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都市小说 > 1979戏梦人生 > 第72章 牌匾回来了(三江加更)
燕影厂的厂长汪洋还是第一次见到钟山。

俩人寒暄一番各自落座,汪洋给在旁边低眉顺眼赖着不走的刘小庆递了个眼神。

对方这才恋恋不舍地站起身告辞。

汪洋盯着办公室的门关上,露出了几分头痛的神色。

他看着一旁松了一口气的钟山,心里已经猜到刚才发生了一些什么。

汪洋干笑道,“哎呀!咱们燕京这些演员、作家、艺术家,都是奇人啊!”

钟山心想,再过二十年,你把奇人换成旗人也行。

一旁的王好未还惦记着厂里的大事呢,她看看汪洋,催促道,“厂长,咱们是不是说说《茶馆》的事儿?”

“哦对对对!”

汪洋恍然想起自己回来的原因,和颜悦色地看着钟山。

“钟编剧,你说的这个《茶馆》要出国访问演出,事情定下来了吗?”

钟山摇头,“当然没有。”

“没有?”

汪洋瞪眼,“没有的事儿你说这么热闹?”

钟山笑道,“您别急啊,听我跟您解释。”

“去年米国的知名编剧阿瑟·米勒第二次访华之后,看了我们人艺的《茶馆》,认为剧情感染力很强,在回国之后,写了几篇关于访华看话剧的文章。”

“恰巧呢去年我们院长访问过欧洲,英国方面看到阿瑟米勒的文章之后,决定邀请曹院长带《茶馆》去英国演出。还寄来了邀请函”

汪洋挑眉,“那这事儿不是已经定好了吗?”

“没这么简单。”

钟山摇摇头,“阿瑟·米勒在话剧界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所以英国方面有动作之后,德、法、意几国也都想参与。

“这么一来,事情就麻烦起来了,需要多方协调剧院场地、演出时间,还需要面对本国的话剧爱好者提前售票,所以到现在还没敲定。”

这些消息,自然是钟山那天在曹宇办公室聊天时听来的,如今在人艺内部也不是什么秘密。

汪洋一听细节这么多,反而更放心了。

作为燕影厂新一代的领导,他是个很有魄力的人,无论是筹拍喜剧电影,还是从各个地方电影厂摇人,他的目标一致就是持续扩大燕影厂在电影行业的影响力。

作为文艺圈的一名老兵,汪洋很清楚,一旦《茶馆》走出国门,凭借人艺的表演水平,只要解决了观众怎么听懂台词的问题,那绝对是能收获一大波好评的。

这样一个中外交流的典型案例,拍电影是迟早的事。

既然如此,干脆提前上马,等《茶馆》出国演出结束回国,紧接着就把这出戏拉上大荧幕,就凭电台、报纸那些铺天盖地的外交宣传,《茶馆》电影版肯定能掀起一波热潮。

想到此处,他一拍大腿,“既然是这样,那就干!明天!明天我就去找曹老!”

有了汪洋的果决,一切顺理成章。

两天之后,人艺就跟燕影厂达成了计划,安排专职导演、搭建场景、一切同步推进,力争在上半年把戏拍完,年底上映。

这期间,钟山每天来找江淮延,俩人一起研究改稿子。

《夕照街》的剧本修改并不算复杂,有了江淮延汇总的意见,稿子只用了几天就修改完毕,钟山也顺理成章地拿到了两千元的稿费单。

一跃成为万元户的钟山同志忽然觉得自己应该膨胀一下了。

买点什么呢?电视机?或者干脆收集点古籍善本、文玩宝贝?

购买力带来的幸福感,支配着钟山开始胡思乱想。

只是想了一阵,他忽然发现,似乎自己过了年还没见过萧楚楠呢?

往日里她每周都要来钟山这里打卡学习穿搭、撩妹技巧,如今居然消停了快一个月,倒也是稀奇事。

钟山不由得想,难道这姑娘忽然转性了,还是搭上固定的妹子,双宿双飞了?

想了半天不得头绪,钟山干脆摇摇头把这些事情甩到脑后。

至于消费项目,还是回家参考一下钟友为和王蕴如的意见再说。

如是到了下班时间,钟山蹬上车子就往烤鸭店跑。

到了饭店门口,就听一声嘹亮的嗓音响起。

“燕京烤鸭店,前门正宗老字号!现烤鸭子带片皮!一鸭四吃全鸭宴!口齿留香色味双绝!往里请呐您几位!里面有雅座、包间!”

钟山打眼一瞧,林连昆穿了一身大褂,正站在门口吆喝呢。

他笑嘻嘻地凑过去!上来就开始对词儿,“常头!”

林连昆闻言直接使了个相,一副喜从天降的样子。

“哎呦!这不是钟爷嘛!我们今儿个吉星高照,可把您盼来了!”

钟山满意地点点头,“这状态,你说你不是常贵我都不信!”

林连昆闻言颇为振奋,“那我这二十天就算没白练!”

跟林连昆聊了一会儿,钟山直奔后厨,跟围在烤炉旁的韩山续、马恩冉打了个招呼,这才转头去找杨福来。

打包了半只鸭子,装上京葱丝、鸭酱、蒸饼,钟山放下钱就招呼着要走。

杨福来伸手拽着他,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喜色。

“钟编剧,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全聚德的牌子,要回来了!”

“是吗?”

钟山闻言笑道,“恭喜你啊!打了这么多回报告,总算得偿所愿!”

杨福来一脸羞愧,连连摆手。

“您别装不知道了,我都听上面的领导说了,人家明白地告诉我,本来这事儿最快到明年有结果就不错,但是过年的时候,有个编剧在海里跟老同志求了情,才办得这么顺利……”

杨福来看着依旧风轻云淡的钟山,眼里已经有些湿气。

“当时我一听就知道是您,除了您,没有别的编剧知道我们更名的事。

“除了您,我更是想不出谁能够这么仗义,在领导面前,这天大的面子,单就为了别人出头!”

他伸手扶着一旁的墙壁,上面挂着的是烤鸭店过去的老照片。

“全聚德这三个字,是我们杨家人几代人苦心经营的见证,是我甩不掉的心结,现在,终于解开了……”

说着说着,他愈发感怀,不觉眼泪已经盈满眼眶。

“噗通!”

杨福来干脆跪下,双手作揖,“兄弟,您这份儿大恩大德,铭记五内,我给您磕一个!”

钟山赶忙去扶,奈何杨福来浑身用着劲力,竟是硬生生地给钟山磕了个头。

站起身来,他红光满面,似乎人都年轻了几岁。

“我们都想好了,等您这部《天下第一楼》公演那天,我们就换上全聚德的牌匾,到时候,整个全聚德几百号职工,我们集体买票支持您!”

“至于烤鸭,以后想吃您就来,永远缺不了您的份儿!”

就这样,钟山的消费计划出师不利,五块钱和粮票一同塞回了兜里,一整只烤鸭片好装盒,挂在了自行车把上。

钟山蹬着车子回了家,上楼推门。

一开门,钟友为正满面愁容地坐在沙发里,一言不发。

“怎么了这是?”

钟山随口问了一句,钟友为却只是摇头。

王蕴如正好端着炒好的菜进来,一看这么大一盒鸭子,顿时欢天喜地。

三口人坐在餐桌前,片好的烤鸭还带着余温。

灯光之下,片好的烤鸭皮如琥珀,鸭肉粉嫩多汁,京葱、蘸酱、蒸饼码放整齐,餐桌上传来阵阵肉香,勾得人馋虫大动。

王蕴如夹起蒸饼,先递给钟山一片,又伸脚踢了踢钟友为。

“行了!小山弄这么大个鸭子,你可别哭丧个脸了,专业技能比武不理想就不理想呗!不是早就想到了嘛!”

钟友为这才收拾情绪,沉默着开始吃饭。

钟山一边卷鸭子,一边追问道,“你这个专业技能比武,到底是怎么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