,这不是媒体懂兵法,而是官方透露的指导意见。

而在高考放榜之后,张晨其实就接到了媒体的电话,首先嗅到风声打来的是《华西都市报》:“你是张晨同学吗?你好,我们是华西都市报的编辑,你的高考作文《背囊里的空缺》得了满分,我们想把这篇文章登报可以吗?”

“你们有我的原文?”

电话那头的编辑笑了,“我们能拿到你的卷子复印件,事实上你的满分作文也是考试院给我们的,我们和考试院有合作,我们每年都会对满分作文,高考状元跟踪报道。”

“倒是没问题。”

“那就好了,之后可能会对你有一个采访,你看在哪里合适呢,在家里还是学校都行。你们校长希望在学校进行。你觉得呢?”

张晨想了想,育德校长陈秋实老陈人还是不错的,就答应了:“那就在学校吧。”

其实这样的电话刚放下,没多久又有电话打进来了:“我们是南方日报的,你是写《背囊里的空缺》的张晨同学吧……恭喜你,我们希望在报纸上刊登你的作品……”

这种电话提前袭扰了他不少时间,所以报纸刊登过后的结果,张晨还是能预料的。

……

放榜的第二天郑雪和沈诺一正在逛街,沈诺一出分671,而清华投档线655,北大本部是649,所以沈诺一应该可以正常进入清华,选一个不错的专业。

郑雪则考了576,她打算读南京理工,这个分也够了,所以也是兴致大好,在电话里和沈诺一报喜过后,两人约着今天出来逛街闺蜜局。

沈诺一估分660,比较保守,出分671,已经是超常发挥了,这个结果一出来,家族也为之沸腾,沈明博更是扬眉吐气,此前因为家里变故的一些阴霾,终于在这一刻一扫而空。

而郑雪看在眼里,她是目睹了整个过程的,沈诺一家里出现变故,也是外面在传的,但她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稳定心境,直至最后,超常发挥,进清华算是稳当了。

郑雪就道:“诺一,其实我是很佩服你的,还得是你,我们班两个定海神针,李润嘉考的也不错,顺顺利利北大了,你也是个清华。这回我们班说出去,都面上有光的!”

这年头清华北大可不是后世那样的打批发,一个省就那么大几十个名额,被各路顶尖学校瓜分,有的市,出一个清北就已经足够轰动了,到处挂横幅。

就是育德这种学校,一个班里同时出现清华北大,也足以让一个班的人抬头昂然,无形增添了班级荣誉感。这也是大家能有记忆点,多年以后,回想高中生涯,还能反复言说的一个骄傲。

郑雪思绪发散,看着身旁的沈诺一,郑雪作为青春文学熏陶的少女又开始遐想了,其实身边这位育德校花,风华绝代,早就是许多人青春记忆里一抹亮得晃眼的色彩。

她几乎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共识——那个走在梧桐树下会让光影都温柔的身影,那个在晚自习教室里安静做题也自成风景的侧颜,那个名字一旦被提及,就会引发一阵微妙悸动的存在。

曾几何时,大家把她和那个全市著名的中学生代表裴砚看做郎才女貌的一对,他们都会站在巅峰,被人仰望。

所以,沈诺一这样一段在岁月里浓墨重彩的身影,倘若没有最后“金榜题名清华北大”这辉煌的一笔作为终章,所有关于她的记忆,恐怕都会带上一种繁华落尽后的怅惘。

就像一幅绝世的山水画,少了最关键的那一枚朱印。一首倾城的绝句,遗落了最后点睛的那一行。她的美丽与优秀,便仿佛悬浮在半空,缺少了那能让所有传说落地生根、让所有仰望心服口服的、坚实而璀璨的基石。

虽然这么说有些对不起自己的朋友,但郑雪还是认为,沈诺一既然没有选择裴砚,那她幸好考上了清华,否则关于她的那些传奇,只怕就要逊色不少。

因为正常来看,如果沈诺一落榜清华,还传来和张晨耍朋友,这基本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堕落的代名词了。

又想到了张晨,再看眼前女生男相,秀眉斜飞入鬓,漂亮到如果做男生打扮能直接用颜值把自己征服的郑雪,就兀自叹一口气,只觉得一朵鲜花也不说插牛粪吧,没那么磕碜,虽然自小看着他长大的郑雪也不觉得张晨家咸鱼翻身了就怎么了不得了,至少郑雪看来张晨也就是个泥巴糊的普通陶坛,配沈诺一这朵牡丹也还是差了点劲儿。

不过差点也就差点儿吧,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怕人沈诺一以后上了清华,身边到处都是优秀的,他张晨倒显得普通平庸一般般了。

嘿,想到这她居然还为张晨担心起来了。

不过自己瞎操心啥啊。

郑雪就说:“那之后,你和张晨呢?张晨上川大,留榕城,你去首都,岂不是异地了……”

沈诺一点点头:“嗯啊!”这样子在郑雪看来竟然倒是有几分乖巧了。

她又说:“我会回来找他的。”

行吧。

郑雪看她这忽然流露的眼神神态,倒好像突然没那么为张晨担心了。

她目光游移,不经意间扫过路边一个邮政绿漆粉刷的书报亭。玻璃窗上密密麻麻挂满了各式杂志和报纸,这是这个时期的特色,这种书报亭一般都在十字路口,人流聚集地,有的还有公用电话,外面就摆放着此时发达的各类纸媒,一般最好卖的最新的都会放在外面,什么《科幻世界》,《南风》《娱乐周刊》等等杂志,也有《华西都市报》各类报纸,其中一份展开的《华西都市报》格外醒目。

首版面就是“高考满分作文评点!”

郑雪首先晃过的是自己想看到的标题,倒是没有注意副标题,“满分作文出来了!买一份我们看看!”

沈诺一也点点头,每年的满分作文,倒是一个全民关注点,作为刚刚经历的考生,她也有代入感的。

郑雪就丢了两块钱,买了一份华西都市报,递给沈诺一翻开来。

报纸版面很宽大,如果双手攥着两侧,谁都无法一眼把整个版面看完,所以只能看上半面。

《赤兔之死》作为首篇因为独特的文体有吸引眼球的效果,效应也最大,所以就在上半面的首位。标题是加粗的黑体“佳作点评(一)《赤兔之死》”。

正文之下是点评:“……文章在结尾处进行了巧妙的收束,通过伯喜和孙权的反应,既增强了文章的戏剧性,又使得主题得到了升华。这种收束方式既符合文言文的审美特点,又使得文章更具说服力。

文章通过赤兔马的视角,展现了其忠诚与悲壮的一生,同时也反映了关羽的忠义之气。这种新颖的角度不仅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还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综上所述,《赤兔之死》这篇作文通过对赤兔马的描绘,作者成功地传达了对忠诚与信义的崇高赞美,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赤兔之死》以其新颖的故事、高远的立意、精湛的语言和紧凑的结构,成功地传达了诚信的主题,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两人看完,只觉得确实写得好,和专家点评的一样,这是无可厚非的好。要文笔有文笔,要立意有立意,不愧是满分作文。

沈诺一也兀自点头。

然后她再攥着报纸两侧的下方,把报纸折下来看下半面。

两人都愣住了。

“佳作点评(二)《背囊里的空缺》作者:张晨”

一口气看过正文过后,她们也没漏过末尾专家的评语:“此篇作文的作者是我们川省育德中学的高三考生张晨。

张晨的《背囊里的空缺》则胜在“新”与“巧”。他并未如《赤兔之死》一般沿用历史典故,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诚信》寓言本身,大胆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聚焦年轻人丢弃“诚信”背囊后,那看似减轻重量的小船在风浪中反而失衡的瞬间。全文通过极具画面感的细节白描和留白艺术,引导读者凝视那个“空缺”本身,以及它在年轻人眼中投下的阴影与波澜,意境幽远,耐人寻味。”

“两篇作文也都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作”的追求。”

“《赤兔之死》如同一幅笔力千钧的工笔历史人物画,色彩浓烈,气韵酣畅;《背囊里的空缺》则更像一幅笔简意远的写意山水,于空白处见真章,引人遐思。它们用不同的美学语言证明,在高考作文这个特殊的舞台上,深厚的积累、独特的视角与大胆的创新,永远能碰撞出璀璨的火花,成就传阅一时的佳作。”

郑雪“啊!”得一声叫了起来,倒是引得周围人朝她的惊咋疑惑看来。

郑雪赶忙收敛了刚刚的失态,但眼下一张脸已经是涨红得有些小激动小激动的了。

她惊愕的望向沈诺一:“看这上面说,真是张晨啊!?我知道他作文好,没想到在育德拿过满分,高考他居然也拿了满分作文!?他真在认真履行和彭鑫的打赌……”

“这下他可真是出名了!”

沈诺一不理她的一惊一乍,只是上前,再买了一份当期的华西都市报,轻轻的展了展封面,将其一板一眼折成了长条,放进自己随身的小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