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都市小说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125章 庞然大物(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十二月十日。

脉动功能饮料,北美、日本第二轮盲测全部完成。

陈秉文看着新鲜出炉的两份盲测结果报告,欣慰不已。

北美区域总共4800份有效问卷,

整体接受度达到96.7%。

负面评价中,‘甜度怪异’、‘薄荷刺激’占比降至1.8%。

尤其是芝加哥、休斯顿蓝领社区反馈非常好。

96.7%的整体接受度,意味着新配方精准击中了北美消费者的味蕾。

芝加哥、休斯顿蓝领社区的反馈,更是验证了产品定位的精准。

为需要能量补充的群体量身打造。

而日本版脉动,3000份有效问卷。

整体接受度:92.1%。

口感满意度:93.5%。

‘风味不自然’、‘缺少什么’的模糊差评降至3.2%。

东京、大阪年轻白领对蜜桃青柠风味接受度最高,评价‘纯净’、‘顺滑’。”

92.1%的整体接受度,虽然略低于北美,但在口味极其挑剔、市场高度成熟的日本,这个数字已属上乘。

口感满意度和风味喜好度的显著提升,证明了伊莎贝拉“简化风味矩阵、追求纯净自然”的策略非常成功。

“很好。”陈秉文放下报告,对周志远说道,“北美版、日本版最终风味配方,就按这次盲测的定型方案执行。

等富源厂这批供给东南亚的浓缩粉订单生产完成,就启动北美、日本市场首批浓缩粉生产计划。”

“明白!”周志远点点头应下,转身快步离开。

北美、日本市场的口味关,算是初步闯过去了。

接下来,就是真正的硬仗,渠道落地和市场检验。

而渠道落地,则是硬仗中的硬仗。

这场仗的核心战场,并非直接面对消费者。

而是那个盘根错节、自成体系的庞然大物,可口可乐的特许装瓶厂网络。

在北美和欧洲,可口可乐公司本身更像是一个“品牌持有者”和“浓缩液供应商”。

真正将可口可乐饮料铺满每一个角落的,是那些深耕地方数十载、拥有独立王国般的特许装瓶厂。

这些装瓶厂与可口可乐总部的关系微妙而牢固。

他们通过长期合约,从亚特兰大总部购买神秘的“7X”浓缩液。

然后加水、加糖、碳酸化,灌装入瓶罐,再通过自己建立的、密如蛛网的分销体系,将产品送达至街角便利店、大型商超、加油站、餐馆乃至自动贩卖机。

数十年的经营,让这些装瓶厂在本地拥有无与伦比的渠道控制力、物流网络。

他们与本地零售商的关系根深蒂固,货架的黄金位置、冰柜的陈列数量、促销档期的安排,往往都由这些装瓶厂的渠道经理说了算。

甚至很多大型连锁商超的采购,都要看当地装瓶厂巨头的脸色,他们才是区域渠道的“土皇帝”。

对于可口可乐亚特兰大总部而言,这些装瓶厂是将其产品触达消费者的“触手”,是难以撼动的渠道基石。

总部推出的任何新产品、新政策,最终都需要依靠这些“触手”去执行。

如果装瓶厂阳奉阴违或消极怠工,即便是总部意志,也会在落地时大打折扣。

陈秉文很清楚,虽然与可口可乐达成了专利授权及渠道开放协议。

总部也下达了配合“脉动”铺货的指令,但这纸命令下放到各个桀骜不驯的装瓶厂时,能激起多少水花,完全是个未知数。

可口可乐特许装瓶厂赚的是辛苦钱(装配、物流、分销),毛利率长期徘徊在10-15%,远低于总部浓缩液50-60%的暴利。

他们必须精打细算每一分资源。

而且推广新品意味着挤占现有成熟产品的货架、冰柜、运力和销售精力,还需投入额外成本。

新品失败的风险和损失主要由装瓶厂承担。

所以,他们更愿意把资源投入到促销经典产品这种“稳赚”的事情上。

这样一来,可口可乐总部的高层战略,与地方装瓶厂的切身利益和执行惰性之间,存在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脉动功能饮料,征服北美消费者的味蕾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如何打通这道横亘在渠道上的“马奇诺防线”,才是“脉动”能否在北美市场杀出一条血路的关键。

想到这里,陈秉文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装瓶厂”三个字。

这场硬仗,避无可避。

破局的关键,不在于总部的一纸命令,而在于能否让这些“土皇帝”们心甘情愿地认为。

卖“脉动”,是笔比卖可乐更划算、更省心的好买卖。

相比而言,日本三得利的销售渠道,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三得利在核心市场(东京、大阪等)拥有自建灌装厂和完全控股的销售子公司,从生产到配送、终端推广,均由总部直接掌控。

即便在部分区域使用代理经销商,也通过股权绑定或深度协议确保执行力。

所以,只要三得利总部一声令下,两周内就可以将脉动产品铺进全日本90%目标终端。

可以实现全日本同步启动试饮、买赠和广告轰炸等销售策略。

为了让“脉动”在全球两大核心市场,真正落地生根。

针对日本、北美以及欧洲渠道,有两场策略迥异的战役需要陈秉文去指挥。

成功与否,将决定陈记能否真正跻身全球快消品玩家的行列。

他心中并无太多忐忑,只有一种棋至中盘的冷静。

布局已定,落子无悔。

与此同时,新加坡。

皇后戏院门口,人潮汹涌。

巨大的《醉拳》海报占据着最醒目的位置,海报下方,“程龙主演”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售票窗口排起了三十多米的长队,蜿蜒曲折,几乎堵住了半条街。

“两张《醉拳》!最快场次!”一个年轻人挤到窗口前,急切地喊道。

“不好意思先生,今晚九点前的场次全部满座,只有十一点半的午夜场还有少量余票。”售票员头也不抬地回答。

“午夜场也行!两张!”年轻人毫不犹豫地掏钱。

类似的情景在乌节路、牛车水、裕廊东等核心商圈的影院同步上演。

《醉拳》在新加坡上映首日,便引爆了观影狂潮。

国泰机构旗下的影院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报纸娱乐版充斥着“程龙功夫喜剧席卷狮城”、“《醉拳》票房破纪录”的标题。

影院大堂里,气氛更是热烈。

除了常规的电影海报和宣传立牌,最引人注目的,是设立在醒目位置的“脉动”功能饮料推广点。

淡蓝色的“脉动”Logo与《醉拳》海报交相辉映。

推广点前围满了等待入场的观众。

穿着统一制服、笑容甜美的促销员正热情地介绍:

“先生,试试‘脉动’功能饮料吧!程龙代言,看《醉拳》打斗激烈,口干舌燥,喝一瓶瞬间回神!”

“买《醉拳》电影票加一瓶‘脉动’,只需额外1新元!原价1.8新元哦!”

“看电影,饮脉动,活力加倍!”

促销员身后,冰柜里整齐码放着淡蓝色瓶身的“脉动”,瓶身上程龙活力四射的形象清晰可见。

不少观众被吸引,顺手拿起一瓶。

“程龙代言的?来一瓶试试!”

“看电影配饮料,正好!”

“1新元加购?挺划算的!”

更绝的是,电影放映前,银幕上并未直接播放正片,而是插入了一段60秒的贴片广告。

画面是《醉拳》中程龙打完一套精彩醉拳后,略显疲惫地靠墙休息的镜头。

紧接着画面切换,现实中穿着运动装的程龙拿起一瓶“脉动”,畅饮一口,对着镜头露出标志性的阳光笑容:

“打完功夫,口干舌燥?

来瓶脉动!瞬间回神,活力全开!

我是程龙,这是我的选择!”

广告片节奏明快,与电影片段衔接自然,毫无违和感。

影院里响起一阵会意的轻笑声和议论声。

“哇!程龙!”

“这饮料看着不错”

“看完电影去买瓶试试!”

广告效果立竿见影。

散场时,不少观众径直走向大堂的“脉动”推广点或便利店的冰柜。

“老板,来瓶脉动!

就程龙喝的那个!”

“刚才广告里那个蓝色的饮料,给我拿一瓶!”

南华贸易办公室。

林文雄拿着最新的销售报表,正在与凌佩仪通电话。

“凌总监!爆了!彻底爆了!”他对着电话激动地喊道,“《醉拳》上映三天,场场爆满!

带动‘脉动’销量直线飙升!”

他看着报表上的数字,飞快的说着:

“首日,借助影院推广点和票饮捆绑,脉动单日销量突破一万五千瓶!

第二天,随着口碑发酵和广告效应迭加,销量冲到两万三千瓶!

今天才半天,各大超市和便利店补货电话就没停过!预计全天能破三万瓶!”

电话那头,凌佩仪也非常激动,兴奋道:“太好了!林老板!影院联动效果远超预期!”

“何止是预期!”林文雄兴奋地挥舞着手臂,“关键是带动效应!

很多没看电影的人,看到程龙的广告,和超市里‘看《醉拳》,饮脉动’的宣传海报,也纷纷购买尝试!

现在‘脉动’在新加坡彻底火了!

成了年轻人、司机、上班族的新宠!”

他顿了顿,补充道:“还有!

瓶装糖水也跟着沾光!

影院大堂和周边便利店,杨枝甘露、椰汁西米露的销量也涨了至少30%!

消费者看完电影,出来顺手买瓶糖水当甜品,顺理成章!”

“双赢!这才是真正的双赢!”凌佩仪由衷赞道,“林老板,继续加大推广力度!

特别是捆绑销售和体验点,国泰机构那边配合度很高,资源要用足!”

“放心!凌总监!我亲自盯着!”林文雄拍着胸脯保证。

放下电话,林文雄看着手里的销售报表,心中豪情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