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匆匆,转眼来到下半年(1971)。
这一天,陈光良带着严人美、陈文胜,视察了平安银行大厦的地下金库。
推开厚重的大门,地下金库的负责人介绍道:“陈生、陈夫人,这批18吨的黄金都在这个保险库。”
稍后,陈光良和严人美来到一个货架上,一块块金装摆放在上面,十分的耀眼。当然以陈光良目前的身家来说,区区价值1亿港币的黄金,不过是洒洒水。
但他就很享受这种‘投资赚钱的快乐’,从去年八月份开始,美国便已经维持不住黄金和美元的汇率,美国的国库黄金被各国快速的掏空。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有取销之前,黄金就已经从35美金每盎司,涨到现在的40美金每盎司。相信很快,美国政府就要坚持不住了。
‘陈光良家族办公室’投资18吨黄金的成本,均价不到40美金每盎司,大概在38美金每盎司左右,主要是包括了运输、手续等成本。
陈光良说道:“平安投资的黄金储备呢?”
平安银行的总经理方润兴,马上指着一个区域,说道:“这边是平安投资储备的黄金,总计20吨。”
平安投资这些年拥有很多‘分红’,即平安银行的利润在充裕的时候,会拨给平安投资。
平安银行基本只从事商业银行的业务——存款、贷款.注重个人零售业务的发展等。
但是,陈光良准备将在1972年底,将平安银行进行上市,所以更会抓紧时间将充裕的资金拨给平安投资。
等平安银行上市后,筹集的资金,则可以自行投资物业、证券,并且是以职业经理人模式进行发展。
陈文胜不是不可能担任平安银行的总经理,而是没有必要;他以后可以担任‘平安金融集团’的总经理,并且兼任平安投资的总经理。
让平安银行在‘职业经理人’的带领下发展,除非陈文胜的子女中,又适合担任这一职位的人才;否则,还不如让职业经理人管理,陈氏只需要以大股东和董事长身份掌握便可。
看到黄金后,陈光良才满意的离开现场。在关闭保险库的6吨大门时,是由三个人在操作,也就是每次打开这扇门,需要三个人到齐才行,否则单独是开不了门的。
回到平安银行大厦的办公室。
严人美亲自给陈光良倒茶,看陈光良还在思索着事情,便说道:“儿女们能得到的已经够多了,你也该休息休息,不要总想着给他们留太多。”
陈光良回过神,接过茶杯,笑着说道:“总归要为他们出谋划策的,未来的事情很难受,不进则退。可以说,我完全还不能退休的程度。”
严人美来到他的背后,给陈光良按摩着,她的手依旧是芊芊玉手,岁月没有留下什么的痕迹。
“我不是说退休的意思,而是让你多放松放松自己。”
陈光良握着她的手,说道:“正好,马上奥黛丽她们要来香港,到时候我们去愉景湾好好的休息一周时间。”
严人美娇嗔的说道:“让你好好休息放松,不是让你享受齐人之福的。”
陈光良握着她的玉手,笑道:“没办法,需求旺盛!”
严人美娇羞起来,这个男人一点都不像61岁,当然她也不像56岁,年轻二三十岁,而且是在生理年龄上真正年轻。
对于这个男人的要求,她们四个也是有求必应,只要这个男人不去再找;或者说,不再搞个五房,便是可以了。
目前看来,这个男人也不会找五房。因为大家发现一个情况,陈光良找女人不是单纯的好色,很重要就是一个需要在当地发展家族分支。
至于将来她们老了不能伺候,能不能管住这个男人身体,她们其实也没谱,只不过绝对不允许再生孩子和带进家门。
在1971年的香港,长江工业集团早已凭借新丰纺织、荣昌重工、华泰玩具三大支柱,稳坐香港制造业龙头宝座。旗下第四大集团——美的集团也正式完成架构升级,下设美的电器、美的电子、美的游戏娱乐三大部门,以“电子消费”为核心,在收音机、录音机、街机等领域多点开花,与另外三大集团共同撑起香港工业产值的 10%,贡献的利润占比更是高达 15%——1970年长江工业集团净利润近 3亿港币,远超汇丰银行 2亿出头的盈利,成为香港商界名副其实的“利润王者”。
此时香港的地产虽然已经开始很赚钱,但实际上在七十年代以前,香港开工厂还是更赚钱一些。
这一天,陈光良带着长子陈文恺走进美的电子大厦,从车间到会议室,每一处都透着蓬勃的研发活力。
彼时的美的,产品矩阵已颇具规模:收音机月出口量突破 30万台,让香港坐稳“全球第三大收音机生产地”(仅次于美国、日本);录音机凭借领先的技术,在海外市场与索尼、三洋同台竞技;电话机采用海外定制芯片,性能跻身世界一流,成为美国五大通信运营商的稳定供应商;而 1970年底推出的“乒乓街机”,更是以“现代电子游戏机开端”的身份引爆全球,尽管美日媒体酸溜溜地声称“核心技术来自美国工作室,香港仅负责生产”,但“街机起源于香港”的事实,早已被市场认可,成为香港电子产业的“骄傲标签”。
“陈生、小陈生,这是我们研发的随身听样机。”美的集团总经理杨宪成迎上前,手中捧着一台比巴掌大的设备——机身呈银灰色,侧面设有播放键与音量旋钮,顶部预留了耳机接口,虽略显厚重,却已初具“便携音乐设备”的雏形。
陈光良接过样机,熟练地将其别在皮带扣上,戴上配套耳机按下播放键。清脆的音乐流淌而出,却带着明显的杂音,音质、机身尺寸与电池续航,都与理想状态相去甚远。
“问题很明显,”
他摘下耳机,语气平和却精准点出核心缺陷,“音质不够通透,高频部分有失真;机身重量偏重,尺寸偏大,长时间佩戴会勒紧皮带;电池续航最多坚持 45分钟,离‘随时随地听音乐’的目标还差得远减掉录音功能和扬声器,加上高保真音质。.”
站在一旁的二十余名工程师屏息凝神,认真记录着建议——这支团队一半是海外留学归来的电子专家,另一半是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学院的本土毕业生,而这两所院校的电子工程专业,正是靠着陈光良家族多年的资金扶持,才得以在 60年代快速崛起,为香港培养出第一批本土电子人才。
“随身听的技术门槛,对能造收音机、录音机的我们来说,不算难以逾越。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的精雕细琢,追求个人娱乐的舒适体验.”
前世索尼推出 Walkman时,正是基于现有录音机技术快速改装,仅用半年便实现量产。如今美的的录音机技术虽不及前世七年后的索尼,但只要针对性优化,完全能在近几年推出成熟产品。
陈光良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工程师,“你们要记住,这款产品的核心是‘便携’与‘沉浸’,要让用户能‘戴着耳机走在路上,仿佛置身私人音乐厅’。一旦研发成功,全球市场都会为它买单。”
工程师们瞬间燃起斗志。
他们深知,陈光良是对未来趋势的精准预判——从街机到随身听,每一次布局都踩中了电子消费的风口。
杨宪成当即下了军令状:“我们马上成立专项改进小组,优先攻克音质、轻量化与续航三大难题,专利申请同步推进,争取3年内完成技术积累,同时实现量产。”
考察完随身听事业部,陈光良在会议室召集美的管理层与核心工程师,抛出了一个新议题:“大家对电子手表怎么看?”
杨宪成立即回应:“集成电路兴起后,电子表产业已经起步。英特尔最近正在洽谈收购 Microma,显然是想凭借芯片优势切入这个领域,野心不小。”
其他高管与工程师也纷纷补充,有人提到日本厂商已开始投资,有人指出传统机械表企业对电子表仍持观望态度,市场尚未形成流行格局。
陈光良听完,缓缓说道:“美的也要入局电子表领域。”
话音落下,会议室瞬间安静——在场众人都清楚,电子表涉及集成电路、液晶显示等全新技术,与美的现有业务关联度不高,研发投入巨大且风险未知。但没人质疑,因为他们早已习惯陈光良“提前布局未来”的风格。
“我们不用急于求成,依旧是先从组装技术开始。向英特尔定制专用 CPU,从日本进口液晶显示器,先解决‘有无’问题,推出美的牌的电子手表。我觉得,美国有意扶持台岛的半导体,将来我们香港依旧有着和日本同台竞争的优势。”
前世,1972年英特尔收购 Microma后,会推出定价 400美元的高端电子表,但短短几年后,日本西铁城、卡西欧、精工等企业会通过疯狂扩产,将价格压至数十美元。1978年英特尔会因盈利惨淡退出电子整机市场,转而专注 CPU研发。
而到 80年代初,日本和香港将占据全球电子表市场前两名,其中香港的崛起,离不开台岛半导体产业的支撑——1977年台湾工研院建成第一座集成电路工厂,第一批产品就是电子表 IC,凭借美国 RCA的技术培训和 10万颗芯片订单,很快实现技术突破,良率甚至超过美国原厂。
这番话让所有人茅塞顿开。
杨宪成率先表态:“我们马上成立电子手表事业部,抽调最核心的研发力量,哪怕前期不盈利,也要把技术基础打牢。”
其他管理层与工程师也纷纷附和,眼神中满是干劲——他们知道,跟着陈光良,美的不仅能赚到当下的利润,更能抓住未来十年电子消费产业的黄金机遇。
陈文恺看着父亲与美的团队热烈讨论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父亲总是能在产业变革来临前,精准找到突破口,而长江工业集团之所以能远超同行,正是因为这种“不计成本投入研发、敢于布局未来”的魄力。
美的集团,每年的很大部分盈利,其实都被父亲砸进了电子技术的研发,以及对香港人才的培养。
会议结束后。
陈光良单独找到儿子陈文恺,考验的说道:“香港现在的半导体产业,是什么情况?”
陈文恺当即说道:“电子产业在发展,但半导体已经不是亚洲最好的投资地了。完善的半导体行业对工厂规格有着严格的要求,理想的工厂应该有广阔的单层面积,因为高楼层工厂容易产生振动,影响机器的精度。另外,亚洲的其他国家地区提供了香港没有的政府补贴和更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更低的工资,尽管香港工人25美分的时薪只是美国工人的十分之一,但台岛工人的日薪却只要19美分,而马来西亚是15美分,新加坡是11美分,韩国工人的时薪更是只有10美分,封装测试本就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仙童德仪以及英特尔AMD,又跑到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槟城开设工厂,台岛和韩国也有一部分跨国公司迁入”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他们不投资,那我们就投资,你负责筹备我们的半导体部门。一步步来,从无到有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关键在于我们愿不愿意投入。”
前世七十年代中期,香港甚至出现一家‘半导体设备企业’ASMPT,后来这家企业也成为了‘设备商小巨头’;所以香港这片土壤适合发展高科技,毕竟连接西方,又背靠祖国。
陈光良的想法是,先投入进来,只要被内地的技术好,就大有前景。等到八十年代后,再逐步实现‘香港+内地’的模式。
陈文恺说道:“好,我一定掌握着中间的尺度,既不能让这些高科技投资拖垮美的集团,又能体现出我们在科技领域的投资,形成一个长期良性循环的投资。”
“你有如此理智,我也就放心了!”
投资科技产业,重在持之以恒,但绝非一时冲动。
香港有个优势,那就是几乎没有进出口税,一些产品的价格,甚至比原产地更便宜。那从美国或者日本进口晶体管、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这些,就给了组装产业的利润空间。
美的集团和香港其它电子企业不同的是,美的在赚‘组装钱’的时候,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同时,也提高了美的产品的‘附加值’,赚的更多,再继续投入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