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29书屋 > 都市小说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496章 和新总督的畅谈
1971年 10月的香港,维多利亚港上空飘着细雨,却挡不住中环总督府前的热闹——新任港督麦理浩抵港,港英政府为其举办了盛大的就职仪式,红毯从码头一直铺到总督府门口,英军仪仗队列队致敬,商界、政界名流齐聚,陈光良身着深色定制西装,在华人代表中格外醒目。

作为香港华资领袖,他不仅掌控着平安金融、长江工业、长实、环球四大集团,更是以从民国就在华人心目中建立的巨大影响力,持续领导者海外华人的发展。

晚宴在总督府宴会厅举行,水晶吊灯映照着银质餐具,乐队演奏着英伦风的音乐。

麦理浩未与英资洋行大班们寒暄,便主动走向陈光良,伸出手笑道:“陈先生,我们在英国见过,却没有想到在香港成为‘同事’。来港前我便听闻,您的家族企业,几乎渗透了香港人的衣食住行。”

英资大班们错愕,虽然他们知道陈光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更大,但港督先和陈光良交谈,也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情。当然大家也明白,是陈光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让港督不得不主动先交好。

当然另外一方面,陈光良是‘老牌爵士’,港督也不过是刚刚在‘女王诞辰’授衔为‘爵士’衔而已。

陈光良淡笑道:“我旗下的企业确实参与了香港人的衣食住行,但我可没有一个港府颁发给我的专营权。”

他清楚,这位新任港督与前任不同——麦理浩此前在东南亚任职多年,而且他不是殖民地官员出身,而是英国外交部出身,深谙“本地化治理”的重要性,而香港经济中占比日益提升的华资力量,正是他无法忽视的存在。

麦理浩惊讶的说道:“原来如此,看来是我了解的不够详细。陈爵士,香港很多地方我想听听你的意见,下个月不如我们安排一次私下会谈,如何?”

“当然,我也有不少事情希望和阁下你沟通,例如筹备将香港理工学院,升级为香港理工大学,当然我们到时候可以细谈。”

这是七十年代,陈光良必须要完成的事情。香港理工学院,目前只是‘大专院校’,要升级为何香港大学一样的‘学士学位’大学,他已经在最近几年发力,通过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并且为这所大学网罗来自美国、英国的教授等,以及其它方面的人脉。

可以说,陈光良对这件事非常的上心。

麦理浩脸上带着笑容,点点头说道:“好,我非常乐意和你讨论这些!”

稍后,他才走向英资大班们,大班们早已经换上笑容,并不会因为刚才的事情有芥蒂,他们只是刚刚一时无法接受——陈光良的影响力已经大于他们的事实。

翌日。

陈光良约了自己小舅子严祖和,在香格里拉酒店一起吃饭,严祖和一听便兴奋起来。

虽然两人是亲戚关系,但严祖和也知道——像姐夫这样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人盼望这样一顿饭,指点指点自己,亦或者攀上关系;哪怕是他,私下也很难得和姐夫聚一聚,现在一些事情也只是找文杰、文胜他们。

“祖和,你看到这个新闻没有?”

餐桌上,严祖和接过一份《东方日报》,上面的新闻豁然是:珍宝海鲜舫开业前夕,一场内部装璜时的火警无情地将其焚毁,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

“看过。姐夫。酿成34死42伤,这个新闻最近闹得纷纷扬扬,这个王老吉不死也要脱层皮,再难东山再起了。”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你关注一下这个事情!”

严祖和一点就通,当即说道:“好。如果王老吉无法再次重建,我就以大家乐餐饮将其买下来,进行重建。”

所谓‘重建’,其实就是买个招牌而已。

陈光良说道:“记得两件事要办好,那些人的赔偿,要看王老吉能不能处理好,必要时我们作为新东家可以参与补偿,但要王老吉尽全力赔偿。第二件事,买下招牌后,斥巨资进行重建,要打造香港地标性的海鲜舫。资金的话很简单,大家乐餐饮如果后面上市,集资一两千万不是问题,再加上有银行背书,问题不大。”

严祖和点点头,说道:“如今大家乐餐饮,已经拥有28家快餐连锁、两家高档餐厅,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大量的自有店铺、写字楼,资产值很高。如今三大证券交易所,要求2000万资本就可以上市,我们是远远超过这个资产值的。只是,这个具体上市时间?”

当初在1967~1968年,大家餐饮陆续抄底20个商铺,这些商铺很多都是旺铺,如今价值怕是要小几千万,翻了四五倍不止。

陈光良笑道:“你开长实系什么时候将香港兴业上市,你就可以马上准备上市了!”

“明白了”

接下来,严祖和也趁着这次的机会,请教了陈光良一些商业上的事情。

例如他的地产公司,也准备后续上市;上市后,他便利用资金发展地产,以后继续保持‘六分租、四分售’的保守发展模式。

严祖和个人的地产公司,就算上市,也就是一家中小型地产商,资产五千万上下;集资规模,预计在一两千万的样子,比起前世李家成的长实还不如(当时长实集资3200万)。

更不要说,严祖和没有雄厚的个人资产来做‘靠山’,再加上保守发展模式,未来最多也就是发展一家中小上市企业。

当然,关键是生产下来才是关键。

陈光良便建议道:“你记住,巅峰过后必然是回落,大家都纷纷上市时,股市也会被炒得火热,这就是地产和股市的巅峰。但地产又是有周期的,所以负债决不能高。”

严祖和一震,马上说道:“我明白了”

他听到‘周期性’,便已经明白,姐夫是认为——未来香港地产和股市,还是会有大跌的可能性。所以哪怕他上市筹集到资金,也决定保持一定的现金流,以备不时之需。

转眼半个月。

陈光良这天来到港府,麦理浩的助理已经在门口等候,稍后他便来到麦理浩的办公室。

“麦理浩勋爵”

“陈爵士”

两人招呼后,便坐在沙发喝咖啡,一起畅聊。

麦理浩来港已经二十天时间,对香港的工作自然也有一些眉目,但越是如此,他越发现陈光良家族对香港影响的方方面面。

旗下的四大集团,对香港更是骇人听闻的影响力。

仅一个长江工业集团,就拥有五万名以上的注册工人,占香港制造业注册雇员的10%,这背后就是五万多个家庭。

还有环球集团,数千名海员、码头工人等等;平安金融集团、长实集团,也是影响香港经济的大企业。

在香港前五大的企业中,环球集团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虽然没有公开盈利,但大家还是毫不犹豫的将其排在第一,有人预测的是上亿美元,至少是汇丰的两倍盈利;排名第二的,依旧是陈氏旗下的长江工业集团,其赚钱也比汇丰高。

第三才是汇丰银行,第四是长江实业集团,这两家都是上市企业,财务情况比较明白。

第五是怡和、第六是平安金融集团、第七是置地

更重要的是,麦理浩知道,陈氏家族绝不是一个本地家族,陈光良不止一房妻子,但本港却只有露面一房。他在英国时就打听到,陈光良有个白人贵族后裔做情人——奥黛丽赫本,其影响力也是非同许可。

“陈爵士,这段时间我有认真调研过,但今天我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你觉得发生在四年前的事情,如今我们该如何改善?”

四年前的事情,确实有些伤英国人的自信心,当时他们一度准备放弃香港。

陈光良说道:“民生方面的事情,我相信以麦理浩勋爵的能力,以及你不是殖民地出身的身份,一定是能给香港带来更好的改变。”

麦理浩见状,倒是内心挺高兴,得到此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他甚至将陈光良家族放在和英资大班们整体的同等重要地位。

没办法,通过这段时间他才发现,在香港市民眼中——陈光良就是‘华人的总督’,影响力绝不是其他商人可以相提并论的。就是在华商和名人的眼里,陈光良也是当之无愧的‘领袖’。

所以,麦理浩转而说道:“那在香港经济上,你觉得要有什么样的改变,据我了解,你对新兴科技产业是非常的支持和扶持,频频捐款给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学院的理工系,并亲自为他们邀请海外的学者和教授。”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从六十年代开始,韩国、台岛的崛起,他们在纺织成衣等传统工业的后来居上(人口基数大),让我对香港经济有了一些看法。五六十代的香港经济,主要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便宜的土地资源,但当这些都已经不存在时,或者是韩国、台岛、新加坡拥有更大的优势时,那我们香港就得寻求改变。金融城市?外贸进出口城市?旅游城市?这些当然是政府会考虑的事情。对于我这样的企业家来说,更希望发展香港的新兴科技事业,例如我旗下的美的娱乐游戏公司,发明了街机,开辟了电子游戏娱乐时代的来临,我们仅用一年时间,就销售了2500台街机,而一台街机我们卖1000~1200美金。还有我们在游艇制造、电器电子、机械制造等上,都取得一定的成绩。”

麦理浩听的很认真,稍后更是佩服的说道:“我听得出来,这里面是你远见性的眼光,而且也充满着香港人的奋斗。我也知道,荣昌游艇跻身世界一流的游艇制造商,每年出口游艇三千多艘.所以,在对香港理工学院升级香港理工大学上,我们港府会鼎力支持。”

如果没有荣昌游艇、美的集团等的成功,他恐怕也会怀疑——一个殖民地地区,工业体系不完善,能发展新型高科技产业嘛?

但如今,他却没有这样的怀疑,支持总归是对香港的一件好事。

稍后,麦理浩主动询问关键‘新市镇’的看法。

陈光良也说道:“新市镇是一个很好的提议,荃湾、将军澳、屯门.这些地方都是理想的分流发展地区,香港也确实不能再集中在港岛和九龙发展。”

麦理浩点点头,他又说道:“你对香港的贪腐,又是什么样的看法?”

陈光良也很直接的说道:“取决于你的决心。但我相信,社会永远是站在正义一方。如果是好事,市民会支持,英国在香港的形象也会得到更好的体现。”

麦理浩不由得愕然,陈光良说的很直白,话里的意思就是香港贪腐很严重,市民已经不堪受扰多年。

“好,我知道你的看法了,多谢陈先生今天能和我交谈那么多。”

“你客气了,从你来到香港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你一定是会和其他港督不一样,因为伦敦政府派了一个非殖民地官员来管理香港,一定会有新的改善。”

“多谢”

“那我就不打扰你的工作”

“我送你”

两人的第二次见面,算得上比较坦诚。

当然,陈光良从来不会指望一个英国人,能彻底治理好香港的问题。他只相信自己,能给这一世的香港,带来‘打不倒’的产业。

第一是发展科技产业,第二是发展文化产业。

特别是‘文化产业’,后世的美国和韩国,文化产业占比高达20%,这就是真正的文化强国;而华夏仅占4~5%左右,这就是完全缺少文化输出。

前世香港在七八十年代,其实就是相当于后世的韩国部分文化影响力,香港电影和明星在亚洲非常吃香。但也仅仅被局限在亚洲,这一世陈光良要用‘港流文化’、‘香港漫画’、‘香港电子游戏’等大文化产业圈,在席卷全球。

哪怕21世纪20年代的时期,依旧能凭借这些影响力,继续成为‘明珠’。

日本于1971年12月将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360:1调整到306:1,升值16.9%。

而此时,环球航运的资金正好已经进入日本的证券市场,完成了挪移,仅这部分的投资,就可以是提前几个月还钱债务。

当然,环球航运不会提前还清债务,只是那样比较一下,实际上不少债务都要偿还至1975年底的,即船只下水后6年左右还钱。

但钱投资在日本,却是陈光良制定的策略,日元还会继续升值,日元资产的投资回报率也非常高,只是需要注意1973年10月~1974年12月的石油危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