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战略发展委员会的成立,让林浩然对旗下企业的发展更加安心。
其实,他还有一家全资企业可纳入其中,也就是此前收购的美国南方公司。
南方公司如今旗下拥有711连锁便利店、罗森连锁便利店这两大全球前二的便利店巨头。
甚至,这两家便利店品牌的门店数量早在7月份的时候便已突破一万家,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不过,目前这两家便利店的总部都暂时设在东京,加上南方公司总裁铃木敏文也常驻日本东京,此举目的不过是为了让两大便利店品牌能更快在日本拓展门店,获取更多利润。
毕竟,这个年代整个亚洲最适合扩张便利店的地方,便是日本了。
而711便利店与罗森便利店在全球也是日本最多,此时将两家便利店的总部迁走,不适合在日本的继续扩张。
至于未来规划,他打算将南方公司总部迁至香江。
若南方公司总裁铃木敏文能加入银河战略发展委员会,林浩然旗下的企业将能更高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与统筹协调。
不过,让南方公司完全独立发展,其实影响也不算大,最多就是让马世民这个委员长与铃木敏文多对接罢了。
处理不了的事情,林浩然亲自来处理就是了。
再怎么说,如今南方公司可是他的全资公司,还是由他说了算。
经历了一连串的事情后,林浩然终于再次得到了放松。
10月3号,一个15级的强台风与香江擦边而过。
尽管如此,也给香江一些偏远的地区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而粤省,也同样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作为林浩然慈善基金会董事长的郭晓涵,开始忙碌起来,到处去为自己的未婚夫赚名声。
比如,大屿山的某个渔村,被台风吹倒了数十栋民房,灾民们望着断壁残垣,正感无助之际,郭晓涵便带着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和满载物资的车辆,出现在了泥泞的村口。
她并非只是象征性地露面,而是亲自挽起袖子,指挥若定。
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熟练地搭建起临时救助点,分发干净的饮用水、食物、药品以及御寒的毛毯。
对于房屋倒塌的村民,基金会当场发放紧急援助金,帮助他们暂渡难关,并承诺后续将参与灾后重建。
她没有过多提及林浩然的名字,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位美丽干练的林太,代表的正是那位近年来声名鹊起、产业遍布全球的年轻大亨的善意。
“林生林太真是有心了。”一位被救出的老阿婆握着郭晓涵的手,眼眶湿润地说道。
这句话,很快就在受灾区域传开,伴随着基金会实实在在的帮助,林浩然的声望在民间悄然攀升。
香江的媒体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新闻。
翌日,几家主流报纸都刊登了郭晓涵在灾区忙碌的照片,配以“商界巨子心系灾区,林浩然基金会驰援风灾”的标题。
报导详细列举了基金会捐赠的物资和款项,对其高效、务实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救助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些报道,林浩然在施勋道的家中也看到了。
他放下报纸,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郭晓涵的举动,确实为他赢得了极佳的社会声誉,这比任何广告都更能深入人心。
将慈善基金会交给郭晓涵打理,是林浩然极为满意的一步棋,不仅仅能让郭晓涵不干涉他的事业,也让郭晓涵没有浪费她的经商天赋。
她不仅将基金会的日常运作打理得井井有条,更懂得如何将这份善心转化为对企业形象、对林浩然个人声望最有力的加持。
这次风灾中的表现,就是一次完美的证明。
未来,如果郭晓涵想经商,完全可以将慈善基金会当做一个绝佳的起点和平台。
这个平台不仅可以积累宝贵的社会声誉和人脉资源,更能够在一次次公益行动中锻炼出了高效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
在香江这样的商业社会,纯粹的慈善固然可贵,但如果能以商业手段持续赋能慈善,形成良性循环,才是长久之计。
除了香江本地的灾区之外,粤省那边,个别地区受灾严重,林浩然也紧急拨款了一千万港元。
别看一千万港元不是很多,以这个年代的购买力,这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郭晓涵处理完香江这边灾区的情况之后,也会找个时间前往粤省受灾地区。
这一次,林浩然不会跟她一起过去了,反正到了那边,也会有专业的团队跟随。
另外,他还特意从环宇安保公司调派了两名专业的精英女保镖给郭晓涵,负责郭晓涵的一切安全事宜。
这两名女保镖身手矫健,反应敏锐,且心思细腻,既能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又不会过分干扰郭晓涵的日常工作与社交活动。
郭晓涵再次前往内地后,林浩然倒是清静了下来。
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先是李加诚联合嘉道理家族、怡和洋行、渣打银行突然针对他旗下的企业。
紧接着他开始反击,轻而易举地将这个联盟击败,让嘉道理家族失去了香江大酒店的控股权。
之后李加诚挑起超市价格战,结果林浩然直接出手,不仅仅成为和黄第一大股东,更是让李加诚的那些盟友股东背叛长实,将长实股份卖给他,让林浩然的长实持股量接近李加诚。
最终,逼得李加诚不仅仅主动放弃和黄,如今更是主动服软,双方握手言和。
林浩然不是一个喜欢随意得罪别人的人,但是如果别人得罪他,他必定会以雷霆手段还击,直到对方付出惨重代价、彻底服软为止。
李加诚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一连串的雷霆行动,不仅稳固了他的商业版图,更在香江商界立下了不容挑衅的威严。
至于渣打银行,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旗下的汇沣银行,如今失去了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两大客户之后,只剩下一些中小型客户,业务量锐减,声誉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虽然凭借其百年根基尚能维持运营,但已经跌出香江银行业的第一梯队,风光不再。
作为母公司的渣打银行,受汇沣银行的牵连自然不小,可谓是损失惨重。
这就是得罪林浩然的后果。
面对任何的商业敌人,他从来不手软!
至于怡和洋行,跑得倒是快,如今在香江也没什么业务,林浩然暂时奈何不了他。
但是,未来林浩然也不会放过怡和洋行的。
他都将对方赶出香江了,还要回来搞是非,这个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
林浩然向来信奉“以牙还牙”,既然怡和洋行贼心不死,那他也不会客气,只是眼下时机尚未成熟,暂且记下这笔账。
他还记得,上一次林浩然在日本的时候,利用711便利店进行扩张,结果怡和洋行也想插上一手,入资罗森便利店想要对抗711便利店。
虽然最终没成功,反倒是罗森也被林浩然收购了,但这个仇,他也记了下来。
怡和洋行作为一家全球化企业,虽然退出了香江市场,可其在东南亚、英伦乃至全球仍有着广泛的业务分布。
迟早,林浩然旗下的企业业务还会遇到怡和洋行,到时候,一定要对方彻底还回来。
反正他都把怡和洋行赶出香江了,总的来说,对方的损失更大,林浩然反倒是没有任何损失。
眼下,他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至于怡和洋行,让它嚣张一阵子先。
不要以为迁出香江了,就觉得林浩然对付不了他们了。
如今各事尘埃落定,强敌俯首,难得的清静时光反而让林浩然有些不习惯。
他站在施勋道豪宅的书房里,俯瞰着渐渐恢复活力的维多利亚港,内心却已在规划下一阶段的棋局。
与李加诚的和解,并非单纯的化干戈为玉帛,而是意味着香江本土的商业格局已经初步整合完毕。
他旗下的地产、港口、零售、能源、电讯等业务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根基深厚,难以撼动。
那么,接下来的增长极在哪里?
答案显而易见——内地的提前布局,以及全球化的布局。
不过,这些都已经在布局当中,欧美、南洋、日本,乃至内地,如今都已经有了他林浩然的产业。
10月5号上午九点,林浩然特意到中环码头送了郭晓涵一程。
看着飞翼船离开中环码头的身影,林浩然并没有去康乐大厦。
因为,最近暂时已经没有什么事情需要他亲自处理的了。
回到车内,林浩然想了想,对坐在驾驶室的李卫东说道:“走吧,去一趟邵氏影城。”
前天,父亲林万安打电话告诉他,邵氏电影公司已经彻底被私有化了,让他有空去一趟公司。
这家公司虽然是他买给父亲林万安玩的,但是实际控股权的名字,还是他林浩然。
因为对林万安而言,挂他的名字没有任何意义。
他只是经商了一辈子,如今身体好了,让他继续过退休生活,实在是闲不住,所以才找些事情做罢了。
所以,总的来说,实际上购买的这家邵氏电影公司,实际上还是林浩然的个人产业。
台风过后的香江,又下了两天雨,即便是到了今天,依然还是阴天。
车队驶向清水湾大浦仔,车轮碾过湿漉漉的路面,溅起细小的水花。
清水湾大浦仔的邵氏影城虽然偏僻,但也有水泥路,因此路上倒也不显得泥泞。
此前,邵逸福以象征性的低价将清水湾影城地皮卖给了TVB,而被林家收购的邵氏电影公司则获得了近乎永久的免费使用权。
这在林浩然看来,更像是邵逸福为这个承载了无数光影梦想的基地,寻找一个能延续其生命的可靠归宿。
如今,邵逸福的重心早已经放到了TVB,再加上邵氏电影公司在香江乃至东南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
而且,邵逸福并不看好未来的电影市场,这早已经让他生出了退出电影市场的想法。
这也是林浩然能够说服邵逸福将邵氏电影公司卖给林家的最主要原因。
影城门口,早已接到通知的保安恭敬放行,这些保安,都是环宇安保公司派遣过来的,是自己人。
车停了之后,林浩然从车上下来,眼前的景象略显陈旧却规模宏大,清水湾的山海之间,错落分布着不同朝代的街景、民国风情的洋楼、甚至还有南洋风格的庭院。
只是此刻,少了鼎沸的人声和穿梭的剧组,显得有些空旷寂寥。
这还是林浩然第一次来这边。
“浩然,这边!”林万安的声音从一座仿古宫殿布景区传来。
他穿着便装,精神矍铄,正与一位穿着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人站在一起,对着图纸指指点点。
见到儿子,林万安脸上露出笑容,迎了上来。
“爹地。”林浩然点头,目光扫过那位中年人,“这位是?”
林万安热情介绍道:“这位就是我跟你提过的邹振邦先生,以前在邵氏做过数年,后面去了好莱坞几年,今年7月份才回来,经验丰富,对片场管理、制片流程都很在行,邵爵士也推荐了他。”
“林生,您好!”邹振邦连忙上前一步,微微躬身,态度恭敬却又不失干练,“久仰大名,今日终于有幸得见。”
林浩然与他握了握手,笑道:“邹生客气,家父对电影这行是兴趣使然,经验尚浅,后续邵氏的重整与发展,还需要倚仗邹生这样的专业人士多多费心。”
几人走进旁边的一个办公室。
之前,林浩然其实考虑过从好莱坞那边挖一名资深职业经理人过来协助父亲林万安,不过后面考虑到香江的电影市场与好莱坞的电影市场完全不一样最终还是决定在本地寻找合适的人才。
这位邹振邦,既然能得到邵逸福的推荐和父亲的认可,再加上熟悉香江市场,又到过好莱坞历练,想必有其过人之处。
“林生您太客气了,能为林生您和林老先生效力,实乃我的荣幸。”邹振邦姿态谦卑,言语间满是恭敬。
他虽然刚从美国回来不久,可对林浩然的大概情况还是非常了解的,在香江,林浩然早已经成为一名人人熟知的公众人物。
眼前这位年轻人可是香江商界超级富豪,人脉广泛、能量巨大,连怡和、汇沣、渣打之流,都不过是对方的手下败将。
能攀上这样一位商界大腕,对他而言,绝对是难得的福气。
林浩然没有过多客套,目光已投向林万安手中的图纸,说道:“这就是影城的改建规划图?”
“初步构思,”林万安将图纸展开,铺在一旁的工作台上,眼神中带着兴奋道:“浩然你看,这块地皮以后虽属TVB,但我们拥有长期免费使用权,是最大的优势。
邵氏手上那六七百部电影的永久版权,更是金山银库,邹生建议,第一步是彻底翻新影城硬件。”
图纸上标注清晰:修缮破旧的摄影棚,引进最先进的灯光、录音设备;
改造部分老旧布景,使其更具多场景适应性;
清理并规整庞大的道具仓库,建立现代化的租赁系统;
还要升级员工宿舍和食堂条件,吸引和留住人才。
林浩然并没有接话,而是回想起刚刚过来时在外面看到的影城全貌。
确实,如今的邵氏影城显得有些残破。
1961年便已经投入使用的清水湾邵氏影城,到如今已经使用了足足20年的时间。
“如果想要对它进行整体修缮,需要不少钱吧?”林浩然随口说道。
“确实,除了修缮之外,有些布景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还需要扩建,因此最终预估需要花个一两千万港元,硬件投入是基础,这笔钱省不得。”邹振邦说道。
林浩然点了点头,想了想,开口说道:“依我之见,这个片场已经全面落后了,除了基本的建筑主体之外,其它的都要换,甚至连建筑本身都要修缮。
我们不如另选一块地址,兴建一个更大、设备更先进的影城,清水湾大浦仔终究太远了,且交通不便,我建议将新影城建在将军澳那边,如今将军澳已经在开发新市镇,未来的发展不会差。”
其实,就算林浩然不提此事,未来邵逸福也会重新选址,新的影城,正是放在将军澳那边。
林万安和邹振邦听了林浩然的话,微微一愣,随即陷入了思索。
林万安率先开口:“浩然,这想法倒是新颖,不过另选地址新建影城,成本和风险都不小啊。”
邹振邦也点头附和:“林生,将军澳目前虽在开发,但周边配套和产业氛围还远不及清水湾,而且新建影城从规划到投入使用,周期较长,期间邵氏电影的业务开展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最重要的是,哪怕不算上地皮成本,建设成本可能都要高达上亿港元,从一片山头建起,成本太大了。”
“不,邵氏影城这边,我们依然可以使用,在新影城建成之前,我们的片场依然在这里,这也是我和六叔商量时谈好的,这个片场我们有永久使用权,在新影城建成之前,这个片场,已经足够我们的电影公司使用了。”林浩然罢了罢手,笑着说道。
上亿港元?
对他而言,这还真不算是一笔多大的资金。
更何况,这也是一个囤地皮的好机会。
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想要囤积像片场这么大的地皮,难度可不小。
比如,清水湾大浦仔这个片场,占地面积就高达65万平方英尺。
那我新建的影城,占地面积一两百万平方英尺,不过分吧?
香江终究是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哪怕是如大埔清水湾、将军澳这样的郊区,未来的地价也高得离谱,很难像在内地那般,动不动直接拿下百万平方米的地皮。
尽管他旗下的置地集团、万青集团、港灯集团、和记黄埔等企业,早已经囤积了许多地皮,比如黄埔船坞那块地皮,就价值连城。
可林浩然哪里会嫌自己的地皮多?
趁着现在地皮价格还低,能囤积多点,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林浩然提出的“将军澳新建影城”计划,让林万安与邹振邦心中都震惊不已。
邹振邦首先从震惊中恢复,眉头微蹙,盘算着可行性。
“林生,将军澳那边我去看过,地方够大,临海,远景确实不错,但正如您所说,成本高昂,周期长,非一朝一夕之功。
保守估计,从征地、规划、建设到设备安装、调试完毕,至少需要三到五年,如果算上地皮的价值,投入资金恐怕要数以亿计港元。”
林万安脸上也写满了凝重和犹豫。
他接手邵氏,本意是圆一个年轻时的电影梦,同时找点事做排遣精力,预想的是在现有框架下做些改良,拍几部好戏,从未想过要如此“大兴土木”。
“浩然,这个担子……会不会太重了?”他看向儿子,语气中带着寻求确认的意味,“邵氏现在百废待兴,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恢复制片能力。
在清水湾翻新一下,省时省力,也能解燃眉之急,何必舍近求远,冒这么大风险去建全新的?而且,电影业真的值得如此重注吗?你之前也说这非暴利行业。”
林浩然靠在沙发上,神态自若。
他轻轻摆手,打断了父亲的顾虑:“爹地,邹生,你们的担忧我理解,但看问题,要看长远,更要看大势。”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指着片场内略显陈旧的摄影棚和布景:“翻新清水湾,是缝缝补补,最多维持现状,甚至只是延缓衰落。
而将军澳,我们要建的,不是另一个邵氏影城,而是一个面向未来三十年、能够引领华语电影工业的‘东方好莱坞’基地!”
“电影行业本身或许不是最暴利的,但它的影响力、辐射力,尤其是未来与电视、唱片、乃至科技结合的潜力,不可估量。
随着香江经济起飞,市民文化消费需求必然暴涨,电影市场只会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将军澳那块临海荒地,未来价值几何?现在拿下,是绝佳的土地储备!
影城建设周期内,清水湾完全可以继续使用,两不耽误,这既是文化产业布局,更是优质地产投资,眼光放长远点,这笔账绝对划算。”
林万安与邹振邦在林浩然的说话中逐渐陷入了思绪。
见状,林浩然笑了笑,继续说道:“至于数亿港元?你们也不是不知道,这对我而言,并不是一个难题,我有着很多富余的资金需要投资,与其让它们在银行里闲置,不如投入到这种能够创造长期价值、并且具备战略意义的项目上。”
林浩然语气中的笃定和雄厚的资本底气,让林万安和邹振邦最后的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是啊,眼前这位可是能动用数十亿资金在商场上掀起惊涛骇浪的人物,数亿港元的投资对他而言,确实不算伤筋动骨。
邹振邦的眼神瞬间变得炽热起来。
他原本以为只是来帮助一个富家翁打理一家日渐西山的老牌电影公司,维持运营,拍几部卖座片就已经是极限。
没想到,林浩然的野心和手笔如此宏大,这根本不是小修小补,而是要打造一个电影工业的巨无霸!
这对他这样一个有抱负的职业经理人来说,无疑是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邹振邦激动地站起身,语气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林生高瞻远瞩!是我目光短浅了!
如果真能在将军澳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全亚洲领先的影城,那对我们吸引顶尖人才、制作大成本大制作的精品电影、甚至未来与好莱坞竞争,都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完全支持这个计划!”
林万安看到儿子如此有信心,专业人士也如此推崇,心中的那点犹豫也转化为了支持。
他拍了拍大腿,笑道:“好!既然浩然你这么有信心,那爹地就陪你玩一把大的!这将军澳影城,我们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