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都市小说 > 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 第332章 大一统理论
在钱老一连串的质问下,会议室沉默下来,所有人都哑口无言。

陈辉这些年对华夏的贡献,他们自然都是知道的,但现实不是这么算的,他们不能只考虑陈辉对华夏的贡献,他们也要考虑华夏的未来。这混沌环工程光是前期预算就需要100到200万亿,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并且根据之前这种大型工程的经验,真正到实施时必定是会超预算的。

想到经验,王文英看向会议室中的杨振宁,“杨老,您怎么看?”

已经九十多岁高龄的杨振宁出席了这场会议,他早在永生一号进行临床试验时就申请成为志愿者,本人更是特意找陈辉长聊了许久。

最后陈辉同意了他的申请,现在的他早已不复老态,看起来像是五六十岁的人,精神抖擞。

可惜他终究已经脱离前沿科学许多年,现在想要再回到当年的科研状态恐怕是没希望了。

杨振宁是当年反对华夏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的中坚人物,跟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认为杨振宁会支持他。

“我支持陈教授的混沌环计划!”

然而,杨振宁给出的答案却让他措手不及。

“为什么?”

他很是不解。

“此一时,彼一时。”

杨振宁摇了摇头,“当时我阻止,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在高能物理上的水平距离国际领先还有很远的距离,那个时候即便我们建成了粒子对撞机,最后的实验结果也只是给别人做嫁衣。”

“最重要的是,当时我们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也并不支持我们去做这件事。”

“但现在,整个蓝星,想必不会有哪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比我们还高了吧?想必也不会有哪个国家在高能物理上的研究能比陈教授还高。”

“虽然不能好高骛远,但既然已经解决了眼前的苟且,如果不去追寻一下诗和远方,那就太没意思了。”

“都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了,我们应该做点有大国担当的事情!”

王文英坐回位置,不再发言。

他并不是被说服了,只是知道继续争论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了,虽然他也有一堆拥护者,可毕竟只占少数,现在大多数人都因为陈辉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陷入了狂热,他也很无奈。

杨振宁说的道理他都懂,可想要让他改变原本的看法同样是很困难的。

“好了,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了,现在开始分配任务吧。”

钱老言归正传。

既然已经做出决定,其他人即便有不同看法,也都很快的融入进来,开始出谋划策,有条不紊的讨论起来。

陈辉坐在一旁并没有说话,很多话杨振宁和钱老都已经说过了,也无需他多说。

但他建造行星级粒子对撞机其实是有自己的私心的,除了之前那一串冠冕堂皇的理由,他还想通过对这个世界真实的探索,去揭开一直跟随自己的数据面板的秘密!

不过他也坚信,混沌环能够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好处,绝对要远远超过建造它需要的资源,他也坚信自己能够从中窥见真实!

大方向敲定,接下来混沌环计划便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当工业克苏鲁全力去做一件事情时,爆发出来的恐怖力量,不仅让西方人震惊,就连华夏自己人都目瞪口呆。

尤其是如今华夏能够调动的资源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这一次不仅是华夏,赤道周围的国家和人民都被调动了起来。

其他地方的人或许还对这项工程颇有微词,但赤道周边的人民却早已满脸笑容,混沌环为他们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工资水平远超他们平日的工作,他们恨不得混沌环能够一直建设下去。

当然,建设工作一直在进行,但围绕着混沌环的争议从没有停止过。

【泪目!这才是大国担当!当别的国家还在为一点蝇头小利争吵时,我们已经在为全人类的未来探索终极真理了!支持陈教授,支持混沌环计划!】

【从技术角度看,盘古计划将极大拉动我超导材料、量子计算、空间运输等所有尖端产业链的升级,这不仅是科学投资,更是对未来一百年科技主导权的战略投资。】

【支持是支持,就是最近装修,听说某种特种钢材价格涨了三倍,说是都供不应应……算了,为了大局,我忍了。】

【抛开情怀,混沌环计划是否透支了我们的民生福利?】

华夏国内平台主流是民族自豪感、技术乐观主义和对权威的信任,虽有对民生影响的细微抱怨,但迅速被大局观所淹没,整体上大家还是支持的,这是陈辉这么多年来在华夏树立的绝对权威。

大家虽然不知道这个东西对他们到底有什么用,但他们相信,陈教授研究的东西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好处,这已经无数次的被证明了。

但西方平台上,大家对于这个庞然大物充满了恐惧、质疑和无力感,焦点集中在伦理风险、环境代价和资源不公上,夹杂着对华夏和陈辉个人动机的深刻不信任。

【你们真以为那只是个对撞机?那是轨道武器!是能量发射平台!华夏要用它来控制全球的天气和通信!醒醒吧!】

【回复楼上,证据呢?又是你那套阴谋论。】

【要什么证据?等你有证据的时候,你已经变成烤鸡了。或者被奇异物质变成一摊烂泥。】

【内部消息,莫里斯教授的研究所上周被切断了高端液氦供应,理由是战略资源管制,他们在系统性地消灭反对声音。】

爱德华·莫里斯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粒子物理学前辈,曾是诺贝尔奖得主,如今是人类生存守护联盟的精神领袖。

他们认为这是在制造人造黑洞。

高能对撞可能会产生奇异物质,瞬间将整个地球转化为一团夸克汤!

将如此巨大的能量集中在一个微观尺度上,是前所未有的,一旦产生稳定的微观黑洞,它会因霍金辐射太弱而无法蒸发,反而会沉入地心,逐步吞噬整个星球!

他们宣称,更可怕的是奇异物质,它可能将接触到的任何普通物质都转化为奇异的形态,引发链式反应,最终将整个地球变成一团高密度的奇异核,这并非危言耸听,这是基于现有物理模型的合理推演!

尽管陈辉发布了数百页的技术安全白皮书,用最严谨的数学证明对撞能量远低于宇宙射线轰击地球的自然事件,但恐慌无法用公式平息。

他们不断通过网络发起抗议,一篇广为流传的末日小说《沉默的奇点》描绘了混沌环计划启动后,地球被自身创造的黑洞吞噬的场景,引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恐慌。

并且在很短时间内,这本刚刚出炉的小说就被拍成电影上映,那灾难的场景成为了无数人的梦魇,只要混沌环一日还在施工,他们就没办法睡个好觉。

这期间甚至还发生了许多起袭击混沌环工地的事件,当然,他们都被环绕在工地周围的智能安保系统拦住,在第一次电击警告无效后,安保系统换上了真枪实弹。

无数血的教训发生后,这样的事情才得到遏制,他们倒不是因为死亡而害怕,只是他们发现,不管他们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冲破那道由机器组成的防线。

这不由让他们想到了赛博朋克,现在的他们就像是那种荒诞背景下的人类,科技高度发达,可他们无比脆弱,华夏人都是掌握实权的真正权贵,而他们,只是耗材。

这让他们心中的恐惧和愤恨满溢,一场场的游行在西方各地爆发。

不过这些在七代机几次出巡后,就全部转为了地下活动,仿佛一切都恢复了平静。

外界的喧嚣并没有对陈辉产生任何影响,他正全神贯注的研究着四大基本力的大一统理论,日复一日,空旷的园区中只有陈辉和负责他安全的一个连队。

戴亚峰站在楼下,看着研究所顶层那盏孤灯,不由得心生敬佩。

如果一天如此也就罢了,可现在已经过去三个月了,日日如此,他自问自己是做不到的,他相信这个世界上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难怪陈教授能够取得那般惊人的成就。

研究室中,陈辉站在巨大的白板前,上面写满了杨-米尔斯方程的规范对称群、广义相对论的黎曼几何、以及由黎曼猜想引申出的素数分布与量子混沌之间若隐若现的联系。

空气中弥漫着马克笔和茶的芬芳,陈辉现在有些明白为什么师爷爷和师祖爷爷都喜欢喝茶了,他现在也染上了这个坏习惯,但喝茶能让他保持清醒,让他大脑更加清晰灵活。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以前的他是没有这种情况的,自从那次生病后,他开始需要依靠外物来让自己保持强大的专注度,但在迷人的大一统理论的研究面前,陈辉并没有去深究。

“引力子……为什么你如此孤独?”陈辉喃喃自语。

在他的脑海中,微观的量子世界是一个喧闹的集市,粒子们通过交换信使玻色子激烈地互动,而宏观的宇宙时空则像一片寂静而深邃的海洋,平滑地弯曲。

如何让集市的规则与海洋的律动奏出和谐的乐章?

突然,他的笔尖停住了。

他想起了自己证明黎曼猜想时构建的一个全新数学工具陈氏拓扑流形,这个工具能精妙地描述不同维度空间之间的隐藏关联。

一个疯狂的念头如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如果引力并非一种力,而是时空本身的信息熵在特定拓扑结构下产生的涌现现象呢?

就像水面的漩涡,它看似是一个实体,但本质是水流运动的宏观表现。

这一刻,他找到了钥匙!

接下来的三个月,陈辉进入了近乎神启的创作状态。

他以陈氏流形为框架,将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全部视为某种更基本的信息场在不同对称性破缺下的不同相位。

论文草稿如雪片般堆积,一个统一而优美的数学结构初见雏形,它仿佛宇宙本身的交响乐总谱,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

然而,当乐章进行到最华彩的部分时,旋律戛然而止。

陈辉遇到了一个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

奇点问题!

在他的理论框架下,当追溯到宇宙大爆炸的起点或黑洞的中心时,所有优雅的方程都会崩溃,得出无穷大的荒谬结果。

这就像一幅完美的世界地图,却在最关键的几个点变成了无法辨认的墨团。

他尝试了所有已知的数学方法,非交换几何、超弦理论、圈量子引力……但每一次修补都像是在一件华美的长袍上打补丁,不仅丑陋,还破坏了整体的和谐。

理论的美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为的、生硬的缝合。

一个月,两个月……陈辉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废寝忘食。

曾经灵动的眼神变得疲惫而固执,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仿佛变成了一座囚禁他的迷宫。

外界关于他江郎才尽的议论开始出现,但他充耳不闻,他站在自己智慧的悬崖边,凝视着脚下理论的深渊,第一次感受到了无知的沉重。

哪怕是之前研究千禧年难题,他也从来没有被一个问题困扰如此之久,凝望眼前的公式,陈辉不得不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是不是已经超出了他当前的能力范畴?

或许,应该等到各方面熟练度提升上来后,再来研究这个问题?

心念一动,陈辉唤出数据面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