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都市小说 > 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 第 324 章 送上门的政绩
就在李毅飞准备下一步发展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打破了李毅飞忙碌中的平静。

来电显示是“青云科技王总”。

李毅飞按下接听键,脸上习惯性带上笑意:“王总,好久不见,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电话那头传来王总略显低沉的声音:“毅飞市长,首先得恭喜您啊!听说您在北古省水又市干得风生水起,真是步步高升!”

李毅飞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大院里的车流,语气平和:“王总说笑了,都是组织的安排,工作需要罢了。”

“唉!”王总重重叹了口气,话锋一转,“毅飞市长,实不相瞒,今天打电话,是有个不太好的消息要告诉您。

您当初在阴铁市力主引进我们那个智能制造产业园的项目……恐怕要黄了。”

李毅飞眉头微蹙,但声音依旧沉稳:“哦?出了什么变故?我记得前期论证和土地规划都差不多了。”

“您这一走,情况就变了。”王总语气带着无奈和一丝不满,“刘一昆市长接任后,对这个项目的态度就比较……暧昧。

最近更是明确表示,市里财政压力大,要集中资源保障民生,对这类中长期才能见效的科技产业投资,需要‘再评估、再论证’。

赵国强书记嘛……也同意了刘市长的看法。”

王总顿了顿,补充道:“还好我们之前只是做了前期规划和准备,还没真正投入大量资金动工,否则这损失……我们这种民营企业可真扛不住啊。”

李毅飞握着手机的手稍稍收紧,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有对项目夭折的惋惜,那是他倾注了心血规划的产业升级抓手;

也有一丝对刘一昆的失望,虽然当初两人有过竞争,但后期为了阴铁市的发展,也算达成了共识,没想到自己刚走,人走茶凉就这么快。

李毅飞稳定了一下心绪,语气诚恳地说:“王总,发生这样的事,我很抱歉。这个项目没能顺利落地,是阴铁市的损失。”

李毅飞话锋一转,带着诚挚的邀请:“王总,既然阴铁市那边暂时有困难,不知道您和青云科技,有没有考虑过来水又市发展?

您应该也清楚,水又市作为省会,无论是地理位置、交通枢纽地位,还是高校科研资源、人才储备,都比阴铁市更有优势。

我在这里可以向您保证,只要项目可行,符合规划,市政府一定会尽全力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最有力的支持。

未来是科技创新的时代,对于青云科技这样有潜力、有技术的高科技公司,我们绝对是敞开大门,大力鼓励和扶持的。”

电话那头的王总明显来了兴趣,语气轻快了不少:“不瞒您说,毅飞市长,今天给您打这个电话,除了通报情况,也确实存了这份心思。

我们董事会讨论过,非常看好您的眼光和魄力,相信在您主政的地方投资,错不了!

既然您这么说了,我们这就准备一下,尽快带队去水又市实地考察,当面详谈!”

“好!我随时恭候王总大驾!”李毅飞爽快应下。

挂了电话,李毅飞在窗前伫立良久,心中感慨万千。

青云科技的转向,再次印证了招商引资中“人”的因素何其重要,同时也让他更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在水又市尽快打造一个不因个人职务变动而动摇的、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未来十年、二十年,绝对是科技爆发式发展的黄金期,一个龙头科技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GDP和税收,更是产业链集聚、人才虹吸和城市能级的跃升。

水又市坐拥这么好的区位和科教资源,若不充分利用起来,抢占科技产业制高点,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这件事,于公于私,他都觉得有必要向自己的老师、中原省省长伊春济汇报一下。

毕竟,青云科技的项目当初在阴铁市能推进到那一步,也离不开伊省长在省里层面的肯定和支持。

李毅飞拿起手机,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

电话响了几声后接通了,伊春济省长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喂,毅飞啊!怎么想起这个时候给我打电话?

听说你在水又市干得不错,曹大伟书记前些天还跟我夸你呢,说你有思路,有闯劲。

你要坚定地跟着曹书记的步伐,把工作干好。”

“老师,我晓得,曹书记也是我的老领导,我一直都很敬重他。”李毅飞恭敬地回答,随即切入正题,“老师,今天给您打电话,是有个情况想向您汇报一下。

关于阴铁市那个青云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的项目……刚才青云的王总给我来电,说阴铁市那边现在对这个项目不是很重视,可能无法继续推进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伊春济的声音听不出太多波澜:“嗯,这件事,我有所耳闻。”

李毅飞继续说:“王总表示,他们经过评估,有意将项目转移到水又市来发展,近期会过来考察。

老师,这个项目当初在阴铁市能立项,离不开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现在出现这样的变化,我觉得于情于理,都应该向您汇报一声。”

伊春济在电话那头久久没有说话,这异常的沉默让李毅飞的心微微提起。

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到伊春济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里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毅飞啊……他们去你那边,也好。

现在……现在中原省这边,情况也有些复杂,不是很稳定。”

李毅飞心中一震,敏锐地捕捉到了老师话语里那非同寻常的意味。

伊春济作为一省之长,封疆大吏,向来是沉稳如山、意志坚定的,是什么样的事情,能让他流露出如此明显的失落和疲惫?

“老师,您……”李毅飞忍不住关切地追问,但又不知从何问起。

没什么,一些工作上的调整和博弈罢了,还不至于让你老师我趴下。

伊春济似乎振作了一下精神,语气恢复了往常的几分力度,“这点风浪,还难不倒你的老师。

你安心在水又市工作,不要受这边的影响,抓住机会,把高科技产业布局好,这是正事,也是大势所趋。”

“我明白了,老师,您……多保重身体。”李毅飞知道老师不想多谈,便不再追问。

挂了电话,李毅飞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伊春济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他心湖,激起层层疑虑的涟漪。

中原省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伊省长这样级别的领导都感到“不稳定”和“复杂”?

李毅飞深知,到了那个层面,所谓的“工作调整和博弈”,背后牵扯的力量和利害关系必定极其惊人。

他想不明白,但一种隐隐的不安感笼罩了他。

即便知道了真相,以他目前的位置和能力,恐怕也帮不上任何忙,只能是徒增烦恼。

李毅飞强迫自己将注意力拉回到水又市的工作上。

当前最重要的,是抓住青云科技主动递来的橄榄枝,借此机会,加快水又市在高科技产业的布局。

李毅飞立刻叫来秘书孟子义:“子义,通知建明副市长、发改委星路主任、科技局、工信局主要负责人,半小时后到小会议室开个紧急短会。

另外,让招商专班的李敏组长也参加。”

“好的,市长,我马上通知。”孟子义应声而去。

半小时后,小会议室内烟雾缭绕(尽管李毅飞不怎么抽烟,但几位老烟枪局长还是忍不住点上了)。

李毅飞开门见山:“刚接到一个重要信息,一家实力不俗的高科技企业——青云科技,有意将他们原计划投资数十亿的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转移到我们水又市来。”

此言一出,在座的几位局长眼睛都亮了一下。

数十亿的投资,还是科技含量高的制造业,这对任何城市都是极具吸引力的。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李毅飞环视众人,“但也考验我们的准备工作和诚意。

金主任,你们发改委要立刻牵头,梳理我们市在土地、财税、人才等方面,能够提供给此类高科技项目的最优政策包,要具体,要有竞争力,不能空泛。”

金星路立刻点头:“明白,市长,我们马上组织人手,对照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拿出一个‘政策洼地’方案来。”

“科技局、工信局,”李毅飞看向另外两位局长,“你们负责研究青云科技的技术路线、产品方向和产业链位置,精准分析他们的需求,看看我们能提供哪些产学研对接、应用场景开放等方面的支持。

要让他们感觉到,来水又市,不仅能享受优惠政策,更能获得发展的沃土。”

“李敏,”最后李毅飞看向招商专班组长,“你们专班负责全程对接,等青云科技考察团过来,你要拿出我们之前梳理的优势产业清单和精准招商策略,做好全程服务和谈判准备,这个项目,我亲自跟进。”

分工明确后,众人领命而去,会议室里只剩下李毅飞和刘建明。

刘建明递过一支烟,李毅飞摆摆手。

刘建明自己点上,吸了一口,才缓缓说道:“市长,青云科技这事……是好消息,但恐怕也会带来一些……额外的关注。”

李毅飞明白他的意思,一个从中原省“挖”过来的大项目,难免会引起张乾州书记乃至省里某些领导的微妙反应,可能会被认为是在挑战现有的招商格局或者“抢功劳”。

建明,我们做工作,首要考虑的是是否符合水又市的发展利益,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李毅飞语气坚定,青云科技是主动找上门的,我们积极对接,优化服务,是分内之事。

只要程序合规,阳光操作,就不怕任何关注。

当然,李毅飞话锋微转,带着一丝深意,“该汇报的程序,一步也不能少。

等考察意向明确后,我会亲自向张书记汇报。”

刘建明点点头,佩服李毅飞既有魄力又能把握分寸。

接下来的几天,水又市相关部门高速运转起来。

李毅飞亲自督战,要求所有准备工作必须扎实、细致、有针对性。

李毅飞甚至在一次内部讨论中,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金星路说:“金主任,你们拿出的政策包,要是竞争力还不如阴铁市当初给的,那我可要怀疑你的业务能力了。”

金星路听得额头冒汗,连连保证一定做到最好。

与此同时,李毅飞也并未放松对别的工作的督导。

他清楚,工作的好坏,将为他后续推动包括引进青云科技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提供更强大的背书。

就在李毅飞按部就班安排工作时。王总的的电话打了过来,王总在电话里笑着说:“毅飞市长,我们可是带着极大的诚意来的,希望水又市能给我们一个惊喜。”

“王总放心,水又市一定不会让您失望。”李毅飞自信地回应。

挂了电话,李毅飞站在办公室的全市地图前,目光深邃。

青云科技的到来,是他进一步打开局面,真正在水又市烙下自己印记的关键时刻。

所以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确保万无一失。

李毅飞拿起红笔,在地图上规划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位置,用力地画了一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