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来临(1971)。
元旦节后的第一天,陈光良按照惯例是来到长实集团。
虽然环球集团的资产值超过长实集团,但在陈光良的心目中——长实集团永远是家族企业的‘龙头’。
很简单的原因:长实集团分为五大类业务——发展地产、商业地产、酒店管理、零售制造、食品饮料,其中的地产和酒店就是‘定海神针’,经久不衰的‘商业霸权’。
事实上,哪怕后世地产低迷时期,只要一家企业负债极低,同样能在商业地产上获得可观的利润。‘地产霸权’可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除非是在真正的SH主义国家里。
一年一度的长实集团高层会议,在上午9点半开始,五大业务的核心高层全部出席。
会议由总经理陈文杰主持,陈光良只是坐在首脑位置旁听。
发展地产业务的负责人陆孝清,率先汇报导:
“去年,长实地产售出1650个住宅单元,较上一年增加了10%,约占香港住宅供应的15%不到一点.
商业地产开发上:首先是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的充满热带风情的花园翼,已经动工,预计将在1973年投入运营。而凸显尊贵的峡谷翼(Valley Wing),将在今年动工,预计1975年投入运营.香港的香格里拉酒店新大厦,目前设计草图已经出来,下半年能投入施工最后便是香港兴业的愉景湾项目,今年的高尔夫球会、游艇码头都将在上半年投入运营;同时,我们将斥资2亿港币开始投入基建,包括人造沙滩、水塘、区域的道路、电力.
目前,长实集团在建的地盘为16个(大小不一),其中的中半山马己仙峡道1至3号‘嘉慧园’豪宅项目,将在今年竣工,120个3000多平方尺的豪宅,将移交给商业地产项目;而我们今年预计全年销售将突破2000个住宅单元.”
稍后。
商业地产的负责人林高铭,汇报道:“踏入七十年后,我们的长江广场和百德新街综合项目已经成为香港岛的零售核心势力,满足率一直在99%九龙岛的星光行,也从1969年开始承租率达到98%,如今二楼以上的租金更是达到5港币每平方尺以上,一楼租金则为100港币每平方尺。这幢大厦估值已经超过1.2亿港币.新加坡的连卡佛中心.皇后大道中的连卡佛中心.”
商业地产的规模不小,收益稳定,是长实集团的一个基石。
稍后,连卡佛集团的负责人布鲁斯、香格里拉酒店管理集团负责李国杰、食品饮料集团的陈志兴,纷纷做了工作汇报。
陈文杰开始说道:“香港兴业无疑是比较耗费资金的事情,前前后后我们就要投入3亿多做基础建设和项目。所以明年我们要考虑将第一期的低密度洋房进行出售,回笼部分资金。当然另外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在合适的时机,将香港兴业上市,这样就能减轻负担。”
去年,长实集团的盈利才突破1.2亿港币而已,如今投资几个商业项目确实耗费资金——香格里拉酒店新大厦总计六亿、愉景湾项目先期投入3亿多做基建和高尔夫球会、游艇码头等,还有新加坡的香格里拉酒店二期工程.
当然,如今香港地产旺盛,长实集团每年的利润都会大涨,自然也不是很担忧资金的问题。
见陈文杰说到‘分拆上市’,大家倒是讨论起来。
有人建议可以将香格里拉酒店在香港三家酒店打包上市,这样能筹集大笔的资金。
陈文杰笑着说道:“各位,我们长实集团并不缺资金,后面将香港兴业分拆上市,只是这个项目开发周期长,投资大,回本慢等特点。而香格里拉酒店在港的三家酒店(中环香格里拉、铜锣湾富丽华、尖沙咀美丽华)盈利稳定,增长速度快,是优质资产,暂不考虑分拆上市所以整体来看,我们集团只有香港兴业适合上市。”
此言一出,得到大多数管理高层的赞同。
陆孝清说道:“长实集团在香港上市企业中,盈利能力仅次于汇丰银行,高于怡和和置地。如今地产旺盛,其他业务增长迅速,需要谨慎考虑分拆上市。”
长实集团如果想分拆上市,随随便便拿出一个资产都是了不起的。例如:别说那香格里拉酒店在港的三家酒店上市,就是拿尖沙咀的美丽华酒店上市,都能募集上亿的资金。
也就是说,一家美丽华酒店,差不多就是香港新鸿基地产。
而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中环),其规模大于新鸿基地产、合和地产、恒隆地产、新世界发展了。
整个会议,陈光良没有发表什么意见,他只是在听。
等会议结束,陈文杰便来到董事长办公室。
只有两个人的情况下,陈光良说道:“明年下半年股市,预计能达到合适的上市时机,香港兴业可以分拆上市。另外,长实集团虽然不是很缺资金,但也不能没有忧患的意识——所以明年下半年如果大家纷纷上市,也就是说明股市达到高峰时,长实集团也可以考虑‘供股集资’,每十股供一股,发行新股,筹集大笔的资金。”
陈文杰认真的听着,稍后才问道:“那这样一来,我们家族是否要参与供股,还是先稀释自己的股权,择机再增持到75%。”
父亲就透露过,这一波是有周期的,所以他才会如此问。
陈光良毫不犹豫的说道:“自然是不供股,择机在低价增持。相当于高买低卖,只不过我们没有直接高卖而已。”
“好的”
这一波,估计能筹集4亿港币,已经不低了。毕竟前世合和、新鸿基、新世界、恒隆才募集1个亿,已经是上市公司募集大资金的几家地产企业。
募集的资金,正好等到1974~1975年抄底。
第二天,陈光良又参加了环球集团的会议。
环球集团下属两大子公司,分别是环球航运、环球贸易。
至于香港航空,则已经属于孙公司,隶属环球航运旗下。还有香港国际货柜码头(4号码头),也属于孙公司。
不过环球集团其实名义上属于一家‘控股企业’,所以孙公司实际上又是子公司类型,规模比较庞大。
会议上,十几个核心高层齐聚一堂,但陈氏家族就占四个。
陈文铭在叔叔陈光聪的支持下,开始汇报起航运工作:
“截止去年底,我们订造的货船已经全部下水,并签下长期合约。目前,我们为55艘VCLL的50艘签署了五年期合约,另外五艘则属于短期运输合同.非VCLL油船,都是中短期合约接下来,我们除了增加货柜船外,并未造油船和三幢货船的想法.”
“我们的多家贷款银行,都给予我们很快的评价,债务正在逐步偿还。”
“对了,我和日本山口汽轮接触过,他们有意出售2号货柜码头。”
香港货柜码头是在陈光良的推动下,六十年代初期便已经立项,1962年正式运营。
所以对于货柜码头的发展,环球航运自然占尽先机,1号货柜码头占股20%,4号货柜码头为1968年投标中得。
陈光良当即说道:“和山口汽轮谈,争取将2号货柜码头买下来。”
“好”
接下来,轮到环球贸易的总经理方润章汇报:
“目前,环球贸易设有米业部、粮油杂货部、食品部、化妆品部、味精调料部、建材部、机械工程部和八家汽车公司、四处维修服务中心,还设有电器部,代理意大利、德国、美国及日本的家庭电器和音响器材;出口部为全球买家介绍和代理香港制品,包括时装、运动鞋类、电子电器及新奇产品。环球贸易目前的职员为3800多人”
好家伙,这家企业陈光良一直很少参与工作,只是一开始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如今没想到,其规模可以排的进香港企业的前20了,稳稳可以进入香港蓝筹股了。
难怪外面的人都说,陈氏家族就等于香港。搁后世,比三星在韩国的地位还高。
方润章继续汇报道:“接下来,我们打算在加拿大温哥华、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开设三家分行。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加拿大多伦多、美国洛杉矶设立办事处,形成全球商业购销网络,充分发展进口、出口、转口的国际贸易业务。”
分行是海外级别最高的,其次是办事处,最后是代理处。
陈光良当即说道:“我很支持这样的发展,环球贸易是大家的,发展越好,大家越受益。”
经过多年的发展,陈氏家族目前占环球贸易70%的股权,另外30%股权则在管理层和职员们手中。环球贸易每年都会有不错的分红,至少有上千人受益。
而且,环球贸易的股权是不允许私下买卖,如果有人想变卖,环球贸易公司出钱,买回这些股票,然后再卖给本行的员工。
稍后,被委任香港航空的执行董事的陈文博,也代表香港航空,汇报了情况:“香港航空目前已经开通日本的东京、大阪、冲绳,韩国的汉城、台岛的台北、菲律宾的马尼拉,一共是六个航线。在同航线中,香港航空都比较处于优势,主要是我们这些年建立的服务和管理。当然,这些航线如果考虑到再投资,实际上至今我们还没有盈利过。不过根据我们的分析,七十年代后期可能盈利增长期。”
所谓没有盈利过,并不是亏损,而是指当年投资的钱,一直没有分红回来过。但香港航空的资产规模,确实一年比一年增长,即赚到的钱,都拿去购买飞机了。
“嗯,航空业不急着盈利,重要的是资产。”
当环球航运的陈文铭向陈光良汇报“日本山口汽轮有意出售 2号货柜码头”时,一场围绕香港葵涌货柜码头的商业较量,已在暗中悄然展开——和记黄埔的掌舵人祁德尊,同样将目光锁定了这块“航运枢纽宝地”。
彼时的和记黄埔,早已不是当年的二流英资洋行。在祁德尊的主导下,公司通过一连串精准收购:拿下屈臣氏、德惠宝、泰和三家贸易零售行,掌控香港民生消费渠道和贸易进出口;收购黄埔船坞与均益仓,手握红磡大片土地,并在红磡建了一座货柜码头,一跃成为香港“大地主”级别的一流英资洋行。
祁德尊野心勃勃,深知货柜码头是香港未来航运业的核心——谁掌控更多码头,谁就能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主动。得知山口汽轮有意出售 2号货柜码头后,他立刻放下手头事务,亲自带队飞往日本谈判,势要将这块“肥肉”收入囊中。
然而,祁德尊刚与山口汽轮初步接触,便得知“环球航运已先一步启动谈判”的消息。
作为香港航运界的“巨头”,环球航运凭借 55艘 VLCC油轮的规模与全球航运网络,早已在货柜码头布局——1号货柜码头占股 20%,1968年更是成功拿下 4号货柜码头,若再收购 2号,将形成葵涌货柜码头的“半垄断”格局。
祁德尊不愿错失良机,当即决定“加价抢标”,试图以雄厚资本压垮对手:“告诉山口汽轮,和记黄埔愿意在他们报价基础上上浮 10%,只要能促成交易,后续还可展开长期合作。”
在他看来,英资洋行的资本实力与行业地位,足以让山口汽轮动心。
消息传到环球航运,负责谈判的陈文铭丝毫没有慌乱。
陈文铭深耕日本商界多年,因航运业务与日本轮船、山口汽轮、三菱重工等企业建立了深厚联系。
“祁德尊想靠加价取胜,未免太小看我们与日本商界的交情。”
陈文铭再次上门,和山口汽轮展开谈判,他的出价和祁德尊一样,但是却和山口汽轮打起感情牌,同时承诺未来加深进一步的合作,例如停靠环球的货柜码头,享有优惠等福利。
这一举措精准戳中山口汽轮的“爽点”,相比祁德尊“一次性加价”的短期诱惑,环球航运的“长期合作承诺”更具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陈氏家族在日本多年积累的信誉与资源,让山口汽轮更倾向于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
就在祁德尊准备再度提高报价、彻底锁定交易时,却收到了“山口汽轮已与环球航运签约”的消息。
他拿着传真件,脸色铁青——自己明明手握资本优势,却输在了“人脉与资源”上。
这场看似“价高者得”的争夺,最终以环球航运“同等价格+长期合作”的组合拳取胜,祁德尊空有野心,却未能撼动陈氏家族在日本商界的根基,只能眼睁睁看着 2号货柜码头落入对手手中,大受挫折。
签约仪式上,陈文铭与山口汽轮代表握手时,感慨道:“这不仅是一个码头的交易,更是两家企业信任的开始。”
而远在香港的陈光良,得知结果后只是淡淡一笑——对他而言,拿下 2号货柜码头,不仅是环球航运“码头+船队”闭环的关键一步,更是向英资洋行释放的信号:在香港航运与地产领域,陈氏家族早已具备打压老牌英资抗衡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