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都市小说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119章 入场券?(求9月月票推荐票追读)
周志远补充道:“我同意伊莎贝拉的分析。从技术上讲,这些调整都可以实现。

北美版的调整主要在香料配比和甜味剂替换,成本变化不大。

日本版因为要增加真实果汁含量,成本会上浮2-5%,但考虑到日本的消费能力和我们寻求的溢价定位,是可以接受的。”

陈秉文拿起盲测统计数据,目光在数据表间来回移动。

北美市场要的是爽快直接,不能有化工感;

日本市场要的是细腻自然,还得有文化亲近感。

这看似是口味调整,实则是消费心理和文化的博弈。

前世,红牛在欧美所向披靡,塑造了整个能量饮料品类。

但在日本,它却始终是个“叫好不叫座”的另类存在,销量远不及本土那些看起来像小药瓶的力保健或奥乐蜜C。

核心原因就在于,日本市场早已被本土品牌以“保健品”的形式,牢牢占据了功能心智。

提到补充能量,日本消费者第一时间就会想到那些100ml抗疲劳、补充营养的棕色小瓶。

而红牛,无论全球其他地方多么成功,在日本仅仅是一款“清凉饮料水”。

因为,日本的红牛不含牛磺酸。

此外,产品形态和消费习惯也完全错位。

日本人习惯了一口闷的、单价低廉的小瓶装“药饮”,用于快速提神。

而红牛250mL的碳酸铝罐,更像是一种需要慢慢喝的休闲软饮,无论是在通勤电车上还是办公室,都显得格格不入。

“本土品牌的渠道壁垒、根深蒂固的消费认知、以及产品形态与使用场景的错位.”

陈秉文在心里默默总结着前世那个失败案例的教训,“脉动绝不能重蹈覆辙。”

“可以。”他最终拍板,“就按这个思路走。

不过针对日本市场,我们的策略必须更高明。

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融入他们的文化环境。

调整风味时,不仅要考虑好喝,更要思考如何通过风味和包装设计,传递出一种日式美学。

我们要让消费者觉得,喝‘脉动’不仅是为了功能,更是一种有品位的选择。

伊莎贝拉,你配合周教授,争取尽快拿出北美版和日本版的改良小样。

进行第二轮盲测,如果数据显著改善,就立刻联系三得利和可口可乐北美和欧洲的渠道,准备小批量生产铺货测试。”

“没问题。”周志远和伊莎贝拉异口同声应道。

十天后,陈记食品富源分厂。

劲霸浓缩粉自动化生产线已然停歇,最后一箱贴着“劲霸速溶粉”标签的纸箱被工人熟练地封箱、码放整齐。

王建军和李国伟站在成品区前,身后跟着几名神情干练的随员。

他们仔细查看着纸箱的封装,甚至随机打开一箱,抽查了几袋速溶粉的小包装。

王建军捏着一袋速溶粉,仔细看了看,满意的点点头,“陈老板,二百万袋,一袋不少,非常好,谢谢你!”

他放下样品袋,目光扫过整齐码放的成品区,最后落在陈秉文脸上,正色说道:“时间紧,任务重,你们能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不容易。

这份执行力,我们看到了。”

陈秉文微微颔首:“王先生满意就好。

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

李国伟在一旁笑着补充:“是啊,陈总,这次合作非常顺利。

看来陈记的产能潜力,比我们之前预估的还要大啊。”

陈秉文笑了笑,没说什么。

接下来的交接流程非常顺利。

叉车将一箱箱贴着“劲霸速溶粉”标签的纸箱稳稳装上等候的卡车。

当最后一箱劲霸速溶粉装上卡车,李国伟等人也与陈秉文告别准备离开。

李国伟与陈秉文用力地握了握手:“陈总,留步。后续的事,我们保持联系。”

王建军也走上前,点了下头:“陈老板,这次合作是个好的开始。

内地市场很大,需求也很复杂。

像‘劲霸’这样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产品,应该让更多需要它的人用上。

他顿了顿,语气平和却带着深意说道:也许.下次合作,我们需要的量会更大,种类也可能更多。

希望陈记能继续保持这种状态。

再会!”

“再会,王先生,李经理。一路顺风。”陈秉文将两人送至车旁,目送他们的轿车驶出厂区大门,融入车流。

直到车辆彻底看不见了,陈秉文才缓缓收回目光。

他转过身,对一直安静跟在身后的高振海吩咐道:“通知下去,参与项目的所有人,这个月奖金增发50%。

生产线按计划转换进行维保,工人轮休一天,后天一早,我们开始生产‘脉动浓缩粉’。”

“明白,文哥!”高振海脸上立刻露出笑容,声音都洪亮了几分,“兄弟们听到这消息,保准干劲更足!

我这就去安排!”

高振海转身快步走向车间,向工人们宣布这个好消息。

增发奖金是对他们连日辛苦最实在的认可,足以扫清所有人的疲惫。

果然,不到两分钟,车间那边就传来工人们一阵阵欢呼。

陈秉文笑着摇摇头,转身走向停在厂区门口的一辆崭新的轿车。

说起来惭愧,来到港岛已经快一年了,出行基本是出租车。

加上平时多数时间不是在厂里就是在公司,根本没想着买车。

这车还是赵刚几人来了以后,建议他买的。

刚刚买了没几天。

“回伟业大厦。”陈秉文坐进后排,简短吩咐道。

“好的,陈总!”

司机刘二猛平稳的发动汽车,向伟业大厦驶去。

陈秉文靠在座椅上,闭上眼,揉了揉眉心。

连续多日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疲惫感便如潮水般涌来。

两百万袋。

这个数字背后,不仅仅是完成了订单,更意味着陈记的整个生产体系通过了一次极限压力测试。

高振海带领的生产团队、周志远的品控环节、采购部门的供应链协调、乃至行政后勤的保障,都像经过了一次烈火淬炼。

这支队伍,如今才算真正磨炼出来了。

这才是比利润更宝贵的资产。

车子驶入市区,窗外繁华的街景飞速掠过。

陈秉文的思绪却已飘向更远的地方。

王建军最后那几句话,在他脑中反复回响。

“量会更大.种类也可能更多.”

这绝不仅仅是王建军说的客套话。

这背后,肯定有一些他不知道的东西。

“量更大”可以理解,毕竟这次两百万袋的交付证明了陈记有这个能力。

但“种类更多”.这意味着什么?

“劲霸速溶粉”的配方,是基于牛磺酸、咖啡因等核心成分的功能性饮品,目标明确:提神抗疲劳。

王建军他们看中的,显然也是这个核心功能。

那么,“种类更多”是指什么?

其他口味的功能速溶粉?

还是完全不同的产品?

陈秉文的心跳微微加速。

他回想起王建军和李国伟的身份背景,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对功能性食品有大规模、多样化需求的庞大体系。

这个体系需要什么?

除了提神抗疲劳,还有什么?

补充能量?

快速恢复体力?

耐寒?

耐饥?

甚至在特殊环境下维持基本营养?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陈秉文的脑海:军用口粮!

这个猜测让他瞬间坐直了身体。

如果真是这样,那王建军最后那句话的分量,就远超他的想象了!

“量更大”,意味着可能是覆盖整个体系,甚至更大规模需求的订单。

“种类更多”,意味着可能不仅仅是速溶饮料,还包括压缩饼干、能量棒、即食罐头、甚至自热食品等一整套野战或特殊作业环境下的食品解决方案!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订单,而是涉及战略物资储备和后勤保障的重大项目!

其蕴含的意义、技术要求、保密等级、以及背后的利益格局,都远非普通商业合作可比。

陈秉文感到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直冲头顶。

如果是这样,精简版的特战保障小组的到来,倒是解释的通了。

如果他的猜测是对的,那么陈记无意中已经摸到了这个庞大体系的门槛。

王建军那句“希望陈记能继续保持这种状态”,更像是一种资格认证后的期许。

或者说,是一张通往更高层次舞台的入场券的预告。

但这张入场券,不是那么好拿的。

“种类更多”意味着陈记现有的生产线、技术储备、原料供应链,甚至管理模式,都可能面临颠覆性的挑战。

军用标准的要求,会苛刻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保质期、极端环境适应性、营养配比、包装防护.每一项都是全新的课题。

更重要的是,涉足这个领域,意味着陈记将不可避免地卷入更深层次的利益漩涡和保密体系之中。

这对一家正在高速发展、根基尚不算极其深厚的企业来说,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风险。

“吱——”

轻微的刹车声响起,车子平稳地停在了伟业工业大厦门口。

“陈总,到了。”司机刘二猛的声音传来。

陈秉文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思绪,眼神重新变得沉静如水。

他推开车门,大步走向大厦入口。

无论猜测是否准确,陈记目前还不具备上桌的实力。

现在贸然去够,不仅接不住,还可能烫伤手。

当务之急,不是去猜测那扇门后到底是什么,而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拼命壮大自身,把陈记的根基打得足够深、足够厚。

直到有一天,无论那扇门后抛出的是怎样的挑战,他都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稳稳接住,并将其转化为陈记更上一层楼的阶梯。

回到位于顶层的办公室,刚推开门,桌上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陈秉文快步走过去,拿起听筒:“喂,我是陈秉文。”

“陈生,是我,凌佩仪。”电话那头传来凌佩仪清晰的声音,“新加坡这边,两座特许灌装厂刚刚全部技改完工!

生产线调试完毕,验收一次性通过!”

即使隔着电话线,陈秉文也能感受到凌佩仪声音中压抑不住的兴奋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