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都市小说 > 年代军工:让你当厂长,你整出了蘑菇蛋 > 第一卷 第46章 无线电近炸引信+炮瞄雷达,震惊的周副司令
在无线电近炸引信出现之前,高射炮使用的一般都是时间引信或者是碰炸引信。

时间引信也被称之为钟表延时引信,通过设置2-100秒以控制弹药爆炸时机。

所以高炮部队在发现敌机的时候,还需要结合当前敌机的高度、速度等信息调整时间引信。

这也导致时间引信的炮弹对于战机的命中率非常低,所以也有了十防九空这个说法。

基本上要2000-4000发高射炮弹才能打下来一架战机。

这个命中率非常感人。

可是在二战中后期,美帝推出了堪称黑科技之一的VT近炸引信,也就是无线电近炸引信。

它的原理就是在引信头部装入微型的无线电收发器,在激活之后可以持续发射高频电磁波。

当发射波与回波频率差达到阈值,也就是10-15米的有效杀伤半径之后。

信号处理器就会启动电子开关,从而引爆炮弹。

所以这种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

当感应到附近有目标的时候直接引爆,而不用去根据目标调整引信。

这个优势大幅度提升了高射炮的命中率。

传统的防空火炮需要2000-4000发炮弹才能打下一架战机,而在用了VT引信的炮弹后,平均500发炮弹就可以打下来一架战机。

命中率提升了将近十倍。

而且这种近炸引信不仅可以应用在高炮炮弹上,还可以应用在地面火炮的高炮榴弹上。

让炮弹在接近地面的时候凌空爆炸,无数的破片如天女散花一般激射而下,杀伤力那是杠杠的。

这种无线电近炸引信也被称之为20世纪黑科技产品之一。

目前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仅有一个,那就是美帝。

苏熊其实在45年就通过间谍窃取了美帝的VT近炸引信技术。

然而要一直到50年代中后期才仿制成功,也就是后来的AR系列无线电近炸引信。

也正是如此,周司令员才会如此震惊和难以置信。

无线电近炸引信按理来说以龙国的电子工业基础来说可能会定时搞不出来的,但有了秦风这个挂逼之后就不一样了。

巨大的惊喜笼罩在周司令心中。

然而秦风的话还在继续。

“无线电近炸引信虽然可以大幅度提升高射炮的命中率,但效率也还是太低了一些。

想要对付速度更快、更加灵活的喷气式战机还差很远。

所以我为这两门高射炮打造了一套高射炮瞄准系统。

它包括了301型高炮瞄准雷达、50-01式机电式指挥仪。

一套301式高炮雷达系统就可以同时指挥4门高射炮对其中一个目标进行集火攻击。

这将会进一步大幅度提升高射炮的命中率,同时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平均80发炮弹就可以击落一架亚音速战机,包括现在美帝的F-80C流星喷气式战斗机。”

至于更加先进的F-86佩刀战斗机才刚刚开始服役,过一两年才会大规模出现在半岛战场上。

到时候各种雷达配合的高炮肯定已经大规模服役了,所以也不惧这玩意。

更何况到时候或许更加先进的防空导弹都已经出现了,就更加不怕这佩刀战斗机。

别的不敢说,至少萨姆-2/3地空导弹他还是有信心给搞出来的。

固体推进剂燃料、高精度加工机床、电子元器件这些都已经出现,研制地空导弹难度已经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了。

秦风的话不亚于平地惊雷,把周司令员给震的目瞪口呆。

雷达这东西他知道,现在他们防空部队就装备有日制的4式雷达和美制601型环视雷达。

不过这些玩意只能用于防空预警。

没想到雷达居然还可以用来指挥高射炮。

而且这命中率提升幅度居然如此之大,可以达到平均80发炮弹命中一架敌机。

在他看来这个数据已经相当变态了。

他觉得自己还是有些太过于小觑这个秦风了。

对方研制出这两门高射炮,对于他和防空部队来说已经是巨大的惊喜了。

没想到他还搞出了无线电近炸引信还是瞄准雷达这种防空神器。

接下来就需要拉到前线去测试一下,看一下这雷达系统究竟有没有秦风说的这么神。

不过以他对秦风所知信息的了解,这套防空系统大概率是可以做得到的。

在东北和半岛接壤的边境上,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通道就是大名鼎鼎的鸭绿江大桥。

这座大桥属于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上行为铁路、下行为公路。

在整个半岛战争的过程当中,75%以上的志愿军是通过这座大桥进入半岛作战的。

所以这座大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这座桥也将成为美帝空军轰炸的重心。

“目前鸭绿江大桥当中有我军的两个高炮营,分别是高炮第14团和高炮第17团。

装备的是日制88式高射炮、37毫米高射炮以及20毫米机关炮。

除了这两个团之外,还有一个苏熊的高炮营作为先头部队增援了过来。

他们的装备的就是85毫米口径的高射炮。”

在前往鸭绿江大桥的路途当中,周司令员向秦风介绍着当前鸭绿江大桥区域的防空情况。

从这个部署来说,地面防空火炮可以说是相当密集了。

可龙国需要防守的可不仅仅只是鸭绿江大桥,还有辑安、宽甸、临江等区域的跨江桥梁。

万一美帝狗急跳墙的话,针对东北进行轰炸也犹未可知。

而当前整个龙国合计也就18个高炮团而已。

所以分配给东北的高炮部队并不多。

这也是为什么上级要向苏熊求援的原因所在。

车队拖曳着高射炮、雷达等设备来到了其中一处营地。

营地位于鸭绿江大桥的南边,距离不到1公里。

这处营地隶属于高炮第14团一营,合计12门75毫米日制高射炮。

当这支车队驶入营地当中的时候,也引起了全营战士们的关注。

不过四门高射炮和雷达全都用帆布盖着,他们也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而在14团1营前方不足800米处则是苏熊高射炮兵的营地。

苏熊的营长哈勃列夫少校用望远镜看到这一幕后露出了轻蔑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