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月落日升。
经过一晚上的帝流浆洗礼,整个百地群山都显得安静了几分。
尤其是原本繁忙的山民村落,十分罕见的没有日出而作,而是依旧沉浸在昨晚的感受之中。
这就是修行法普及之后的一大好处。
比起那些帝流浆消失之后,就迅速回归日常的普通野兽。
山民们能够更好、更有效的回味昨晚的感悟。
这其中又以那些三眼山民的收获更大。
如果不是李伯阳重新划分了修行的境界,他们如今的力量都已经可以被视为“神明”了。
要知道,第一批三眼孩童已经完全长大,又接受了百地学校的完整教育。
无论在知识储备、亦或是修行进度方面,这些三眼山民都有着寻常精怪、神明难以企及的优势。
而当他们将自己的感悟总结出来,并发表在《先知日报》的时候,也注定会掀起一轮新的修行变革。
“三只眼就是好啊!”
羡慕的看着盘坐于屋顶之上的陆怀瑾,山坳村的一位村民忍不住发出了感慨。
随着新生代的成长,如今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三眼之人了。
得益于此,那些老一辈的山民们才能够更加清晰的察觉到三眼之人的神异,以及他们与自身的巨大差异。
要不是清楚知道这些三眼之人是自己的后代,他们甚至不敢把两者当成同一个种族。
首先是那只天眼,其自带的千里眼、透视眼就已经足够离谱了。
如果在修行之后,得到充沛的生命元气养护,那天眼还能够持续不断的进化。
到那时,天眼就与正常的肉眼视角截然不同了。
万物之间的灵性、元气轮转的痕迹,在那只天眼下都尽显无遗。
要知道,所谓的科学、所谓的科技,都是建立在“看”这个基础上的。
因为看到了水流从高处流往低处,所以创造出了水车。
因为能够观测、记录植物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所以筛选出了各种良种。
这就是科学的本质,一种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论。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人类能够看到比肉眼更多的东西呢?
就比如说天眼所看到了灵性和元气,那么是否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事物呢?
修行法、箴言符咒、炼丹炼器……
这些可以说都是建立在灵性和元气基础上的。
只不过在李伯阳之前,只有少数被元气眷顾的先天神圣,才能够模糊的感知到这些元气的妙用。
但如今,山民们却已经拥有了看见这些东西的能力。
理论上来说,接下来只要文明不断代、智慧和知识不断传承下去。
山民们迟早会发展出一种不逊色物理、化学,基于灵性和元气诞生的新学科。
其次,不知道是为了承载那只天眼,还是食物充足和呼吸法普及的结果。
新生代的三眼之人体魄强悍到惊人,一点都不逊色于山林中的猛兽。
这一点,从他们体内充沛的元气也能够看得出来。
能够在百地群山生活下来的山民,本就是经过自然环境筛选后的结果。
在初步修行《呼吸法》后,其体内的元气就比外界的人类要强上十倍不止。
然而那些三眼之人却又比山民们更加离谱,稍加修行便能够生成【护体罡气】。
不管论质还是论量,都是普通山民的十倍以上。
换而言之,一位成年的三眼之人,单论生命元气的数量就是寻常人类的百倍之多。
这意味着哪怕就是那些蜕变之后的先天神圣,也很有可能被一位三眼之人以纯粹的生命元气碾压。
更何况,三眼之人又不是真的蛮子。
当绝大部分先天神圣还在摸索如何使用天地元气、天赋神通的时候。
经过百地学校义务教育的新生代们,已经将自己体内的生命元气玩出花来了。
在这些新生代里,身为李伯阳亲传弟子的陆怀瑾又是毫无疑问的佼佼者。
“呼!”
轻轻吐出一口浊气,陆怀瑾缓缓睁开了眼睛。
只是她的思绪却仍然停留在昨晚那异常的月相上。
特别是那种能够被生灵轻易吸收的帝流浆。
更是让陆怀瑾情不自禁的就想起了,三年前李伯阳讲道的某些内容。
在三年前的那次讲道中,李伯阳曾经借用天帝·昊君的“神门天关”概念,简单讲述了一下精、气、神三道该如何踏入返虚化道之境。
陆怀瑾可没忘记,如果以气道突破炼神返虚,便可将自身元气的修行秘诀传播出去,以此将众生化作自己修行的鼎炉。
昨晚的那种帝流浆,显然就是一种与月神有关的特殊元气。
但问题的关键也就出现在了这里。
化道者就算是将自身的元气秘诀传播出去,也得有人修行才行。
像昨晚那种直接白送的行为,与其说是在借助众生修行,倒不如说是把自身积攒的元气馈赠给众生。
由于自身的层级不够,陆怀瑾完全无法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意义。
甚至要不是得到李伯阳的提醒,生性谨慎的她根本就不会去主动吸收那些帝流浆。
“帝流浆?”
陆怀瑾深知,李伯阳的命名是不可能毫无意义的。
“帝”在任何时代都是代指那些位格极高的存在。
而在自己师父那里,能够被冠以“帝”这个称呼的,只会是如同幽冥府君那般至高无上的大天神。
至于“流”和“浆”二字?
不管是从字面意义,或是深究其更深层次的含义,都只会令人细思极恐。
“听上去就像是某位化道者流出的血液?”
如此小声的嘀咕了一句,陆怀瑾的心中却突然响起另一个声音。
【有没有可能是咱们师父杀了某位冒犯他的化道者?】
【师父真威武,师父真霸气!】
【哈哈,我也这么认为,那才是咱们的师父!】
……
这些来自于陆怀瑾心灵深处的声音,正是她以《六欲分魔章》分化出的副人格。
这些副人格虽然各有缺陷,可同样精通于某项领域。
陆怀瑾每分裂、同化一个副人格,就能够获得一个领域的知识。
尽管这些知识受限于陆怀瑾本身的学识和智慧,但也是一条毋庸置疑的修行捷径。
相较之下,这些副人格偶尔冒出来的声音,只能说是最微不足道的代价了。
月票/推荐票