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都市小说 > 还好我重生了! > 第一百九十八章 外观定稿
会议还在继续。

主要是对外观定性。

关于屏幕的问题,乔布斯一直认为3.5英寸是最佳手机尺寸,银行卡大小,也是最适合单手交互的尺寸。

更大的屏幕,就是愚蠢的设计。

这个设计一直沿用到了2011年的Ipone4S,乔布斯见上帝之前。

网上也有很多吹捧之言。

现在不过才2006年,所以陈学兵一开始也觉得3.5英寸应该是有点什么说法,命令设计一直在对标3.5英寸。

但是工厂先后反复雕琢了几款不同边框的3.5英寸模板给他试用,他发现自己好像有点渴望愚蠢。

他这个后世来的人,完全用不惯。

手持的正常距离盯着看久了,感觉还有点视觉疲劳,对眼睛很不友好。

手机,作为以后通信、生活、娱乐、工作为一体的最重要工具,为什么一定要单手操作?

他忽然觉得乔布斯走得早,对苹果或许是件好事,否则以老乔的犟性,往后的好几代可能都会被限制在这个聪明的设计上。

不过同等技术下,屏幕越大,PPI(像素密度)就越小,PPI在240以下时,人眼能察觉到明显的颗粒感,300以上时就几乎无法察觉了。

以目前的LCD技术,4英寸以上屏幕,要达到100(较为细腻)以上的PPI都是难事。

大家也习惯了董事长的高要求,反正内屏技术近年发展很快,提议内屏可以边等边谈,把硬件工程师叫来,先按照4英寸和4.2英寸现场出了几款方案。

英寸,本来是个长度,对应2.54厘米,如何用来定义一个面积的呢?

对角线。

屏幕的对角线多长,就是几英寸。

不过面积相同,不代表长宽相同,同样的面积下有无数的长宽解。

通用的比例,有经典比例16:9,宅机身比例18:9,超长屏19:5.9。

当然是选择16:9。

原来的UI设计,也是按照这个比例制作的。

定了比例,出图也就20分钟。

根据人体工学验证,16:9方案的平均拇指覆盖宽度为58.4mm,单手操作纵向极限为107.1mm,虎口压力点宽度为52.4mm。

第一款4.0英寸的方案,屏幕尺寸为88.48mm×49.77mm,上边框4.2mm,下巴区10.8mm,单侧边框2.6mm,机身尺寸为115mm×58mm。

第二款4.2英寸的方案屏幕尺寸为93.1mm× 52.4mm,边框区稍大一点,机身尺寸为115.2mm×58.1mm。

工程师又说,麒麟元素主要可以体现在背部和侧面。

他开始画图。

摄镜头外绕1.5mm宽鎏金云纹环,如缥如缈,栩栩如生。

陈学兵还有些赞叹,这设计不错啊。

又开始画底部扬声器孔:采用麒麟爪印阵列,单孔尺寸1.8×2.4mm,间距0.6mm。

尺寸都做好了。

到了这里,陈学兵觉得不对,很不对。

工程师继续画图。

侧电源键,雕刻微型麒麟尾纹。

音量键,表面0.1mm深螺旋凹槽,模拟尾部鳞片触感。

背部圆型标志,边框内采用深浅变化的雕刻麒麟鳞片纹(深度0.05-0.2mm),光线折射呈现动态麟甲效果,也就是如今那些小浣熊SSR卡牌的反光效果。

甚至充电器插头都刻制了一个云纹浮雕。

一张A4纸,用铅笔逐渐绘制了一台手机的不同的面。

整个机器,就是一头藏在云中不露头的麒麟,给人更多想象。

工程师又抱了台电脑过来演示。

开机动画:水墨麒麟侧影从芯片晶圆中跃出,伴随青铜编钟音效。

开息屏声:道韵水滴声。

充电动画:绿色能量奔流。

陈学兵看完,很想骂人。

这他妈是临时提议??

除了尺寸是临时做的,关于“麒麟”的元素,你们起码干了他妈一个月了吧??

他退出围成一圈观摩的高管们,背着手无语道:“你们下次对我的想法有意见,能不能不要背着我悄悄干??”

硬件工程师无辜地眨巴眼:“董事长,这是根据您提供的人机交互逻辑做的,不算背着您干吧?您要是觉得不好.我们再改改。”

陈学兵叹了口气。

这他妈就是手底下有人的感觉啊。

比他想的精妙多了。

卢韦冰让人做出这个…大概也是在证明能力。

“外壳什么材质?效果做出来.不会失真吧?”陈学兵问道。

“呃我们一致认为您原来提供的铝制品加塑料的方案很好,正面黑色,中框还是采用金属,背板做成铝银和亮黑塑料的拼接色。铝密度只有铜的三分之一,可塑性也比较高,表面易加工,也耐腐蚀,导电性和热传导率都很好,塑料部分可以占据下半部分三分之一,防止形成法拉第笼隔绝信号,还可以增加三防属性,如果您同意,样板您很快就能看到。”

陈学兵还是感觉这个背板和Iphone一代有点像。

“嗯成本多少?”

“我们在宝安区找到了一家长盈精密公司,他们说可以做,价格在160块上下,现在尺寸要变大,价格肯定会高一些。”

“如果采用多种颜色呢?价格会涨多少?”

“成本应该会高一些,不过还得看我们下多大的单,单子下得大,一切都好谈,甚至能比160还低一点。”

这年头,大家玩的还是“先生产,后销售”。

生产了一大批产品,把货铺出去以后才开始打广告或者开发布会,消费者看到信息,就能去销售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厂商不断花重金砸广告,就是希望能赶紧把铺出去的产品迅速销完,然后供应商提着现金来厂子里排队拿货,甚至供不应求时还可以提点价。

但这种模式,十分依赖厂商对市场需求的精确判断,一旦宣传效果不好,则要承受反面的库存积压风险。

正如董小姐所说,黑色家电更新换代之快,让人目不暇接,一旦长期积压,可能就是血亏降价。

后世的网络销售模式,则是预售策略。

只要生产出部分样机用于测试和备货,就可以召开发布会,制造市场热度。

可以通过预售来评估市场需求,避免过量生产导致的资金占用。

但这种模式亦有风险。

如果市场热度远高于预期,合同内供应商调剂的原材料不够用,供货延迟导致供应不足,厂家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考的是供应链管理能力。

陈学兵当然是朝着新型销售方式去的。

现在虽然没有相应的网络环境,必须以线下销售为主,但网络销售走向主流是无法抵挡的大趋势。

第一代手机销售都进入2007了,完全可以从这里就开始进入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培养。

至于提升管理能力的方式…

就两件事:国产替代,入股供应商。

国产替代,才能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2016的“毛衣战”,也没几年了。

至于入股供应商…

只有对供应商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并且他们赚的钱也有自己的一部分,才能把成本压到最低。

这两件事,他一直在做。

陈学兵思考一番,下达指令:

“塑料部分,试试墨绿或者灰色,其他颜色也可以尝试,定出四款外壳。”

“另外,通知一下林总,尽量采用65纳米制程。”

“咝…”卢韦冰吸了口气:“真用65纳米?”

陈学兵瞥了他一眼:“废话,外观搞这么炫,交互水平差了能行?功耗,流畅度,都得先进的芯片支撑。”

“另外。”

“手机电池要一体化软包锂电池,朝着这个方向去给我找,不能低于1500毫安时,招人设计充电器,传统的USB接口不能满足我们的充电需要,必须做出一款我们自己的标准,然后推动它,让国内厂商共同研究快充技术。”

“屏幕PPI不能低于130。”

“零件供应过程中要尽量减重,整机重量不能超过160克,厚度不能超过12毫米。”

陈学兵一次性抛出几个单独做起来很难,结合在一起堪称变态的问题,就准备起身离开。

卢韦冰连续盯着陈学兵三秒钟,才确认董事长是朝着他下达的命令。

然后开始风中凌乱。

“董…董事长,您不是说Plan A由你自己负责吗?”

陈学兵似笑非笑地看了看桌上那张A4纸。

“你不是把外观设计和名字都给我想好了吗?IC设计部的人你不是也想用?现在开始IC部就归你了,剩下的问题也交给你,我相信你,做出样品来给我看看。”

卢韦冰其实也是求仁得仁,他推翻陈学兵之前的设计,本来也是为了掌权。

不过现在一下这么多要求,他有点头大了。

“那…钱呢?”

陈学兵背着手盘算了一下,道:

“放心,研发方面的钱,该花的我一分都不会耽误你,下个月之内我给你打来三千万,掌握技术的花费可以不视作生产成本,但是涉及供应链,必须要反复斟酌,我不希望最后难以定价。”

技术花费,不计入生产成本。

还一次打来三千万。

技术成本起码占了三分之一啊!

那还有什么难以定价的?

卢韦冰瞬间觉得之前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放心,董事长!保证完成任务!”

“等你好消息。”

……

说是交给卢韦冰,其实除了研发,事情还很多。

而且是越来越多。

研发完成,就要生产,还要销售。

生产其实可以外包,富士康就在深圳龙华科技园,如今的富士康,已经超过伟创力,成为全球第一大OEM。

但他是做手机是想自己逐步培养技术,不是当个品牌商。

工厂那边已经把土地平整完毕,扩建厂房的事情从简就行了,接下来要组建一支团队去周边的代工厂学习学习,招收熟练工人,采购设备,做五条以上大的组装生产线。

手机制造如今是典型的人员密集型产业,组装焊接检测都没法完成黑灯流程,每条生产线至少要200个工人支撑,一旦开始动起来,就要养上千号工人。

齐光明建议他赶紧把那个Plan B爆米花手机的研发也赶快搞起来,有两边的订单,才能管得了这么多人吃饭。

而且这么大规模,到时候就必须开门做生意了,得把那些盗版生产给停了,到时候产线空荡荡,工人,工厂,一个月至少三百万的资金压力。

股市疯牛也就两年,他想做的事情还很多,花钱的地方也很多,不可能一直靠天上掉钱吃饭,两年之内他必须把一切环节的成本降下来,保证盈利。

陈学兵把PlanA,如今的「麒麟」交给卢韦冰,其实也是为了方便他集中调度研发和生产资源。

本来打算自己组建「道」系列跟卢韦冰比一比,但他也是第一次开工厂,有些事情一开始想得太理想化了,遇到了很多与预想不符的问题,必须当断则断,及时调整。

销售…倒是还早。

可以多跟董大姐探讨探讨。

……

下午六点过,南海大道。

这里几个月以前还叫“南油大道”,坐落着一座七层高的扇形建筑,南油大厦,是这里的地标。

南油集团是80年代的中外合资企业,也是深圳最早的经济支柱之一。

一代版本一代神,腾讯在这里拍下了一块地,打算立起深圳大厦。

日后还有百度,字节等企业落地这里。

街对面的深圳大学,既非985,也非211,却得天独厚,被越来越多的顶级企业包围。

陈学兵其实也不知晓这里日后的发展,只是觉得学校的绿化搞得不错,日落的风景还行,十字道路宽阔,又在市中心,寻思着以后是不是在这里买块地,搞个办公楼。

毕竟横岗大厦那边离市区太远,坐了半个多小时的车才到南山。

横岗那个地界适合称王称霸,就跟坐落坂田的华为一样,有大片的闲置土地可以兴修员工楼,生活区和研发部等功能区域。

却跟市中心不联动。

在这里立个地标,才能让整个深圳看得见。

「要搞就搞个最高的。」

陈学兵想着,手里发着短信,走进那所漂亮的校园。

【到你学校了,你在哪?】

半天也没回,偌大的校园,他也找不到方向,只好打了个电话。

那边一接通,就是一阵热火朝天的动静。

嗷了嗷的。

“你在干什么?”

“啊!救命啊!!”

陈学兵顿时紧张:“你在哪?”

“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